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短期并发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87例TIA病人,根据6个月内是否并发ACI分为ACI组(90例)与无ACI组(97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颈动脉MRA检查结果(狭窄程度、斑块内出血、坏死脂核、纤维帽破裂、最小管腔面积、最大管壁厚度),采用Spearman或Pearson分析颈动脉MRA参数与ABCD3-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TIA短期内并发ACI风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MRA参数单独及联合预测TIA并发ACI的价值。结果:ACI组年龄大于无ACI组,糖尿病、高血压病人多于无ACI组,ABCD3-I评分高于无ACI组(P<0.001);ACI组狭窄程度重度、斑块内出血、坏死脂核、纤维帽破裂病人多于无ACI组,最小管腔面积小于无ACI组,最大管壁厚度大于无ACI组(P<0.05);狭窄程度、斑块内出血、坏死脂核、纤维帽破裂、最大管壁厚度与ABCD3-I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91,0.826,0.771,0.... 相似文献
2.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8)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在颈动脉狭窄诊断及支架置入术中的评估价值。方法:经颈动脉B超证实颅外段颈动脉重度狭窄90例患者,行脑CTP联合颈动脉HR-MRI检查,对结果分析、评估基础上,选取合适的颈动脉支架置入。结果:共筛查85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高危患者,其中CTP异常75例。最终6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存在易损斑块(含纤维帽破裂、斑块内出血),行闭环自膨支架治疗,余21例患者行开环自膨支架置入,术中所有患者使用保护伞装置。手术成功率97.6%,围手术期内出现1例脑叶出血、1例下肢静脉血栓,未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结论:脑CTP联合颈动脉HR-MRI可充分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了解狭窄段管腔斑块成分,为颈动脉支架的选择及降低围手术期风险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 ,DW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 (MagneticReso nanceAngiography ,MRA)在脑梗死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 3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DWI和MRA检查 ,并与CT、常规MRI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超早期及早期急性脑梗死中DWI可显示CT及T2 WI不能显示的病灶 ,对于T2 WI能显示的病灶DWI能更清楚、更全面的显示该病灶 ,MRA能快速发现血管病变的部位和程度。结论 DWI与MRA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十分敏感 ,联合检查可同时显示脑实质和脑血管情况 ,为早期溶栓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头颈部联合血管超声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21例老年ACI患者资料,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成像(CTA)及头颈部联合血管超声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评估CTA、头颈部联合血管超声对老年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CTA、头颈部联合血管超声...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颅内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分别对8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将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以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标准,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98.6%;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标准,1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97.9%.结论 经颅多普勒可客观地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作为脑血管狭窄预防性筛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颈部血管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北京市隆福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存在颈动脉斑块72例。所有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和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诊断颈动脉斑块的“金标准”,颈部血管超声、CTA及二者联合诊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分别为66.67%、91.67%、76.67%,CTA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分别为68.06%、89.58%、76.67%,二者联合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分别为88.89%、95.83%、91.67%。二者联合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分别高于颈部血管超声、CTA单独诊断(P<0.05)。结论 颈部血管超声联合CTA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误诊率,提高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万宏燕;杨瑜;韩媛媛;谢武英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06):98-101
目的 分析颈部血管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北京市隆福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存在颈动脉斑块72例。所有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和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诊断颈动脉斑块的\"金标准\",颈部血管超声、CTA及二者联合诊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采用χ 2检验。 结果 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分别为66.67%、91.67%、76.67%,CTA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分别为68.06%、89.58%、76.67%,二者联合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分别为88.89%、95.83%、91.67%。二者联合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分别高于颈部血管超声、CTA单独诊断( P<0.05)。 结论 颈部血管超声联合CTA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误诊率,提高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是一种非损伤性的血管成像检查方法[1]。20世纪80年代后期,此项技术已用于门静脉系统的检查,并将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A,3DDCE MRA)技术用于分流术或肝移植前后门静脉的评价。国内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展磁共振门静脉成像(MR portography,MRP)技术,目前其临床应用尚不普遍。现将MRP的成像方法、门脉解剖与变异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一、门静脉磁共振成像技术(一)时间飞逝法(time of flight,TOF)TOF的实质是伴有流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颅外段(ex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EICA)严重狭窄和闭塞所致脑梗死的病灶分布模式,进而探讨两者导致脑梗死机制的差异,为个体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EICA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狭窄程度70%~99%)或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CA)区域脑梗死MCA病变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神经内科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结合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进行相关性研究,154例入组患者被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和腔隙性梗死(LACI)。结果TACI组出现MCA主干闭塞的比例高于LACI组(P<0·01),LACI组MCA正常的发生率高于TACI组(P<0·01)。