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临床腹泻病人都要做大便三线培养。但这种传统的细菌培养及生化鉴定方法 ,步骤较烦琐 ,出结果时间较长 ,血清凝集还有交叉凝集现象影响结果的判断。随着PCR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 ,我们用PCR技术来验证和鉴定志贺氏菌。本文通过PCR法检测iPaH基因来验证肠道致菌病的属、种 ,以确定病原体。材料与方法1 菌株来源 菌株由市卫生防疫站于 1998年 5~ 10月份 ,从市一医院和儿童医院的腹泻患者中分离的菌株 ,小部分菌株由西湖区防疫站于 2 0 0 0年 4月份从西溪卫生院及本站的健康体检人群中分离得到。2 引物 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山东省2011-2014年分离的志贺氏菌(Shigella)进行血清、毒力基因、分子分型和药敏等分析,了解山东省志贺氏菌的特性及流行趋势。  方法  用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分型,PCR方法扩增相关毒力基因,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分子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抗生素敏感性。  结果  44株志贺氏菌主要为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54.55%)和宋内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43.18%)。ipaH、set1、sen、ial毒力基因携带率分别为100%、43.18%、56.82%、50.00%。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福氏志贺氏菌被分为18种带型,且总体相似度偏低;宋内志贺氏菌被分为14种带型,且89.47%的菌株相似度在90%以上。44株志贺氏菌对15种抗生素中的14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93.18%的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  结论  山东省志贺氏菌以福氏和宋内血清群为主,毒力基因携带率高,有聚类分布出现,耐药严重,应加强对志贺氏菌菌型、溯源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1999年徐州市志贺氏菌属细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志贺氏菌属中的细菌 ,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致病菌 ,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主要的腹泻传染病。 1999年 6~ 7月 ,我们对腹泻患者的粪便 ,采用数种培养基 ,进行多种肠道致病菌分离培养时 ,检出志贺氏菌属细菌 80株 ,对其进行了血清学分群分型鉴定 ,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菌株来源 标本来源于徐州市市所辖丰县、铜山县农村急性腹泻病人粪便 ,置于 Cary- Blair运送培养基内 ,直接分离于SS琼脂平板 ,然后挑选可疑菌落 ,接种于 KIA琼脂斜面。根据其反应性状 ,疑似者按 GB4789.5 - 94《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微生物部分 )》中志贺氏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志贺菌流行株的志贺肠毒素基因分布和PFGE分子分型情况.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天津地区2005-2007年分离的62株志贺菌编码志贺肠毒素的基因(set1A、set1B、sen),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 62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占58.06%,其中福氏2b...  相似文献   

5.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是一种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细菌分子分型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病原性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作者利用PFGE分子分型方法对1998-2005年杭州地区分离到的116株志贺菌进行分子分型,以探索志贺菌的PFGE型别变异情况。1.材料与方法:①菌株来源:试验菌株由杭州市和所辖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提供,所有菌株均分离于腹泻患者的粪便。②PFGE分型:按照2005年美国CDC公布的宋内志贺菌PFGE标准化方法操作,Marker为沙门菌Braenderup血清型H9812株。电泳条件:电压6V,脉冲参  相似文献   

6.
