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麻疹易感者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与所有传染病一样 ,只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者同时存在条件下麻疹才得以发生和传播。麻疹的发生和传播依赖於麻疹易感者的存在 ,过去麻疹呈周期性流行亦源于麻疹易感者周期性的积累。当今控制麻疹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对麻疹易感者接种麻疹疫苗 (MV ) ,使其获得免疫 ,成为麻疹非易感者。因此剖析麻疹易感者 ,对评价MV免疫效果 ,分析麻疹疫情和制定防制措施都十分重要。1 疫苗前时代麻疹易感者在MV问世前 ,除 <8月龄的婴儿受母传麻疹特异性抗体保护外 ,几乎所有的人在一生中都要患1次麻疹 ,>95 %在 5岁前就已患过麻疹。而且麻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麻疹爆发的原因,为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麻疹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全校52名学生中麻疹患者31人,发病率为59.5%,经治疗全部痊愈。首发病例为去外地就医时与麻疹患者接触后感染发病,未及时隔离治疗而传染给其他同学,采集5名患儿血清经ELISA法检测麻疹特异性IgM抗体均为阳性。大部分患者具有典型的麻疹症状。结论 该校儿童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居多,因此而引起麻疹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10月 3日~ 11月 10日 ,仙居县某镇中心小学发生了一起麻疹爆发 ,共发病 5 1例 ,罹患率达 8.5 4 %。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内容和方法1.1 流行病学资料 对所有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以核实诊断。并查阅当地卫生院存档的计免接种资料 ,核实麻疹疫苗免疫史。1.2 血清学检测 采取麻疹可疑患者的末梢血 ,采用捕获 -EIA法检测麻疹和风疹 Ig M抗体 ,检测试剂为上海荣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1.3 防疫措施 对急性期患者实行隔离治疗 ,易感者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2 结果2 .1 流行经过 该镇中心小…  相似文献   

4.
应用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控制甲型肝炎爆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对易感人群应急接种甲型肝炎(甲肝)灭活疫苗(HepA),阻断甲肝的流行,考查HepA应急接种效果并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非随机化,无对照试验。2004年8月象山县发生甲肝疫情后,根据血清学调查的结果,对甲肝易感的中、小学生进行HepA应急接种,统计分析8~10月甲肝流行趋势。结果此次甲肝爆发应急接种HepA 51 305剂,应急接种及全程免疫共接种83 651剂,所有接种者仅1人在接种后3d发病(接种前已在潜伏期),接种疫苗后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49/万。结论甲肝爆发或流行时使用HepA进行应急接种,可有效控制甲肝疫情,同时疫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王淑惠 《职业与健康》2006,22(18):1468-1469
目的分析天津市某公司麻疹爆发原因,探讨控制疫情的有效的措施,为今后麻疹预防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个案调查和爆发调查相结合,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大量易感人群积累,用工企业未及时采取应急接种措施是此起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麻疹监测,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宣传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云南省德钦县1起成人麻疹暴发的原因,评价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对疑似麻疹患者进行个案调查,收集病例血清和咽拭子/尿液标本,开展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发热和/或出疹病例的主动搜索,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引起暴发的主要因素。在首例病例报告4天后开展20-40岁人群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应急免疫,并评价免疫后麻疹抗体水平。结果在42例麻疹暴发病例中,来自毗邻地区就诊病例23例,德钦本地病例19例。89.47%的德钦本地病例为20-40岁成人。病例的9株麻疹病毒分离株经鉴定为H1a基因型。在搜索的发热和/或出疹病例中,有明确病例接触史者中麻疹发病比例(10.1%,16/158)高于无病例接触史者(0.3%,3/1 209),且75%(12/16)的有明确病例接触者为医院暴露。德钦县20-40岁人群累计应急接种MCV 10 596人,接种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100%,几何平均滴度为1∶1 452.87,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本起成人暴发主要为易感人群的累积和院内感染引起。尽早开展以应急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可以迅速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两起麻诊爆发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防疫措施,为进一步控制麻疹发病率、尽早实现江苏省加速控制和消灭麻疹的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爆发调查和个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大鼠易感人群的积累、接种质量不高以及疫情上报不及时是导致这两起麻疹爆发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不断加强麻疹接种质量、提高麻疹的接种率并建立健全快速敏感的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查清麻疹爆发原因,及时控制流行。