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膜后病变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原因。方法 对收治的腹膜后病变误诊为急性阑尾炎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的原因有右侧肾或输尿管结石26例(其中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9例),右侧腹膜后血肿13例(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行右肾穿刺活检5例,右侧肾挫裂伤6例,自发性腹膜后血肿2例),右侧肾周围脓肿4例。结论 对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应注意腹膜后病变的鉴别诊断,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及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LN患者的临床资料及ANCA检测结果,按。肾脏病变活动性评分、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尿蛋白含量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血浆ANCA阳性率为37.5%,肾组织ANCA阳性率为42.5%,两者呈正相关性(r=0.765,P=0.013),但无统计学差异。肾脏活动性病变组的血浆ANCA和肾组织ANCA阳性率均高于肾脏慢性化病变组(P〈0.05,P〈0.01),高尿蛋白组肾组织ANCA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尿蛋白组(P〈0.01)。结论ANCA可作为判断狼疮性肾炎(LN)肾脏病变及临床活动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介入性超声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宫腔镜检查术是用诊断性官腔镜检视宫腔内病变的手术,超声介入(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可同时诊断官腔内、肌壁间及盆腔病变,了解官腔病变与肌壁的关系,克服单项宫腔镜和B超的局限性,较单项检查直观、准确、及时、全面。  相似文献   

4.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附4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附44例报告)冯泽蛟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是胆囊粘膜局限性隆起病变的统称。近年来随着B超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PLG发现日益增多,我院自1986年1月~1997年12月,共手术治疗44例PLG患者,本文就其诊断和治疗分析如...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总结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2例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根据肿瘤直径分为:小(<4cm)、中(4-8cm)、大(>8cm)三类,同时根据病变大小及症状分别采取观察、栓塞、肿瘤切除、肾部分切除及紧切除术。结果:B超诊断准确率为78.1%(25/32),CT诊断准确率为87.1%(28/32)。对病变小、无症状者(5/32)采用定期观察,中等大小者(24/32)采用肿瘤切除(13/32)、肾部分切除(9/32)和肾切除(2/32);病变大者(3/32)则采用肾切除术。32例患者全部获随访,均生存。结论:结合B超、CT以及HMB-45、HMB-50、CD63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根据病变大小和症状分别选择观察、栓塞、肿瘤切除、肾部分切除及肾切除术,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肾脏良性占位病变的术前诊断(附37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提高肾脏良性占位病变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15年来收治37例肾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与B超、CT、彩超之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肾脏良性占位病变占肾实性占位病变有提示诊断有意义。结论 随着B超、CT的普及,肾脏良性占位病变检出率呈上升趋势。B超、CT及彩超联合检查可绝大多数肾良性占位病变在术前作出诊断和提示,结合术前穿刺或术中冰冻活检可与肾癌相鉴别,避免不必要的根治性肾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放大肠镜诊断结直肠肿瘤样病变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 用放大肠镜对61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78个病灶进行了染色后的放大观察,按工藤分型进行了腺管开口类型诊断;同步进行镜下摘除或手术切除后,将放大肠镜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其一致性。结果(1)依据放大肠镜所见,诊断腺瘤等肿瘤性病变,总体符合率为96.2%,敏感性98.4%,特异性85.7%;(2)依据放大肠镜的诊断,对70个(89.7%)良性病变进行了同步微创治疗;(3)结合放大观察的肠镜检查,为决定其他8个病灶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 放大电子肠镜诊断结直肠肿瘤样病变及时、准确,利用它可以同步完成病变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病变时病理诊断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探讨肾活检在2型糖尿病伴有肾脏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分析52例尿检异常和(或)Scr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改变特点.结果 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肾活检,32例确诊为糖尿病肾病(DN),占61.5%,其中3例为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余20例为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占38.5%.肾活检前后诊断符合率46.15%,误诊率19.23%.两组间除BUN、Scr、糖尿病病程和是否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显著差异外,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伴肾脏病变时相当部分是非糖尿病性肾脏病变,单纯依靠临床资料常难以鉴别,肾活检对明确糖尿病伴肾病变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的诊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100730)周易冬综述黄汉源孙强审校所谓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nonpalpablebreastle-sion,NPBL)是指临床上未发现任何异常,而仅在乳腺摄片中发现的病变。各种乳腺疾病都可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ռλ���������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囊性占位病变在临床比较常见。由于不同的囊性占位病变其治疗方法不同 ,因此鉴别诊断各种不同肝囊性占位病变非常重要。肝囊性占位病变一般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前者包括孤立性非寄生虫性肝囊肿 (通常所称的肝囊肿 )、多囊肝、先天性肝纤维化 (肝纤维囊性变 )和Caroli病等 ;后者包括肿瘤性囊肿 (囊腺瘤或癌 ) ,感染性囊肿 (包括化脓性、阿米巴性和包虫性囊肿 )及损伤性囊肿等。大多数肝囊性占位病变初起时并无症状 (多在体检时发现 ) ,只有在肿块增大压迫邻近脏器或合并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时才出现症状。腹痛和腹部肿块是最常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300例(273只眼)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皆用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两种检查方法。结果采用检眼镜检出病变数153例,病变率为56.05%;后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发现FFA检出病变数251例,病变率为91.94%,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诊断正确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检查病变种类主要包括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5例,占病变数的21.91%;增生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73例,占29.08%;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65例,占25.91%;糖尿病性黄斑病变35例,占13.94%;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病变23例,占9.16%。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对前置镜不能发现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做出确诊。  相似文献   