某区人群中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检测结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杰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1):131-132
目的 :了解本地区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分布。方法 :对本地区 1978年至 2 0 0 2年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肠道门诊及肠道检测点患者检出的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沙门氏菌 977株 ,B群占 5 7.2 2 % ;D1 群占 13.72 % ;E1 群占 11.88%。志贺氏菌 2 5 2 2株 ,B群占 80 .5 3% ;D群占 15 .82 % ;B群中以 F2 a、1 a、1 b为主。结论 :该区两菌分布情况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按GB/T 4789.36—2008、GB 4789.4—2010、GB4789.10—2010、GB 4789.5—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的方法,对24份患者吃剩的食物、12份患者大便进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的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同时采用多重PCR检测技术对24份患者吃剩的食物进行以上项目的检测。并对检出的志贺菌菌株进行血清凝集试验、药敏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24份患者吃剩的食物中检出宋内志贺菌1株,12份患者大便中检出宋内志贺菌8株,9株宋内志贺菌PFGE基因图谱相似性系数≥0.98。结论由宋内志贺菌Ⅰ相导致了这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建议各级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从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切实保障儿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冯莉 《职业与健康》2001,17(7):31-32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重要肠道传染病。志贺氏菌菌型变迁的观察和耐药性监测,是细菌性痢疾监测的重要部分。为了更好地搞好我市的细菌性痢疾防治工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整理了1996~1999年以来常州市志贺氏菌菌型分布和耐药性监测资料,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由市、县疾病监测点从病人的大便标本中培养检出送本站;以及本站从饮服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标本中检出。1.2 菌株鉴定分型 上述菌株经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诊断鉴定为志贺氏菌。生化反应管为本站自配,分型诊断血清由卫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了1985年以来我省收集的703株志贺氏菌型别分布情况及某些流行病学特征。这些菌株来自我省18个地、市、州,血清鉴定分属4个菌群,其中 B 群549株(占78.09%)、D 群127株(占18.07%)、A 群22株(占3.13%),C 群5株(占0.71%)。B 群中,以2a、3a、1b 血清型为常见流行株;D 群在主要城市占一定比例;A 群菌集中分布在甘孜、凉山两地,是引起该地区痢疾病爆发流行的主要病原菌。年龄分布以16岁以上青壮年组占多数(占71.98%),其次是5岁以下婴幼儿。  相似文献   

10.
志贺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志贺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是目前全球面临的健康问题,该菌属包括4个种: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以及宋内氏志贺菌,引起的临床症状有:腹泻、痢疾性黏液脓血便、痉挛性腹痛以及里急后重等,甚至危及生命〔1-3〕。该菌属多见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地区主要在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泰国、越南等;而发达国家较少见,其感染发病的患者50%是前往发展中国家的旅行患者〔4〕。因此,目前志贺菌研究工作大多在东南亚和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展〔1,5〕。以下就志贺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志贺菌被发现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随着微生物实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06 - 2017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湖北省2006 - 2017年细菌性痢疾的数据进行分析,应用ArcGIS10.5绘制发病率的空间分布图。结果 2006 - 2017年湖北省聚细菌性痢疾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6.76/10万,整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29∶1,0~4岁年龄组发病数最多(33.11%),职业以散居儿童占比最大(30.40%)。发病高峰为5 - 10月。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地市州为武汉市(45.27/10万),最高的县区为武汉市青山区(101.55/10万),全省发病呈散发状态,中部与南部的发病率与北部比相对较高。结论 湖北省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情况有较为明显的人群、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应该根据其分布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进一步降低其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湖北省细菌性痢疾分布特征,了解其流行规律,预测其发病趋势,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2005—2021年湖北省细菌性痢疾发病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季节指数、K-均值聚类分析流行特征,运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拟合数据并进行预测。结果  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为14.07/10万,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rs=-0.985,P<0.001);K-均值聚类将2005—2011年分为一类,2012—2021年分为另一类;5—10月季节指数大于1,7月最大,8月次之;武汉市、仙桃市、宜昌市为高发地区;男女发病比值为1.23∶1,比值随年龄组先下降后上升;0~<5岁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85岁组;病例以散居儿童、农民、学生为主;拟合最优模型为ARIMA(1, 0, 0) (0, 1, 1)12,预测2022年发病率为1.61/10万。