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无肛前庭瘘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无肛前庭瘘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8例经前会阴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无肛前庭瘘的患儿采用饮食护理、肠道准备、体位、伤口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方法,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18例患儿会阴部切口均Ⅰ期愈合,手术后随访半年,患儿会阴外观均满意,采用李正评分法评估患儿排便功能总评分为优。结论认真做好术前肠道准备、术中精细和无菌操作以及术后肛门、会阴部清洁护理是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无肛前庭瘘护理的关键,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总结15例改良前矢状入路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女童无肛前庭瘘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对患儿做好饮食及肠道准备,术后良好的肛门清洁护理,指导家属定期扩肛,嘱咐家长带患儿定期复查.术后第1、3、6个月随访外阴外观良好,无直肠粘膜脱垂,排便功能满意.术前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同时加强对患儿饮食护理、肠道准备、术后对患儿进行肛门护理、定期扩肛和随访指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女婴无肛前庭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均采用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ASAPR),该术式保留瘘口末端的组织结构,在电刺激仪指导下,将直肠末端置于横纹肌复合体中心,肛门重建及会阴体重建.结果 本组切口全部Ⅰ期愈合,无直肠黏膜外翻,无肛门狭窄,肛门外观好.根据Kelly临床评分均为优.结论 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女婴先天性无肛前庭瘘直视下辨认、解剖、重建肛门及会阴体,不需结肠造瘘,可Ⅰ期完成手术,该术式损伤小,麻醉安全,操作简单,结果满意,是治疗无肛前庭瘘的一种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改良前矢状入路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女童无肛前庭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前矢状入路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女童无肛前庭瘘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采用改良前矢状入路会阴肛门成形术(改良手术组)的无肛前庭瘘患儿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并与由同组手术人员完成的15例传统前矢状入路会阴肛门成形术(传统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 2组间手术时间和瘘管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手术组术中阴道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第1、3、6个月随访显示改良手术组肛管静息压均较传统手术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污粪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前矢状入路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无肛前庭瘘取得了与传统手术相似的术后排便功能,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阴道,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会阴前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无肛前庭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直肠肛门闭锁是小儿最常见的畸型之一 ,肛门闭锁合并瘘管者约占 75 % ,男性约 70 %合并瘘管 ,女性中有 95 %合并瘘管[1] 。而无肛前庭瘘是最常见的肛门直肠畸形[2 ] 。针对这种畸形以往多采用后切或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 ,因不能保留瘘口及外括约肌的完整性 ,外观及排便功能不甚满意[3] 。我们自 2 0 0 0年~ 2 0 0 3年收治 18例无肛前庭瘘患儿均采用会阴前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 ,Ⅰ期手术获得成功 ,疗效满意 ,现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 3mon~ 4a,平均 5 .6mon ,患儿均有大便排出困难 ,瘘口大约…  相似文献   

6.
高蓓  陈永田 《河北医学》2002,8(1):30-32
目的:探索先天性无肛前庭瘘的术式及远期排便功能。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4月至2000年12月手术的17例先天性无肛前庭瘘的病历。结果:直肠前庭瘘8例,其中3例外院做过手术,手术时做了腹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另5例做了后矢状路肛门直肠成形术。肛门前庭瘘9例,其中1例在外院做过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这9例均做了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1例术后2个月死于其它病。12例获得随访。直肠前庭瘘做腹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者排便功能优1例,差1例;后矢状路肛门直肠成形术者排便功能优4例。肛门前庭瘘做肛门直肠成形术者排便功能优5例,良1例。结论:我们的经验直肠前庭瘘者选择后矢状路肛门直肠成形术,肛门前庭瘘者选择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这两种手术远期排便功能均满意。  相似文献   

7.
