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组织中TNF—-α含量及mRNA表达变化在老年MODS中的作用。方法老年组(20月龄)和青年组(3月龄)SD大鼠各40只,建立油酸/脂多糖(OA/LPS)二次致伤老年MODS和青年MODS模型。观察对照组及伤后2、6、24h重要器官(肺、心、肝、肾)病理及功能的变化,ELISA法检测肺、心、肝和肾组织中TNF--α含量,RT—PCR法检测不同组织中TNF--αmRNA表达。结果OA/LPS二次致伤MODS模型,肺脏是损害出现最早也是最重的器官,致伤后2h青年组和老年组PaO2即显著下降至最低值(P〈0.01),伤后6h,心、肝、肾生化指标达峰值(P〈0.05~0.01),在相同时相点老年鼠脏器损害重于青年鼠(P〈0.05~0.01)。致伤2h后肺、心、肝和肾组织中TNF--α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0.01),且持续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以肺组织中升高幅度最大,老年组显著高于同时相点青年组(P〈0.05)。结论OA/LPS致伤早期老年鼠肺组织中TNF--α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迅速升高,可能是老年MODS肺损伤出现最早且重于青年MOD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内毒素 (L PS)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在严重颅脑外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浊度法及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 6 8例严重颅脑外伤患者血浆 L PS及 TNF的水平变化 ,比较 MODS组与非 MODS组及正常对照组 L PS及 TNF的变化。结果 :6 8例患者血浆 L PS及 TNF水平均明显升高 ,较正常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 (P均 <0 .0 1) ,且血浆高水平持续较长时间 ,MODS组升高的峰值较非 MODS组更显著 (P<0 .0 5和 P<0 .0 1)。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后早期即可导致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内毒素可能是导致炎性介质产生和释放的重要机制之一 ;血浆 L PS与 TNF的高水平可能参与了严重颅脑外伤后 MOD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两次打击大鼠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动物模型,探讨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在MODS的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2只,A组)、出血 腹腔注射内毒素组(42只,B组)、出血组(42只,C组)、腹腔注射内毒素组(D组,42只)。在实验的第8小时、24小时、48小时随机抽取每组大鼠各8只,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次打击致伤大鼠在不同时点TNF-α、IL-6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TNF-α阳性细胞在实验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结果在本研究中,B组TNF-α、IL-6水平与A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1),与C、D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TNF-α在实验8 h时升高最为显著,IL-6则在实验24 h时达高峰,各指标变化在48 h逐渐恢复。免疫组化显示B组肺组织内TNF-α组化在实验后8 h呈强阳性表达,而A组呈阴性表达。血清TNF-α、IL-6变化的水平与肺组织病理变化及TNF-α在肺组织内表达相一致。结论TNF-α、IL-6是MODS早期释放的致炎细胞因子,在MODS的发生、发展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动态监测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的变化,对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高容量连续性静脉 静脉血液滤过 (Hv -CVVH)技术 ,探讨其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2 0例非创伤性MODS患者经中心静脉插管留置单针双腔导管 ,使用BaxterBM2 5机器行Hv CVVH方式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2、 4、 6、 8h时分别抽取静脉血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白细胞介素 1(IL - 1)、白细胞介素 6 (IL - 6 )、白细胞介素 8(IL - 8)的含量 ,并在每日早晨抽取静脉血检测Bun、Scr、K+ 的浓度 ,同时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的Hv CVVH后血清Bun、Scr、K+ 均逐渐明显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血浆TNF -α、IL - 1、IL - 8水平均逐渐降低 (P <0 0 5 ) ,血浆IL 6水平在CBP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Hv CVVH能清除MODS患者血浆中多种细胞因子 ,并改善血液生化指标 ,因此可以用于MODS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血清肌红蛋白(Mb)及炎性介质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多发伤患者33例为观察组,并根据入院伤情进一步分为轻、中、重度创伤组,并根据 MODS 评判标准,将33例患者分为非 MODS组和 MODS 组。同时测定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相应指标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对各组患者伤后第1、3、7、14天血清 Mb 、肌酸激酶(CK)、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检测。结果多发伤轻、中、重度创伤组血清 Mb 、CK 和 IL-8水平在伤后第3天升至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其中血清 Mb 、CK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 MODS 组和 MODS 组血清中 Mb 、CK 、IL-6、IL-8和 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 、CK 、IL-6、IL-8和 TNF-α的动态变化与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变化趋势及预后具有良好相关性。多发伤患者血清 Mb 、IL-6和 CK 水平增高对预测继发性 MODS 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将2001~2004年本院76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常规方法治疗;甘草酸二铵组40例,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加用甘草酸二铵2mg·kg-1·d-1静脉滴注。分别检测两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的血清TNFα浓度,计算两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的APACHEⅢ评分、MODS评分,统计病死率。结果甘草酸二铵组较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第7天甘草酸二铵组APACHEⅢ评分、MO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APACHEⅢ评分、MODS评分则降低不明显(P>0.05);甘草酸二铵组和对照组较治疗前TNFα浓度均降低,且第3天开始出现甘草酸二铵组较对照组TNFα减少更明显(P<0.05),第7天减少进一步明显(P<0.01)。结论甘草酸二铵对MODS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减少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改善APACHEⅢ评分、MODS评分情况,降低MODS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期,意大利研究者用酵母多糖(500mg/kg,溶于氯化钠溶液,腹腔内注射)复制MODS模型,在此模型上应用一种可溶性的TNF-α抑制剂依那西普(Etanercept,10mg/kg皮下注射),研究其对MODS急性期和后期死亡率的影响。实验采用注射酵母多糖1h后给予依那西普,18h后处死动物;另一组只给予依那西普的动物用于监测药物的组织毒性、体重降低和12d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肺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血清瘦素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2,他引:7  
