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大鼠胚胎13d至成年胃中神经激肽A(NKA)的表达及变化。结果显示:胚胎14d,胃的肌间丛出现NKA免疫阳性反应,随发育相继在环肌、纵肌、粘膜下层、固有膜、粘膜肌及粘膜丛内出现NKA的表达,生后30d时NKA在胃的表达已具备成年鼠的分布特征。结果提示, (1)NKA在胃的表达变化主要在生前1周~生后4周内,其表达变化有两个关键时期,即生前1周~生后1周和生后1月末; (2)NKA对大鼠胃的发育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能与胃功能的建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李力燕  郭建辉  王廷华 《解剖学杂志》2005,28(1):37-39,45,i006
目的:探讨神经激肽A(NKA)在大鼠空肠发育中的表达及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大鼠胚胎13d至成年空肠中NKA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空肠,首先于胚胎15d的肌间丛处出现NKA-IR的表达,随发育相继出现的纵肌、环肌、绒毛、小肠腺周、粘膜下层、深肌丛,生后30d已具备成年组的分布特征;(2)NKA-IR细胞具有典型的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分布特征。结论:(1)NKA在空肠的发生发育主要在生前1周~生后4周内;(2)NKA在空肠的发生发育有2个关键时期,即生前1周~生后1周和生后1月末;(3)NKA-IR细胞可能是肠道内分泌NKA的内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激肽A(NKA)在大鼠回肠发育中的表达及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大鼠胚胎13d至成年回肠中NKA的表达。结果1.在回肠,首先于胚胎17d的肌间神经丛处出现NKA-IR的表达,随发育相继出现在纵肌层、环肌层、绒毛、小肠腺周、黏膜下层、深肌丛,生后30d已具备成年组的分布特征;2.定量分析中数据的变化与NKA-IR在回肠各层阳性强弱的变化一致;3.NKA-IR细胞具有典型的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分布特征。结论1.NKA在回肠的发生发育主要在生前1周~生后4周内(但绒毛内神经纤维的密度于60d时才达成年水平);2.NKA在回肠的发生发育有两个关键时期,即生前1周~生后1周和生后1月末;3.NKA-IR细胞可能是肠道内分泌NKA的内分泌细胞;4.NKA对大鼠回肠的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能与回肠功能的建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大鼠消化道神经激肽A的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系统研究了大鼠胚胎13天至成年食道及胃神经激肽A发生发育过程。结果如下:(1)在食道,直至出生前,即胚胎21天才于环肌层及粘膜肌层出现阳性膨体纤维,出生后,随幼鼠的生长发育相继在上皮内、纵肌层、肌间丛、粘膜下丛出现神经激肽A免疫反应阳性物,其纤维的密度、粗细和着色也逐渐增加,30天时已具备成年的分布特征,其发育主要在生后4周;(2)在胃,于胚胎14天,首先在肌间丛处呈现阳性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哮喘豚鼠延髓内神经激肽A免疫反应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显微图像定量分析,研究了神经激肽A免疫反应在哮喘豚鼠延髓中的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神经激肽A免疫反应细胞纤维或终末分布于豚鼠的延髓的弧束核区.腹外侧面浅表区,三叉神经脊束核区及网状结构等区域.此外,哮喘豚鼠延髓孤束核及腹外侧部浅表区内神经激肽A阳性免疫反应物的平均密度分别为49.2%和41.6%;它们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29.6和110.5,与对照组(平均密度31.7%和28.8%;平均灰度值:183.7和165.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6.
神经激肽A免疫反应在哮喘豚鼠脊髓中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结合显微图像定量分析,研究了神经激肽A(NKA)免疫反应物在哮喘豚鼠脊髓中的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NKA免疫反应纤维及终末分布于豚鼠C7~T5段脊髓后角Ⅰ~Ⅲ层和背外侧索核区,NKA样阳性免疫反应物的平均密度在前者为42.2%,后者为37.2%;它们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34.7和92.9,与对照组(平均密度分别为27.2%和24.9%,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99.9和129.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P<0.01)。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脊髓内NKA可能参与了哮喘发作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是其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KA-I细胞在大鼠消化道的发生,发育规律及其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观察了胚胎13d至生后90d及成年大鼠消化道内NKA-I细胞发生及发育的变化。结果;NKA-I细胞首先见于胚胎14d的十二指肠粘膜,早于空肠和回肠,其阳性反应强度及细胞数量随发育而增加,30d时与成年鼠相似.  相似文献   

8.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16只哮喘豚鼠一级传入系统和中枢内神经激肽A(NKA)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结状神经节62.82±11.09pg/gw.w,C7~C8段脊神经节53.78±12.63,T1~T2段脊神经节54.23±19.08,T3~T5段脊神经节50.53±14.23pg/gw.w;C7~T5段脊髓后角45.86±19.56,孤束核55.27±19.68pg/gw.w.和延髓腹侧浅层37.36±18.29pg/gw.w.)相比,哮喘豚鼠一级传入系统和中枢内(结状神经节83.81±15.23pg/gw.w.C7~C8段脊神经节72.11±17.16.T1~T2段脊神经节73.95±23.76,T3~T5段脊神经节70.53±14.23pg/gw.w,C7~T5段脊髓后角60.25±21.38pg/gww.孤束核71.36±18.76pg/gw.w和延髓腹侧线层49.58±20.19pg/gw.w.)NKA水平明显升高(P<0.05).这些结果提示,一级传入系统和中枢内的NKA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基底前脑Nestin-IR神经元是否表达神经激肽B(NKB),探讨基底前脑Nestin-IR神经元的递质属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方法,观察10只SD大鼠基底前脑的Nestin-IR神经元是否表达NKB。结果Nestin-IR神经元和NKB-IR神经元间杂分布于隔-斜角带(MS-DBB)复合体,两者数量相当。双标神经元在内侧隔核(MS)、斜角带垂直支(vDB)和斜角带水平支(hDB)占Nestin-IR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31.5%(27.2%~35.5%)、17.2%(12.9%~22.1%)和23.3%(18.7%~27.4%),占NKB-IR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13.1%(9.8%~16.6%)、15.7%(11.2%~20.3%)和32.9%(26.5%~40.1%)。结论成年大鼠基底前脑部分Nestin-IR神经元表达NKB。  相似文献   

