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萍  杨叶玲 《当代护士》2014,(8):139-141
目的通过对职业暴露资料的分析,了解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为提出工作中的改进措施、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和有效降低医务人员医源性院内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3年7月发生的31例职业暴露的案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职业暴露一般因素、感染源分布情况、暴露时操作环节的情况、暴露后处理情况。结果我院2009年6月。2013年7月间发生职业暴露的临床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占77.42%,工作年限2~5年占67.74%,暴露中手术科室占70.97%,锐器伤93.55%。感染源中乙肝占74.19%,丙肝、梅毒感染各占6.45%,混合感染占12.9%。我院登记职业暴露伤害31例以轻、中度为主(轻度占77.42%,中度占22.58%)。31例暴露案例未发现感染。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尤其是新进人员的培训),认真落实职业防护制度,规范操作和及时落实暴露后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和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193名医务人员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是否发生过职业暴露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情况;自我防护情况等。结果医务人员发生过职业暴露者146名(75.6%);62名(32.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没有进行有效的局部紧急处理,27名(14.0%)医务人员对被血液、体液污染持无所谓态度,96名(49.7%)医务人员不了解标准预防的内容,能做到I级防护的只占7.8%。结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较高,普遍缺乏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认识,对标准预防的内容不够了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状况,分析职业暴露原因,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方法 监测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对其职业、科室分布,暴露源病种、职业暴露发生的环节、暴露后评估、血清学水平检测、预防用药及心理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6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中,护士发生率最高,占62.50%,其次医生,占23.21%;主要发生科室是内科,占37.50%;主要暴露源是乙型肝炎,占46.43%,其次梅毒,占28.57%;护士拔针操作环节占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首位,占39.29%;锐器伤46例,占82.14%.暴露后均由专职医生进行评估和心理干预,全程免费进行血清学水平检测,26例预防用药,占46.43%.经6个月目标性监测,无1例感染.结论 医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极易受到血源性病原体的危害而发生职业暴露,应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的教育和培训,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职业暴露发生,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效果,为更好地预防HIV职业暴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3例职业暴露的职业、暴露方式、暴露后处理和追踪等进行分析。结果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职业危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护士、医生、实习生、检验员;发生暴露后立即应急处理及预防性用药可有效地控制感染发生。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安全操作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发生暴露后通过应急处理和预防性用药有效地预防HIV感染,将HIV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房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本院艾滋病病房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发生的32例职业暴露人员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职业暴露者的人群分布特征及相关的暴露原因、暴露部位及预防处理措施等。结果32例职业暴露者中,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护士(65.63%)、医生(15.62%)、工人(12.5%)和检验人员(6.25%);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78.13%),其中拔针时意外刺伤、拔针后放置不当导致刺伤及操作中未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是导致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32例职业暴露者经正确处理后,无1例发生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结论护士是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做好标准预防措施,以及在职业暴露后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是降低职业暴露所致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脏内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致伤原因及风险因素,提出防护对策和暴露发生后的处理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率。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2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人员分布、暴露途径、暴露源的分类、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及预后。提出预防职业暴露的对策。结果2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人员以护十为主;暴露的途径以针刺伤、锐器伤为主;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最主要的暴露源。暴露后处理措施以挤压、冲洗和消毒伤口为主。结论在日常工作当中,锐器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损伤,适当的防护措施和暴露发生后及时的处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75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干预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监测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2年来,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75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占81.33%,医师次之,占13.33%;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科室为肿瘤血液肾内科占17.33%,其次为普外科14.67%、神经内科13.33%;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为操作后用物整理占37.33%,其次为拔针占21.33%;职业暴露的主要器具为注射器针头占37.67%,其次为输液器针头占37.33%;职业暴露源前三位分别是不明源、病原体阴性和乙型肝炎(48.00%、36.00%和12.00%);经过及时的伤口处理、预防用药、按时随访,75例职业暴露人员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通过完善职业暴露管理体系、建全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培训、提高全员职业安全意识、改善护理人力不足和规范操作流程等,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及门诊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并探讨其防范措施。方法对2009~2012年99979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抗-HIV 抗体检测,并分析其阳性结果。结果初筛阳性1269例,确证阳性1130例,符合率为89.05%,阳性率为1.13%。1130例感染者中男767例,女363例,男性感染者主要分布于大于30~50岁年龄段(67.14%);女性感染者主要分布于大于30~40岁和>60岁2个年龄段(60.05%);内科、外科、妇科、门诊抗-HIV 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74%、1.40%、1.07%和1.25%;HIV 感染者以性传播为主,已婚者占多数,文化程度越低,感染率越高,职业分布以无业、农民和经商者居多。结论对全民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普及,能有效降低 HIV 感染率,医务人员要做好预防工作,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使用核酸检测可提高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7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分析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目的对我院7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HIV/AIDS)职业暴露发生的类型、经过、危险程度及暴露后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并探讨暴露后实施预防措施及进行全面防护的方法.方法结合卫生部制定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对我院7例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职业暴露人员在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后经过暴露后预防措施(PEP)的实施,进行6个月的临床医学观察后,未发现一例感染.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易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因此应加强医务人员全面防护的相关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10.
