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的康复疗效。 方法选取脊柱骨折致截瘫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康复治疗,均3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采用Barthel指数(B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定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抑郁状态和焦虑状况。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研究组的BI、FIM、HAMD和HAMA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与BI和FIM评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541和-0.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HAMD评分与BI和FIM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HAMA评分与BI和FIM评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和-0.5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HAMA评分与BI和FIM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心理康复有利于截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化营养神经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系统康复训练配合神经节苷脂(GM-1)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FIM评分和MBI值分别为(36.26±10.52)分和(39.15±10.32)分,对照组的分别为(39.58±10.46)分和(40.62±11.57)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FIM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患者FIM评分和MBI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联合应用系统康复训练配合GM-1药物治疗及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脊髓损伤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9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干预,主要包括神经促通技术、ADL训练及心理康复等。于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康复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 方法共选取脑卒中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Brunnstrom分期辅以相应康复治疗以及认知功能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90 d后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康复组治疗后FIM量表各分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FIM量表大部分指标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沐浴、浴盆或淋浴、上下楼梯、理解、社会交流、解决问题、记忆等分项评分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P&rt;0.05);康复组治疗后FIM量表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根据脑卒中患者不同Brunnstrom分期给予相应康复治疗,同时辅以认知功能训练,能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躯体运动功能及认知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措施对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6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临床抗肿瘤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干预,包括心理治疗、音乐疗法和松弛想象训练及运动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评定2组生活质量,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干预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总体生活质量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上述各指标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社会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康复干预能纠正胃癌患者不正确的认知,改善其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窗高压氧治疗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284例SCI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组)及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处理(包括脱水剂、神经营养药物、康复训练、针灸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HBO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不同时间窗(SCI发生8 h以内、8 h~1 d、1 d~1周、1周以上)分别辅以HBO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患者脊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在SCI发生8 h内开始治疗,2组患者脊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2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在SCI发病24 h内或1周内开始治疗,2组患者脊髓功能、ADL能力亦较治疗前获得一定程度改善(P<0.05),但均明显不及发病8 h内开始治疗的患者(P<0.05);且此时HBO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SCI发病1周后开始治疗,发现2组患者脊髓功能及ADL能力均无明显改善(P>0.05)。 结论于SCI发病早期(<8 h)辅以HBO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脊髓功能及ADL能力,其疗效明显优于其它时间窗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Frenkel法结合针对性综合康复训练对脑损伤后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脑损伤共济失调患者41例,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综合康复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综合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按照各自不同的共济障碍特点行针对性的共济失调综合康复训练计划,同时辅以Frenkel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20、30、90d后,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分别评定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20d后,综合康复组的ICARS和 FIM 评分分别为(46.7±12.3)分和(100.3±9.7)分,与组内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30d和90d后,2组患者的ICARS和FIM评分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康复治疗30d和90d后的ICARS和FIM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 结论Frenkel法结合针对性综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损伤后共济失调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减重步行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分、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其Fugl-Meyer评分、FAC分级及Barthel指数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5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MOTOmed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MOTOmed训练)及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时进行疗效评定,包括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步行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结果2组患者Fugl-Meyer、FAC及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rt;0.05),治疗2,4,8周时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以MOTOmed训练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各观察时间点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OTOmed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进一步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时间和患者的治疗参与性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训练组和强化训练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运动训练,但常规训练组患者每次运动训练时间为30~45 min,强化训练组患者每次运动训练时间为45~60 min。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中的运动功能评定,同时每次运动训练时通过Pittsburgh康复参与量表(PRPS)记录患者的治疗参与情况。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FIM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但治疗后强化训练组患者的FIM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训练组治疗前、后FIM运动功能评分改变值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P<0.01),而且常规训练组和强化训练组患者PRPS评分均与治疗前、后FIM运动功能评分的改变值明显相关(分别为r=0.787,P<0.01和r=0.573,P<0.05)。 结论运动训练时间能对脑卒中患者的近期运动功能的改善产生影响,患者的主动参与性亦能明显影响其运动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认知-运动功能训练及心理干预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1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认知-运动功能训练及心理干预。