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①目的观察 ICU 患者医院感染细菌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②方法回顾性分析 ICU 病房2372例住院患者的资料。③结果2372例患者共发生感染114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81%。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39.47%,其次为泌尿道和血液,分别占19.30%和14.04%。114例患者中共分离出130株病原菌,其中分离出单一病原菌98例,占85.96%;分离出2种病原菌10例,占8.77%;分离出3种病原菌6例,占5.26%。13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89株,占68.46%;革兰阳性菌29株,占22.31%;真菌12株,占9.23%;分布前3位的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9.23%、18.46%和16.15%。单因素χ2检验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为高龄、侵袭性操作、较长时间入住 ICU 和使用激素( P <0.05)。④结论ICU 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并且感染情况复杂,应加强 ICU 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综合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195例监护病房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感染率为15.5%(22例),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22例次,71.0%);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5.1%),居前两位的为大肠埃希菌(32.6%)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1.6%);女性、高龄、有创机械通气、人住监护病房时间长、多器官功能障碍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北省唐山市某三甲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 年1 月-2015 年12 月入住ICU 的全部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将数据汇总整理,分析监测结果。结果共调查ICU 患者1 431 例,发生感染122 例,感染率为8.5%,男性患者医院感染率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患者医院感染率高于女性患者。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血液系统(44.7%)和呼吸道(36.5%)。共检出的病原菌192 株,以革兰阴性菌(80.2%)为主,革兰阳性菌(17.7%)34 株,真菌(2.1%)4 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24.5%)最高。结论ICU医院感染率高,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严重,应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89例住院患者的资料,观察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疾病和部位分布及病原学特点。结果分析结果共发生医院感染95例,平均感染率为9.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肺部为主,共分离出病原菌80株,占67.4%;发生感染的患者共分离出11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81株,占68.2%,革兰阳性菌33例,占28.0%,真菌5株,占3.8%。病原菌分布最多的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分别有41株(34.3%)、14株(11.4%)和12株(10.2%)。结论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故应对肾内科住院患者给予密切关注,防止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ICU住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ICU住院患者1 207例中发生医院感染202例,医院感染率16.74%;例次感染率18.89%,明显高于同期全院医院感染率(2.76%)。主要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62.72%)、血液(17.11%)及泌尿道(14.04%)等。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 ICU是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应实施重点监控。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组合式干预措施,切实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1993-2004年血液病房2388例次住院患者感染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Han B  Di HX  Zhou DB  Zhao YQ  Wang SJ  Xu Y  Chen JL  Duan Y  Jiao L  Duan MH  Zhang W  Zhu TN  Zou N  Shen T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0):664-668
目的探讨血液病房医院、社区感染的发生、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1993-2004年2388例次住院患者发生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情况。结果全部住院患者中,819例次(34.3%)发生感染,其中社区感染为237例次(9.9%),医院感染为582例次(24.4%)。在医院感染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痰培养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18株,16%),血培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6株,43%),一些耐药的革兰阳性菌也较常见,如痰中肠球菌属(30株,27%)、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13株,12%);在社区感染中,痰中以副流感杆菌(9株,15%)、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9株,15%)为主;血中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9株,28%)、大肠埃希菌(9株,28%)为主。医院感染真菌较社区感染更为常见,主要以念珠菌为主。12年中,医院感染痰中始终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而血培养中,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比例逐年增加;社区感染痰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血中的克雷伯菌属比例逐年增加。所有部位的真菌感染的比例亦逐年增加。医院感染死亡36例(6.1%),社区感染死亡9例(3.8%,P=0.17)。社区感染死亡率近年呈逐渐减少趋势,而医院感染死亡率变化不大。结论血液科患者感染发生率高,医院感染比例数值高于社区感染,死亡率较高,且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菌多,真菌感染比例高,并有逐年加重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珍  吴丽娟 《重庆医学》2006,35(23):2118-2121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度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ICU病房2001~2005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院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结果 5年共在ICU病房患者中检出院内感染菌2356株,其中下呼吸道标本病原菌1918株(81.4%),泌尿系统标本241株(10.2%),其他部位标本197株(8.4%)。革兰阴性杆菌共计1 814株(77.0%),其中占前4位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球菌共计308株(13.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共计229株(9.7%),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5年间,MRSA检出率由62.9%上升到97.2%,大肠埃希菌ESBLs栓出率由35.4%上升到78.6%,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由24.4%上升到67.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林耐药率为0;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比粪肠球菌高;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耐药率相对较低,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率较高。结论 ICU病房医院感染多见于下呼吸道和泌尿系统,主要致病菌常为多重耐药菌和条件致病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必须加强I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ICU住院患者送检细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ICU 共送检标本1326份,分离出病原菌554株,其中革兰阴性病原菌462株(83.4%),革兰阳性病原菌48株(8.7%),真菌44株(7.9%)。革兰阴性杆菌前5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粘质沙雷菌和大肠埃希菌,且多耐药菌株比例较高。革兰阳性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32株(66.7%),MRSA检出率78.3%(25/32)。结论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细菌及药敏监测,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预防及控制院内感染及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9.
