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邓州市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今后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邓州市2010年各类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采用统计描述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邓州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9种2865例,年发病率为182.03/10万.各类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1680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58.64%;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共报告583例,占总数的20.35%;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519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18.12%,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发病较低,共报告83例,占报告发病总数2.89%.发病前五位依次为肺结核、手足口病、乙型肝炎、梅毒、痢疾.结论 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是防治重点,同时应高度重视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0年围场县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订相应的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围场县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场县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6种4 811例,报告发病率为1 006.55/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痢疾。各类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3 374例,占发病总数的70.13%;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765例,占发病总数的15.90%;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587例,占发病总数的12.20%。结论加强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控制工作是围场县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何秀玲 《中外医疗》2010,29(5):132-133
目的了解辽阳县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辽阳县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辽阳县共报告法定报告传染病15种1701例,报告发病率为288.08/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和猩红热。丙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居前3位是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结论应加强肺结核、乙肝、梅毒等乙类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同时以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为主的丙类传染病防治工作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南阳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了解应用网络直报后传染病监测工作的质量.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南阳市2006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全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共29247例,死亡165例,报告发病率为295.88/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共1863例,无死亡病例.发病数居前二位的分别为肺结核和乙型病毒性肝炎,分别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8.96%和38.03%.结论 应用网络直报后南阳市加大对传染病的监测防控力度,防治措施得到落实,疫苗预防相应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病毒性肝炎、疟疾、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血源与性传播传染病发生的重点人群为青壮年,应引起关注.必须加大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力度,遏制疫情的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05年洛阳市老城区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传染病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老城区2005年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7种计508例,死亡1例,报告发病率334.77/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4种计158例,报告发病率为104.12/10万。乙类传染病中前五位的是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麻疹、淋病;血液与性传播疾病占发病总数的45.05%,肠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15.16%,呼吸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16.01%。乙类传染病发病主要以20~40岁工人和农民为主,丙类传染病以小学生、幼托儿童为主。结论应该加强对血液与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加强对工人、小学生、幼托儿童的健康知识教育,加大学校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辽阳市弓长岭区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弓长岭区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弓长岭区共报告法定报告传染病11种244例,报告发病率为253.25/十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居前三位是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其它感染性腹泻。结论应加强肺结核、梅毒等乙类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同时以流行性腮腺炎为主的丙类传染病防治工作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区2006-2010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分析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唐山市路南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全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街道发病率相差很大,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后地区;男女比例历年无明显变化;年龄以25~30岁报告发病率最高,其次为20~25岁,>85岁年龄组最低;职业分布中以工人组发病率最高。结论我区2006-2010年法定传染病流行形式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血源及性传播的行为性传染病发病构成比逐年提高,应引起政府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1年吉水县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11年吉水县法定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吉水县报告法定传染病病15种1487例,总发病率为296.61/10万,死亡6例,死亡率1.20/10万,病死率0.40%.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809例,发病率为161.37/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6.67%;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678例,发病率为135.24/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55.32%.报告病例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病、手足口病、乙肝、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占病例总数的85.41%,肠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8.47%,呼吸道传染病占24.88%,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20.98%,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0.07%,丙类传染病占45.60%.结论 在吉水县法定传染病中,肺结核、手足口病、乙肝、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痢疾仍是严重危害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蓟县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流行规律,评价防治效果,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统计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从疾病分类、地区、时间、人群的分布情况分析其流行规律和趋势。结果:2006年全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共报告病例总数为1280例,发病率为150.75/10万,死亡率为0.35/10万,病死率为0.23%,与2005年相比,报告发病率下降了6.57%,死亡率、病死率均上升了100%。结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等仍是该地区的主要传染病,应加大农村地区传染病的防治力度,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淄区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流行规律,评价防治效果,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统计各种传染病发病率,从疾病分类、地区、时间、人群分布情况分析其流行规律和趋势。