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对粘胶生产工艺过程,反应机理进行了介绍,对其生产废水排放规律,污染物分配状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几种清洁生产的新工艺,新设备,提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污染源治理方法,提出 了一套粘胶纤维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的办法,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善环境质量质量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在概略介绍了建立城市大气质量分布,分析系统的必要性基础上,介绍了实现城市大气分析,发布系统的组成,功能及主要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铁锋水厂自控系统的设计方法,内容包括自控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介绍了系统实际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和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介绍了作者从事清洁生产审计活动的体会,开展清洁生产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市场化的体制改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现状,概括地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的问题,并概略介绍西方国家的垃圾管理体制,提出了体制改革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精今 《环境科技》1999,12(1):14-16
介绍了利用碱性工业废水,炉渣等工业废物净化处理锅炉湿法除尘废水的技术研究,并列举实例介绍了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强化环境管理的重大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谈起,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制定情况及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包括评价政府有关经济发展规划在内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审批程序和环评文件的地位;详细分析了本法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最后,对违反本法应承坦的法律责任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城市的概念,人类需求与生态完整性,空间尺度,结构与功能匹配,城市绿地,物种流6个方面介绍了生态城市设计和建设的基本思路。介绍了生态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并以三亚城市生态规划为例介绍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生态城市是都市规划和建设和最佳模式,在总结系列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对生态城市建设做了理论和实践总结,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早日推广。  相似文献   

9.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系统”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研制环境影响评价专家系统的目的和作用。介绍了该专家系统专家知识的主要内容,描述了环境影响评价专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主要构件的设计,并介绍了该系统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含硫污水汽提装置氨精制的改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污水汽提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原氨精制系统运行当了的原因,介绍了氨精制系统整必及敕改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1.
浅层气浮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静止水体中的气浮原理 ,提出了动态进水、动态出水、静态分离的浅层气浮理论。通过试验比较 ,浅层气浮池在有效水深、水力停留时间、处理效率上均优越于其他气浮池 ,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气浮设备。此设备可以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的水处理工程中。  相似文献   

12.
对海州湾采集的沉积物样品进行磷形态分析,采用实验室培养法对采集的海州湾取样站位进行磷酸盐沉积物-水界面交换研究。结果表明:海州湾及其临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磷呈现出从近海海域向远海海域增大的趋势;Fe-P、F-P、R-P均与S-P显著相关,其中F-P和R-P与S-P相关性最好,达极显著水平,且F-P和R-P显著相关,说明F-P和R-P与陆源污染物排放有关,F-P和R-P在来源上具有一致性;海域中的PO43--P在大部分的站位PO43--P在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量随时间的变化,先增加到最大值后再逐渐减小,表明在培养实验的初期,PO43--P由沉积物向海水中释放,然后海水中的PO43--P向沉积物转移,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中的PO43--P向海水中转移,少部分的站位PO43--P在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量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S型变化;当生物存在时,PO43--P在实验站位点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量都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再逐渐减小;没有生物存在时,PO43--P在实验站位点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量都随时间的增加,呈现出S型增加,说明生物扰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PO43--P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系统研究了富营养化湖泊——泉州西湖水体中硝化作用的2个过程,即氨氧化和亚硝酸盐(NO2--N)氧化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西湖水体中,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都是以颗粒态活性为主,但是与氨氧化过程相比,亚硝酸盐氧化的颗粒态活性部分相对较少;水体中总氨氧化潜力显著高于总亚硝酸盐氧化潜力(配对t-检验,p<0.05);偏相关分析表明,水体中NO2--N浓度与总氨氧化潜力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高速率的氨氧化过程一定程度上导致了NO2--N的积累。西湖水体中存在的高浓度氨氮一方面促进了氨氧化细菌的活性,导致高氨氧化潜力,另一方面却对亚硝盐氧化过程产生了部分抑制,导致低亚硝酸盐氧化潜力,使亚硝酸盐氧化过程成为硝化作用的限制性步骤。  相似文献   