ICU病房细菌感染情况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CU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为了解我院ICU病房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帮助,我们对5年间ICU病房院内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培养出的348株病原菌作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一些危重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本院ICU 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医院分离出的菌株及耐药性进行调查,比较病原菌耐药率的差异.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69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50株(93.12%),以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科和肠杆菌科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8株(6.88%),以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比较严重,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最多见于下呼吸道,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比较严重,需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丁美祥  王彤  张瑞红  宁小平 《中外医疗》2009,28(31):127-128
目的对ICU院内感染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寻找对策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10月ICU收治316例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院内感染共发生61例,占19.03%,死亡21例。ICU住院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81.9G%,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共栓出致病菌145株,其中革兰氏染色阴性菌75株,占51.72%;革兰氏染色阳性菌38株,占26.21%;真菌32株,占22.07%。前4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论院内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致病菌构成以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为主,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ICU应加强管理,根据医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护易感人群,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66例ICU院内感染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魏信信  黄水平 《当代医学》2010,16(34):155-156,159
目的为了解某医院ICU院内感染的情况及相关因素,对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提供建议。方法收集某医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医院感染科对入住ICU病房的289患者的登记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院内感染率为22.83%(66/289)。感染部位占前3位的是下呼吸道感染57.5%(38/66)、泌尿道感染22.7%(15/66)和器官/腔隙感染15.1%(10/66)。分离出92株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63.0%(58/92)。居前3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23.9%(22/92)、真菌21.7%(20/92)、不动杆菌属13.0%(12/92)。结论 ICU获得性感染发生率高,致病菌仍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合理科学使用抗生素,严格限制人员出入,严格消毒治疗器械,严格洗手制度,对危重病人早期营养支持是降低ICU院内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综合ICU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如何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2010~2012年综合ICU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2年综合ICU住院人数881人,发生感染242例次,感染率27.47%,≥60岁患者占57.85%,男性69.83%,总住院天数超过20 d的患者占73.97%,人均入住ICU天数≥60岁者为30.80 d,<60岁者为19.70 d;医院感染患者主要原发疾病为:脑血管系统疾病29.75%、颅脑及多发性创伤24.79%、呼吸系统疾病17.77%、心血管系统疾病15.70%;主要部位为:下呼吸道57.85%、泌尿道16.53%、手术切口和皮肤软组织感染13.22%;医院感染共检出病原菌21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1.03%,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氏阳性菌占19.25%,以葡萄球菌为主,其中MRSA 13株,占31.71%.结论 加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监测,规范使用抗生素,加强病区管理,缩短住院时间和置管时间,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及水平,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大芬 《西部医学》2009,21(4):679-680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和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对策。方法对发生医院感染的151例ICU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30.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约占60%,其次是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真菌为主,并与侵袭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等有关。结论ICU是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应作为重点部门监测。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易感因素的认识,积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控制和减少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卫华  许惠 《西部医学》2009,21(4):616-617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常见致病茵及耐药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2007年全院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监测病人总计26970人,发生医院感染病例191例,患病率0.71%;感染部位分布,呼吸道:72.39%、泌尿道:11.98%、手术切口:10.42%;常见致病茵中白色念珠茵最多见,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唑啉耐药。结论院内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为白色念珠菌。  相似文献   

16.
120例ICU患者获得性感染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ICU获得性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12月收治我院ICU的120例患者进行了感染发病率,感染原因,致病菌进行调查。结果:感染发生率37.5%(45/120),发生2例次以上感染者占29.2%(35/120)。与留置尿管相关的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9.2%,与使用呼吸机相关的肺部感染发病率为36.8%,与气管切开相关的肺部感染发病率为51.7%。感染部位占前3位的是肺部感染54.2%(65/120)、胃肠道感染16.7%(20/120)和泌尿道感染14.2%(17/120)。分离出76株致病菌,仍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3.9%(41/76)。居前3位的是绿脓杆菌26.1%(25/76),真菌13.2%(10/76),不动杆菌7.9%(6/76)。结论:ICU获得性感染发生率高,致病菌仍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及真菌有上升趋势,细菌耐药性升高,应建立ICU获得性感染监测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唐春莲  毛晓清  杨超群 《西部医学》2010,22(11):2179-2181
目的监测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入住综合ICU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转出ICU后随访48小时。结果监测85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7例,感染率6.65%,67例次,例次感染率7.82%;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医院感染病原菌以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MRSA为主;年龄〉60岁、住院时间〉10天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系统疾病。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和消毒隔离,认真执行手卫生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有创性操作,尽量缩短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内发生院内感染的195例患者进行感染致病菌分离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分析细菌耐药情况。结果:195例重症监护病房医内感染患者的送检样本中,共分离获得390株病原菌,其中比例最高的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占39.4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22.82%。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仅占2.82%。革兰氏阴性.杆菌呈现多重耐药,对亚胺培南具有高度耐药性;而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抗菌药物均具存在耐药现象,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均对氨苄青霉素无耐药现象。结论:分析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与耐药情况对正确指导临床用药,防止抗菌药滥用,减少细菌耐药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医院感染2058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 288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 058例,感染率4.8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33.47%),以ICU感染率为最高(39.45%)。病原体共检出485株,其中G-杆菌占42.89%,G+球菌占25.98%,真菌占31.13%。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马冬璞 《中外医疗》2014,33(1):26-2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的对策,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使患者尽早康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内科收治ICU住院行机械通气治疗后发生VAP的198例患者的完整资料。其中男102例,年龄在21.78岁;女96例,年龄在26~82岁,平均年龄在(60±5.8)岁。原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85例,消化系统疾病60例,神经系统疾病35例。其他疾病18例。结果在198例患者中,发现VAP69例,感染率为34.8%;痰标本的培养细菌共13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77株(58.8%),革兰氏阳性杆菌39株(29.8%),真菌15株(11.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是感染菌中最活跃最常见的:机械通气的时间越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可能会相对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02,P〈0.001)。结论除患者自身的原发疾病外,机械通气的使用、病房环境感染、患者及护理人员因素、侵入性操作、抗生素的滥用等都会影响病人发生V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