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CHr)检验诊断不同人群缺铁性贫血(IDA)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IDA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均予以CHr检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成人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CHr、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体积分布密度(RDW)、总铁结合力(TIBC)阳性检出例数均高于对照组成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CHr诊断的敏感度97.5%高于MCH、RBC、MCV、Hb、MCHC、SF、RDW、TIBC的75.0%、70.0%、75.0%、80.0%、77.5%、82.5%、8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成人、儿童、孕妇的MCH、Hb、MCV、RBC、MCHC、CHr、SF均高于实验组, RDW、TIBC均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r检验可以检验出不同人群缺铁性贫血,具备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郑惠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197-198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在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门诊与住院缺铁性贫血患者80例及地中海贫血患者30例,正常人50例,对所有对象进行血常规检测,对比其血常规检测项目差异。结果 IDA组RBC计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THAL组,但THAL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两疾病组Hb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低,且IDA组Hb显著低于THAL组(P<0.05);THAL组及IDA组的MCV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IDA组与THAL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疾病组RDW均显著高于正常组,THAL组显著低于IDA组(P<0.05)。结论 MCV是诊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良好指标,RDW可作为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的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3.
赵凯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1):1733-1734
目的:分析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血清铁蛋白(SF)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4月经基因诊断明确为地中海贫血的女性120例作为地贫组,选取同期检查的缺铁性贫血女性100例作为IDA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80例作为对照组,探究MCV、MCH、RDW、SF联合检测在筛查地中海贫血基因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2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55例为α-地中海贫血,65例为β-地中海贫血;地贫组与IDA组MCV及MC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地贫组SF水平高于IDA组及对照组,IDA组RDW水平均高于地贫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CV、MCH、RDW、SF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90.00%、准确度为90.91%。结论:MCV、MCH、RDW及SF检测可有效提高贫血鉴别诊断准确率,对预防及减少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铁蛋白受体的检测对儿童贫血的早期诊断和营养保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采样用日本Hitachi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可溶性铁蛋白受体,同时测定其他血清铁代谢指标,包括血清铁(FE)、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TFR),同时检测RBC、Hb、MCV、MCH、MCHC、RDW。结果 RDW健康组与轻度贫血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健康组与中度贫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健康组与两贫血组儿童STfR、SF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TfR测定缺铁性贫血的灵敏度为71.2%,特异性87.5%。结论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指标的检测,可准确地反映早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有利于儿童贫血的早期诊断和营养保健,对儿童的健康大有益处,方法简便、快速可广泛用于儿童铁缺乏的筛查。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对不同类型地区的2418名6个月—6岁儿童的血清铁蛋白(SF)进行测定。结果缺铁者占30.60%,缺铁性贫血(IDA)占25.35%。儿童血清铁蛋白水平坝区(68.53±41.89μg/L)明显高于山区(18.24±18.89μg/L)。山区缺铁率64.10%,远高于坝区的缺铁率9.09%,缺铁率以6个月—1岁组为高(为83.83%)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Y=-0.886 P<0.01)。SF与Hb和RBC诊断缺铁性贫血符合率为44.33%。  相似文献   

6.
郑翠苹  蔡小平  刘珍 《江西医药》2008,43(12):1345-1346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将62例IDA伴HP( )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5例,应用口服铁剂 抗HP治疗;B组23例单纯口服铁剂;C组14例单纯抗HP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结果A组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73.9%,C组有效率28.6%。结论IDA伴HP( )患者只有在补充铁剂同时抗HP治疗才能彻底治愈IDA。  相似文献   

7.
杨荣凤 《河北医药》2010,32(7):834-835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y)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因慢性胃炎就诊的患儿行H.pylory-IgG抗体检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H.pylory阳性慢性胃炎组(A组)、H.pylory阴性慢性胃炎组(B组),每组30例,所有病例均检测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等IDA指标。比较2组之间的IDA指标和IDA伴发率。结果2组病例IDA指标及IDA伴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儿童H.pylory感染与IDA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H.pylory感染是造成或加重机体铁营养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观察小儿生血糖浆与富马酸亚铁颗粒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效果。方法缺铁性贫血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小儿生血糖浆口服,对照组予富马酸亚铁颗粒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清铁蛋白(SF)和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结果两组Hb、MC V、S F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Ret%治疗后也较治疗前升高,尤其治疗1周后超出正常范围,治疗2、3周后恢复正常。治疗1周后,两组Hb、MCV、SF、Ret均升高,但仅SF、Ret达到正常值。治疗2周后,观察组Hb、MCV明显升高,且已达正常;而对照组Hb、MCV也升高,但低于正常值。治疗3周后,两组各数据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观察组有6例(17.6%),对照组10例(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生血糖浆与富马酸亚铁治疗小儿IDA均有效,但前者起效更迅速,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转铁蛋白(Tf)在儿童缺铁性贫血合并急性感染(irondeficiencywitha鄄cuteinfection,IDAI)中的变化和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IDAI组、单纯缺铁性贫血(IDA)组及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sTfR、Tf、铁蛋白(SF)水平。常规铁染色观察骨髓储存铁。结果IDAI组和IDA组患儿sTfR、T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TfR、Tf对诊断缺铁性贫血特异强,测定结果不受感染因素干扰,是临床判断贫血合并感染儿童是否缺铁的可靠指标,价值优于ST和骨髓储存铁。  相似文献   

10.