目的检测肺部严重感染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律失常(AR)等危重症患者血清中瘦素(Leptin)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Leptin在MODS发病及诊断中的可能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Leptin、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转铁蛋白(Ferr)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eptin水平在MODS、AMI和AR组均明显增高(P均<0.01);CRP和IL1β水平在MODS、AMI和AR组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以MODS组患者增高更明显(P均<0.05);FABP和Ferr在3组患者中也均有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在MODS组中上升更多,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肺感染所致MODS患者血清中Leptin水平明显上升,伴有CRP和IL1β同时升高,Leptin可能在MODS的发生和转归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清sFas和sFas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探讨血清sFas和sFasL的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39例SLE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的sFas和sFasL的水平分别为 (16± 4 0 ) μg/L和 (0 0 8± 0 0 3) μg/L。健康人血清中的sFas和sFasL的水平分别为 (3 1± 1 1) μg/L和 (0 0 5± 0 0 1) μg/L ,二者经统计学检验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1)。活动期患者和缓解期患者血清中的sFas水平分别为 (2 0± 5 ) μg/L和 (10± 2 ) μg/L ,前者较后者明显增高 ,P <0 0 1。sFasL的水平活动期患者和缓解期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sFas及sFasL参与了SLE的发病 ,且可作为SLE活动性的实验诊断指  相似文献   

10.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HAPC)的发生与高原缺氧、低气压、紫外线辐射强等环境条件有直接关系 ,其机制比较复杂 ,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诸多研究确定其为红细胞增殖性疾病 ,且对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进行了深入研究 ,但尚未见HAPC细胞凋亡的有关临床研究资料。我们采用固相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测定HAPC患者、高原世居和移居健康人群血清sFas和其配体 (sFasL) ,与对照人群比较分析。初步探讨HAPC患者和慢性高原缺氧环境下细胞凋亡变化及其在HAPC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1 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毒症心血管疾病(CVD)患者血清可溶性Fas、FasL(sFas、sFasL)水平与相关因子和颈总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肾内科尿毒症血液透析(HD)伴CVD患者组103例,慢性肾病(CKD)[15〈GFR〈50ml/(min·1.73m^2)]伴CVD未透析患者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入选。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清sFas、sFasL、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浓度。免疫组化观察桡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FaS、FasL表达;采用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Fas、FasL mRNA的含量;彩色超声波测量颈总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HD、CKD组血清中可溶性Fas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D与CKD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中可溶性Fas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HD组血管壁Fas、FasL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荧光RT-PCR Fas、FasL mRNA定量分析HD组较正常对照组高50.00%。63.49%(40/63)HD组患者IMT增厚。双变量线性相关分析发现,sFasL与CRP及IMT均呈明显的正相关r=0.58,r=0.64),P〈0.01:与白蛋白水平及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r=-0.53r=-0.62),P〈0.01;sFas则与之相反。结论血清sFasL水平及血管壁Fas、FasL高表达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其确切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毒素对严重烧伤后细胞因子、可溶性粘附分子及sFas sFasL的影响。方法 选择烧伤总面积 (TBSA) >30 %患者 2 8例 ,健康志愿者 4 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伤后不同时相点 (伤后 1、 3、 5、 7、 14、 2 1、 2 8和 35d)测定患者血中内毒素、细胞因子 (TNF α、IL 1β、IL 6、IL 8、IL 12和IL 18)、可溶性粘附分子 (ICAM 1和VCAM 1)以及sFas sFasL的水平。按内毒素水平将其分为三组 :A组 ,脂多糖 (LPS)为 0~ 0 2 0 0U ml;B组 ,LPS为 0 2 0 0~ 0 4 0 0EU ml;C组 ,LPS >0 4 0 0EU ml。结果 与A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B组和C组的TNF α、IL 1β、IL 6、IL 8、IL 18和ICAM 1水平在不同时相点均呈显著性上升 (P <0 0 5~ 0 0 1) ;而B组和C组患者血中VCAM 1和sFas sFasL水平在部分时相点呈升高趋势 ,与正常对照组和A组比较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0 0 1) ;B组和C组患者血中IL 12水平在烧伤早期呈下降的趋势 ,与A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0 0 1) ,但在烧伤中后期则呈上升趋势 ;血浆LPS主要与血清中TNF、IL 1β、IL 6、IL 8、IL 18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0 0 1)。