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红地球和弗蕾无核葡萄为试材,研究了新疆鲜食葡萄常用的水平连棚架龙干形树形、水平连棚架龙干高光效树形、水平连棚架"厂"字形树形和弓棚架倾斜主干水平龙干"飞鸟"形树形对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及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弓棚架倾斜主干水平龙干"飞鸟"形树形葡萄果实品质优于其它三种树形,葡萄成熟早、价格高、经济效益好、产投比高;弓棚架倾斜主干水平龙干"飞鸟"形树形和水平连棚架"厂"字形树形产量稳定适中。该研究为新疆鲜食葡萄主产区推广合理树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寒地设施葡萄整形修剪的技术难度,提高整形修剪的工作时效,降低生产成本,本文将具有省力化特点的"厂"形树形栽培模式引进、消化、吸收及改良,形成适宜寒地应用的葡萄小"厂"形树形(低主干"厂"形)整形修剪模式,并以传统的扇形和龙干形树形为对照,分析不同整形修剪方式对葡萄全年管理用工量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厂"形整形修剪方法简易、容易掌握,比较省时省工,用工量及用工成本比扇形树形和龙干形树形减少117.5%和31.4%,且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扇形提高7%。同时总结了小"厂"形树形栽培管理关键技术,以供寒地设施葡萄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留芽量对赤霞珠葡萄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树形、不同留芽量对葡萄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蔓双臂树形产量明显高于"厂"字型,不同树形下产量与留芽量密切相关,均随留芽量的减少而下降;不同留芽量处理对双干双臂树形下果实单粒质量基本无影响,"厂"字型树形下,与对照相比,每米留芽21个能显著增加果实单粒质量,每米留芽15个和18个又分别明显降低了上层和下层果实的单粒质量;每米架面留12个芽能够显著提高双蔓双臂树形下层果实的含糖量和"厂"字型树形上、下层果实的含酸量,每米架面留15和18个芽能显著提高双蔓双臂树形下上、下层果实的含酸量25%~35%,但对含糖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12个酿酒葡萄品种在民勤县的抗旱能力、抗寒能力、产量、含糖量及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了适宜民勤种植的酿酒葡萄品种有6个,分别是赤霞珠、黑比诺、蛇龙珠、美乐、霞多丽、薏斯琳。然后通过对蛇龙珠葡萄采取5种树形整形方法对比分析,筛选出了适合民勤县当地条件的葡萄栽培树形为"压脖斜干水平"形。  相似文献   

5.
埋土防寒区篱架酿酒葡萄斜干水平式新树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基地葡萄树形单一,皆为直立龙干形。课题组参照国内外葡萄树形,设计了斜干水平式新树形。经过5年试验证明:该树形比直立龙干形便于冬季埋土防寒,葡萄质量与产量稳定,树势均衡,修剪简单。但因稀植,前期产量不如直立龙干形。  相似文献   

6.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埋土防寒地区,无论是鲜食葡萄还是酿酒葡萄大多采用多主蔓扇形、直立龙干形和独龙干形等传统树形,配合直立叶幕或水平叶幕。上述传统树形和叶幕形存在埋土防寒不便、通风透光差、副梢管理费  相似文献   

7.
黄河故道葡萄栽培区,在生产上均沿用传统的多主蔓扇形、多主蔓水平扇形、多主蔓水平形以及与此相类似的树形。实践证明,这种树形在夏季高温多湿的黄河故道地区,利少弊多。为解决故道地区葡萄产量低、品质差、病害重、夏季管理费工的问题,通过改造原来树形的试验,以探索适应黄河故道地区葡萄栽培省工、优质、丰产的树形。  相似文献   

8.
以吐鲁番地区‘火焰无核’葡萄品种为试材,介绍了将传统棚架改造成顺架龙干式树形的树体构建、树体管理、花果管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和特点,并将两种树形栽培的‘火焰无核’葡萄果实品质及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顺架龙干式栽培较传统龙干形小棚架栽培果实成熟期提前10~15 d,且果实成熟一致,果实品质、商品率明显提高,病虫害发生明显减轻,每667 m2经济效益较传统龙干形小棚架栽培提高了33.67%。因此,顺架龙干式树形适于‘火焰无核’葡萄的栽培,可为吐鲁番地区鲜食葡萄标准化、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示范及参考。  相似文献   