缺铁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DVIA12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6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铁剂治疗前后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r)、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CHCM r)、网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r)等网织红细胞参数及血红蛋白量(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CHCM)、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红细胞参数,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IDA患者治疗前,CHr、MCVr、CHCM 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DW r则升高(P<0.05),RET#无显著差异(P>0.05);红细胞参数呈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一致的变化。铁剂治疗后第4天,RET#、CHr、MCVr及CHCM r明显升高(P<0.01),第7天恢复正常;Hb、CH、MCV、CHCM于第14天明显升高(P<0.01),Hb于第28天恢复正常,CH、MCV、CHCM则于第60天恢复正常;RDW和RDW r于第7天明显升高(P<0.01),第14天后逐渐降低,第120天恢复正常。结论网织红细胞参数是评价IDA患者铁剂治疗反应敏感、可靠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1.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的相关性。方法以因慢性腹痛而行胃检查及Hp检测的69例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分为Hp阳性慢性胃炎组、Hp阴性慢性胃炎组及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3组,所有病例均检测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等IDA指标。比较三组之间的IDA指标和IDA伴发率。结果Hp阴性慢性胃炎组的IDA指标分别与Hp阳性慢性胃炎组、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Hp阳性慢性胃炎组的IDA指标与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之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慢性胃炎组的IDA伴发率均低于Hp阳性慢性胃炎组和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P〈0.05),Hp阳性慢性胃炎组与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之间的IDA伴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且较慢性胃炎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溃疡、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6例胃溃疡、52例胃癌组织中HP及VEGF的表达.结果:胃溃疡组织中HP阳性组的VEGF表达(53.6%)明显高于HP阴性组(12.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HP阳性组的VEGF表达(84%)明显高于HP阴性组(40.7%),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HP感染可增加VEGF的表达,HP阳性组胃溃疡组织中VEGF表达可能与胃溃疡发病的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血清COX-2影响.方法 将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本医院收治的310例Hp相关性胃病患者按照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胃溃疡组117例、十二指肠溃疡组96例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97例,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感染Hp患者均行标准四联疗法,记录胃病患者Hp根除率;分别抽取各组受试对象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四组血清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水平.结果 310例胃病患者Hp根除273例,总根除成功率88.1% (273/310);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Hp根除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2.375,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Hp根除成功率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x2=3.996、9.162,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血清COX-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血清COX-2又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两组间COX-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成功的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OX-2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失败的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OX-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相关性胃病患者在成功根除Hp后,血清COX-2会显著降低,血清COX-2可以作为Hp根除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5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25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地中海组,2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缺铁组。三组均行血液检验,对比三组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以及血液检验对贫血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地中海组RBC(5.71±0.38)×10^9/L、RDW(16.90±2.05)%高于健康组的(4.23±0.42)×10^9/L、(14.04±1.32)%,Hb(100.58±8.33)g/L、MCV(73.55±6.20)fl、MCH(7.59±1.38)pg低于健康组的(121.75±9.46)g/L、(90.38±7.62)fl、(21.87±1.84)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组RBC(3.05±0.66)×10^9/L、Hb(84.05±5.91)g/L、MCV(75.04±5.98)fl低于健康组,RDW(21.94±1.51)%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组RBC、Hb低于地中海组,RDW、MCH高于地中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指标综合检验对贫血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高于RBC、Hb、RDW、MCV、MCH检验的84.00%、88.00%、88.00%、92.00%、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不仅能对贫血做出鉴别诊断,且能准确区分不同贫血类型,使贫血治疗针对性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的常见诱因。我们研究通过清除HP感染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变和预后转归情况。