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观察茶色素在恶性肿瘤化疗、放疗前后血流变及微循环的变化。结 果:26例肿瘤患者应用茶色素治疗一个月后,血流变10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变(P< 0.01),提示茶色素在肿瘤患者化疗、放疗中有明显改善异常血流变、甲襞微循环的 作用,可能有促进化疗药渗入肿瘤组织,增强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2.
茶色素对糖尿病,心,肺,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糖尿病、心、肺、脑血管病患者394例,口服茶色素胶囊,采用自 身对照观察临床疗效作血液流变学17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服茶色素 30天后, (l)TC、TG明显降低(P<0.01及P<0.001);(2)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及还原粘 度),血浆粘度均显著降低(P<0.05);(3)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体外血栓长 度明显下降(P<0.05及P<0.01);(4)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及红细胞刚性指 数下降(P<0.05及P<0.01);(5)血沉及血沉方程K值亦有较大下降(P<0.01 及P<0.05);(6)电脑综合分析结果五大血症变化率为53.78%,综合疗效佳;(7) 头昏、胸闷、失眠、阳萎等20余项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说明茶色素有多方面的治疗 作用和双项调节作用,对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有防病治病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茶色素治疗1000例脂肪肝病人,总有效率为91.9%,分析脂肪肝病的血液流变学特点,1.脂肪肝病人多伴有血脂升高;2.血液粘滞度增高;3.血液流变学异常,经茶色素1-2疗程。血脂、血液粘度降至正常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提示茶色素可作为治疗脂肪矸的良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茶色素预防心肌再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茶色素预防组486例和阿斯匹林预防组482例。茶色素组患者自住院后急性期开始服用茶色素胶囊125mg,每日1次,出院后继续服用,门诊观察;阿斯匹林组患者口服阿斯匹林片0.3g,每日1次,应用方法同茶色素。结果:在2组男性患者中均明显降低再梗死的发生,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女性患者中,茶色素组较阿斯匹林组发生再梗死者明显减少,时序检验P<0.001;2组患者死亡例数均减少,差异无显著性;预防治疗后茶色素组两性患者及阿斯匹林组男性患者血小板聚集性明显受抑制,纤维蛋白原、全血比粘度及血浆比粘度均明显下降,P均<0.01,阿斯匹林组女性患者上述几项指标均无明显下降,P均>0.05。预防治疗后,2组男性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女性患者比较则差异显著,P均<0.01。结论:茶色素不论是对男性患者还是女性患者都能够明显降低心肌再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茶色素对高粘血症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粘血症患者 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口服茶色素 250mg(2粒),每日3次。对照组32例,口服复方舟参片3片,每日3次,疗程均为 30天。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中除血细胞压积变化不明显外,其它各项 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对照组中唯有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明显(P<0.05)。治 疗组对甲襞微循环四项积分亦明显改善(P<0.05式P<0.01),而对照组改善不 显著(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故认为茶色素是治疗高粘血症患者的有效药 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我科1993年收治73例病毒性肝炎的血液流变学12项指标检测结果,同时对22例用蝮蛇抗栓治疗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流变变化,讨论血流变检测对病毒性肝炎血淤型诊断和治疗效果判断的临床意义。44例血淤型肝炎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表示血液粘滞性、聚集性、凝固性明显高于非血淤型组(P<0.05-0.01)和正常组(P<0.01)。而 27例非血淤型肝炎大多数血流变指标也有不同程度增加(与正常组对比P<0.05-0.01),22例血流变明显改变患者,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血淤症表现减轻,血流变异常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我院内科1989~1991年268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观察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对其中81例使用蝮蛇抗栓酶治疗的病人作用药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检测,以对比用药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表明,268例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人比较,各项均有明显改变,与正常人比较全部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卜<0.01)。经蝗蛇抗栓酶治疗后,81例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检测,除血小板计数一项无明显改变外(卜<0.01),其他各项均有明显改变,其中血沉一项治疗前后呈显著性差异(Prto.05);全血比粘度等 12项治疗前后改变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of)。  相似文献   

8.