9.
独龙干形和多主蔓扇形葡萄园标准化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西部埋土防寒区广泛采用的独龙干形和多主蔓扇形两种整形方式无法保证葡萄浆果品质及成熟期均匀一致,难于实现机械化管理的缺陷,本文介绍了两种树形改造成"厂"字形(斜干水平单臂龙干形)标准化的方法、配套措施及其改造后的管理技术,以期加速推进西部埋土防寒区葡萄标准化、机械化省工栽培,提高葡萄品质,实现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0.
中国葡萄酒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可持续发展乏力。本文在分析可持续与农业生态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必须建立和完善中国葡萄生产生态系统。在此背景下提出以"树形控制+全面生草+行内枝条覆盖+冬季挂(留)枝"为核心的极简化生态葡萄栽培技术体系,以期通过产区政府和葡萄种植者的推广与落实,实现产业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鲜食葡萄栽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将生产各环节的关键技术进行集成,包括优质苗木,改良土壤、改良品种结构,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病虫害防控,高标准建园、高光效树形叶幕形、高标准花果管理和高效益改形,构建了涵盖品种、栽培和植保领域的"一优二改三准四高"轻简、优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体系,以期为葡萄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葡萄属于藤本攀援植物,枝条生长迅速,必须要依附支架保持其树形才能更好地满足生长需要。树形不只是外形的表征,也是生长状态的直观反应,架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树体的营养分配以及果实的质量和产量。传统意义上,葡萄架式主要分为篱架和棚架,随着人们对葡萄生长发育的认识以及生产需求等而衍变。详细介绍葡萄架形的发展历史,篱架和棚架的特点、分类及优缺点,论述架式选择的标准以及常见树形,并简单阐述我国目前主要的设施栽培类型和关键技术。以期为实际生产中如何选出最适合的葡萄种植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花色苷是葡萄和葡萄酒中一类重要的酚类化合物,它影响着葡萄和葡萄酒的色泽和风味等特性,与人类的健康也有着密切联系。文本综述了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对葡萄花色苷生物合成的影响,其中包括温度、光照、土壤、树形、栽培行向、砧木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它物质,以期为葡萄栽培管理和葡萄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花色苷是葡萄和葡萄酒中一类重要的酚类化合物,它影响着葡萄和葡萄酒的色泽和风味等特性,与人类的健康也有着密切联系。文本综述了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对葡萄花色苷生物合成的影响,其中包括温度、光照、土壤、树形、栽培行向、砧木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它物质,以期为葡萄栽培管理和葡萄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北方埋土地区,鲜食葡萄采用水平连棚架"倾斜主干水平龙干"树形进行栽培,容易控制产量,提升果实品质,成熟期早,均一性好;结果部位高,通风透光条件好,降低了病虫害发生;便于简易管理、机械化操作和埋土作业。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黑龙江省设施栽培采用传统扇形的整形方式在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依据科研研究和生产实际经验,总结了寒地设施栽培葡萄单层单臂树形的优点和整形修剪技术,提出了适宜哈尔滨地区设施葡萄栽培的单层单臂水平龙干形的整形修剪技术。  相似文献   

17.
谐同耐葡萄I、Y、U树型对葡萄计成分及葡萄酒质量的影响来稿摘刊山川祥秀JBrewsocjapan,1997,92(5):377。3801993~D95年,日本山梨大学工学部附属发酵化学研究部门的山川样秀以该校葡萄园内3m固定技长和每株产12kg葡萄的葡萄树为基础,就无病葡萄树各种树型对葡萄汁成分和葡萄酒质量的影响作了研究,试验葡萄品种为谐同耐,树型经人工培育为1型、Y型和U型。结果表明,Y型和U型葡萄树的葡萄榨汁的折射度(”BX)稍高于互型葡萄树,如1995年,Y型树的葡萄对浙射度为18.8U型树为194而1型树为163。Y型和U型葡萄树的葡萄榨汁的滴定…  相似文献   

18.
整形和架式对葡萄建园及植株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因子,实现优质、丰产密切相关。当前架材投资昂贵,阻碍着葡萄生产的发展。为此认真地总结群众中有关架、形方面的经验,改进和推广较合理的架、形,对于促进发展,提高品质,增加产量,事关重要。河南省东部故道地区葡萄生产中多采用单篱架多主蔓扇形整枝,还有双篱架多主蔓扇形,单行密枝形以及各种类型的无架栽培树形和高、宽、垂树形。如仪封园艺场单篱  相似文献   

19.
陕西关中地区红地球葡萄设施避雨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陕西关中地区气候特点,为有效预防和减轻红地球葡萄病害问题,结合红地球葡萄品种的特征特性,自2009年起,从避雨棚搭建结构,材料的筛选,适宜架型和树形,周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方面对本地区红地球葡萄设施避雨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总结,并在葡萄生产中进行了推广,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当前河北省张家口地区葡萄种植模式,分析了葡萄生产过程中定植、施肥、植保、中耕、埋藤、出土6个环节的机械化现状,认为张家口地区葡萄生产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并对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树形改造、改进适宜当地葡萄生产的配套机械设备、成立葡萄生产机械专业合作社等措施,有效促进当地葡萄生产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