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愈发严峻,但节能减排措施主要偏重单项或单体,缺乏系统性谋划,亟需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维更新全过程中权衡、统筹和协调.本文指出了我国城市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提出了规划节能与碳减排的主要技术,即城市未来发展总体建设规模(建设量)的预测和设定、城市产业结构的确定和节能低碳目标的预测和设定、城市详细规划阶段合理布局城市形态以获取城市"先天低碳基因"的技术手段、城市建设阶段节能低碳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城市更和运维新阶段的关键技术、碳中和城市绿色技术碳排放评估体系,并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维更新全过程给出了城市碳减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本文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角度出发,分析垃圾处理温室气体的来源及减排效应,从而在此基础上探讨"双碳"背景下环卫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进一步提出提高资源循环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改进生产工艺、推动建筑节能改造、开展碳资产开发及管理、推广绿色金融、促进环卫管理数字化、加强碳管理能力建设等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城市规划学刊》04/2021基于碳核算的城市减碳单元构建与规划技术集成研究在国家承诺2030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背景下,城市是碳排放的重点也是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对低碳城市的研究是风起云涌,但需要更加重视科学理性的减碳逻辑。从碳排放核算角度出发,在规划建设运营的城市全生命周期前端提出更加系统性的规划减碳策略。通过识别消费端碳排放核算的六个维度,溯源不同尺度下碳排放的结构特征,提出在片区尺度构建城市减碳单元。在单元内以各维度碳排放计算公式为依据,以降低单元内碳排放为目标,从城绿共生的融合城市、绿色出行的紧凑城市、集约高效的循环城市、人性化的街坊与建筑、智慧管治支撑系统五个方向集成规划减碳的技术体系,并提出每个方向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指标,为制定城市减碳单元的减碳方案提供集成型的的减碳对策。  相似文献   

4.
推进建筑节能是城乡建设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体系、构建清洁高效能源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中国建筑节能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成果. "十三五"以来,中国建筑节能正向着以降低建筑实际能耗为目标、以建筑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为手段的方向转变.在2021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都提出了实施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战略目标.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是其中一项重大的工作举措,对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现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低碳导向下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碳排放具有锁定作用.文章针对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从空间规划入手,提出了绿色城市规划策略:构建公交导向的绿色交通体系,发展混合密集型城市和城市单元,建设生态单元与楔形绿地系统,实现在碳来源、碳排放、碳捕捉三个方面的减碳化,真正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城乡建设低碳发展面临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化核算的新要求。在梳理省级、城市、城市片区、社区等不同层次碳排核算方法差异的基础上,以城市片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建筑、交通、市政、工业、碳汇等模块的碳排放核算模型。从优化城市布局、调整能源结构、低碳城市建设三个视角,探讨城市片区低碳发展可采用的减碳技术。研究表明,预留蓝绿空间构建通风廊道、优化能源结构、建设绿色建筑、推进低碳交通体系、循环利用资源、挖掘高效碳汇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共同推进城市片区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国家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我国老旧小区,特别是2000年前的老旧小区,在进行改造过程中往往需要消耗较多的资源和成本,如果不考虑绿色低碳技术,在老旧小区后期运行过程中仍将面临减碳压力。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发布《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控制碳排放增长,开展绿色低碳社区建设,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探索零碳社区建设。广州市南沙区以绿色城区创建和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积极探索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绿色低碳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8.
医疗建筑是建筑领域的用能大户,实现医疗建筑的节能降耗,降低碳排放,是建筑行业整体实现碳中和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成都地区某医院能耗组成和节能前景的分析,提出医院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以设计、运维可再生能源利用为减碳路径,将“零碳”理念融入到医院的建设和全生命周期运维过程中,实现医院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碳达峰、碳中和与国土空间规划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碳"目标的提出必将推动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碳要素的约束对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与国土空间规划实现机制,5位笔谈专家主要从基于碳治理的国土空间规划过程、面向生物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竞争与碳排放机制、多目标下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路径、试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措施、能源领域碳减排与国...  相似文献   

10.
彭志伟 《门窗》2022,(7):17-19
2021年"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2060年前应达成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节能,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同的前提下实现现代化城市建设.我国在建筑行业想要达到这一目标任重道远,不仅要进一步优化传统建筑工程施工方式,更要从理念、全过程、体系等宏观角度制定可行性较强的节能措施.基于此,本文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1.
明确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对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有重要意义,为国内经济绿色转型指明方向,同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力量。目前,中国低碳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和基础设施重构、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压力等多重挑战。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可通过压低煤炭发电规模、尽快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发电,积极建立以低碳技术为核心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终端电气化水平、推动终端用能高效化发展,以及不断技术创新实现减碳、固碳,从而逐步达到碳中和。  相似文献   

12.
低碳城市规划是城市规划新的视角和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上海市首批8个低碳发展实践区之一,临港新城将打造绿色、智慧、健康理念引领的未来之城。结合临港新城规划建设实际,通过低碳城市规划寻求城市发展的低碳化方向,探索总体规划、详细规划2个层面的临港新城低碳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空间规划策略,并研究提出低碳城市能源和产业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3.
在碳达峰、碳中和时代背景下,各行业都在规划通过绿色、低碳、数字等技术发展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通过青岛市游轮母港启动区碳排放最小为目标,对港区的绿色低碳智慧规划指标体系进行研究,进而探索适合北方沿海地区更新改造港区建设经验,为其他区域的开发提供宝贵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就我国加快能源和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四五"规划被期待成为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政策导向的"风向标". 紧迫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将加快"倒逼"能源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两新一重"重点投资领域将强化绿色导向.在新基建方面,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新能源基础设...  相似文献   

15.
2021年1月25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应邀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强调,“中国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自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碳中和时间表以来,第七次在重大国际场合就碳峰值、碳中和目标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整体布局,并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有专家指出:建筑行业是城市能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而绿色建筑更是重中之重. 从减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上看,绿色建筑应该增加减碳技术措施,把各类建筑的减碳排放量纳入到绿色建筑建设标准中.用统一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对居住建筑和各类公共建筑提出相...  相似文献   

17.
建设绿色节能与低碳为导向的校园环境对于绿色教育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新校区为例,从实践层面阐述了绿色校园规划、海绵校园建设、水系统规划、能源规划等可持续规划理念。并结合绿色建筑三星标准要求与建筑碳排放特征,从围护结构节能、建筑通风优化、供暖与空调控制、绿色照明等方面阐述了绿色建筑与低碳设计策略,为绿色低碳校园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关于重庆低碳型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重庆市提出了建设"五个重庆"的发展策略,使得低碳城市的建设被提上了重要议程,也促使绿色建筑、低碳能源、绿色交通及低碳产业等规划涉及技术的研发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如何将低碳理念贯穿于"五个重庆"的建设中,从广义宜居的角度,通过  相似文献   

19.
0前言 在现代建筑中,绿色理念已经深入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为绿色建筑赋予了新的内涵及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极端天气导致的重大自然灾害频发,采取有效的节能减碳措施以抑制全球气温升高已成为国际共识,我国也于2020年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建筑业是碳排放大户,所以建筑业低碳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通过对建筑工程碳排放的碳源分析,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的理念,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拆除各环节提出建筑低碳化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建筑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