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探索环保型的噬菌蛭弧菌宿主菌菌种,本文用红假单胞菌作为宿主菌进行了培养噬菌蛭弧菌的研究,系统地探索了pH值、缓冲系及温度等环境因子对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用红假单胞菌培养噬菌蛭弧菌,其环境影响因子、出斑时间、出斑数量、培养收获浓度等方面均与大肠杆菌无差异,最佳培养条件为25℃~30℃、pH值7.0~8.0、PBS缓冲系、并添加一定量的钙、镁离子,光合细菌中红假单胞菌可完全取代污染菌大肠杆菌培养噬菌蛭弧菌,生产环保型的蛭弧菌制剂,并简化了生产程序。并建立了蛭弧菌的培养采收标准,同时初步提出了一种简易的蛭弧菌浓度的计算方法——裂解系数计算法。  相似文献   

2.
王广和  朱永祥 《内陆水产》1997,22(10):26-27
1995年3月至1997年2月,我们多次从病鳗的鳃、肝、肾、腹水病料中同时检出柱状噬胞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病原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1病鳗症状初期鳗鱼摄食下降,傍晚和夜间在水面上无力逆游晃动或紧贴池壁或挂在食台上,反应迟钝,2天后每池有死鳗20余尾。捞起病鳗只见腹部各处皮肤出血,一片潮红,肝区肿大,鳍充血,严重的前腹部穿孔。解剖见鳃上粘液很多,鳃丝肿胀,呈暗红色或灰白色,鳃片缺损,有的只剩下鳃柄,指压鳃部有血水流出,肝脏、肾脏肿大,有脓疡病灶,胃内多有积水,有的腹水达20ml。2病原菌分离…  相似文献   

3.
鳗源迟缓爱德华氏菌菌蜕的构建及制备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菌蜕具有完整细菌表面抗原结构, 可诱导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成为疫苗制备的候选之一,为了探讨鳗鲡迟缓爱德华氏菌菌蜕疫苗的可行性, 实验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噬菌体PhiX174裂解酶基因(Lysis E)的温控表达载体, 转化迟缓爱德华氏菌, 成功制备其菌蜕, 并对菌蜕形态、溶菌动力学、裂解效率以及制备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细菌菌蜕表面形成溶菌孔道, 细胞因内容物流失而发生明显的皱缩; 构建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诱导后1 h开始裂解, 5 h后裂解基本完成, 裂解效率为99.99%, 冷冻干燥后重悬涂布平板, 未检出活菌, 电镜观察表明冻干前后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 构建的迟缓爱德华氏菌分别在OD600值为0.4和0.6进行诱导, 其裂解过程和裂解效率没有明显区别; 分别用LB、BHI、NB 3种培养基进行比较研究, 其中LB培养基制备的菌蜕细胞较完整、裂解完全, 是制备迟缓爱德华氏菌菌蜕最优培养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鳗源迟缓爱德华氏菌菌蜕, 并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 为鳗鲡爱德华氏菌病疫苗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复合硝化菌制剂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复合硝化菌制剂对鲫鱼、草鱼、淡水青虾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对小白鼠进行了30d喂养试验,进行血细胞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复合硝化菌制剂对鲫鱼和草鱼的96hLD501000mg/L,对淡水青虾的96hLD50500mg/L。以每天500、250和50mg/只的剂量分别拌饵投喂小白鼠30d,小白鼠的体表外观,运动能力及内脏器官与对照组无差异,血细胞和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使用菌糠饲养罗非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思成 《淡水渔业》1993,23(5):30-32
<正> 利用农作物秸杆及副产品栽培食用菌,食用菌采收后剩下的底料就是菌糠。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可降解基料中的粗纤维作为菌丝体生长繁殖的营养,收菌后基料中留下了丰富的菌丝体即菌体蛋白质,从而提高了基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因此用菌糠代替部分精料作为一种饲料补充是可行的。为了探讨菌糠的喂养效果,开辟饲料资源,我们进行了为期65天的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6.
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动物肠道内的常见细菌,体弱和幼龄动物受气温变化或食物变换等因素的影响时,肠道内的这些条件性病原菌便大量繁殖,引起胃肠道疾病或败血病。采集这2种病原菌EL-1株(大肠埃希氏菌)和EL-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在培养基上培养生长,再制备各种抗菌药片进行药敏试验。经动物试验肠霉素试验和抗原性研究,证明EL-1株和EL-2株能致死小白鼠,能产生肠毒素,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和较强的毒性。本试验通过药敏试验来检测这2种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选择出有效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试验表明,EL-1株和EL-2株除对氟哌酸、氟嗪酸、氯霉素和复方磺胺抗菌素有较高敏感性外,对其它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栽培食用菌后的废弃料,含有丰富的菌体蛋白质和粗脂肪,其营养价值相当于米糠的水平,而粗纤维的含量很低,将其加工成菌糠喂猪,经临床实践,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用EM菌、高效菌、底净剂调节水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培铃  蒋焕彬 《河北渔业》2007,(1):26-28,59
将人工生产的微生态制剂EM菌、水产高效菌和底净剂引入水产养殖环境中,检测池塘水质因子变化。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EM菌、水产高效菌和底净剂等水质调节剂可以通过菌体代谢有效降低底质与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亚硝酸盐、氨氮、COD,改良底质,净化水质,通过微生物竞争作用,抑制底质及水体有害致病微生物、有害藻类的生长与繁殖,促进有益藻生长、繁殖与稳定水质。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探讨迟缓爱德华菌菌蜕疫苗预防鳗鲡爱德华菌病的可行性,实验采用腹腔注射、口服、浸泡3种途径探讨了迟缓爱德华菌菌蜕疫苗对欧洲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免疫后欧洲鳗血清抗体效价均明显升高,但菌蜕疫苗(ETG)组与福尔马林灭活疫苗(FKC)组间血清抗体效价无显著性差异。欧洲鳗注射、口服、浸泡ETG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5.0%、52.5%、37.5%,分别高于FKC组的55.0%、40.0%、32.5%,且ETG组欧洲鳗死亡时间明显推后,表明菌蜕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优于福尔马林灭活疫苗。易操作、对鱼体应激少的ETG疫苗口服免疫欧洲鳗获得了52.5%的免疫保护率,在预防鳗鲡爱德华菌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迟缓爱德华菌病,是由迟缓爱德华菌引起鱼类、牛蛙等水生动物疾病的统称,其中鱼类疾病有肠道败血症和肝肾坏死病、鳗赤鳍病、鳗臌胀病、鳗溃疡病、鳗肝肾病、鳗肝肾综合症等。迟缓爱德华氏菌还可引起人体肠炎、腹泻、脑膜炎、蜂窝组织炎、肝脓肿、败血症等症状。为我国的三类水生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2.
神克隆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神克隆菌是一种有噬菌性质的细菌,在水产养殖上对多种致病菌有溶菌作用。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归纳了神克隆菌的生物学特点和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气单胞菌菌细胞苗和菌化学成份疫苗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巧真 《水产学报》2000,24(2):167-170
利用分离自中华鳖的嗜水气单胞菌Ah961004、Ah960916和Ah970516与温和气单胞菌As970510菌体及其上清制备灭活苗细胞苗和化学成份疫苗。肌肉注射中华鳖进行免疫,加强免疫15d后,用菌株Ah961004腹腔注射进行攻击,观察20d。结果表明,温和气单胞菌As970510株的菌苗及其胞外分泌物(ECP)苗组和嗜水气单胞菌Ah961004株的外膜成份组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攻击的保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2006年6月~2007年12月对两种EM菌浓缩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化学凝聚的方法所得的菌泥重量比物理方法处理的少。化学方法的菌复苏效果相对慢于物理方法的菌。 液体EM菌可以通过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浓缩,浓缩所得的EM菌含菌量经3天的培养可以达到浓缩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诺卡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源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引起鱼类诺卡氏菌病的细菌主要有星形诺卡氏菌(Nocardia asteroides)、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和杀鲑诺卡氏菌(Nocardia salmonicida)。鱼类诺卡氏菌病在每年的4-11月皆可发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10月,在水温25~28℃时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条斑紫菜拟油壶菌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家海 《水产学报》2007,31(6):860-864
1960年新崎盛敏首先报道了寄生在紫菜叶状体细胞内的病原菌是壶状菌Olpidiopsis sp.,之后不少学者对这种病害的病症、发生情况及环境条件等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其中右田清治在"养殖紫菜的壶状菌病"以及"紫菜的病害"中较详细描述了该病的病症、病原菌的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爱德华氏菌病病原和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完其 《水产学报》1997,21(4):428-433
从中华鳖病病鳖的肝脏分离得到菌株s-1。用菌株S-1进行人工感染,100%的鳖患病,从感染的病鳖的肝脏分离到菌株s’-1,经生理生化反应测定,它与菌株s-1特性一致。经鉴定,菌株s-1是迟钝爱德华氏菌,野生型。爱德华氏菌感染会引起鳖的脏器发生变质性病变。主要症状呈肝脏型,肝局部坏死,有结节状肉芽肿。  相似文献   