方法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HP(+)的NUD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抗HP治疗,包括甲硝唑、羟氨苄青霉素和枸橼酸铋剂。经1周治疗后,胃镜检查HP清除情况,并回顾分析经HP清除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和预后转归。同时又进行3个月的随访,观察其症状变化。结果经1周抗HP治疗,发现HP转阴的34例NUD患者的临床症状,如上腹疼、进食后上腹部不适、暧气、恶心和呕吐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HP仍持续阳性患者23例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P>0.05)。经过3个月随访发现,HP转阴的34例NUD患者的临床症状仍然保持良好的状态,且与治疗前比较仍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HP感染清除后,可有效地改善NUD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临床上对于HP阳性的NUD患者在使用抑酸剂的同时,可结合抗HP治疗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婴幼儿定期实施血常规检查对预防儿童贫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3例儿童贫血婴幼儿作为病例组,另选取73例体检健康婴幼儿作为参照组。两组儿童均行血常规和血细胞形态检查,对比两组儿童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以血常规联合血细胞形态检查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血常规检查、血细胞形态检查对儿童贫血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Hb(101.74±12.89)g/L、MCH(23.08±1.95)pg、MCHC(274.58±21.77)g/L、MCV(71.29±6.90)fl均低于参照组的(115.40±11.71)g/L、(28.62±3.06)pg、(325.41±25.43)g/L、(82.47±4.02)fl,RDW(18.14±1.16)%高于参照组的(13.72±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检查诊断146例婴幼儿中阳性71例,阴性75例,诊断敏感度为95.89%,特异度为98.63%,准确率为97.26%;血细胞形态检查诊断146例婴幼儿中,阳性70例,阴性76例,诊断敏感度为86.30%,特异度为90.41%,准确率为88.36%;血常规检查诊断儿童贫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血细胞形态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贫血婴幼儿Hb、MCH、MCHC、MCV等血常规指标会出现明显降低,而RDW水平升高,血常规检查对儿童贫血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定期实施检查有助于疾病检出与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检验对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5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缺铁性贫血组,47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地中海贫血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检验,观察并比较地中海贫血组、缺铁性贫血组与对照组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缺铁性贫血组MCV水平(79.82±7.26)fl、RDW水平(21.86±6.21)%均高于地中海贫血组的(64.56±8.12)fl、(15.46±4.76)%,RBC水平(4.22±0.67)×1012/L、Hb水平(84.99±11.46)g/L均低于地中海贫血组的(4.69±0.62)×1012/L、(101.36±10.2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MC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和地中海贫血组RBC、Hb、MCV、MC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DW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地中海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检验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可有效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其有效性、可行性较高,建议将Hb、RBC、MCV、MCH、RDW等血液指标作为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吕宗舜  陈桂芳 《天津医药》1992,20(6):323-325
本文对幽门螺旋菌(Hp)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胃窦部Hp感染率慢性胃炎组为61.13%,Hp感染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高,消化性溃疡组为96.88%,较慢性胃炎组明显为高;十二指肠球部Hp感染率,十二指肠溃疡大于非溃疡病例。Hp寄生密度,在胃窦部球溃疡组大于慢性胃炎组,在十二指肠球部二者无显著差别,二组又全显示胃窦部Hp数量比球部高。提示Hp感染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相关,但单独Hp感染产生的损伤尚不足以造成溃疡的发生,还应有其它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对良性胃溃疡患者应用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1月~2011年11月以来,于笔者所在科室治疗的316例良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A、B两组,A组174例应用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B组142例仅应用奥美拉唑单药治疗。结果 A、B两组经治疗4周后,其胃溃疡的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周后的Hp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胃镜复查,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胃溃疡患者应用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能够促进溃疡的愈合,加速Hp感染的转阴,而且能够减少复发,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20.
朱立宁  徐岷  张尤历  李兆申  孔梅  沈琰  姚志新 《江苏医药》2012,38(12):1404-140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DSC)水平的关联及Hp感染或非感染人群体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129例受试者分为健康组(32例)、慢性胃炎组(48例)、胃上皮内瘤变组(27例)和胃癌组(22例),快速尿素酶检测Hp。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T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 Hp感染能显著增加外周血MDSC的比例(P<0.01),而T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与Hp感染无关(P>0.05)。三组外周血MDSC、T细胞亚群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MDSC比例与CD4+/CD8+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768),与胃癌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856)。结论 Hp感染可导致外周血MDSC比例的升高,并引起人体免疫功能紊乱,在慢性胃炎演变至胃癌的肿瘤逃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