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链霉菌是一种菌丝体能形成孢子的土壤革蓝氏阳性菌。链霉菌的基因组(~10~4千对核苷酸——三磷酸吡啶核苷酸(■),其中鸟嘌呤胞嘧啶对含量高——约占73%,重复顺序百分数较大——4~12%。由于它的基因组的分化程度高,结构组织和功能的特殊性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对链霉菌的兴趣主要还是该类微生物对许多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放线菌素类等等以及其它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的工业生产有着重大的意义。链霉菌的特点是许多遗传性状的高度不稳定性。与出发株不同的变株在琼脂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在筛选新抗生素过程中,我们找到了一株链霉菌H617-25,产生一种新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命名为Boholmycin。Boholm-ycin显示出很广的抗菌谱,既抗革蓝氏阴性和阳性细菌,包括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菌类,也对体内细菌感染有效。鼠静注1000mg  相似文献   

3.
核糖霉素     
核糖霉索(Ribostamycin 或Vistamycin 是从日本土壤中分离的链霉菌,它产生的核糖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其化学名为O—β—D—正呋喃糖—(1—5)—(α—2.6—二氨基—2.6—二脱氧—D—吡喃糖(1—4)—二脱氧链霉胺。属于氨基糖苷类碱性水  相似文献   

4.
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抗生素分子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两个或三个氨基糖分子与非糖部分的苷元通过氧桥连接而成。这类抗生素分为天然(由链霉菌和小单孢菌产生)和半合成两大类(由天然来源的氨基苷经结构改变而得)。由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与美国先灵公司共同研发的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硫酸异帕米星(Lsepamicin sulfate商品名:依克沙)是在庆大霉素B结构中的1位氨基上引入羟氨基丙酰基所得,其化学名称为:  相似文献   

5.
文摘     
1.用含艮他霉素的筛选培养基定向分离小单孢菌 在寻找新抗生素产生菌中定向分离一定类群的微生物是很有意义的。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类型的抗生素以抑制对它敏感的微生物生长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含新生霉素的培养基分离类似原放线菌的链霉菌便是实例。产生抗生素的菌株一般对该素是耐药的,可以设想,在含一定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微生物(特别是链霉菌)是与该抗生素化学结构相类似抗生素的产生菌,筛选已  相似文献   

6.
链霉菌是革蓝氏染色阳性菌生孢子的土壤细菌,以其基因组(红-10^4千对核苷酸-TП,H)含有很高的GC对(约73%)和存在相对较大百分率的重复顺序性为特征。链霉菌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与它有较高的分化程度,结构特殊性,基因组的组成和功能有关。当然,对链霉菌研究的主要兴趣应用用这类微生物是不同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等)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工业生产的意义来解释。  相似文献   

7.
氨基糖苷类的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氨基糖与氨基环醇通过氧桥连接而成的苷类抗生素。由链霉菌或小单孢菌培养液中提取或以天然品为原料半合成制取而得的一类水溶性较强的碱性抗生素。主要包括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毒素、妥布霉素以及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虽然大多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为抑菌药,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却可起到杀菌作用,属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范围大,强而持久,且还具有较长的抗菌后效作用。从抗菌作用的特点看,氨基糖苷类是一类较优良的抗生素,然而,该类药物的治疗浓度范围窄,不良反应较常见,其中有些是不可逆毒性,这是限制它在临床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新抗生素FR—31564是由熏衣草链霉菌No.8006产生的具有膦酸分子结构的新抗生素。化学名称为3-(N-甲酰-N-羟基)氨基丙基膦酸。它是应用一株对诺卡杀菌素C(Nocardicin C)超敏感但抗菌活性很弱的绿脓杆菌变株以特定的筛选方法筛到的一种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小单孢菌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是新近崛起的具有巨大潜力的一群抗生素产生菌。在先后报道的近60种小单孢菌中,就有40多种产生抗生素,它们包括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安莎类、多肽类和蒽环类等等~[1、2]。由于小单孢菌不仅能产生链霉菌所产生的抗生素,如放线菌素、新霉素、红霉素等,而且还产生西索米星(Sisomicin)、阿司米星(Astromicin,Fortimicin)、扁枝衣霉素(Everninomicin)等具有独特结构的抗生素;特别是以近年来找到的新抗生素的数目而言,小单孢菌已超过链霉菌而跃居首位。因此,小单孢菌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青睐。然而,由于小单孢分布奇特,生长缓慢,加之直到1963年分离到庆大霉素以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它的遗传研究领域尚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但是随着人们对小单  相似文献   

10.
从轮枝链霉菌属中筛选新抗生素至今还研究甚少,然而在这一属中产生了丝裂霉素、甲基丝裂霉素和氮杂胸嘧啶核苷等重要药物。我们对从upiohn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21株已知的轮枝链霉菌进行了初步研究。已建立了一种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溶菌酶(1000μg/ml)和土霉素(25~30μg),对链霉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轮枝链霉菌属的菌株几乎没有影响。将土样风干,用水稀释(1∶4)后于55℃加热6分钟以杀灭大部分细菌。将土壤悬浮液涂布在含琼脂培养基平皿上。琼脂培养基成分:每升蒸馏水中含葡萄糖2.0g,(NH_4)_2SO_4  相似文献   