28例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订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监测报告系统,调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共收到28例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报告。其中锐器伤18例,血液或体液暴露10例。最常见的暴露物为血液,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比率最高,达60.71%,暴露多发生在静脉输液结束拔针、手术缝合及处理废物时。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医务人员均进行了紧急及相关干预处理,经追踪随访,无1例因暴露而发生感染。结论增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规程,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预防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暴露发生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暴露后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创伤急救过程中血源性职业暴露(Blood-borne Pathogens Occupational Exposure,BPOE)的风险并探索其防控策略。方法:问卷调查某医院创伤急救医务人员2010-01-2013-12BPOE发生及其防控情况,查阅统计医院的职业暴露记录。SPSS 19.0软件包描述性统计分析创伤急救BPOE各方面特征。结合创伤急救工作特点和相关文献,探讨创伤急救过程中BPOE的防控策略。结果:48名医务人员4年创伤急救共发生BPOE 192例(次),发生率1.00次/(人·年),报告率39.06%(75/192),伤口处理率76.04%(146/192),感染率1.04%(2/192)。暴露好发职业:护师〉医师〉护工〉技师。暴露常见原因:环境复杂紧急〉防护设施欠缺〉人力资源不足〉防护操作不当。暴露主要环节:现场处置〉急诊手术〉救护车转运〉院内处置。暴露源物质:血液〉污染器物〉分泌物〉排泄物。暴露源病原:未确定〉HBV〉HIV〉HCV〉TPP。结论:"急"、"难"、"险"、"重"、"脏"、"乱"、"差"七个特点是创伤急救BPOE的重要危险因素。创伤急救医务人员在包括出诊准备、现场急救、救护车转运、院内急救与手术以及BPOE后处置等各个环节都应遵循普遍预防和标准预防原则并采取有针对性的BPOE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及对心理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某传染病专科医院2008-2012年临床医生、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资料,分析锐器伤危险因素和对医护人员心理焦虑状态的影响。结果护士5年累积锐器伤暴露率为35.8%(43/120),高于医生组的12.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P<0.01);医生组SAS得分为(49.7±11.3)分,高于护士组的(45.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9,P<0.05);导致锐器伤的利器主要为污染头皮针;操作中和操作后为高危操作环节。结论锐器伤导致医护人员心理焦虑,及时对暴露者实施针对性心理辅导,对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医护人员锐器伤及防护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发生锐器伤情况,探讨预防锐器伤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现场调查方法,对本医院2006~2009年200名在岗医护人员进行了锐器伤及职业暴露防护调查。结果所调查的200名医护人员上岗前均接受过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在200名医护人员中发生锐器伤123名,发生率为61.5%。锐器伤发生时机以临床治疗期间为主。在发生的锐器伤中,注射器针头刺伤占41.3%,输液器针头刺伤占30.4%,药物安瓿割伤占21.7%。结论医护人员诊疗工作中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必须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和规范医疗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广州市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原因,探讨防控对策措施,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收集广州市某医院2017-2019年期间发生职业暴露的253名医务人员的资料进行调查,对其人员构成、暴露类型、发生环节、暴露源种类、处理、追踪等进行分析.结果 该医院职业暴露以护理人员为主,占71.54%;发生科室以内科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防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效果。方法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标准预防知识和技术培训及相关硬件建设相结合,观察对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效果。结果在研究期间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率波动在8.4%~22.1%之间,锐器损伤率波动在10.20%~26.62%范围。职业暴露和锐器损伤率均为护士高于医生,所发生的锐器损伤部位主要是手,占91.38%。