结论在MCA区域脑梗死的患者中,TACI组可预测MCA主干闭塞,LACI可预测MCA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CA)区域脑梗死MCA病变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神经内科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结合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进行相关性研究,154例入组患者被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和腔隙性梗死(LACI)。结果TACI组出现MCA主干闭塞的比例高于LACI组(P〈0.01),LACI组MCA正常的发生率高于TACI组(P〈0.01)。结论在MCA区域脑梗死的患者中,TACI组可预测MCA主干闭塞,LACI可预测MCA正常.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资料,探讨颅内外动脉病变的性质、程度及范围特点。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207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116例)和非老年组(<60岁,91例),患者均进行主动脉弓+全脑DSA,分析血管狭窄的程度和部位及年龄变化的规律。结果 DSA显示148例(71.5%)患者共413处血管狭窄,其中颅外动脉狭窄211处(51.1%),颅内动脉狭窄202处(48.9%),颅外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多见,颅内动脉狭窄以大脑中动脉多见。老年组患者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的比例46.7%,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能显示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的规律,有助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以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脑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DSA结果将其分为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组(3~4级,53例)和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组(0~2级,68例)。比较两组溶栓后的脑梗死体积、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脑出血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侧支代偿良好组溶栓后发生出血并发症4例(7.55%),侧支代偿不良组发生出血并发症15例(2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9,P=0.029)。侧支代偿良好组溶栓后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侧支代偿不良组[10.00(8.00,12.80)cm3 vs 37.00(28.25,44.25)cm3,P<0.05]。两组溶栓后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ADL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且侧支代偿良好组的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侧支代偿不良组(P<0.05)。结论 脑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疗效及预后有重要影响,良好的脑侧支循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老年患者单侧颈内动脉病变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单侧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或闭塞后的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表现及影响灌注受损程度的相关性因素。方法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筛选出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且对侧颈内动脉系统无严重狭窄的老年患者33例;采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利用PWI采集入选患者的灌注参数,根据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4期,作为PWI基线资料。对可能影响灌注损伤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入选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血管病变部位、代偿途径、脑血管狭窄(TICI)分级与PWI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PWI分级与年龄(P=0.0040)和TICI分级(P=0.0047)有相关性;与病变部位(P=0.0568)可能存在相关性;与患者的性别、狭窄程度、代偿途径、临床症状无相关性。结论 PWI在评价单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灌注损伤方面具有明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血管超声检查在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狭窄检测中与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一致性.方法 对80例脑梗死或者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高度怀疑有血管狭窄的患者颈部105条动脉颅外段同时进行血管超声及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血管超声检查对血管狭窄程度为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的颈部动脉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分别对超声强回声组和非强回声组,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血管超声检查对血管狭窄程度为轻、中度、重度及闭塞的颈部动脉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分别79.4%、47.2%、57.1%、92.9%,特异性分别为71.8%、85.5%、94.0%、98.9%,准确性分别为73%、72.4%、86.7%、98.1%.强回声组血管超声的一致性较非强回声组的好,症状性动脉狭窄组血管超声的一致性较无症状性动脉狭窄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超声技术对颈部动脉病变,特别是在严重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检测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应用于临床上动脉狭窄的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静脉成像(MRV)与DSA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2014年2月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住院的CVST患者29例。其中男11例,女18例。病程3 d至3个月,急性期(1周)9例,亚急性期(1~2周)12例,慢性期(2周)8例。所有患者均行MR(T1加权像、T2加权像)、三维MR静脉成像(MRV)及DSA检查。结果 DSA检出29例,MRV检出24例。与DSA比较,MRV阳性检出率为82.8%。有3例病变部位累及横窦及2例累及下矢状窦的患者未被MRV检出。MRI显示脑梗死12例,梗死性脑出血7例。T2加权序列上,16例显示静脉窦的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可显示出不同信号的血栓形成。MRV显示静脉部分显影的有14例,不显影的有10例,其中4例有侧支循环形成。结论与DSA比较,MRV诊断CVST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在临床工作中,MRV诊断为阴性,仍然不能排除CVST的诊断,需进一步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应用磁共振仿真内镜(magneticresonancevirtualendoscopy,MRVE)技术对家犬脑栓塞模型及溶栓治疗后效果进行观察,探讨MRVE在超急性脑梗塞前后血管诊断效果。方法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下,用自体凝血块栓塞30只家犬脑部供血动脉,迅速行MR扫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RVE检查,观察脑部血管,然后将栓塞家犬利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再重新行MR扫描,观察比较栓塞前后及溶栓前后MRVE的改变。结果30只家犬于DSA下进行人工栓塞后(DSA为金标准,显示血栓100%),MRVE观察达优率867%(达到4或3级),准确率800%(与DSA结果相比),达良率100%(达到1或2级),达差率33%(达到“-”级);溶栓后,DSA显示再通25例,MRVE观察达优率700%,准确率560%,达良率33%,达差率267%,溶栓后较溶栓前MRVE观察效果差(χ2=70177,P<001)。结论MRVE对大脑栓塞后观察效果明显差,溶栓治疗后观察效果最差,故MRVE不适于溶栓后血管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老年脑缺血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的Duplex、MRA、DSA检查结果分析(附10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05例老年脑缺血患者作颅外段颈动脉彩色超声(Duplex)或/和磁共振造影(MRA)、数控减影血管造影(DSA)、手术探查的检查结果。甲组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77例,经上述检查发现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斑块性狭窄有44例(51.1%),乙组脑梗塞恢复后患者28例,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有14例(50.0%)。全组105例检出颈动脉有斑块性狭窄58例(55.2%)。作者在讨论中指出对脑缺血患者的颈动脉病变的筛选检查方法首选为彩色超声扫描。作者认为确诊颈动脉存在70%以上狭窄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