11.
氨基糖苷抗生素类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导致了耐药性菌株的产生。近十余年来在分子水平上阐明了细菌对氨基糖苷抗生素类的耐药机理,根据构效关系进行新药筛选,从而获得了更为优越的、新一代的氨基糖苷抗生素类。1975年,美国Schering药厂将西索米星(sisomicin)结构中2-脱氧链霉胺1-N位上的氨基乙基化,创制了乙基西索米星(1-N-Ethysisomicin,Netilmicin,Netromycin)(图1)。本品对大多数革蓝氏  相似文献   

12.
氨基糖苷类产生菌具有对“自身”抗生素的耐药性,这一特性不仅为生产菌株所具有,也为土壤中新分离的菌株所具有,所以作者认为在培养基中加入足量的高浓度的各种结构的氨基糖苷类进行分土,能够导致抗生素的产生菌的主要性质的表现,即在化学结构方面与选择因子相似或相同,从而提出了定向筛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菌的方法,即利用含有高浓度艮他霉素的选择性培养基来分离小单孢菌。  相似文献   

13.
在筛选新的抗肿瘤抗生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待进一步鉴定的链霉菌 sp.SF2575所产生的新抗生素 SF2575,既有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又能抑制小鼠的 P388白血病细胞。该菌株在50L 发酵罐中可使用培养基:麦芽糖-黄豆粉-可溶性蔬菜蛋白质(Veget-able protein)培养基。28℃通气培养120h。发酵滤液调整至 pH2.0(用6N HCl),以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浓缩至小体积,水洗、干燥、减压抽干得油状物质。经硅胶柱层析,氯仿展开,氯仿-甲醇(100:1,v/v)洗脱,  相似文献   

1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艮他霉素、紫苏霉素、托普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是当前抗生素中重要的一类.它广泛地用于治疗由革蓝氏阴性菌引起的脓毒症和其他一些类型的化脓性感染.氨基糖苷类的高度有效性是由于它比其他抗生素有更广泛的抗菌谱以及对引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江苏新洋试验站盐碱土中分离得到一株桔抗性链霉菌编号“新Ⅰ”,定名为白黄链霉菌新洋变种(Streptomyces alboflavus var xinyangensis Yen and zhang)。此菌株在黄豆饼粉-葡萄糖培养基上产生“新Ⅰ”抗生素。抗生素“新Ⅰ”的紫外、红外吸收光谱与杀粉蝶菌素(Piericidin)相类似。从它和它的八氢双乙酰化衍生物的~1H-核磁共振谱及其质谱,证实抗生素“新Ⅰ”杀粉蝶菌素A_1相同。  相似文献   

16.
Isepamicin 是一种新型的氨基糖苷,由庆大霉素 B 衍生而得,已证明它对灭活酶的稳定性比其它氨基糖苷类强。而且不会被灭活庆大霉素的2-氨基糖苷-腺苷转移酶或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所修饰,其肾毒性也比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低。有的作者已从不同的角度证实,Isepamicin 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不论在体外还是在体内都与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相似,而且还证明对耐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广泛使用之后,细菌普遍产生耐药,β-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的发现为其它抗生素钝化酶抑制剂的筛选开拓了视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磷酸化酶(APH)是该类抗生素钝化的重要原因。本文报道建立APH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并以烬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cinerogriseus)80-506 筛到 APH-3'和APH3″抑制剂80-506。 80-506为大分子的多肽,可用蛋白质分  相似文献   

18.
以脂肪酶活为指标快速筛选红霉素摇瓶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筛选红霉素链霉菌的摇瓶培养基需要将红霉素链霉菌在摇瓶中培养 6 d,然后测定红霉素链霉菌的效价 ,使用该方法需要至少 6 d的时间。而测定红霉素链霉菌在摇瓶中 d1脂肪酶的活力 ,并与对照样品比较 ,则只使用 1d的时间就能够推测红霉素链霉菌在 6 d后的效价 ,使用这一新方法 ,我们快速筛选出红霉素链霉菌 d1的酶活力比对照培养基高的两组新培养基 ,并且确认了新培养基中 6 d后的最高效价为 9313μg/ ml,比对照培养基提高了 78.38%。  相似文献   

19.
我们调查了自1975年以来Gunma医科大学分离的绿脓杆菌菌株。尤其观察到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菌逐年增加。遗传学研究证实这些抗生素耐药性由质粒或转座子上的获得性基因介导。大部分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被这些耐药菌株酶促灭活。新喹诺酮类对这些耐药性菌株是很有效的药物。已报道既不是质粒介导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性,也不是酶对喹诺酮类灭活。不过,从1984年首先采用诺氟沙星(NFLX)以来,对新喹酮类的耐药菌株一直在逐年增加。本文叙述对新喹诺酮类耐药性的遗传学和生化机理。  相似文献   

20.
妥布拉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妥布拉霉素(Tobramycin)是世界临床最广泛使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之一,是美国礼来制药公司1967年从黑暗链霉菌(S.tenebrarius)发酵液中分离到的尼拉霉素复合物(Nebramyc-in,以前曾称为Tenebrimycin和Tenemyc-in)组份6。美国最初报道时,黑暗链霉菌产生的尼拉霉素复合物至少有1、1’、2、3、4、5、6等7个组份,其中组份2、4、5、6是主要组份。1973年用改进的提取和分离方法证明:黑暗链霉菌产生的尼拉霉素复合物中的主要组份是2、4、5三个组份,该产生菌不直接产生尼拉霉素组份5(卡那霉素B)和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