自体血紫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体血紫外线照射疗法(UBIO)治疗糖尿病21例,血液流变学检查表明,低切粘度、高切粘度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缩短(P<0.001);空腹血糖降低有非常显著性(P<0.001),抗凝血酶活性增强有非常显著性(P<0.005).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率100%,该方法有明显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氧饱和度,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激光量子辐照血液疗法( Laser Quantum Irraduation on Blood Therapy, L Q I B T) 的治疗作用。方法:47 名高粘滞血症患者被分入 L Q I B T组及对照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高粘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01); L Q I B T组的疗效优于对照治疗组( P< 0.05)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 L Q I B T组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而对照治疗组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 。结论: L Q I B T能明显改善高粘滞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从而发挥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观察了5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6例不稳定型心绞 痛(UAP)患者、50例正常对照者(NC)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流变变化。AMI及 UAP 与NC组比较结果表明;血小板数目减少(P<0.05或P<0.01),以AMI 组减少更 为明显;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有不同程度增高(P<0. 05 或 P<0.01),以AMI组增高更为明显。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 0.05或 P<0.01),以 AMI组增高更为明显。提示血小板功能亢进及血液高粘滞状 态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液粘度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右室相位分析和右室射血分数 (RVEF)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门电路血池显像测定 11名正常人 ,11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 ,39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右室相位角标准差 (RVSDP)和 RVEF。结果 :肺心病患者的 RVSDP大于正常人 (P<0 .0 5 ) ,RVEF明显低于正常人 (P<0 .0 1) ,其中 RVSDP异常者占 5 9% ,RVEF异常者占 82 %。结论 :RVSDP异常提示可能有肺心病 ,而 RVEF明显降低者应考虑早期肺心病。  相似文献   

12.
紫外线照射充氧回输对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线照射充氧回输是肺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的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治疗结果,结果发现肺心病患者经该疗地辅助治疗后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含量,血浆比粘度及在切变率为1s^-1时的全血粘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在切变率为200s^-1和100s^-1时的全血粘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十分明显,而对照治疗组患者除血浆比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在治疗前后在明显发迹外,红细胞压积,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原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夜间减氧饱和(NOD)与生存的关系。方法:对46例日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6.66kPa高原肺心病缓解期患者作日间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和夜间血氧饱和度(SaO2)连续监测。结果:①与非NOD组比较,NOD组日间PaO2明显低于非NOD组;PaCO2明显高于非NOD组;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身高(Ht)、FEV1.0/FVC(用力肺活量)、V50/Ht、V25/Ht也明显低于非NOD组;NOD组睡眠平均SaO2和最低SaO2明显低于非NOD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NOD组明显低于非NOD组。②FEV1.0/Ht、FEV1.0/FVC、V50/Ht与生存时间也有相关性。③结论:高原肺心病NOD与其预后有明显关系,FEV1.0/Ht、FEV1.0/FVC、V50/Ht对判断预后也有价值,建议此类患者应监测夜间SaO2及进行长期氧疗。  相似文献   

14.
茶色素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4例确诊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茶色素及常规治疗)4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观察茶色素降脂作用,一疗程后和6个月后的抗心绞痛疗效。结果(1)一疗程后抗心绞痛疗效治疗组(84.1%,37/44)明显高于对照组(60%,18/30)(P〈0.05);(2)一疗程后血脂改善幅度TC下降10.0%,TG下降11.1%HDL-C上升30.2%,和对照比较P均〈0.05;(3)一  相似文献   

15.
