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校体育的发展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学校体育及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的分析,提出学校体育要依靠自身的优势,逐步发展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在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方面具有强大教育和科研功能。为培养21世纪需求的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体育系统应教育与主体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建立起以高等体育教育院校为主体,高校办单项体育俱乐部、竞技体育专业等多元化形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体制。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分析社会组织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价值、困境,并提出培养路径。价值:缓解主体间行业壁垒,拓宽多元主体培养途径,有效发挥社会治理优势。困境:委托购买培养行为尚未规范,社会组织承接能力有待加强,受益主体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监管主体职能仍然有待提升。路径:完善购买机制,规范委托购买流程;强化承接能力,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以需求目标为导向,满足受益主体需求;规范行业标准,构建多维监管体系;秉承共建共治,建立多元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4.
以参加第11届全国运动会上海代表团运动员中的体育后备人才为研究对象,分析选材测评数据与信息,进行选材测评与带队教练员经验选材的趋同性分析。结论:充分肯定现有运动员的选材测评工作,继续开展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追踪观察;选材测评与经验选材大体趋同,因此在坚持选材测评工作的同时,要不断将教练员经验选材中特质指标、非量化指标的挖掘,进一步完善项目选材指标体系;加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以及招生选材的信息数据库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正处于逐步的改革和调整过程中,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也同样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鉴于此,本文就对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以期能够对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态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训练态度是影响训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后备队员训练态度的研究,结果发现:后备队员训练态度的结构不稳定;并随年龄或训练年限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不同群体队员其训练态度存有差异;男性队员好于女性;来自农村队员好于来自城市队员。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针对河南省竞技体育运动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为河南省今后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及河南省竞技体育运动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及调查研究法,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市场主体、市场载体、市场法则、社会保障、教育培训、调控体系等。主要受到人才市场的发展动力、市场保障、择业意向、升学意向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座谈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第11届全运会、2008年奥运会的竞技体育后备力量进行探讨。发现:在未来5年3大重要赛事上,上海市的竞技贮备存在着运动员、教练员相对缺乏,夺金人才配备、重点项目配备和重点项目后备力量相对缺乏等问题;认为:上述问题既与体制等全国共性因素有关,亦与人口等上海个性因素有关。建议:建立有效的运动员、教练员等的激励机制和外地人才引进制度,扩大教练员编制,同时降低社会力量办竞技体育的运营成本,深化上海市竞赛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
1国外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经验(1)文化教育与课余训练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在许多国家,课余训练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在制度上保证了学生运动员顺利完成学业。美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教育系统,经过长期的制度变迁逐渐形成了"大学-中学-小学"一条龙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参加校际竞技比赛的运动员应是在校全日制大学生,每学期必须修满12 个学分,学习成绩必须达到全体学生成绩的平均值,否则将失去参赛资格。前英国体育大臣罗伯特·阿特金斯在《每日电讯报》撰文指出:最高层次体育成功的基础扎根于我国的学校,中小学、大学  相似文献   

11.
国外竞技体育强国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及启示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介绍了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外竞技体育强国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后备人才培养措施。结合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走政府和社会相结合的道路;运用法制手段理顺各方关系;协调好运动员的训练与生活;重视教练员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竞赛机制;制定符合项目发展趋势的规划;科研与选拔、训练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2.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本理论新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文献资料及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本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一种具有潜在性的高级劳动力,属于人力资本的范畴;后备人才资本产权可以由投资方共享,但后备人才资本产权归个人所有。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趋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认为,后备人才培养趋势将呈现出培养主体重心由国家向集体、个体下移,并且人才在培养活动中的自主性逐渐增强,培养活动最终将以满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需要作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 ,对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和运动项目布局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在一些项目上数量具有一定优势 ,但在运动项目布局上地区差异明显 ,项目普及率低 ,对山区城乡广大地区的开展重视不够 ,比赛缺乏整体竞争力。应加强城乡结合 ,积极开发中小城市和山区农村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并合理配置扩大竞技项目地区覆盖率 ,拓宽后备人才资源渠道 ,建立科技攻关体系 ,实行科训一体化 ,为广东省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构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上海建设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独生子女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独生子女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特点为:周围伙伴从事体育锻炼的氛围;早熟或成人化倾向;性格脆弱。影响因素为:家长的择业观;竞争压力;兴趣爱好等。据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转型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我国现行的“三级训练网”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三个失衡现象”,即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的失衡,国家奥运战略与地方全运战略的失衡,产权边界模糊、激励机制不足造成的投资与收益主体间的失衡。应建立政府主导下市场化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具体策略是:①实现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投资主体的多元化;②有计划地分步推进体制转型;③建立“体教型”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模式;④实行竞技后备人才的市场交流制度;⑤加强教练员伍建设,提高教练员群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论长三角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一体化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戴健  马志和 《体育科学》2005,25(11):11-14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长江三角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着发展中的难题,受投资主体单一及竞赛制度的制约,行政区之间各自为政、封闭运行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效益较低。开发思路:应该站在国家“奥运战略”的高度,加强区域内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合作,以发挥比较优势并提升整体竞争优势,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经历了全运会选拔模式、政府主导型培养模式、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模式之后,还处于实变阶段,并没有达到质变的高度;通过对"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的理解和二者存在根本分歧的认识,在思考原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从"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得到的启示,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将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