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久必合?:对中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业经营将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 ,这对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混业经营模式的风险问题、制度问题、垄断问题及中国的对策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金融业,在现行分业经营的制度框架内,打破了"银、证、保"三足鼎立格局,建构起多种形式的业务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金融混业经营的态势.随着我国加入WTO,加大金融业的改革力度,探索金融业的发展规律,选择金融业的发展模式--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混业经营在金融发展中的前景,指出了我国金融业应该走混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5.
邱静 《四川省情》2006,(3):55-56
混业经营是相对于分业经营而言的,所谓混业经营在金融业中是指各种金融企业之间在业务上可以交叉经营的一种经营模式。狭义上的混业经营,是指银行、保险、证券同业之间及三业之间金融业务的合作与交叉经营。混业经营较之分业经营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如:兼容了专业化经济和多样化经济带来的好处;降低了金融企业运营中的交易成本,有利于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带来了行业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易通过“协调”的方式,实现组织结构上的竞争优势等。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均实行了金融业的混业经营。随着2007年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中国金融业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GARCH-Copula-CoVaR方法对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业之间的风险传导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分析当某一行业自身处于极端风险时,对其他行业影响的共同风险绝对值和相对值。研究表明,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双向风险传递,平均共同风险相对值为32.46%;银行、证券、保险与信托业两两之间风险外溢值呈现非对称性;传统行业间风险外溢大于新兴行业间的风险外溢。证券行业对其他三个行业的关联影响最大,是最大的风险源头,体现了风险传递结构上的多层次性。中国的金融监管需要更加关注风险源头,建立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的联合协调监管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在一步步的规范金融市场,快速的与世界接轨,回顾和分析我国的金融发展,可以看出国内金融业发展历程,由纯粹的混业经营引发金融业的混乱,到制定法律政策,实行分业经营,再由分业经营产生现阶段金融业发展的效率问题,使得金融行业迫切需要实行混业经营模式的趋势。目前金融理论界、实务界和管理层似乎已经基本形成一个共识: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从分业走向混业的有效制度选择。是我国金融业管理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税收负担影响中国银行业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银行业税负历史分析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引出相对过重的税收负担对中国银行业经营绩效产生负效应这一命题,进而利用中国13家商业银行1996-2006年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优化中国银行业税制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崔毅 《统计与决策》2017,(9):176-179
在中国推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情景下,金融风险也在不断累积并逐渐加大,银行系统的稳健性在金融安全中占有核心的地位.文章通过公开市场数据,采用系统性风险期望损失方法度量了上市银行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的风险累积程度及贡献率.阐述了系统性风险传导路径以及国有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目标及优选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定的分业监管体制遇到了事实上的混业经营,金融机构同时受到多个监管机构的监管,必然出现监管空白和重叠.在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中,监管机构与各金融机构之间是信息不完全的非对称博弈.分析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的策略选择,首先需要明确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博弈策略,才能提高监管效率和实效.加强监管机构的协调和一致,既是金融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金融全球化下国际金融监管趋同的长远需要.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婧洲 《统计研究》2010,27(8):96-98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不良资产率都在下降,但主要是受政府干预和主导,而不良资产的化解更需依靠金融市场。本文探讨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既有国有银行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干预的因素,同时受社会信用环境、金融监管等因素影响,并探寻了防范和解决不良资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产出函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银行产出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由于银行业的投入产出较一般生产企业更难界定 ,指标众多难以选择 ,而且多投入要素模型中的变量通常存在多重共线性等问题 ,因此 ,实际中研究者往往转而研究银行相对效率问题 ,且多选用非参数法避开对具体生产函数的估计 ,在运用参数法时 ,人们也多采用超越对数函数 ,而不用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实 ,根据相关理论 (尤其是“生产法”中对银行的定义 ) ,银行也是依靠一定的投入获得相应产出的“企业” ,仅是其经营的商品较特殊而已 ,所以传统生产函数对银行产出及效率的研究仍具有重要应…  相似文献   

13.
胡忠 《统计研究》2007,24(2):66-70
摘  要:商业银行无形资产是形成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产生超额收益的源泉,加强商业银行无形资产统计工作,有利于充分揭示商业银行无形资产基本内容和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形资产统计指标体系设置不完整,统计制度不健全,统计内容不全面,统计分析不深入,影响经济决策。笔者认为,完善商业银行无形资产统计制度时,应从组织结构类、客户关系类、知识创新类和人力资本类等四个方面对无形资产进行统计,逐步细化统计指标,明确具体的统计内容,建立、健全无形资产价值信息系统,深化无形资产统计分析工作,以此为基础,提出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灵华  薛晶 《统计研究》2008,25(2):83-87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数据包络法对我国十二家主要商业银行04—06年的效率状况进行了定量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下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银行业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监控指标的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时、连续地了解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状况,对有问题对象尽早采取相应措施是金融监管机构的重要目标。文章利用现有数据对选择的样本进行多元统计判别分析,证明该方法不失为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从而降低危机成本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的主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洪娟 《统计研究》2002,19(10):57-59
 加入WTO以后,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大量的信贷资产质量低下,贷款不良率仍然很高。从1999年开始,国家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实行了剥离政策。但即便如此,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仍比人民银行规定的15%的控制水平要高。剥离不良资产后,信贷资产质量仍然较差。这说明政策性的剥离不良资产措施只能解决不良资产的存在问题。要从本质上改善信贷资产的质量,商业银行就必须从自身的信贷风险管理的角度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技术,旨在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运用商业银行的二次成本函数方法,对中国14家商业银行1994-2006年的范围经济状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样本期限的大部分时间内表现为范围不经济,少部分时间内表现为范围经济;而中国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样本期限的绝大部分时间内表现为范围经济,少部分时间内表现为范围不经济.对中国14家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系数与其固定资产的自然对数、存款总额的自然对数,以及银行的产权性质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中国14家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系数分别与其固定资产和存款总额的自然对数呈负向相关关系,而与银行的产权制度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大小是衡量其效率高低的主要指标。近年来,理论界从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成本效率来研究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文献较多,而对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研究则较少。对中国14家商业银行1994-2003年期间的盈利能力进行财务指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ROE、ROA明显低于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市场结构、银行产权性质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其存款市场份额、存款资产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其银行产权性质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国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是提高其盈利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人力资本的提升: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和趋势下,中小商业银行转型战略对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此,分析中国中小银行人力资本提升的战略逻辑、经济机制和绩效,并通过构建低层次人力资本向高层次人力资本转化和反映人力资本制度功效的微观模型,刻划人力资本提升的战略逻辑和经济机制,研究表明:中小银行人力资本制度可以有效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产出增长,实现效率增进;同时以2001—2010年中国71家中小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支持了理论模型结论。  相似文献   

20.
罗琦  刘学透 《统计研究》2007,24(3):48-51
摘  要:本文通过对日本银企关系影响企业间商业信用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与银行关系密切的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多,而使用的商业信用少。结果显示,1990年代中后期,日本主银行制度在形式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银企关系对商业信用的影响却并没有减弱。研究表明,日本企业间商业信用的提供和使用,表现为主银行制度下银企关系作用的进一步延伸。因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银企关系,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商业信用体系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