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乌金七的镇痛作用。方法:镇痛实验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灌胃不同剂量的乌金七水煎剂后小鼠的痛阈值和扭体反应的次数。结果:乌金七高、低剂量组对小鼠痛阈值明显增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乌金七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牛王刺的镇痛作用。方法:镇痛实验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灌胃不同剂量的牛王刺煎剂后,小鼠的痛阈值和扭体反应的次数。结果:牛王刺高、低剂量组对小鼠痛阈值明显增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牛王刺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新疆野山杏总黄酮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致痛法、温浴甩尾法建立小鼠疼痛模型,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品,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品,通过对小鼠灌胃不同剂量新疆野山杏总黄酮(7.5,11,15 mg/kg)考察野山杏总黄酮的镇痛作用。结果:醋酸致痛模型试验中,野山杏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1);热板致痛模型试验中,野山杏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具有明显延长小鼠热板舔足反应痛域的作用(P0.01)。温浴致痛模型试验中,野山杏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温浴甩尾反应痛域具有明显延长作用(P0.01)。结论:新疆野山杏总黄酮可显著延长小鼠疼痛反应痛域,减轻局部疼痛反应,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屈菜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小鼠分别ig给予白屈菜提取物低、中、高剂量(0.1,0.2,0.4g·kg-1)1次,采用扭体法、热板法、福尔马林致痛模型,观察白屈菜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按以上剂量连续7d,采用小鼠二甲苯耳肿胀模型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观察其抗炎作用;通过纳洛酮拮抗实验,初步验证其镇痛机制.结果:白屈菜提取物可明显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和扭体反应鼠数(P<0.05),提高小鼠光热辐射致疼痛反应的痛阈值;高剂量组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白屈菜提取物具有显著镇痛抗炎作用,其镇痛作用不受纳洛酮拮抗,主要是外周性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宣痹颗粒剂对小鼠的镇痛效应。方法:用热板法与扭体法来观察宣痹颗粒剂对小鼠痛闽的影响。结果:热板法实验中宣痹颗粒剂各剂量组均能延长小鼠的痛阈值,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1)。扭体法实验中宣痹颗粒剂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宣痹颗粒剂对小鼠具有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竹节参总皂苷的镇痛作用,以确定竹节参镇痛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镇痛实验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灌胃不同剂量的竹节参总皂苷后小鼠的痛阈值和扭体反应的次数。结果竹节参总皂苷高、低剂量组对小鼠痛阈值明显增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竹节参总皂苷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是竹节参发挥镇痛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痛风汤的镇痛作用。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痛风汤组,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药1周后,通过热板法及醋酸扭体实验,观察痛风汤的镇痛作用。结果:痛风汤可明显提高小鼠的热板痛阈值,明显减少小鼠由醋酸引起的扭体次数。结论:痛风汤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列灌肠液保留灌肠对大鼠急、慢性炎症的影响和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方法:分别取SD大鼠和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前列灌肠液高、中、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空白对照(生理盐水)组5组,保留灌肠后观察角叉菜胶注射后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度,大鼠腹股沟处植入棉球前后的肉芽肿重量,小鼠注射醋酸30min内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以及小鼠热板致痛阈值。结果:前列灌肠液高、中、低剂量均有抑制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增生(P0.05),其中给高剂量前列灌肠液时(剂量60mL/kg)有非常明星抑制作用(P0.01),其抑制率与阿司匹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灌肠水煎液低、中、高剂量均能减少小鼠扭体次数,并对热板致小鼠痛阈值均有明显提高作用(P0.05),随剂量增加,镇痛效果越明显,呈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前列腺灌肠剂低、中、高剂量均具有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高剂量时有非常明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Cx43与针刺镇痛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用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4组:野生型(wide type,WT)对照组、野生型针刺组、杂合子(heterozygous,HT)对照组、杂合子针刺组。分别通过热板、扭体法致痛,观察针刺对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镇痛作用的不同效应。结果: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的基础痛阈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能明显提高野生型和杂合子小鼠热板致病的痛阈值;延长首次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与针刺前相比,差异分别有非常显著(P〈0.01)和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后,杂合子小鼠的痛阈值、首次扭体潜伏期和扭体反应次数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敲除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可部分抑制针刺镇痛效应,提示Cx43与经络及针刺镇痛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锡类散抗炎镇痛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锡类散抗炎镇痛效果。方法测定锡类散对大鼠血管通透性试验、小鼠耳肿胀试验、小鼠醋酸扭体试验、小鼠热板法致痛试验的影响。结果锡类散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的大鼠血管通透性、小鼠耳肿胀度和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板法致痛试验中,锡类散中、高剂量组在给药后30min-120min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锡类散具有良好的止痛和抗炎药理作用,为扩大锡类散临床上用于痔瘘术后换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赤雹果总有机酸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赤雹果总有机酸的镇痛作用,探讨赤雹果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赤雹果总有机酸高、中、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和吗啡组。