18.
养殖大黄鱼冷藏过程中细菌菌相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感官、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在0℃、5℃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细菌菌相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冷藏初期、高品质期和货架期终点菌落总数N(CFU/g)的对数值(lgN)分别为5.40±0.17、6.98±0.17、7.38±0.09,TVBN分别为(7.00±1.82)mg.100-1.g-1、(13.00±1.42)mg.100-1.g-1、(29.92±1.75)mg.100-1.g-1。冷藏初期分离获得211株菌株,84.8%是革兰氏阴性菌,出现少量革兰氏阳性菌(6.2%),优势菌群是肠杆菌科细菌(6.6%)、气单胞菌属(14.2%)、不动杆菌属(13.3%)、摩氏杆菌属(11.8%),并出现了一定比例的假单胞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其他细菌。冷藏过程中细菌菌相逐渐变得单一,腐败希瓦氏菌上升趋势明显。高品质期时,0℃冷藏大黄鱼优势菌群为腐败希瓦氏菌(45.8%)和缺陷短波胞单胞菌(13.6%);5℃冷藏大黄鱼优势菌群为腐败希瓦氏菌(37.9%)和假单胞菌属(15.6%)。货架期终点时,0℃、5℃冷藏大黄鱼优势菌为腐败希瓦氏菌,比例分别为75.5%和59.6%。  相似文献   

19.
20.
本实验旨在筛选对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并对其生长特性及其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的作用进行分析。实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稻蛙”养殖稻田土壤中分离到1株对米尔伊丽莎白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X2。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和16s rDNA测序对X2进行鉴定,随后对X2在不同pH、盐度、温度等条件下的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以评估其环境适应性,并将X2接种于氨氮和亚硝酸盐培养基中,测定去除率以评估其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能力。结合形态学特征及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X2鉴定为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结果显示:X2在pH 5~9、盐度5‰~50‰、温度20~40℃之间均能生长,最适pH、盐度、温度分别为7、5‰和35℃。这表明X2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耐盐性,适温性广等特性。X2在去除氨氮、亚硝酸盐方面也表现出了很强的能力,在X2接种浓度为5.0×107 CFU/mL时氨氮的去除率最高,达到74.95%;接种浓度为5.0×105 CF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