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护士24h出入量统计错误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院级护理品管圈小组,将“降低护士24h出入量统计错误发生率”设为主题,通过查找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组织实施并标准化等品管方法达到降低错误发生率的目的。调查活动前后的出入量统计错误发生率、护士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出入量统计错误发生率由32.5%降至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79,P〈0.05);护士相关知识的考核合格率由62.5%提高至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3,P〈0.05);患方对出入量统计的满意度干预后得分(8.80±0.7)分,高于干预前的(6.22±0.8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77,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护士相关知识的能力水平,降低出入量统计的错误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品管圈对降低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滴眼差错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收集品管圈实施前的80例患者资料,与实施后的86例患者资料相对比,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品管圈执行后患者满意度提高,差错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可以有效降低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滴眼的差错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皮瓣移植患者体位摆放错误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2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行皮瓣移植术患者30例为对照组,随机抽取2014年3~4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皮瓣移植术患者28例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小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品管圈活动制定的对策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体位摆放错误发生率为1.25%,目标值达标率120.67%,目标值改善率58.75%。观察组患者体位摆放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作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工具,解决了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能够降低皮瓣移植患者体位摆放错误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正>品管圈(QCC)是由同一工作性质的人员,自发组织形成的小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运作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错误的发生率和提高工作效率,已不断融入医院细节管理中[1]。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而甲状腺手术中采用的头低肩高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体位,要求病人肩背部垫高,易造成病人术后出现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术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喉痉挛,术后头颈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2],又称为颈过伸综合征,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康复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品管圈降低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要因,针对性地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后,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从19.15%降低到8.33%。结论:应用品管圈能有效降低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提高护士主动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品管圈管理在降低ICU患者气管导管脱管率发生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7月我院ICU留置气管导管患者232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6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后者运用品管圈护理管理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脱管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脱管7例,发生率6.03%;观察组脱管1例,发生率0.8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责任荣誉均优于对照组,效果显著。结论:开展品管圈管理能有效降低ICU患者气管导管脱管发生率,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还能激发护理人员的思维,发现新方法,还能增加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合作性,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实质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降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的实践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降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选择2013年5—7月手术患者260例(品管圈活动前组),对手术相关压疮的发生情况进行现状调查。通过设定目标、查找导致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随即对2013年10—12月手术患者282例(品管圈活动后组)手术相关压疮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手术室护士压疮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手术体位摆放操作规范率等指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由9.3%下降到1.4%,手术室护士压疮知识掌握情况及体位摆放规范度均较品管圈活动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士理论知识水平和体位摆放规范度均有显著效果,并有助于发挥护士主观能动性,提高科室团队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对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作用效果。方法:在神经内科成立QCC,确立以"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主题,运用品管工具分析神经内科近4例住院患者跌倒的根本原因,制定整改方案。结果: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由由实施QCC活动前的0.47%降至0.11%。结论:QCC活动提高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安全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张凯丽  费丽  李占肖 《全科护理》2016,(21):2239-224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后制订活动目标与计划,进行要因分析,针对分析出的要因采取改进措施,包括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改善吞咽功能,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圈组成员的工作能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由活动前的27.7%降至15.8%;圈组成员在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工作愉悦感、品管圈手法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圈组成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为主题,全体圈员按计划、程序各尽其责开展活动。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和产妇的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由44.91%降低到2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对提倡和支持母乳喂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手法在降低老年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渗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老年病人PICC穿刺点渗血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使老年病人PICC穿刺点渗血率从89.7%降至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品管圈的手法有效地降低了老年病人PICC穿刺点渗血率,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团队凝聚力,而且也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对输血患者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制订规范操作流程、调整班次、制作警示卡、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并落实三级检查制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对输血患者护理记录书写合格率(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护士对输血患者护理记录书写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血标本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引入品管圈概念,通过成立QCC小组、设计标本送检现况调查表,对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解析,制定并实施改善措施.结果 静脉血标本合格率由90.33%提高到97.16%;规范了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流程;增强了护士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就团队精神、工作热情、责任与荣誉、品管手法、创造性思维、个人表达能力等6项无形指标进行调查,每项分值1~6分,分别统计6项内容总分,与改进前比较,无形成果显著.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血标本合格率中效果显著,进一步规范了静脉血标本采集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评价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应用品管圈模式的护理干预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将本院8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在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前后,各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和近期临床作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血尿酸各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病综合征患者采取品管圈模式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及血尿酸等生化指标水平,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率”为主题,对导致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高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团队凝聚力.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率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总结开展护理品管圈活动易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其问题的建议。连续不断的推行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和进行效果评价,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品管圈管理活动应用于护理工作,使护理管理实现由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使护士由被动变主动,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一种有效实用工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提高门诊输液室服务质量”为活动主题,对影响门诊输液室服务质量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输液患者的满意度和门诊输液室护士的丁作质量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升门诊输液室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对品管圈内的肿瘤护理情况进行更好地了解,掌握当前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为巩固该领域的工作提供可行建议。方法 以“品管圈+肿瘤/癌+护理”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我国肿瘤护理品管圈相关的文献,分析该领域的发文量、发文期刊、作者、机构及高频关键词,分析该领域的热点及进展。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76篇,2015年、2017年发表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多;期刊分布较散,176篇文献分布于92种期刊上;第一作者单位分布于我国28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文献数量最多的前五家医疗机构均为肿瘤专科医院;最常见的关键词为疼痛、依从性、PICC。结论 肿瘤临床护理品管圈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得到的结论也需要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核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泌尿外科护理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泌尿外科的专业特点,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护理教学质量较低的原因,拟定4个"亮点周"(基础操作强化周、专科知识认识周、沟通交流深入周、综合能力提高周)的实施对策并实施。结果护生的综合能力和对教学工作满意度,以及带教教师对护生工作满意度均提高(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规范了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使护理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患儿红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在该院新生儿科实施品管圈活动,组成新生患儿护理品管圈小组,6个月后,通过圈员的评价对比品管圈活动应用前后新生患儿的生命体征、睡眠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新生患儿红臀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实施前(1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新生患儿体温变化波动幅度明显低于实施前,血氧饱和度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实施后新生患儿身高、体质量、头围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实施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达98.74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活动实施前的满意度(79.63%)。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新生患儿护理中,可以保持新生患儿各项体征稳定、内环境平衡,有利于新生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生长发育,并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