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我科近4 a来手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20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9例,年龄38~72(平均55)岁.原发病灶结肠癌10例,直肠癌10例;原发癌与肝转移癌灶同时发现者11例.原发癌根治与肝转移癌灶同时切除者7例,原发癌灶根治切除后,再切除肝转移灶8例,先切除肝转移灶,再切除原发病灶3例.   ……  相似文献   

2.
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毅  吴佩  孟刚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6):490-491
目的:探讨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发病、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选择。方法:对36例多原发性大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原发性大肠癌占同期收治原发性大肠癌的2.6%(36/1390),同时性多原发癌占1.9%(26/1390),异时性多原发癌占0.7%(10/1390),同时性我原发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为60.0%。结论:术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术中仔细探查是提高同时性多原发癌发现率的重要手段。同时应强调大肠单癌的术后随访以早期发现异时性多原发癌,早期诊断并对病变行根治性切除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双发大肠癌8例李宏伟(吉林市中心医院病理科132011)癌肿病人多发恶性肿瘤不多见,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仅为0.43~0.56%,但大肠癌病人发生多原发癌却较常见,多个癌灶位于大肠,可同时发生,也可先后发生,我院于1984~1994年手术切除大肠癌6...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由常见恶性肿瘤的第四位上升为第三位[1]随着纤维结肠镜技术的不断推广,多原发大肠癌并非少见。本院自1989年3月到1996年7月经纤维结肠镜诊断,并经病理证实多原发大肠癌13例。本文就纤维结肠锐对多原发大肠癌的诊断价值作一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股资料本组男8例,女5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9.6岁。13例中同时性癌9例,异时性癌4例。9例同时性癌中,2个癌灶6例,3个癌灶2例,4个癌灶1例。4例异时性癌均为第二原发癌,分别于术后9个月、14个月、23个月和54个月发现。有大肠癌家族史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的诊治和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2010年期间16例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行根治手术12例,姑息手术4例。术后5年生存率75%。结论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的预后较好,只要及时发现大多能做到根治切除。  相似文献   

6.
125例大肠癌手术及结肠镜追踪观察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提高肠镜检查中大肠癌的早期检出率及大肠癌术后的追踪复查。方法:选择1990年1月-2000年1月发现的大肠癌125例,经肠镜检查、手术、病理及术后追踪复查。结果:125例大肠癌全部在结肠镜检查后进行手术,发现在125例大肠癌中,原发癌119例(95.2%)、多原发癌6例(4.8%)。手术后追踪71例,追踪率为56.8%。发现吻合口癌复发14例(19.7%),异时癌5例(7.0%),新生的腺癌33例(46.5%)。结论:结肠镜检查是发现大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其患者是否有症状均应该在大肠癌术后定期追踪观察,其临床意义在于发现早期癌,为进一步治疗和改善预后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大肠多原发癌16例临床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亚志  颜万长  刘健 《临床误诊误治》2003,16(4):262-262,263
大肠癌为最常见的内脏恶性肿瘤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而大肠多原发癌的发病率仅占大肠癌的 2 %~ 5 % [1] ,其可分为同时性多原发癌和异时性多原发癌 ,临床上由于认识不足 ,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本文收集我院及外院 1982~ 2 0 0 1年收治并切除的大肠癌 5 4 2例 ,发现大肠多原发癌 16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大肠多原发癌中 ,同时性多原发癌 10例 ,其中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2 6~ 6 8岁 ,平均4 7岁 ;异时性多原发癌 6例 ,其中男 4例 ,女 2例 ;年龄2 8~ 72岁 ,平均 5 5岁。 10例同时性多原发癌中 ,术前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多原发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则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3年48例胃肠道多原发性肿瘤.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83%,发病率低,同时癌27例,异时癌21例,多原发大肠癌32例,胃多原发癌10例,胃肠道多原发癌6例,术前漏诊率为30% ,同时癌经手术治疗预后与单发癌相似,异时癌预后好于单发癌.结论胃肠道多原发肿瘤易漏诊,提高疗效的关键在于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9.
