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酵母菌多相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各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被用来进行酵母菌的分类和鉴定.核酸杂交技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脉冲电泳核型分析(PFGE)、rDNA序列分析、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等技术的应用为酵母菌的多相鉴定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多相鉴定体系将成为酵母菌分类鉴定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酵母菌分类鉴定主要以其形态学特征,尤其是生理生化特征为依据,但这些特征易受培养条件的影响常出现不确定的结果.为弥补这种鉴定方法的不足,近年来,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酵母菌种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介绍了DNA G+C摩尔百分含量分析、脉冲电泳核型分析(PTGE)、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 Length Polymorphism)、序列分析、DNA-DNA杂交等若干分子生物技术的方法、原理以及在酵母菌鉴定方面的应用现状、前景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酵母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针对酵母的染色体、基因组DNA、核糖体RNA(r RNA)和线粒体DNA(mt DNA)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进行已知酵母菌的鉴定,并用于未知菌株多样性分析的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综述并对比了酵母菌的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方法及其实际应用,其中包括PFGE、r RNA基因的18S、26S,5.8S-ITS区域的PCR、PCR-RFLP、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DNA的RAPD分析、线粒体DNA的酶切分析等。  相似文献   

4.
筛选和鉴定威代尔冰葡萄汁中的酵母菌,为深入研究冰葡萄汁中酵母菌的多样性及利用本土优良酵母资源发酵冰葡萄酒提供科学依据。利用WL培养基及显微细胞特征观察对分离自冰葡萄汁的1株酵母菌进行初步形态鉴别,并对这株酵母菌进行生理生化实验,采用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进行耐受性研究。确定这株酵母菌为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它对糖、SO2、乙醇、酸等均有较好的耐受性,可应用于冰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提高冰葡萄酒风味和口感。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FLP),rDNA基因中的IGS、ITS、LSU区域的标记技术以及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RAPD),以及DNA分子标记技术的方法和原理,及近年来在应用国内外红曲菌分类鉴定中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葡萄酒中葡萄的DNA提取和分子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苏娟  李志勇  高东微  刘津 《食品科学》2015,36(15):282-287
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对葡萄酒真伪和品质鉴别提供直接的判别依据。解决葡萄酒中葡萄DNA提取的技术难题,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葡萄酒中葡萄品种的鉴定,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因此,本文综述了近10余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葡萄酒分子鉴定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葡萄酒中葡萄DNA提取、DNA质量评价和品种鉴定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尤其是将文献中的DNA提取和下游检测技术方案进行了系统比较,就DNA提取部分按照葡萄DNA的富集、DNA粗提和多糖多酚的去除以及DNA纯化回收3 个步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详细介绍了以微卫星标记为代表的品种鉴定技术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基因检测技术在葡萄酒真伪和品质鉴定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对常用的16S/18S rRNA/DNA序列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NA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扩增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堆肥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述评,提出堆肥微生物研究应结合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多种技术互补使用,以便取得更科学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综述16S rRNA的特点及序列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几种在乳酸菌分类和鉴定中较常用的16S rRNA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如16S rRNA直接测序、寡核苷酸探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温度梯度凝胶电泳等,以及这些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酵母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及发酵性能,对前期建立的“国台酒-酵母菌种库”展开研究,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热裂解法提取总DNA,进而通过5.8S rDNA-ITS区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的方法结合“Yeast-ID”数据库比对,将酵母菌株鉴定到种的水平,再通过inter-δ PCR的方法将酿酒酵母菌株在种以下水平进一步分类。最后,对每个类型的酵母菌株,进行了发酵性能的初步研究。研究表明,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酵母菌群被分为7种,其中3种表现出较强的产酒功能,1种表现出较强的产乙酸乙酯能力;各菌种之间代谢产酸、产酯和微量物质的能力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包括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和生理生化方法的多相分类鉴定技术,对18株黄酒生产中的酵母菌进行多相分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18株酵母分别属于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和Pichia anomala3个种,采用多相分类鉴定技术可以高效、准确的实现实验室及工业生产中酵母菌的快速鉴定,为优化黄酒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