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头皮针配合体针治疗面肌痉挛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提高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治愈的方法。[方法]将48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头皮针结合体针组针刺头维穴、颞前线(患侧)、顶中线、额中线,结合体针晴明、攒竹、四白、颧(骨翏)、颊车、地仓、下关、太溪、太冲、合谷,对照组针刺体针,取穴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均1次/d,每次留针30min。观察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变化。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d,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3.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肌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均1次/d,每次留针30min。观察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变化。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d,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3.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肌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皮针加双侧体针强刺激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我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皮针加体针双侧强刺激治疗,1个疗程后(20天)观察急性脑梗死偏瘫侧肢体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为6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加体针双侧强刺激疗法能提高急性脑梗死偏瘫侧肢体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5.
耳穴埋针治疗早期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耳穴埋针观察治疗早期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74例发病在半年内的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埋针组42例和对照组32例,埋针组采用揿针埋压耳神门、皮质下、心、肝、肾、交感、面颊区等穴,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与结论埋针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7.6%、85.7%,对照组分别为15.6%、50.0%,埋针组对于早期面肌痉挛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所选病例,治疗组31例采用针药联合治疗;对照组31例仅行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6.77%。[结论]针药结合是治疗不寐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针浅刺与行气法治疗面肌痉挛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71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采用多针浅刺法和行气法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赛立泰、苯妥英钠和八珍汤合止痉散等镇静安神中西药治疗。均10d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愈率、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针浅刺与行气法结合治疗面肌痉挛效果较药物治疗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针、头体针结合治疗改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脑卒中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对象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治疗组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分标准采用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改良量表(MESSS)。[结果]治疗5周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综合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较单纯体针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9.
王敏  杨进  李岩 《天津中医药》2014,31(8):475-477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体针围刺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采用火针配合体针围刺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醋酸去炎松尿素软膏外用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有效病例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率为5.3%,对照组为23.3%;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即瘙痒及皮损改善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火针配合体针围刺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疗效确切,取穴简便,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体针毛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对60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头体针毛刺法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经30天治疗后,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毛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中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脑病门诊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共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治疗后,采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痉挛强度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痉挛强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1,P<0.05)。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12/20);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18/2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P<0.05)。 结论火针与中药联合治疗面肌痉挛能够有效改善面肌痉挛的强度,有效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两组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6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是一种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足反射疗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6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面风止痉汤(自拟)煎服配合足反射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9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5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5.1594,P〈0.05)。结论:中药联合足反射治疗对面肌痉挛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补缓泻急针刺法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补缓泻急针刺法并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痉挛Ashworth张力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缓泻急针刺法并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梗塞性所致的智力障碍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56例经CT确诊为脑梗塞性所致的智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药联合)28例;对照组(常规针刺)28例。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疗效,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变性的改变参数加以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流量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梗塞性智障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且治疗组在改善脑血流方面有独特之处,明显强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6,(7):623-625
目的 :观察头部运动区滞针法配合运动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60例,采用头部运动区滞针法配合运动针刺经筋结点针刺法;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程度,分别使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67%,对照组总有效率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运动区滞针法配合运动针刺经筋结点能有效改善中风后痉挛状态,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住院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针刺组29例,在西药治疗同时采用眼针、头针、眼针及体针针刺治疗;对照组26例,单纯应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28天后观察疗效。[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3.10%,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面瘫汤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针刺(取阿是穴、百会、患侧翳风、健侧合谷、太冲,眼周抽搐为主取患侧攒竹、阳白、太阳、承泣,口周抽搐为主取患侧地仓、颊车、迎香、承浆),1寸毫针斜刺0.8~1寸,不施手法,留针20min,1次/d。治疗组35例面瘫汤(防风、羌活各15g,全蝎10g,桔梗15g,制白附子、僵蚕各10g,蜈蚣1条,地龙15g,络石藤、川芎各20g,鸡血藤15g,甘草10g),1剂/d,水煎300mL,早中晚口服;针灸治法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艮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痊愈10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瓢P〈0.05)。[结论]面瘫汤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体针治疗痿证的疗效。[方法]将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体针加眼针组,对照组为体针组。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配合体针治疗痿证的疗效优于单纯的体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用薄智云腹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中风后呃逆门诊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腹针结合体针治疗,腹针取中脘(浅刺)、下脘(浅刺)、气海(深刺)、关元(深刺)、阴都(双侧,浅刺)、滑肉门(双侧,中刺);体针取内关、天突、攒竹、足三里、三阴交。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0.35×50mm毫针浅刺中脘、下脘、阴都,直刺深度达皮下浅筋膜;中刺滑肉门,直刺深度达腹直肌;深刺气海、关元,直刺深度达腹横肌深处,均选用提插捻转手法,再以0.25×40mm毫针针刺体针穴位,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间隔15min用提插捻转手法行针1次,1次/d。对照组30例传统体针方法治疗,取穴及操作方法同治疗组。连续治疗3次(3d)随访2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薄智云腹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