李嘉  李非  刘东斌  方育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1):1022-1023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癌灶分布最多见于乙状结肠和降结肠.术前诊断5例,伴有结肠息肉4例.行根治性手术3例,肿瘤局部切除1例,短路手术和造瘘术各1例.12处癌灶中管状腺癌占明确诊断的55.6%.结论提高对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的重视程度,增加术前及术中的诊断率,争取对病变行根治性手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内镜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我院56例上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历占同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73%,同时癌41例,异时癌15例,食管多原发癌10例,食管胃多原发癌25例,胃多原发癌21例。病灶好发部位依累及次数依次为食管、胃窦、贲门、胃体。结论提高对上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的认识,早诊、早治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多原发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原发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多原发大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同期收治的788例大肠癌患者中,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发生率为5.08%,(40/788),其中同时多原癌32例(4.06%),异时多原癌8例(1.01%);合并大肠息肉者占40%;同时多原癌术前确诊率为46.9%,术中探查发现的15例(46.9%),2例(6.25%)在手术后切开标本时发现;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9%、80%和53,3%。结论 全面的手术前检查、术中仔细探察和定期术后随访能够提高多原发大肠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0~2003年共收治结肠癌664例,根治性手术589例。发现结肠多原发癌10例,其中3例同时性多原发癌,7例为异时性多原发癌,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多原发性大肠癌诊断和治疗(附6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原发性大肠癌的诊治。方法收集本院和浙江省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65例多原发性大肠癌病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收治的多原发性大肠癌65例,占同期收治大肠癌4.3%(65/1512),65例中同时多发大肠癌47例,异时多发癌18例。结论重视多原发大肠癌肠镜检查是提高多原发大肠癌诊断的重要手段,术后随诊异时多发癌是主要手段,明确诊断异时多发癌后再手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大肠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了解腺瘤和大肠癌的关系,对大肠的多原发癌的研究和早期诊断大肠癌提供了有利条件.方法1986年5月~2003年5月,常规对1 424例大肠癌术后患者3~6个月内行首次无症状的结肠检查,以后每年1次连续3 a定期无症状的行结肠镜随访检查.中位检查时间7 a 9个月,3 a后每2、3年1次,直至终生.结果1 424例大肠癌术后无症状的结肠镜的随访检查中,发现同时第二原发大肠癌28例(1.9%),异时第二原发癌3例(0.2%),异时第三原发癌3例(0.2%).34例中,黏膜内癌2例,Ⅱ期癌24例,Ⅲ期癌8例.26/34例(76.5%)是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发现腺瘤331例(23.2%).前期1981年9月~1986年5月有218例大肠癌术后患者出现便血等症状后再行结肠镜检查,共发现癌27例(12.4%),其中黏膜内癌3例,浸润性癌24例(除外1例因拒绝手术的第三原发癌),26例中,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仅10例(38.5%),发现腺瘤29例(13.5%).结论两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无症状定期结肠镜随访检查发现第二原发癌明显低于前期有症状者,但发现的早期癌比率高,腺瘤比例高.换言之,无症状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腺瘤,终止了部分腺瘤演变为第二、第三原发癌,从而降低多原发大肠癌的发生,不但对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能积极防治癌前期病变大肠腺瘤.腺瘤的及时发现和治疗对减少和降低大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饮食结构改变(低纤维、低蔬菜、高蛋白高脂肪餐)及环境因素影响,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大肠多原发癌据国内外报告,发病率为0.6%~12.8%,临床上极易造成漏诊、误诊。我院自2000年至2005年共收治152例大肠癌,发现大肠多原发癌6例,发病率3.9%,其中同时多原发癌5例,异时多原发癌1例,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多原发大肠癌(Multiple Primary Coloretal Cancer MPCC)系指在同一患者大肠内发生2个或2个以上不相连续的原发癌.根据癌肿发生时间又分为同时性和异时性多原发癌.一般认为所有癌肿同时或6个月内获得诊断为同时性多原发癌,在首发癌肿发现后,超过6个月获得诊断者为异时性多原发癌[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0月~2005年7月我科手术治疗食管多原发癌17例。手术方式为左开胸食管胃弓下吻合术1例,二切口/三切口食管胃颈部吻合术16例(二切口11例、三切口5例)。结果:本组1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食管多发性原发癌,且病理类型均为鳞癌。本组2个原发灶的12例,3个病灶的2例,5、13及15个病灶的各为1例;其中仅有1例术前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发现多个病灶,2例手术中发现多个病灶,其他14例均在术后病理检查时才发现为多原发癌。全组随访1、3、5年的生存率为100%(17/17)、38.5%(5/13)、22.2%(2/9)。结论:食管多发性原发癌不属于转移癌,治疗上仍首选外科治疗。由于食管癌可能存在多个病灶,术前或术中难以发现,手术方式宜采取三切口/二切口,食管大部分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颈部食管胃吻合术,必要时可行结肠代食管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年期大肠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自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85例青年期大肠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85例均行手术,其中根治性切除45例(52.9%)包括直肠癌30例,分别行Miles术式26例,Dixon术式4例;结肠癌15例,分别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8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7例。姑息性切除27例(31.8%)。因广泛腹腔转移仅行单纯造瘘或探查术13例(15.3%)。根治组5年生存13例(28.9%),姑息切除及探查造瘘术式均于手术后4个月至1年6个月死亡,平均生存期7个月。结论青年期大肠癌起病隐匿,症状出现迟,误诊率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故预后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妇科恶性肿瘤并发多原发癌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并发多原发癌的发病特点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平均年龄55.9岁,同时癌6例,异时癌12例,18例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根据重复癌的种类及性质,采用相应的化疗,随访18个月至10年,3例死亡,2例复发,2例失随访,11例无复发。结论女性多原发恶性肿瘤(mutiple primary cancer,MPC)以生殖系统多见,对治疗5年左右恶性肿瘤出现新病灶要考虑MPC.对重复癌积极的手术及化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同时性多原发癌临床资料,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21例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的食管贲门多原发癌进行分析。结果 X线钡餐术前确诊3例,内镜及内镜下碘染色病理活检相结合术前确诊9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7例。5a生存率25%。结论 内镜及内镜下碘染色病理活检可明显提高诊断率。术前明确诊断,充分准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食管多原发癌的5a生存率明显高于食管贲门多原发癌的5a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