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简称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手术方法,评价其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5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联合手术,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9个月,对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术后随访视力0.02~0.25者10眼,占18.5%;0.3~0.6者38眼,占70.4%;0.8~1.0者6眼,占11.1%。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1mmHg)者51眼,占94.44%。3眼术后眼压28mmHg左右,用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眼压控制正常,滤过泡呈扁平状的功能性滤过泡46眼,占85.19%。并发症:角膜水肿32眼,上方虹膜片状萎缩3眼,瞳孔不园伴机化膜3眼,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2眼。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合手术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巩膜瓣下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通常也称三联手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效果.方法 对67例6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联合手术治疗,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维持前房深度稳定.结果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术后随访4~36个月,视力达0.02~0.2者10眼,占14.71%;0.3~0.4者31眼,占45.59%;≥0.5者27眼,占39.7%.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1 mm Hg者59眼,占86.76%;9眼28 mm Hg左右,占13.24%.术后用0.5%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视力增进,眼压可控制在正常范围,手术并发症少.结论 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恢复视力快、滤过泡失败率低、眼压控制稳定、角膜散光小、减少术后用药及并发症少等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8例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随访6~82个月,平均32个月。一期植入人工晶体35例,未植入人工晶体3例。术后视力:术后1个月复查时裸眼视力≥0.5者22眼,0.1~0.4者13眼,<0.1者3眼。术后3个月复查时,裸眼视力≥0.5者25眼,0.1~0.4者10眼,<0.1者3眼。最佳矫正视力≥0.8者20眼。术后2个月测量眼压12 mmHg~20 mmHg。滤过泡裂隙灯下观察:Ⅰ型功能滤过泡27眼(71.1%);Ⅱ型滤过泡11眼(28.9%)。并发症:术后前房絮状渗出物7例于2周后吸收4例,4周后吸收2例,人工晶体前膜形成1例,虹膜粘连与瞳孔变形,但未影响视力。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56例(56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者占71.4%(40/56),术后随访末期眼压<21 mmHg占87.5%(49/56),功能性滤过泡占87.5%(49/56).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好,很好的提高视力,控制眼压,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21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眼底改变。结果:术后6月视力达0.3及以上者18眼(85.71%),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0.55mmHg)者19眼(90.48%),功能性滤过泡19眼(90.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4,(7):851-852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以下简称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71例(75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三联手术,术后随访1218个月,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视力≥0.3者53例(56只眼)(74.67%),眼压≤21mmHg者68例(72只眼)(96.00%);3例(3只眼)术后眼压波动在28mmHg左右,用0.25%噻吗酰胺滴眼液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包括Ⅰ型、Ⅱ型)62例(65只眼)(86.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三联手术,不但能有效地控制眼压,恢复有用视力,并且并发症少,手术适应证广,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单宝财 《中国医疗前沿》2012,(18):48+74-48,74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6例(41眼)应用联合手术治疗,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36眼(87.80%)。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暂时性眼压升高、葡萄膜反应等,经治疗后缓解。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合手术,既能控制眼压,又能改善视力,避免了分期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切口手法非超乳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以下简称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8例(41眼)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联合手术,术后随访3~9月,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视力>0.3者32眼(77.78%),眼压<20 mm Hg者38眼(95.12%),其中3例(3眼)术后眼压在25 mm Hg左右,滴用0.5%噻吗酰胺滴眼液后眼压得到控制,功能性滤过泡(Ⅰ型、Ⅱ型)37眼(90.2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联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较好的手术方法,不仅能很好地控制眼压,迅速恢复视功能,并发症少,手术安全,经济有效,而且不需要昂贵的超声乳化设备,简单易行容易掌握,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詹田兰  万芬 《中外医疗》2012,31(22):11-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2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术后随访的3~3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18眼(69.20%),0.1~0.4者8眼(30.8%)。术后眼压24眼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20眼在15mmHg以下,术后随访期内2眼短期使用降眼压药。术后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23眼(88.46%)。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葡萄膜反应和短暂角膜水肿。结论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时,能够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邓秋琼 《华夏医学》2013,26(3):533-535
目的:探讨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8例(65眼),均接受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65眼中,术后矫正视力:0.02~0.1者16眼,0.1~0.3者34眼,0.4~1.0者15眼,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眼压:62眼眼压维持在正常;3眼辅助滴药降压,2个月后停药眼压控制正常。术后功能型滤过泡59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