结论 烧伤后内毒素直接或间接影响机体细胞因子、可溶性粘附分子及sFa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患者血清中的sFas和sFasL含量与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结果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中的sFas含量明显高于无症状HBV携带者(HBsAg阳性)和正常体检者(P<0.05),但与系统性红斑狼地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中的sFasL含量明显高于无症状HBV携带者(HBsAg阳性)(P<0.05),但与和正常体检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s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且sFas要比sFasL相对敏感,该病与sFas异常表达密切相关,可作为该病进展与治疗效果的判断指标.sFas与sFasL在疾病中的相互作用处动态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免疫抑制剂对肝移植围手术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3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OLT)后MOD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IL-10水平;并按照是否接受了床旁持续血液净化(CBP)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和ICU治疗费用。结果53例患者发生MODS后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水平均较正常参考值显著升高(P均<0.05);其中接受CBP治疗后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而血清IL-10水平则与治疗前持平。治疗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ICU治疗费用也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但两组间病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导致成人肝移植围手术期MODS患者机体促炎/抗炎反应失衡,以抗炎因子过度释放为主。CBP治疗可降低血清促炎因子水平,是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外周血中白三烯B4(LTB4)与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MODS患者进行病情评分,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LTB4含量与PAF-AH活性,与1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同时比较MODS患者MODS的评分与外周血LTB4及PAF-AH的相互关系,以及比较MODS组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MODS评分、外周血LTB4含量及PAF-AH活性。结果MODS患者血清中LTB4含量(923·96±308·65)ng/L与健康对照组(2453·31±400·93)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MODS患者血清PAF-AH活性(7·60±4·41)μmol/(min·L)与健康对照组(7·42±1·23)μmol/(min·L)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MODS组中死亡患者血清LTB4含量(444·98±206·30)ng/L与存活患者血清LTB4含量(1334·51±530·35)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AF-AH活性(10·04±4·11)μmol/(min·L)与存活患者(5·16±3·32)μmol/(min·L)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MODS患者的MODS评分与外周血LTB4含量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MODS重症患者病情复杂,LTB4与PAF-AH活性变化不一,它们可能共同参与了MODS的病理生理过程,能作为反映MODS患者病情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过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过程、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对一个综合性ICU中连续发生的110例MODS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6%的患者表现为单相速发型,76.4%为双相迟发型(P<0.01)。全部患者都发生了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两种类型MODS的病死率分别为30.8%和44.1%(P>0.05),总病死率40.9%。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全身性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发生率、人均受累脏器个数及受累脏器功能分期均有显著差异。结论:MODS发病过程表现为两种类型,以双相迟发型为多。两种类型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全身性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受累脏器个数及功能失常的程度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肾同种移植急性排斥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sFas配体(sFasL)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对健康对照组及实验组透析前后sFas、sFasL进行检测。结果 对 照组sFas为(256.8±72.0)ng/L,sFasL为(227.9±65.9)ng/L;实验组透析前后sFas分别为(1225.7±467.6) ng/L、(1225.8±464.0)ng/L,sFasL分别为(227.9±147.2)ng/L、(226.9±109.6)ng/L。实验组与对照组的 sFa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sFas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Fas在排异的病理反应过 程中参与了细胞凋亡的抑制,透析并不能改善Fas 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大鼠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质量浓度变化以及他在大鼠肺、肾、小肠组织中的表达,初步验证细胞外基质的损伤是MODS发病机制之一,为MODS防治提供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8只大鼠)、MODS模型组(32只),模型组又分为造模后12 h、24 h、48 h、72 h不同时相组,每组8只.模型制备采用二次打击模型即失血加酵母多糖攻击:大鼠左眼球取血1 mL/100 g,4 h后无菌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石蜡混悬液(1 g/320 mL),用量4 mL/100 g.造模后在不同的时相处死搜集标本.用光镜观察肺、肾、小肠标本在MODS不同时相的结构变化;用ELISA法检测对照组及模型组不同时相血浆中MMP-9的质量浓度;用免疫组化法测定MMP-9在MODS不同时相的肺、肾、小肠中的表达.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光镜下观察模型组各组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脏器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ELISA检测表明造模后12~48 h模型大鼠血浆中MMP-9质量浓度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峰值见于造模后48 h(P<0.01);免疫组化检测表明各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12-72 h组均比正常对照组有所增加(P<0.05),且与血浆MMP-9质量浓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MMP-9的增加与早期器官功能的损害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是破坏血管基膜的完整性及组织结构,导致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