采用腹腔注射酒石酸锑钾致小鼠扭体法、48℃和55℃热板法及大鼠福尔马林炎性组织疼痛法,评价赤雹果总有机酸的镇痛活性。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赤雹果总有机酸可明显降低小鼠扭体次数;与药前痛阈比较,赤雹果总有机酸可明显提升48℃热板法小鼠药后痛阈;仅赤雹果总有机酸高剂量组及吗啡组可使55℃热板法小鼠药后痛阈较药前明显提高;赤雹果总有机酸可使炎性组织疼痛大鼠不同时相的足疼痛反应积分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三种实验法中赤雹果总有机酸中、高剂量作用效果均优于阿司匹林。结论:赤雹果总有机酸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镇痛的主要部位应在外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光叶娃儿藤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醋酸致扭体法和甲醛致痛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及甲醛致小鼠足跖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同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甲醛致炎足渗出物中的前列腺素E2(PC-E2)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光叶娃儿藤高剂量组(48g·kg^-1)不能使小鼠热板致痛反应的痛阈值显著延长,但对醋酸所致扭体次数明显减少,能显著抑制甲醛所致小鼠足跖肿胀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并明显抑制PGE2的合成。结论:光叶娃儿藤具有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茴香等三种温里药不同提取物的镇痛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茴香、吴茱萸、肉桂等三种温里药不同提取物(挥发油、水煎液、去挥发油水提液)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结果:扭体法显示,小茴香水煎液和挥发油高、低剂量组,吴茱萸挥发油、水煎液及去挥发油水提液高、低剂量组,肉桂挥发油和水煎液高、低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与空白组或溶媒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小茴香和肉桂去挥发油高、低剂量组降低小鼠扭体次数不明显。热板法显示,除了小茴香挥发油低剂量组在30min时可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与溶媒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之外,其余各组对小鼠痛阀值的提高皆不明显。结论:小茴香、肉桂的水煎液与挥发油对醋酸致痛有镇痛作用;吴茱萸三种提取物对醋酸致痛有镇痛作用。以上三种温里药以水煎液入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狭叶荨麻提取物抗炎镇痛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狭叶荨麻提取物的抗炎镇痛药理作用。方法:观察狭叶荨麻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对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模型、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模型以及对小鼠热板镇痛模型实验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狭叶荨麻乙酸乙酯提取物组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并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以及对热板小鼠表现出显著的镇痛作用。结论:狭叶荨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沉香叶与沉香药材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与沉香药材对比,初步探讨沉香叶的镇痛作用,为沉香叶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实验法,测定痛阈值和扭体次数,观察沉香叶醇提物疼痛反应的影响.结果 沉香叶醇提物低、中剂量组对热板及醋酸引起的疼痛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沉香叶醇提物各剂量组与沉香药材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沉香叶在镇痛方面与沉香药材作用近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冠盖藤不同提取部位的镇痛作用.方法 通过小鼠压痛法和醋酸扭体法筛选镇痛有效部位.结果 在压痛实验中,冠盖藤乙酸乙酯提取物高剂量和低剂量组,冠盖藤石油醚提取物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的痛阈,显示出一定的镇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在扭体反应中,冠盖藤乙酸乙酯提取物高剂量和低剂量组,冠盖藤石油醚提取物高剂量组,冠盖藤水层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冠盖藤对实验小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初步筛选了冠盖藤镇痛作用有效部位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腰肾膏巴布剂镇痛作用。方法: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试验观察镇痛作用。结果:腰肾膏巴布剂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对乙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和由55%热板刺激诱导的小鼠疼痛反应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腰肾膏巴布剂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真  冯春荣 《中医药学刊》2010,(6):1142-1143
目的:观察孝扇草水提液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镇痛实验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鸡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法。结果:孝扇草水提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以及鸡蛋清致小鼠足肿胀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降低小鼠热板法致痛小鼠的痛阈值(P〈0.01),延长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以及扭体次数(P〈0.01)。结论:孝扇草水提液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蒙药阿给水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对照组、阿司匹林组(0.04g/kg)、阿给水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生药60.0、30.0、15.0g/kg),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7 d,采用乙酸扭体法记录各组小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及15、内各小鼠扭体次数;另取50只雌性小鼠,同法分组、给药采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给药前及给药30、45、60、90 min后的痛阈值。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阿给提取物可显著减少小鼠15 min内扭体次数,延长给药15、30、60和90 min后的小鼠痛阈值(P<0.05)。结论:阿给水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麦冬丸的镇痛作用及其急性毒性。方法:采用以冰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反应及热板致痛的方法来观察复方麦冬丸低、中、高3个剂量的镇痛效应。观察复方麦冬丸的急性毒性。结果:3个剂量组的复方麦冬丸能显著地减少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不能显著地减轻热板所致的小鼠疼痛。复方麦冬丸并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结论:复方麦冬丸对于慢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对锐痛效果不明显。复方麦冬丸没有明显的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