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Barthel指数(BI)及成人简易智力测验(MMSE)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I及MMSE评分均有显著提高(均P<0.01),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2%,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压氧联合认知-运动功能训练及心理干预对治疗DEACMP具有协同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智力水平,促其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抑郁症状、睡眠质量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综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其抑郁状态、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HAMD评分、MBI指数以及PS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MBI指数以及PSQI评分分别为(13.27±1.95)分、(54.27±2.94)分和(5.07±3.07)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17.70±1.99)分、(42.57±3.22)分和(8.57±3.2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治疗前、后3项评分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联合心理康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倪荣福  杨硕  陈禾  戢彬  方倩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2):1190-1191,119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配合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方法 82例脊髓损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组在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治疗前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评定指标采用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FIM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但治疗后心理干预组的Barthel指数、FIM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配合功能训练有利于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自立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康复疗法治疗挥鞭样损伤的疗效。 方法将46例挥鞭样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牵引、微波和推拿治疗。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测定患者颈椎关节活动范围(ROM),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结果2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ROM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ROM以及临床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药物治疗挥鞭样损伤疗效较好,在此基础上配合其他康复疗法能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水中康复操训练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27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地面上进行康复操训练,治疗组则在温水池中进行康复操训练。于治疗7周后对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4.27%和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30.77%)及有效率(84.6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水中康复操训练对膝关节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感应电辅助治疗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致尿潴留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胸腰段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后尿潴留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感应电及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电针治疗。采用膀胱功能积分标准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 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48%,对照组治愈率为20%,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观察组膀胱功能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 结论电针结合感应电辅助治疗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后尿潴留具有治愈率高、膀胱功能恢复更好等优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疗效。 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膀胱功能干预,包括饮水控制、间歇性导尿、膀胱区理疗、盆底肌训练等,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肛门括约肌的肌电生物反馈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后)检测残余尿量和肛门括约肌表面肌电信号,并根据排尿功能分级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和肛门括约肌扩张和收缩波幅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残余尿量和肛门括约肌扩张和收缩波幅分别为(81.2±47.8)ml、(25.37±5.65)μV和(36.47±5.02)μV,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显效8例(26.7%),有效22例(73.3%),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3例(10.0%),有效17例(56.7%),无效0例, 2组患者显效率和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膀胱功能干预的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能力。  相似文献   

18.
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对脊髓损伤(SCI)截瘫患者肌力、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胸腰段SCI后不完全截瘫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辅以MOTOmed运动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对2组患者下肢肌力、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查2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10 m步行时间。 结果除双下肢远端肌力外,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近端肌力、ADL能力及步行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或0.05),并且以治疗组下肢近端肌力及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较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能进一步改善SCI患者下肢肌力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70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仅接受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康复组在颅脑损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患病早期增加综合康复治疗,2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损伤的程度,轻度损伤0~15分,中度损伤16~30分,重度损伤31~45分;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rt;60分为优,60~40分为良,40~20分为中,<20分为差,未清醒的患者计为0分,昏迷患者在清醒后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7.00±8.14)分和(8.23±6.47)分,对照组分别为(16.14±7.45)分和(12.31±6.52)分, 可见,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患者的MBI评分分别为(33.29±20.03)分和(62.00±21.80)分,对照组分别为(32.86±18.44)分和(44.86±18.01)分,可见,治疗后2组患者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能更加明显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感觉功能再训练对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有本体感觉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同时选取无本体感觉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措施进行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感觉再训练。临床疗效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和四肢本体感觉功能评分法,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 结果3组患者分别经治疗后,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组和对照组水平(P<0.01);而治疗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另外治疗组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本体感觉障碍能明显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对脑卒中感觉障碍患者实施感觉功能再训练,不仅有利于其感觉功能进一步恢复,而且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ADL也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