结论  湖北省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与年份呈负相关;2005—2011年属于高流行水平期,2012—2021年属于低流行水平期,两个时期的流行特征基本一致;细菌性痢疾在夏季、男性、儿童及老年人群体、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地区高发;2022年发病持续下降,处于低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1996~2005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湖北省细菌性痢疾(菌痢)流行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根据湖北省疫情统计资料及现场调查资料,对该省1996~2005年细菌性痢疾流行概况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5年湖北省菌痢年均发病率40.89/10万,年均死亡率0.02/10万,年均病死率0.06%。全年7~9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人群以儿童发病为主,其次是农民,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湖北省1996~2005年菌痢发病率呈平缓下降趋势,散居儿童和青壮年农民为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学校、工地等集体用餐人群的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2007年细菌性痢疾监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分析"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及细菌性痢疾(菌痢)国家级监测点上报的监测数据,提出完善国家菌痢监测方案的建议.方法 利用"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并与国家级监测点上报的监测数据比较,分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国家菌痢监测点婴儿菌痢病例的检出率为1%,低于其他各年龄组检出率;以3~9岁儿童的阳性分离率最高.依据菌痢监测病例定义进行的临床诊断,菌痢漏诊率为23.38%,而0岁组婴儿病例的菌痢诊断漏诊率为50%.病原菌型监测显示,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分别占57.21%和42.41%.监测点实验室确诊病例中有43.39%的病例未能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病例匹配.结论 菌痢诊断标准中的病例定义不能有效发现婴儿菌痢病例,建立以临床和实验室相结合的菌痢主动监测体系是"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必要补充,尤其是对婴幼儿菌痢.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南省2012年细菌性痢疾(菌痢)流行特征及病原特征。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监测数据和监测点病原监测数据,描述流行特征,分析菌型变迁和耐药性变迁。结果河南省2012年菌痢发病率为19.334 3/10万,发病集中在6—10月,高峰在7月份。6岁以下儿童发病数占全年龄组发病数的29.26%,职业主要为农民和散居儿童。病原监测流行菌型为F2a,菌株对氨苄西林、甲氧苄嘧啶、四环素、链霉素、萘啶酸高度耐药,对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0.21%和28.87%,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已达20%~30%。结论菌痢流行呈现高峰前移、流行期变长的新态势,防控重点为农村留守儿童。流行菌型的变化频繁,耐药情况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了解安徽省细菌性痢疾流行情况,探讨安徽省细菌性痢疾的流行因素和病原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安徽省2005-2011年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菌型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安徽省历年发病率波动在15.08/10万~27.14/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0.50/10万;5~10月是发病高峰;男性发病率较高;0.5 ~5岁组发病率最高,为87.87/10万;职业以农民发病最高,其次是散居儿童和学生;流行菌株优势菌型为福氏志贺菌;流行菌株对复方新喏明、阿莫西林、萘啶酸和利福平的耐药率达95.21% ~97.60%,耐5种以上抗生素的菌株达95.5%,对氟哌酸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2005-2011年安徽省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先降后升,流行菌株的菌型变化、耐药及多重耐药日益严重,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该病依然是安徽省的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浙江省金华市细菌性痢疾发病规律、流行特征,为制定细菌性痢疾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金华市2007-2012年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金华市2007-2012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在30.14/10万~7.89/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8.96/10万。发病高峰为每年6-10月份,占6年报告发病总数的61.03%。男女年均发病率居前两位的均是0岁和1~4岁年龄组;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比为37.03%,男女性别比为1.33:1。分离的志贺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头孢曲松比较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强力霉素的耐药率都在89%以上。结论金华市2007-2012年菌痢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儿童和学生是防治重点人群。志贺菌属耐药与多重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志贺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掌握河南省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并探索其季节性升高的原因。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10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直线回归对其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河南省2010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4583例,报告发病率为15.37/10万。男性报告发病9228例,发病率为18.91/10万,女性报告发病5355例,发病率为11.62/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887,P﹤0.05),各年龄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0~4岁儿童发病率最高为72.54/10万,农民报告发病数最高,占发病总数的41.08%;全年夏季高发,7、8月份达到高峰;细菌性痢疾的发生与气温和降水量呈正相关,且降水量影响强度大于气温。结论细菌性痢疾是河南省传染病防制工作的重点之一,各地应根据其疫情特点和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有效降低其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