14.
生物浸沥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结合国内外最近的研究进展 ,对一种新兴的能够经济有效的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方法 -生物浸沥作一些介绍 ,包括重金属在污泥中的存在形态、生物浸沥的机理、影响生物浸沥过程的一些因素等  相似文献   

15.
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水质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5—2010年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采取方差分析对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对京杭大运河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氨氮浓度在2006—2010年间虽有明显下降,但仍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水质要求,为劣V类水,总磷亦有明显下降,但在2008—2010年3年间其浓度略有波动,在IV类和V类水质之间浮动;2005—2008年间其水质处于污染状态,2009—2010年水质较好,为轻污染。该研究结果可为苏州高新区河流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青年湖沉积物中氮赋存形态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青年湖中心区和浅滩区近1 a的野外观测,分析其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TN、EN(可交换态氮)和Fixed-NH4+-N(固定态铵)的含量及表层沉积物Eh和温度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沉积物中w(TN)较高,且中心区大于浅滩区;NH4+-N是沉积物中EN的主要形式,约占w(EN)的95%,是氮自沉积物向表层水扩散的主要形态;沉积物中w(NO3--N)和w(NO2--N)较低;青年湖沉积物具有较强的吸持Fixed-NH4+-N的能力,浅滩区和中心区w(Fixed-NH4+-N)占w(TN)的比例分别为18.57%和20.84%,Fixed-NH4+-N是潜在氮源;沉积物中w(可交换态NH4+-N)和w(Fixed-NH4+-N)呈现春、夏季降低,秋、冬季升高的变化趋势,w(NO3--N)呈春、夏季升高而秋、冬季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浅滩区变幅大于中心区;植物根系、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可改变表层沉积物的还原环境,进而影响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和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因子分析的太湖湖湾污染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太湖三大湖湾的水质监测数据,运用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方法对该湖湾7种污染物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讨论了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梅梁湾第一污染因子主要是TN、TP和Chla,第二主因子主要代表NH4+-N和高锰酸盐指数,NO3--N对第三主因子贡献明显;贡湖湾第一污染因子为TN、TP、高锰...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沉积物及上覆水体氮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底在洞庭湖全湖20个采样点采样,通过测量该20个沉积物样和对应的20个上覆水样的总氮、氨氮、硝氮浓度和沉积物的含水率,揭示洞庭湖沉积物及其上覆水体氮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洞庭湖各点位沉积物全氮平均浓度为547.0mg/kg,与滇池、太湖和巢湖相比较低。洞庭湖各分区沉积物氮形态分布比例相差不大,主要形态为有机氮,占全氮的比例达59.9%。洞庭湖各点位沉积物上覆水体总氮平均浓度为2.45mg/L,已经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劣V类水体的标准。洞庭湖各分区沉积物上覆水体氮形态分布不一,硝氮所占比例最大,为35.6%。其中东洞庭湖水体主要氮形态为氨氮,西、南洞庭水体主要氮形态为硝氮。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东西洞庭湖的人类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工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将冷阱用于液样浓缩器(LSC)/色谱/质谱(GC/MS)装置中,可对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此方法适用于对饮用水及天然水体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普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20.
为调查华南地区居民生活排污情况及地块内部水质变化情况,选取南宁市3个代表性生活小区进行楼宇污水管和出水口的全天水质水量监测。结果表明:居民全天水量峰期为7:00—9:00、11:00—13:00及20:00—23:00,水质峰期为6:00—9:00、11:00—13:00及18:00—21:00;排污规律与居民生活小区特性相关,生活污水中氮、磷污染物高度同源,80%以上来源于人体排泄,洗涤剂含量与磷化合物浓度并不呈相关性;经过化粪池后污水水质仍存在衰减,化粪池后每1 km的污水管道污水COD可削减34 mg/L,削减率为11.7%;以楼宇污水管水质和人均日生活用水量计算出3个小区居民COD、NH3-N、TN、TP、BOD5、LAS人均生活排污系数分别为52.2,7.1,8.7,0.61,25.4,0.49 g/(人·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