郑练  刘国华 《河北医学》2000,6(5):420-422
目的:探讨应用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闭锁直肠前庭瘘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我院1994~1999年收治的16例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临床资料。采用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闭锁直肠前瘘16例。结果:本组16例术后获随访2月~5年,按李正评分法,肛门功能临床评分达优13例,良3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一期手术获得成功,不损伤有直肠肌,术后排便控制能力优良会阴外观正常,无瘘管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肛舟状窝瘘会阴肛门成形术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无肛舟状窝瘘患儿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后创面护理及喂养指导.结果 11例患儿术后排便顺利,无大便失禁.结论 术前准备充分,术后肛门护理,定期护肛和随诊指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经前会阴入路保留瘘管组织肛门成形术在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患儿的应用体会。方法:10例患儿均采用完整保留瘘管组织的前会阴入路肛门成形术,完整游离瘘口及充分游离直肠,用电刺激仪确认横纹肌复合体机器中心,将游离之直肠通过横纹肌复合体中心,在无张力状态下与肛门陷窝部皮肤吻合。结果:10例患儿术后会阴肛门外观正常,吻合口甲级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应用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评估其排便功能良好。结论:经前会阴入路保留瘘管组织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完整的保留了瘘口远端的内括约肌及齿状线结构,并且在电刺激仪的引导下准确地将游离的直肠通过横纹肌复合体中心,保证良好的排便控制功能,恢复正常的会阴体外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会阴缺损伴瘘和大便失禁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产后会阴撕裂伤14例;有肛直肠前庭瘘10例,8例经会阴手术修补感染,2例曾行挂线术.括约肌功能长度、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感觉阈值等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01)根据患者会阴缺损及瘘的具体情况采用经前庭或经会阴入路手术.结果:27例中20例1次手术成功,3例2次手术成功;27例中有效随访16例,时间6~36月,13例感觉满意.术后测压10例,上述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女性会阴缺损伴瘘和大便失禁多由产伤及直肠前庭瘘处理不当造成,关键在预防,经前庭或经会阴入路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48例患儿采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前做好宣教工作和严格的肠道准备;术后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观察腹部体征同时做好肛周护理。结果:48例患儿均成功行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全部病例痊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加强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是经肛门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成功的前提,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直肠内修补术治疗肛门正常的直肠会阴瘘的疗效。方法 采用直肠内修补术对 15例直肠会阴瘘患儿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病人均治愈。随访 1~ 5a无瘘复发者 ,排便功能及肛门检查均正常。结论 经肛门直肠内修补术治疗直肠会阴瘘 ,手术范围小 ,操作简单 ,不损伤括约肌 ,排便功能无影响 ,疗效满意 ,是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闭锁并伴有泌尿系瘘复合性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7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并伴有泌尿系瘘复合性畸形的患儿进行外科治疗.其中11例低位先天性肛门闭锁给予会阴肛门成形术;2例中位闭锁合并较大的会阴瘘或直肠舟状窝瘘(女性)行后纵入路肛门成形术(Pena术);4例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尿道瘘予腹-Pena肛门成形术.术后14天开始定期扩肛.结果:17例均得到随访,其中痊愈15例,死亡2例,死亡者均为高位肛门闭锁的早产新生儿.在痊愈的15例中,有10例经会阴部术式和1例尾路术式的低位用锁,患儿排尿排便习惯良好.4例经腹会阴肛门成形术的高位闭锁中的2例术后出现轻度的大便失禁或尿失禁.有3例先行乙状结肠造瘘然后二期肛门成形,术后仅1例遗留轻度尿失禁.15例无尿道狭窄、尿道闭锁及神经源性膀胱等并发症.