方法:对所有病人进行个案调查。对急性期患者采耳垂血0.2ml,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结果:对爆发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对病人隔离治疗和对周围8-14岁易感人群麻疹疫苗应急接种,控制了流行。结论:人群免疫水平低下,疫情报告不及时是本次麻疹爆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邻居何阿姨的儿子小军正上高二,学习十分紧张,期末考试前夕突发高热、咳嗽、诊断为“麻疹”住进了医院。何阿姨心急如焚,一上班便找到我,说是儿子早已接种过麻疹疫苗,为什么这种幼儿时才得的病,又会在他儿子身上发生? 确实,在我国,年龄6个月至5岁的小儿麻疹的发病率最高(6个月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抗体故很少发病)。由于人群对麻疹普遍易感,因此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会发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但近年大量文献报道,成人麻疹有逐渐增多趋势,有的南方省份局部人口密集区甚至有爆发流行,所以成人麻疹并不罕见。医学专家研究后认为,成人麻疹发生原因可能为1、主动或被动免疫未获得成功,因而体内缺乏麻疹抗  相似文献   

10.
承德市医学院校的两起麻疹暴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2~4月,承德医学院发生一起麻疹暴发,发病61例,多数为学生。翌年5月,承德卫生学校又发生一起麻疹暴发,发病31例,均为一年级学生。卫生学校在麻疹发生后及时报告疫情,对易感者应急接种麻疹疫苗,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而医学院却未能及时报告疫情和采取应急措施,使疫情蔓延。这再次证实,应急接种是控制麻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状况及接种酵母重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 )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 115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 (HBVM)检测 ,对 2 7名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并追踪免疫效果。结果 :对 HBV有免疫力的有 6 3人 (5 4.78% ) ,感染 19人 (16 .5 2 % ) ;易感者 33人 (2 8.70 % )。对 2 7名易感者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 ,发现乙肝表面抗体 (抗 - HBs)阳转率为 88.89% (2 4/ 2 7) ,2年后抗 - HBs阳性维持率 91.6 7%(2 2 / 2 7)。结论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有乙肝病毒易感者 ,接种乙肝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阻断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而接种后无应答者仍然是HBV的易感者.解决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无应答问题,对控制人群HBV感染的发生非常重要[1].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绵阳市近5年麻疹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分析,为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疑似麻疹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人急性期血清检测麻疹抗体IgM。采取隔离治疗现症病人,对易感人群免疫接种,重点人群强化免疫等措施控制疫情。结果:对25起(1138例)疑似麻疹爆发疫情,确诊麻疹爆发19起(985例),占报告起数和例数的76%和86.6%,其余为风疹等发热出疹性疾病。麻疹病人有明确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53.6%,未接种过的占4.8%,免疫史不详的占41.6%。麻疹疫苗初免失败率为6.5%。对目标人群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控制了麻疹爆发疫情频发的现状。结论:麻疹疫苗接种率低和初免失败等因素是麻疹爆发频发的重要原因。对重点人群实施强化免疫,提高免疫覆盖率是控制麻疹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赴美领养儿童麻疹病例疫情处理方案和经验。方法收集了广东口岸历年赴美领养儿童麻疹病例疫情资料,对个案处理的工作记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从2001—2009年,广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共发现了12例麻疹病例,总检出率为0.238‰。在麻疹疫情监控工作中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有效的手段,做到对麻疹患者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并通过对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免疫水平检查,对麻疹易感者进行免疫保护和观察,从而使麻疹易感者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结论建立规范的领养儿童麻疹疫情的处理制度和规程,更有效和及时地防止麻疹病例传出国(境)外或在国内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及成人接种麻疹疫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疹是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除新生儿外,人人易感。易感者初次感染麻疹病毒,常表现为显性感染,并常伴有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居各传染病之首。1麻疹的流行病学现状在疫苗前时代,麻疹几乎只见于儿童,由于患病后获终身免疫,故成人麻疹极少。1956年出现了第  相似文献   

16.
