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金周 《通信世界》2005,(20):39-40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经济基础、文化背景、资源禀赋差异很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区域间极其明显的不平衡性。电信业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可以统筹电信业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中国电信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为稳妥开放国内区域电信市场建立坐标,同时还可以为政府制定正确的区域政策和行业监管措施提供支持,为企业集团和区域运营商调整发展战略提供依据。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充分认识到了研究电信业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性,在连续三年推出《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继续推出了《中国电信业区域竞争力发展报告(2004年)》。  相似文献   

2.
唐亮 《通信世界》2005,(14):7-7
本刊讯(记者 唐亮) 《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4年)》即将在近日出炉。报告认为,电信业国际竞争力来源于完善的法律体系、有效的监管机构和有效率的产业政策、监管政策以及高效的政府管理,但电信业竞争力最终必须落实到电信企业的竞争能力上来。由于我国是大国经济,  相似文献   

3.
信息产业部公布了《2003年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本次报告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政策研究所电信业竞争力研究组专门撰写。报告显示,中国电信业在国际竞争力上排名全球第13位,这也是信息产业部第二次公布该类数据。  相似文献   

4.
唐亮 《通信世界》2005,(15):56-57
作为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所的拳头产品之一,《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因其与政策密切相关,可以从全球角度客观反映中国电信业发展的优劣势.每年它的出炉都会引起广泛关注,今年也不例外。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4年)》主撰写人之一的朱金周博士。  相似文献   

5.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电信企业走出国门和跨国电信公司对我国电信市场跃跃欲试,提高我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成为越来越紧迫的现实问题。只有正确地衡量我国电信业的竞争实力及其优势和劣势,正确地评估竞争对手的竞争实力,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特此摘编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政策研究所电信业竞争力研究组撰写的《2003年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以期引发业界内外思考。  相似文献   

6.
电信业区域竞争力不同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各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文琼 《通信世界》2005,(20):41-41
作为我国通信行业的专业决策咨询部门,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近几年推出的《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年度报告)准确系统地评价了我国电信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最近,通信政策研究所继续深入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了《中国电信业区  相似文献   

7.
舒文琼 《通信世界》2005,(24):22-22
我国电信业近年来迅速崛起,成为举世瞩目的“电信大国”,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电信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远远落后于部分发达国家。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于2005年4月发布的《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4年)》显示,2004年,我国电信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4位,处于中上等水平;但是具体指标分布不均,部分指标名列前茅,部分指标却位居后列,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我国电信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其绝对值仅为平均水平的1/3,在参评的33个国家中,排名仅为第25位。电信业竞争力是劳动生产率、政府效率、市场规模、公司治理等多方面因素的…  相似文献   

8.
张春江 《通信世界》2005,(25):19-20
我国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电信大国,但由于我国电信企业的竞争力仍然比较弱,距离世界电信强国还有一定差距。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提高我国电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造就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电信企业,进而提升我国电信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通信世界》从本期开始开辟“总裁论坛”栏目,旨在为电信企业高层领导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欢迎各位总裁各抒己见,为确保我国电信业健康持续发展出计献策。投稿信箱:yhy@cww.net.cn下文作者从一个电信运营企业高层领导的视角,基于常年实践和理论分析,就如何提高电信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几点建议,对我国电信企业的改革与创新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庆通信业》2005,(2):35-36
为了深入、全面、具体贯彻落实2005年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精神,提高指导行业发展的能力,由信息产业部主办的“2005年中国电信业发展与政策通报会”于2月2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娄勤俭副部长在致辞时指出,召开电信业发展与政策通报会,是信息产业部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推动产业合作的一个重要举措,他希望政府部门与产业链各环节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0.
报告撷英     
《世界电信》2011,(3):80
2009-2010年中国通信运营业全景分析研究报告2008年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和2009年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及时扭转了我国经济下滑的态势。而2010年三网融合的全面推行,更是带动了多个新兴产业的增长。中国经济V型反弹,为电信业的增长注入了动力。本报告对行业发展环境、中国电信运营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球电信业回暖不仅给中国电信市场带来巨大挑战,也蕴藏着机遇。中国3G启动正要抓住这大好时机,积极培养3G需求,打造完善产业链,追赶已显落后的3G产业发展浪潮,培养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做大做强电信产业。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国内电信业的基本政策环境及其发展趋势,对我国2004年电信业的发展策略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信息界》2003,(2):78-79
为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增强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制定以下政策。政策目标第一条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资金、人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党的十六大报告为我国有线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半导体行业》2007,(1):32-34
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保持高速稳步发展,基础研究逐步完善,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以高技术产业园区为主导、高技术企业为主体、产业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格局得到持续加强,“点、线、面”战略渐显成效,形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强大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电信体制的改革超前于电信立法和电信业发展的步伐,出现了电信竞争规则不完善,电信市场缺乏公平有效的竞争机制,电信监管不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的新情况。与时俱进,创新电信监管政策,促进电信业的公平有效竞争,已成为当前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困扰电信监管的种种问题之后,对我国应如何创新电信监管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们国家的手机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中国移动通讯发展政策措施后.中国的手机产业进一步快速发展。据统计,1996年我国的手机产量只有3.37万部,截至到2005年年底,国内的手机产量已经达到了5亿多部.销售3亿多部.出口2亿多部。我国作为全球手机制造基地的地位也进一步巩固,已经成为手机生产和应用大国。在手机整机的拉动下,手机的配套元器件研发的产业化.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近年来.随着3G等新技术新应用的逐步发展.国内手机产业开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给我国市场带来了一些新的格局变化,国际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国内手机的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我国手机产业取得重要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核心竞争力成长,产业链协同市场开发等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刘红 《通信世界》2001,(26):24-25
最近,政府为一进一步促进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组织相关部门就如何打破电信业的垄断问题进行了讨论,其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是否对中国电信进行拆分及如何拆分。电信改革的结果应该与促进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和保护广大消费的根本利益相辅相成,在中国即将加入WTO之际,笔认为应将如何正确处理好电信市场有效竞争与提高中国电信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关系问题放在首位,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增强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制定以下政策。 第一章 政策目标 第一条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向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进一步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软件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第二条 鼓励国内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努力开拓两个市场。经过5到10年的努力,国产软件产品能够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有大量出口;国产集…  相似文献   

20.
李剑 《中国新通信》2007,9(12):89-90
尽管外资进入中国基础电信业的限制已经放宽,但出于政策和国际国内电信发展趋势等因素的考量,外资首选增值电信服务业。在五年来的政策嬗变和产业开放磨砥中,外资的布阵和博弈为国内电信业的“走出去”提供了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