结论:根据肛门闭锁分型及瘘管的位置灵活选择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及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闭锁并伴有泌尿系瘘复合性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7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并伴有泌尿系瘘复合性畸形的患儿进行外科治疗.其中11例低位先天性肛门闭锁给予会阴肛门成形术;2例中位闭锁合并较大的会阴瘘或直肠舟状窝瘘(女性)行后纵入路肛门成形术(Pena术);4例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尿道瘘予腹-Pena肛门成形术.术后14天开始定期扩肛.结果:17例均得到随访,其中痊愈15例,死亡2例,死亡者均为高位肛门闭锁的早产新生儿.在痊愈的15例中,有10例经会阴部术式和1例尾路术式的低位用锁,患儿排尿排便习惯良好.4例经腹会阴肛门成形术的高位闭锁中的2例术后出现轻度的大便失禁或尿失禁.有3例先行乙状结肠造瘘然后二期肛门成形,术后仅1例遗留轻度尿失禁.15例无尿道狭窄、尿道闭锁及神经源性膀胱等并发症.结论:根据肛门闭锁分型及瘘管的位置灵活选择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及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骶会阴肛门成形术的围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高、中位肛门闭锁患儿行骶会阴肛门成形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其护理经验和特点.结果:2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月开始跟踪随访,18例患儿无任何症状肛门功能良好排便正常,1例肛门狭窄,1例便失禁.结论: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对切口、肛门造口精心的护理以及正确的出院指导是骶会阴肛门成形术围术期护理的关键,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直肠内修补术治疗肛门正常的直肠会阴瘘的疗效。方法 采用直肠内修补术对15例直肠会阴瘘患儿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病人均治愈。随访1~5a无瘘复发者,排便功能及肛门检查的正常。结论 经肛门直肠内修补术治疗直肠会阴瘘,手术范围小,操作简单,不损伤括约肌,排便功能无影响,疗效满意,是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洲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围术期护理经验,提高手术配合能力。方法:总结非洲尼日尔共和国马拉迪省中心医院20例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新生儿围术期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儿经过手术室的精心护理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其中行会阴肛门成形术4例,行横结肠造瘘术解除梗阻16例,其中有5例术后6个月时行后纵入路肛门成形术(Pena术),3个月后再择期闭瘘,术后死亡5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根据新生儿独特的生理特征,加强围术期的各项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良好的术中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有肛直肠前庭瘘21例手术治疗体会徐兵,王德生,王忠荣直肠前庭瘘(肛门正常)经会阴途径瘘修补术,复发率高。1983年12月~1992年10月,我院共收治有肛直肠前庭瘘24例,1989年7月以后改经直肠内瘘修补治疗12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1病例患...  相似文献   

19.
1982年~1987年,我院做先天性肛门闭锁经骶会阴肛门形成术31例,现将有完整记录的25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1.5天~3个月17例,4个月~1岁6个月7例,2岁以上1例。有瘘口者多细小,影响排便。病种分布:先天性无肛6例,无肛伴直肠前庭瘘15例,无肛伴直肠尿道瘘2例,无肛伴直肠会阴瘘2例。手术均采用骶会阴入路一次完成瘘管切除及肛门形成术,不先作肠造瘘术。术中损伤直肠6例,阴道2例,尿道1例。术后2小时死亡1例,死因为休克及喉头水肿;第二天死亡1例,死因为新生儿肺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DIC。术后1个月死亡1例,术后仅扩肛一次,以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各类先天性直肠瘘外科治疗的术式和手术时机,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随防3个月~5年,该组97例,治愈92例(94.9%),死亡1例(1.03%),瘘管复发4例(4.2%),复发者均为正常肛门伴直肠舟状窝瘘者。结果提示:中、高位无肛伴直肠瘘,采用改良直肠内暴露瘘口保留直肠前壁瓣修补法,安全、简便、疗效佳。对低位无肛伴舟状窝瘘或会阴皮肤瘘,分别采用瘘管后移肛门成形术,和后切成形术,效果满意。经直肠内瘘口修补术为正常肛门伴直肠舟状窝瘘的首选术式。中、高位无肛伴直肠瘘和低位无肛伴舟状窝瘘根治手术年龄在6~10个月为最佳时机。正常肛门直肠舟状窝瘘手术年龄为3~6个月。直肠会阴皮肤瘘任何年龄均可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