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震积岩是具有震积构造和震积岩序列有一定成因联系的一组岩石。根据野外的系统观察,首次在西昌盆地侏罗系新村组中识别出包括微同沉积正断层、震积角砾岩和微褶皱、液化卷曲变形、液化砂岩脉、枕状构造等软沉积变形构造,均为识别震积岩的重要标志,初步建立了西昌盆地新村组震积岩垂向序列。对该地区陆相碎屑震积岩的野外特征的识别和描述提供了较典型的实际资料和重要的地质理论依据,并可为研究该地区古地震提供依据并分析判断古大地构造环境、内陆控盆边界断裂活动时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1:25万《邦多区幅》和《措麦区福》区域地质调查,对西藏当雄错-姆错丙尼地区的早二叠世拉嘎组进行了地层生物及杂砾岩特征的研究,认为:所采生物化石均赋存于滑塌块体中,反映的地质时期为早二叠世Sakmarian-Artinskian期,而赋含滑塌块体的“基质”地层时代应稍晚于早二叠世Sakmarian-Artinskian期;沉积特征表明杂砾岩成因具冰海相和水下块体重力流的双重(复合)性质。  相似文献   

3.
处于班公湖—怒江—晶宁—孟连对接带南侧的九子拉区域,中-晚侏罗世,受北侧班公湖-怒江洋向南的持续俯冲,雅鲁藏布江弧后洋盆于早-中侏罗世向北低角度俯冲,在两者双向俯冲消减作用下,沿狮泉河-纳木错-嘉黎一线撕裂,造成该区弧后扩张,其间盆地经历了裂陷期→坳陷早期→主坳陷期→坳陷晚期沉积充填序列的演化过程,该区是冈底斯侏罗纪沉积盆地物质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对研究中生代冈底斯地质演化史分析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关地区新近系小龙潭组分布于北东向新保寨断层形成的断陷盆地内,属于湖泊相碎屑沉积。笔者近期在该组中下部首次发现震积岩,其垂向序列特征较为清楚,为研究该地区古地震活动规律提供了新资料,填补了云南新近纪断陷盆地地震灾变事件记录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鲁中寒武系馒头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近几年在鲁中不同地区发现馒头组石店段中均有震积岩产出。震积岩形成于干燥的潮坪泻湖环境,发育在下寒武统的上部。它们具有记录强地震事件的泄水构造(地震成因泥晶脉)、液化卷曲变形、阶梯状小断裂、层内错断和液化网状裂纹等层内构造的特征。本文通过地层综合对比,论证了不同地区震积岩的等时性。认为:鲁中早寒武世末有一个地震活跃期;地震序列属乔秀夫(1994,2001a)提出的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的原地系统;震积岩分布范围是约在510Ma前,以古郯庐带为震中的强地震之7-11度烈度区。为区别于张增奇(1996)提出的鲁中新元古代石旺庄期地震事件层,将此地震成因地层名之为馒头期地震事件层。  相似文献   

6.
研究区处于冈底斯带中北部,于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冈瓦纳大陆北缘发生冰川作用并向北侧漂移。笔者通过剖面测量和面上地质填图调查,晚石炭-早二叠世来姑组为一套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与冰川作用砾石沉积混积物,表现为冰融滑塌杂砾浅海沉积为主。通过对来姑组一段-三段地层中混积物的分析由底向顶建立冰海相沉积序列,重塑冰川事件的历史过程,恢复研究区来姑组沉积环境特征及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准噶尔盆地是中—新生代陆内坳陷盆地与海西期前陆盆地相叠加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自石炭纪以来的多次构造叠加作用形成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前陆冲断带,盆地基底长期剧烈的构造活动控制和影响着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的沉积作用。笔者等通过岩芯分析,首次在该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不同层位的地层中识别出微褶皱层、地裂缝、阶梯状正断层、液化砂岩构造和震积角砾岩等典型的震积地质记录,说明早侏罗世研究区有频繁而强烈的地震活动,这些地震活动与燕山运动有关。克乌断裂带在印支期以后仍处于频繁而强烈活动状态,具有同沉积活动性质,震积岩沿克乌断裂带发育,显然受克乌断裂同沉积活动控制,该断裂不断逆冲造成断层下盘的研究区基底持续沉降,是震积构造迅速被掩埋并得以大量保存在地层记录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甘肃省酒西盆地青南凹陷柳沟庄一窟窿山地区下白垩统下沟组及中沟组地层序列中,首次发现发育一套地震事件沉积物,是一套含微裂缝或同生变形构造及振动液化泄水构造等震积特征的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的组合。