12.
98例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993年2月~2007年9月间经我院肾内科病理室诊断的98例特发性FSGS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肾活检组织形态学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临床与病理联系分析。结果:(1)98例特发性FSGS以20岁~45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占59.1%),占同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6%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4.3%。(2)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NS)最常见,占43例(43.9%),发病时常并发高血压(49.0%)和慢性肾衰竭(35.7%)。肾衰竭组的肾病范围蛋白尿发生率、高血压的发生率及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3)主要病理特征:76.5%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球性硬化,其中球性硬化比例≥25%者占36.7%;82.7%患者伴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其中Ⅱ~Ⅲ级占15.3%。肾衰竭者Ⅱ~Ⅲ级肾小管间质病变比例较肾功能正常者高(28.6%vs10.0%,P〈0.05)。(4)肾小球球性硬化的比例与血清肌酐值、病程及年龄呈正相关(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Ccr呈负相关(P〈0.05)。球性硬化比例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特发性FSGS在占本地区同期肾活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6%,该病常并发高血压和慢性肾衰竭,病理上常见明显的肾小球球性硬化及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lesionsofgallblader,PLG)是胆囊粘膜局限性隆起病变,是多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胆囊病变的总称。Kirklin1931年首先报告胆囊乳头状瘤的放射学诊断,1957年Jones称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我院1993年5月至1999年3月收治PLG89例,就其诊断及治疗谈谈我们的体会。作者单位:上海利群医院(200060)1 临床资料本组89例中,男37例,女52例,年龄18~77岁,平均43.5岁。病程3个月至17年,68例有不同程度上腹隐痛及消化不良病史…  相似文献   

14.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VCDU)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6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行经腹壁彩色多普勒超声和TVCDU,观察子宫内膜病变的声像图特点,重点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及血流分布等,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病变242例。TVCDU诊断232例,诊断符合率为95.87%(232/242);经腹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182例,诊断符合率为75.21%(182/242)。TVCDU明显优于经腹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结论TVCDU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符合率较高,且具有安全、无创等优点,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这些占位性病变包括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腺瘤以及肝囊肿等。包括CT、MRI及PET或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内的影像学检查是较为重要的检查手段,能检查出大部分肝脏占位性病变,但对于直径〈3cm的微小占位病变,由于其功能及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往往在诊断或鉴别诊断上仍存在较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时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时机选择蒋斌,邓绍庆(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北京100083)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是影像学的初步诊断名称,是胆囊壁向腔内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几乎包括了除胆囊结石外的所有胆囊疾病。其中90%为非肿瘤性病变,包括常见的胆固醇性...  相似文献   

17.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与处理(附11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与处理(附116例分析)韦军民1陈剑1谢东辉1吴安任2刘向伟3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系胆囊壁局部向胆囊腔内隆起性病变的总称。随着腹部B超的广泛应用,这类病变愈来愈多。处理意见亦众说纷纭。本文分析我院1989.1~1995.5间经...  相似文献   

18.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定性诊断郭克建,田雨霖(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普通外科沈阳110001)近年,胆囊息肉样病变(PLG)已成为影像检查最常见的胆囊疾患之一。据河村对64421人健康普查资料,其检出率达3.6%。(2345/64421);恶性病变仅占检...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术后病理非肿瘤性息肉病变直径多在7 mm以内,胆固醇息肉占46%,炎性息肉占37%。而胆囊腺瘤常为单发,以胆囊底部多见,且大小一般8~15 mm。胆囊腺肌增生症或腺肌瘤的胆囊壁可呈弥漫性或局部性改变,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小的圆形液性囊腔具有特征性。结论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可根据息肉的数目、大小、回声形态、生长速度来推断其病变性质,提供临床参考是否手术切除或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结核延迟诊断的原因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肾结核病史特点及治疗过程。结果12例患者患肾切除,病理报告提示肾结核,早期延迟诊断。结论早期诊断有利于挽救患者的肾脏和避免手术治疗。延迟诊断的原因:(1)满足于膀胱炎或肾盂肾炎的诊断,长期使用一般抗感染药物治疗,未认真地进一步追查膀胱炎的原因或肾盂肾炎的鉴别诊断。(2)发现膀胱结核,而忽视肾结核的病变。(3)发现男性生殖系结核,而忽视生殖系结核与肾结核的密切关系。(4)明确泌尿生殖系疾病的诊断而忽视肾结核同时存在的可能性。(5)实验室不准确的抗酸杆菌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