10.
管振龙 《解剖学报》1998,29(2):130-134,I004
为了研究神经激可能的升压途径,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荧光金逆行追踪技术 下丘脑内神经激肽B受体阳性神经元向孤束核的投射。  相似文献   

11.
出生后大鼠海马结构兴奋性氨基酸神经元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体视学研究,对出生后雄性大鼠海马结构中谷氨酸和门冬氨酸神经元的发育状况进行了定性与定量观察。结果证明:谷氨酸和门冬氨酸神经元主要分布于锥体层和颗粒层,其他各层相对稀少。颗粒层中两者的平均灰度值都高于锥体层(P< 0.05)。锥体层中两种神经元的数密度、面数密度和体密度在发育过程中逐渐下降,平均体积逐渐增大,至生后21d 趋于稳定。颗粒层中上述参数变化不大,但随着细胞层次的增多,两种神经元的总数不断增长。谷氨酸和门冬氨酸神经元的体视学参数排列顺序如下:密度参数为颗粒层> CA1> CA3> CA4 锥体层,平均体积为CA3> CA4> CA1 锥体层> 颗粒层。在细胞总数中(尼氏染色标本计算),CA1、CA3、CA4 锥体层和颗粒层中谷氨酸神经元分别占72.79% 、74.56% 、69.83% 、73.57% ;门冬氨酸神经元分别占69.23% 、71.44% 、68.13% 、67.96% ,两者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即各亚区中谷氨酸神经元均多于门冬氨酸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隔核各亚核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神经降压肽,促皮质释放因子,P物质,亮氨酸-脑腓肽,黄体生成素释放因子,甘丙肽,胆囊收缩素,促甲状腺素释放因子,甲硫氨酸-脑腓肽,等12种肽能神经元的分布,并用图象分析仪对肽能神经元的面积,周长,最大径,最小径和灰度进行了测量。肽能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外侧隔核中间部,内侧隔核;而隔伞核及三角隔核中较少。图象分析仪测量表明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免疫金银染色(IGSS)法和图像定量分析,观察了幼年(2个月)、中年(10个月)和老年(24个月)Wistar大鼠脑于中缝核群5-羟色胺样(5-HT-LI)神经元的衰老变化。结果表明:(1)在衰老进程中,5-HT-LI神经元仅于老年组的中缝桥核和嘴侧线形核有显著减少(p<0.01);(2)从幼年到中年,5-HT-LI神经元截面积几乎增大一倍,但到老年无显著性变化;(3)5-HT-LI神经元的灰度值在整个衰老进程中呈降低趋势,提示神经元的5-羟色胺的含量和活性随增龄而升高;(4)5-HT-LI神经元形态的衰老变化表现为胞体萎缩,边缘皱折而呈不规则状,突起缩短锐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成年大鼠海马巢蛋白阳性神经元及其出生后的发育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在成年大鼠海马 CA1、CA2和 CA3区锥体层某些特定部位的神经元呈巢蛋白阳性反应。巢蛋白阳性神经元出生后 3周开始在海马中出现 ,并且到 12月龄大鼠海马内仍有存在。双重反应结果显示 ,巢蛋白与 GABA在海马神经元内无共存。成年大鼠海马锥体层神经元表达巢蛋白的生物学意义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Cajal间质细胞的形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大鼠结肠肌间丛Cajal间质细胞的形态,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胃肠动力调控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碘化锌-锇酸组织化学法对成年大鼠结肠肌间丛铺片染色,观察Cajal间质细胞形态。结果:分布于肌间丛的Cajal间质细胞有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类胞体呈三角形或星形,胞核大而明显,胞体在神经纤维形成的网眼中,有2 ̄3个细长突起,突起与神经纤维关系密切;另一类胞体为卵圆形,有2 ̄3个长突起,二级分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出生后SD大鼠急性分离下丘脑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及其温度敏感特性,本研究采用电流钳技术对其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鼠龄的神经元中,具有自发性放电神经元的比率没有明显不同;在这些具有自发性放电的神经元中,约30%具有温度敏感性,属于初级热敏神经元,其他属于温度不敏感神经元;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在神经元的发育过程中,中等斜率的温度不敏感神经元比率逐渐增加,而低斜率的温度不敏感神经元比率则呈现为相反的变化。这些结果与在脑片和培养神经元记录到的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神经元温度敏感性的形成机制提供有意义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大鼠小肠肌间神经丛中NOS神经元的发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岚  蔡文琴 《解剖学报》1998,29(3):312-316,I019
为研究大鼠小肠肌间神经丛NOS神经元的发育,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法及图像分析对胚胎老年各时期小肠肌间丛的NOS神经元发生进行观察。结果显示:NOS神经元于E13d出现,但极稀少,之后逐渐增多,其密度至出衙后1周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成年到最低值,直至老年无明显改变;NOS神经元胞体大小逐渐增加,至成年时最大,约为出生时的2倍,直至老年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