本区震积作用及震积岩的主要识别标志为振动液化卷曲变形及其伴生构造、重荷模及伴生构造、脆性和塑性两类沉积物相间的滑塌变形作用及滑塌岩、软沉积物的液化作用及泄水构造、层内阶梯状断层及地裂缝。柳沟庄一窟窿山地区下白垩统震积岩的发现,填补了本区震积岩研究的空白,反映了本区在早白垩世存在一个强烈的构造活动时期,可以推测其影响范围可能还会波及青南凹陷的其他地区,也有望在酒西盆地类似环境的其他凹陷发现震积岩,开辟震积岩研究的新领域。区域构造背景的研究同样表明,青南凹陷青西I号同生断裂带及509断阶带的强烈构造活动正是本区早白垩世震积作用的直接诱发因素,为本区震积岩的存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湘西北保靖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主要发育一套砂、泥质沉积。探井岩心观察发现,小河坝组部分层位具有震积岩的典型特征——阶梯状微断层、串珠状构造、球-枕状构造、重荷模和火焰状构造、液化粉砂岩脉、液化卷曲变形构造、震裂缝和角砾状构造等。通过对区内保参1井、保参2井和保参3井纵向震积岩特征的统计,共识别出74层古地震层,根据地震幕的概念,总结出小河坝组地震幕。从3口探井间的横向对比可以看出,大部分地震幕主要集中在小河坝组的2段地层中,从而划分出小河坝期2次地震活跃期和3次平静期。分析了震积岩特征与地震强度和震中距离的关系,结合大地构造背景综合研究发现,该区震积岩的发育受保靖—慈利断裂带构造演化所控制。研究结果对恢复研究区构造背景、地层对比与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震积岩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震积岩是具有古地震记录的岩层。根据大量岩心观察,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广泛发育震积岩沉积标志,如液化砂岩脉、阶梯状小断层、液化卷曲变形、砂球枕构造、泥岩撕裂屑、滑揉构造等。详细分析了各种震积岩特征及其分布,初步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震积岩垂向沉积序列,包括:A段为下伏未震层;B段为微同沉积断裂层;C段为振动液化卷曲变形层;D段为液化砂岩脉和砂岩墙段;E段为砂球枕及碎块层;F段为液化均一层和G段上覆未震层。震积岩的首次发现为研究盆地周边构造演化强度和期次提供了佐证,同时震积岩也是一种潜在的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11.
河南商城地区石炭系胡油坊组潮坪沉积组合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商城地区出露的中石炭统胡油坊组的沉积特征研究、微量元素分析并结合古生态分析,首次提出胡油坊组属于较为典型的潮坪沉积组合,分别发育了潮下—潮间—潮上的进积型与退积型沉积相序列,主要发育潮道、潮间带混合坪—泥坪及潮上带沼泽亚相。胡油坊组是河南商城地区石炭系的主体部分,属于华北板块南缘合肥—北淮阳石炭-二叠纪弧后前陆盆地残留海相沉积;预测合肥盆地肥中断裂以南下伏相当层位应以浅海陆棚相为主,可能发育了较好生烃条件的暗色泥岩。综合分析认为,二郎坪—信阳—歪庙—六安断裂带是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北秦岭—北大别岛弧与华北陆块的碰撞缝合带,商丹加里东缝合带向东的延伸位置至少应该在北淮阳佛子岭群分布区以南。  相似文献   

12.
阿什喀腊组浊积岩野外识别标志明显,如层面构造的底部冲刷面、工具模和层内构造的粒序层理、包卷层理、同生叠瓦状泥砾构造、水平层理、沙纹交错层理等鉴别特征清楚;生物丰富,尤其深海一半深海遗迹化石组合十分明显;浊积岩的剖面结构类型虽然复杂多样,但总体分析,以远源浊积岩为主。鲍马序列清晰,一般为小型。该浊积岩的发现对红井子地区和博格达地区的大地构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疆甜水海地区石炭纪地层出露较为广泛,其沉积时代的准确限定对研究该地区及西昆仑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测制,在原划归寒武系的甜水湖组中发现大量Protohaploxypinus、Hamiapollenites和Striatolebachiites等可见双囊具肋花粉,与前人建立的新疆晚石炭世晚期的孢粉组合较为相似;在原划归长城系的甜水海岩群中发现牙形刺分子,推测其层位为上石炭统。结合室内区域地层对比研究,本文重新厘定了西昆仑甜水海一带原划归寒武系的甜水湖组及原划归长城系的甜水海岩群(部分)的地质时代,将其划归于上石炭统恰提尔群砂岩组,并结合碎屑组分分析,认为其为三角洲—浅海滨岸相沉积,形成于伸展拉张环境下的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4.