结果2008年全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按发病日期共报告法定乙、丙类传染病1306例,报告发病率为209.11/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0种,共报告总例数为715例,死亡2例,报告发病率为114.48/10万,死亡率为0.32/10万,病死率为0.28%,发病率较2007年下降了5.80%,死亡率上升了100%;丙类传染病3种591例,报告发病率为94.63/10万,发病率较2007年上升519.64%,(因为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由其他传染病列入法定丙类传染病)。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手足口病等仍是该地区的主要传染病,应加大农村地区、学校及托有机构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力度,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乐市近年来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订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新乐市2006-2010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新乐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10 233例,死亡11例,年均发病率444.91/10万,死亡率0.48/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乙型肝炎、肺结核、麻疹,其中手足口病、麻疹发病直接影响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结论新乐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乙肝、麻疹,尤其是手足口病和麻疹,重点人群是流动人口和3岁以下儿童,重要措施是病例严格隔离、疫情主动搜索、院内感染控制、免疫接种、健康教育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宽城满族自治县传染病的流行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其流行特点,做好传染病预警监测,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对宽城满族自治县2004年至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海省2006-2016年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6年青海省法定传染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6年青海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7种,发病360 760例,死亡402例,年均发病率为581.1/10万,年均死亡率0.65/10万,病死率0.11%。男女比例1.42∶1,职业以农民、散居儿童、牧民、学生为主。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09年为发病高峰年。5~7月发病数较多,冬季和春夏季为发病高峰。发病数居前6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其它感染性腹泻、梅毒、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结论青海省传染病疫情形势严峻,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为主,需加大重点传染病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霸州市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霸州市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订控制和降低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的有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霸州市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霸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398.76/10万,其中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报告;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6位传染病分别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占总发病数的88.56%;传染病报告死亡率为0.68/10万,死亡率最高的是狂犬病,占总死亡数的50.00%。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等是霸州市2010年的主要传染病;狂犬病是主要的致死传染病。结论我市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等肠道传染病、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等疫苗相关疾病以及狂犬病等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沈伟英 《嘉兴医学》2000,16(2):97-98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特征及规律,进一步控制和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对我县1990-1999年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10年总发病率为439.67/10万,比1980-1989年下降88.44%,性传播性疾病大幅度上升,发病数居各病种之首。传染病发病仍以病毒性肝炎和伤寒等为主。  相似文献   

16.
王辉  王建国 《医学动物防制》2014,(7):724-727,730
目的了解银川市兴庆区2007-2012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银川市兴庆区2007-2012年法定传染病数据资料并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银川市兴庆区2007-2012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报告25种40 526例,死亡7例,年均发病率为1379.97/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2/10万,病死率为0.02%。发病率居前5位的法定传染病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416.19/10万)、手足口病(235.98/10万)、乙型病毒性肝炎(180.58/10万)、流行性腮腺炎(157.99/10万)、痢疾(86.02/10万),以上5种传染病的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77.67%。系统分类传染病发病以肠道类传染病为主,共报告21 722例,占发病总数的53.60%;其次是呼吸道类传染病,共报告9 493例,占发病总数的23.42%;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发病9 181例,占发病总数的22.65%;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占0.30%;其他类型传染病占0.02%。结论银川市兴庆区法定传染病发病处在一个较高水平,预防和控制肠道类传染病、呼吸道类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仍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市1年来法定传染病流行态势,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制订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市2009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我市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3种35 010例,发病率479.59/10万,无甲类传染病疫情。传染病构成以肠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中感染性腹泻(30.33%)、病毒性肝炎(22.21%)、手足口病(21.37%)、肺结核(12.29%)和流行性腮腺炎(4.96%)等传染病发病率位居前5位。结论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陕西省平利县2004-2010年法定传染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相应防控措施。方法利用平利县2004-2010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系统统计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平利县2004-2010年共报告乙类、丙类传染病29种6 623例,其中发病居前5位的分别是肺结核2 146例,占总发病数的32.40%,乙肝1 908例,占总发病数的28.81%,手足口病635例,占总发病数的9.59%,其它感染性腹泻582例,占总发病数的8.79%,流行性腮腺炎527例,占总发病数的7.96%。结论肺结核、乙肝、手足口病为平利县传染病预防控制重点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梅州市2010-201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分析其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梅州市2010-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梅州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123 309例(其中乙类传染病31 423例,丙类传染病91 886例),年均发病率为721.21/10万;死亡107例,年均死亡率0.63/10万。报告肠道传染病3种1 125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3.58%;报告呼吸道传染病5种13 583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43.23%;报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6种79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0.25%;报告血源性及性传播传染病4种16 631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52.93%。发病数居前5位的主要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44 412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39 376例)、肺结核(13 493例)、乙型肝炎(7 706例)、梅毒(6 776例)。结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乙型肝炎和梅毒是梅州市近年来需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今后须加大对肠道传染病和血源性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同时注意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巩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