实施标准预防措施以来,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率和医疗锐器损伤率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医疗职业暴露和锐器损伤人群主要是护士,且以损伤手为主,医院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率和锐器损伤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上海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现状,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6月7日—20日,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对上海市46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护士、工人、消毒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职业暴露情况、培训情况。 结果 来自46所医院的588名工作人员(护士、工人、消毒员)参与了问卷调查,发生过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207名,发生率为35.20%。其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为26.36%,其次为耳鸣/听力下降和肌肉/软组织损伤/扭伤,分别为22.28%和20.07%。90.82%的职业暴露发生在工作繁忙时刻;职业暴露发生原因由高到低依次为意外、应激状态下超负荷的工作、违反操作规程、职业防护不当等。接受职业安全相关防护知识培训的工作人员共548名(93.20%)。 结论 上海市46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高,管理人员应弹性排班、规范操作流程、强化职业防护措施,并加强培训,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皮肤性病门诊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探讨如何在皮肤性病门诊工作中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知识培训,以及进行有效的干预,提高其职业防护能力.方法 对某皮肤性病门诊128名医务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认知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对职业暴露的认识情况.结果 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知识认识不足,只有13.3%的医务人员知道普遍性防护原则,21.9%知道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护士的认知率低于医生.结论 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对HIV职业暴露认识不足,防护意识淡薄,导致职业暴露的发生较多.管理者应根据皮肤性病门诊的特点,完善有关制度,提供防护设备和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18.
张振开  陈伟  周美蓉  周芸  文小青 《疾病监测》2010,25(9):722-723,731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情况,指导职业暴露的预防。方法收集桂林市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HIV职业暴露个案资料,对暴露者的职业、暴露方式及级别、暴露源级别、处理方式和转归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HIV职业暴露74例。职业分布以护士、公安干警和医生为主,分别占48.6%、24.3%和23.0%。HIV职业暴露事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2009年发生的例数最多,占32.4%。主要暴露方式为针刺伤、黏膜污染、抓伤(刮伤)和伤口污染,分别占51.4%、16.2%、14.8%和10.8%;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级别以1级和轻度为主,分别为86.5%和89.2%;31.1%(23/74)进行了正确的局部消毒处理,其中14例暴露程度较重者中,正确的局部处理率为78.6%;在应服药14例中,28.6%的暴露者进行了全程服药;经追踪检测74例暴露者无一例HIV抗体阳转。结论医务人员和警察较容易发生HIV职业暴露,职业暴露后及时正确的局部处理率较低,应加强对医护人员和公安干警预防职业暴露的宣传和培训,降低职业暴露发生,提高正确处理职业暴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风险。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发生职业暴露并上报的95例医务人员,统计分析其暴露人群、工作年限、暴露环节、发生场所、暴露源类型。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者为护士,占47.37%,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者占61.05%,发生地点主要在病房,占52.63%,暴露环节主要在输液或拔针时。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共39例,占41.05%;暴露原因不明的有32例,占33.68%。结论血源性职业暴露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认真落实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是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慈溪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对全市涉及牛羊养殖、屠宰、贩买、挤乳、兽医等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5—2013年共监测职业人群4230人,检出血清学阳性56例,阳性率为1.32%,其中病例31例,感染者25例;患者和感染者主要分布在周巷镇和掌起镇;2013年发现布病感染者和病例最多,分别为11人和6人。患病与当地贩卖屠宰肉羊产业和奶牛饲养有关;高发与牛、羊输入来源地布病疫情高发有关;发病与确诊平均间隔时间为3.5个月。结论慈溪市职业人群布病疫情呈逐年上升,应对职业人群综合防控,提高医务人员布病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