卢功一  徐鹏彪 《地质论评》1993,39(6):548-556
笔者等在海南岛兰洋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石炭系孢子,计38属64种。其中,产于青天峡组上部的孢子组合,与G.Clayton等人所建立的“PU“带相当,属韦宪期早期。产于石岭组下部的孢子组合,则具有韦宪期中晚期的色彩。这些孢子的发现,为该区石炭系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探讨海南岛大地构造的某些问题。作者依据孢子组合及其伴生的植物化石,对石炭纪广东大陆与海南岛分属两个地体的看法提出了质疑,而  相似文献   

15.
东天山库姆塔格石炭纪牙形石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天山地区的构造格局一直是地质界争议的问题之一.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于东天山库姆塔格沙垄地区康古尔塔格深大断裂北侧灰岩中,发现了Streptognathodus suberectus,Idiognathoides sinuata等牙形石,确认其地质时代为晚石炭世达拉阶,该套地层归属哈尔里克地层小区底坎儿组,具有弧后盆地建造特色.底坎儿组的分布限定了康古尔塔格断裂带的北界,在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及大地构造边界确认等研究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Kutorginella产于苏联莫斯科盆地上石炭统下部卡西莫夫阶(Caks)和中石炭统莫斯科阶顶部(C_2m)及乌拉尔的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系.在我国贵洲、湖北及新疆乌鲁木齐东南等地该属产于中—上石炭统.Kutorginella akeshakensis sp.nov.产于新疆昭苏县阿克沙克沟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上亚组上部,与Gigantoproductus striatosulcatus,G.rectestrius,Striatifera Striata.Fluctuaria undata,Megachonetes zimmermanni.Semiplanus mikhailovensis,S.semiplanus及Lithostrotion,Diphyphyllum,Arachnolasma,GangamophyllumSiphonophyllia,Palaeosmilia,Yuanophyllum和Eostaffella等共生、它们是早石炭世晚期的典型分子.因此,该属从早石炭世晚期就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八五”期间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获得的新资料,确认了辽西三十家子盆地张家口组的存在,就其岩相类型、岩石组合特征、时代归属、与上下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张家口组的建立对冀北辽西中生代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藏北双湖地区发现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13属19种。建立了Aalenian至早Bajocian期Ptyctorhynchia duogecoensis-Tubithyris tibetica和中、晚Bajocian期Cymatorhynchia densecosta-Monsardithyris ventricosa两个腕足动物组合。认为特提斯北支的演化发展及两侧板块活动是控制青藏高原北部古地理的主要因素,并决定了腕足动物群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西藏1∶20万松冷幅、竹瓦根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左贡县桂亚拉地区发现的岫玉矿的地质特征、矿床特征、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雄恩错组的白云岩受岩浆热液作用形成的岫玉,为研究西藏非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和构造演化及寻找玉石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对岫玉与致密块状质纯的白云岩资源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冠民 《矿物岩石》2000,20(4):37-41
西藏它日错地区是中特提斯的一个重要深坳陷区,发育了巨厚的下白垩统海陆交互相和浅海碳酸盐岩沉积,其中多巴组厚度超过了地500m,主要沉积相类型包括陆源碎屑湖坪相、碳酸盐浅海、水下浅滩,混合沉积过渡带等,在它日错一带形成坳陷中心,主要物源从南、西南方向进积,多巴组的烃源岩主要为浅海相地,向它划方向增多、加厚、有机质类型为混合型,可能的集集岩是浅滩相介壳灰岩、浅海相泥晶灰岩及潮坪相砂岩,裂隙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而潮下带泥岩则可成为有利盖层,垂向上由于多旋回叠加,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盖组合,但所发现的烃源岩厚度较薄是其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