1980年浙北一个农村公社发生麻疹爆发,发病率为18.71‰,其中小学生发病率高达24.15%。119名无麻疹既往史小学生血凝抑制抗体测定结果,抗体阴性率31.09%,GMT7.86,提出儿童免疫水平低是此次麻疹爆发的主要原因,并对造成儿童免疫水平低的可能因素进行了讨论。此外,观察了麻疹爆发前后小学生的抗体动态变化以及发病情況,发现接触麻疹后低抗体者(滴度为2)可发病,滴度≤64者可发生隐性感染;无麻疹既往史小学生的感染率64.7%,显性与隐性感染之比为1.03:1,有麻疹既往史儿童也有24%隐性再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探讨麻疹出现爆发的原因。方法 我们采取回顾性定群研究的方法对南阳市南召县的一麻疹爆发点进行调查。结果 有免疫史儿童发病率为 0 .38% ,无免疫史儿童发病率为 3.0 7% ,存在显著性差异 ;接种疫苗后感染麻疹的相对危险度 (RR)为 0 .12 ,疫苗保护率 (VE)为 87.6 2 % ;该行政村的麻疹接种率显著低于其他地方。结论 本次爆发不能认为接种的麻疹疫苗无效 ,主要是该行政村的漏种和未及时补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婚前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目的了解婚前育龄妇女麻疹免疫水平及接种麻疹疫苗(MV)后的免疫效果,为降低新生儿麻疹发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5个农场的474名婚前育龄妇女,观察强化接种麻疹疫苗前后的麻疹IgG抗体变化,采集静脉血,用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474名婚前育龄妇女IgG抗体阳性率为82·28%,GMT为1∶478·62,低抗体水平者占94·39%,强化接种后GMT为1∶1386·38,显著高于接种前(P<0·01);不同年龄段IgG抗体阳性率接种后均显著高于接种前。结论为降低婴幼儿在麻疹疫苗初次免疫月龄前发病,减少麻疹易感人群,建议在婚前育龄妇女中进行MV复种,从而降低婴儿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深圳市剖宫产妇及其新生儿血清中HBV标记物与麻疹抗体进行评价,以了解该市人群HBV感染现状和麻疹免疫水平。方法应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5名剖宫产妇及其新生儿与318名对照人群进行了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HBsAg、抗-HBc、抗-HBs和麻疹lgG抗体。结果剖宫产妇中的HBsAg流行率(13.17%)、HBV流行率(82.93%)和HBV感染率(56.59%)均显著性地高于对照人群(5.35%、68.55%和42.77%);而剖宫产妇中的HBV标记阴性率(17.07%)和麻疹抗体的阳性率(64.39%)低于对照人群(31.45%和72.01%)。新生儿中有着极低的HBsAg流行率(0.49%)。麻疹抗体剖宫产妇阴性但新生儿阳性检出模式的比率为12.20%。剖宫产妇中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者单一抗-HBs阳性率(32.77%)显著高于未接种疫苗者(12.82%)和接种史不详者(21.28%)。结论该市中的剖宫产妇是HBsAg携带的高危险人群,同时也是具有高比例对麻疹病毒易感的人群。因此,制定对该市中未婚女青年易感人群的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和麻苗强化免疫措施及提前对新生儿开展麻疹疫苗初免策略,对于控制孕产妇HBV感染和未到8月龄儿童发生麻疹,达到消除麻疹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1977~1980年在浙江省淳安、富阳、余杭县等7个麻疹流行公社中选择正在流行麻疹的生产队或自然村作为观察点,探索感染抗体的临界滴度。以生后8个月~15岁尚无麻疹史但有接触史的儿童548人作为观察对象,采双份血(麻疹流行前或流行高峰期和流行后一个月左右)以微量法测麻疹血凝抑制(HAI)有抗体。结果表明,HAI抗体滴度≤1:8的接触者都发生麻滴疹的可能。绝大多数麻疹病人感染时的抗体滴度<2。但度<2的接触者,未接种麻苗组发病率高于接种组。这可认为如疫苗免疫成功后HAI抗体降至测不出时并不一定都表示缺乏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