茶色素对高血脂,异常血液流变及冠心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高脂血症、血流变异常患者100例,伴冠心病患者64例。口服茶 色素125mg/次,每日 3次,2个月为一疗程。服药前后查血脂、血流变、心电图,采用 自身对照分析疗效。结果显示:①明显降低TC、TG和升高升高HDL—C(P<0. 05),显著降低 LDL—C(P<0.01);②显著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 (P<0.01);明显降低全血还原粘度(P<0.05);③伴冠心病心绞痛者显效 26.6%(17/64)、有效 54.6%(35/64)、总有效81.2%(52/64).说明茶色素具有降 脂、抗凝、促纤溶、治疗冠心病等多种药理作用。100例病人均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梦义  郑成环  李广平 《临床荟萃》2011,26(8):673-677,680
目的研究不同心功能级别冠心病患者的右心结构及功能变化,了解冠心病患者右心结构及功能的损害,以便早期发现右心功能不良。同时通过研究不同严重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右心功能指标,了解冠心病患者与COPD患者右心功能损害之间的异同。方法所有入选者分为冠心病组、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3组。根据冠心病患者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住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68例再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32)和心功能Ⅲ级组(n=36)。根据是否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将同期住院的COPD患者86例分为COPD肺心病组(n=40)和COPD无肺心病组(n=46)。正常对照组为同期门诊健康体检人群50例。测量3组的肺动脉内径(PAD)、舒张期右心室内径(RVED)、右心室前壁厚度(RA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及右心室Tei指数及肺动脉压等指标,比较异同。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PAD、RVED及RAW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心室Tei指数心功能Ⅱ级组(0.62±0.19)及心功能Ⅲ级组(0.66±0.13)高于正常对照组(0.29±0.09)(P〈0.05)。心功能Ⅲ级组右心室Tei指数与心功能Ⅱ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右心室Tei指数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左心室Tei指数呈正相关(P〈0.05)。冠心病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有23例,10例,6例患者出现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压分别为(22.11±6.23)mmHg(1 mmHg=0.133 kPa),(23.24±5.21)mmHg,(22.56±2.78)mmHg。COPD肺心病组及无肺心病组患者PAD,RVED,RAWT数值高于正常对照组,肺心病组右心室Tei指数(0.86±0.18)高于无肺心病组(0.67±0.12),肺心病组及无肺心病组COPD患者右心室Tei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29±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与COPD患者相比,COPD肺心病组RVED、RAWT、PAD及右心室Tei指数均高于COPD无肺心病组及冠心病心功能Ⅱ、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PD无肺心病组及冠心病心功能Ⅱ、Ⅲ级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右心结构(PAD、RVED、RAWT)无明显变化。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左心功能不良的同时亦存在右心功能不良。右心室Tei指数可早期评价冠心病患者及COPD患者右心收缩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肺心病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林进步 《新医学》1999,30(8):441-442
评价慢性肺源性脏病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UCG技术对30例肺心病患者左心功能进行研究,并与同年龄组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肺心病患者组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率与E峰减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舒张晚期充盈率,舒张晚期与舒张早期充盈率的比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心病组左心病射血分略高于对照组,每搏排血量测显著减低,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sIL-2R和TNF-α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中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32例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和27例缓解期患者,并以直线相关法分析与PaO2、PaCO2的相关性。结果 肺心病患者急性工 作期血清sIL-2R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并与PaO2呈负相关(P<0.01),与PaO2呈正相关(P<0.01),伴心衰者变化更明显(P<0.05,P<0.01)。结论 心病患者休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导致sIL-2R和INF-α升高,SIL-2R和TNF-α可作为临床观察肺心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病情判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T-前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否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有胸闷气逼的老年慢性肺心病及其合并左心功能障碍的患者40例,按病情将其分为3组:肺心病组16例(A组);肺心病合并左心收缩功能障碍组12例(B组);肺心病合并左心舒张功能障碍组12例(C组)。3组均测定血浆NT-proBNP,并行心脏彩超、肺功能等检查。结果与A组比较,B、C组患者血浆NT-proB-NP明显升高(P〈0.05),B、C组间比较血浆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肺功能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的高低对于鉴别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是否合并左心功能障碍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