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河南省郑州市女大学生体型的三维测量数据,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人体长度、围度的比值及体型分类作了较详尽的分析,最终较精确地描述了该群类的体型特征,为该年龄段女性服装产品结构设计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河南省郑州市女大学生体型的三维测量数据,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人体长度、围度的比值及体型分类作了较详尽的分析,最终较精确地描述了该群类的体型特征,为该年龄段女性服装产品结构设计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29~43岁北京地区的中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扫描技术获取203组人体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从原有的67项指标中提取出17项指标作为中年女性体型划分的依据,再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将中年女性的体型划分为5类,从而利用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的偏回归系数计算各指标的档差,建立并验证了特征指标与身高、胸围的二元线性回归模型,为我国中高端女装品牌的女装版型调整和成衣制作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三维人体测量技术和人工手动测量方式获得陕北地区120位女性老年人的体型数据.从女性老年人的体型入手,利用SAS软件通过数理统计技术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建立了人体尺寸数据集及回归方程,根据各测量项目之间的回归关系设立与各体型相适应的服装样板库,实现了女性老年人体型划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陕北地区女性老年人各体型中间体控制部位数值及其推档的档差,为实际生产中的老年人服装号型规格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三维扫描仪和马丁测量仪对我国华东地区493名年龄在20~60岁间成年男子进行了人体测量,并且建立了人体数据库,详细分析了华东地区人体测量数据,得出华东地区成年男子体型和华东地区肥胖体内在特征和变化趋势,着重对华东地区肥胖体进行了体型分类,得出华东地区各类成年男子肥胖体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取377名上海地区50~70岁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样本,应用马丁测量法采集了40项测量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对采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基本统计量计算、样本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结合身高、胸围、胸腰差的交互关系得出上海地区中老年女性的体型特征和尺寸分布.结果表明,与国标女子中间体尺寸相比,中老年女性体态明显发福,围度尺寸普遍大于与其身高相对应的中间体围度尺寸;所得基础尺寸参考数据可指导企业针对该客户群体建立服装产品尺寸体系,对于现行国家标准的拓展应用具有一定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扫描仪采集了76名36~45岁的中西部地区中年女性人体数据,应用SPSS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提取了能够全面反映该群体乳底弧线特征的围度因子、曲率半径因子等5大因子,下胸围、胸差、曲率半径2与曲率半径6、乳底弧线长、乳横径、胸点高等7个特征指标及外斜扩散型、对称适中型、内斜集中型三类乳底弧线形态,为中年女性文胸钢圈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合理可行的人体部位数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女子C型体进行人体测量和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女子C型体的体型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个部位的基本尺寸。在建立回归方程得到各控制部位计算公式基础上,建立了C型体人体模型,从而建立女子C型体裤装原型.  相似文献   

9.
熊瑛 《中原工学院学报》2011,22(1):53-55,69
以挺胸体女性的着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挺胸体女性的体型特征,以及该体型穿着标准体型上衣时的弊病和产生原因,并从标准纸样、结构制图、立体构成和视觉的角度提出了优化方案,使其衣身结构达到平衡效果,满足其对服装功能性、舒适性和美化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维测量的江浙青年女性体型细分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服装号型标准体型分类的基础上,利用美国[TC]2公司的三维人体测量仪测得320位江浙青年女性的人体数据,引入侧面形态特征来描述女性人体体型并进行细分。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确定该人群的细分体型和所占比例,得出各细分体型与匀称体型的局部尺寸变化数据,为江浙地区女装生产的各号型比例与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铕离子多元配合物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Eu(Ⅲ)与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三苯基氧化膦(TPPO)和对氨基苯甲酸(PABA)与三聚氯氰偶合形成的转光剂。通过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新型配合物具备荧光特性,在智能穿戴、野外救助、防紫外线、服装防伪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面对战场上日益升级的防护需求,防弹头盔盔壳不断向轻量化高防护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防弹头盔盔壳的相关研究,综述了其材料与防护机理的研究进展,分析并总结了其设计方案与成型工艺、评价标准与指标以及目前面临的难点问题等,并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防弹头盔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废旧聚酯纤维制品的回收利用已实现产业化,但废旧聚酯原料的快速鉴别和分拣一直是该行业的重大难题。本课题首先采用中红外光谱仪筛选出聚酯、棉、锦纶、羊毛、聚酯/棉混纺、聚酯/锦纶混纺、聚酯/羊毛混纺织物样本共计493个,并利用近红外光谱仪获取样本的原始近红外光谱图,将其中的269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224个样本作为验证样本,采用Python编程语言编写程序,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数据进行降维,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算法进行分类,选择主因子数6,在全波段建立聚酯纤维制品快速鉴别分析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利用该模型对224个未参与建模的样本进行鉴别,模型对聚酯样本的识别正确率达97. 4%,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将纯聚酯织物从废旧纺织品中鉴别出来。  相似文献   

14.
Bezier曲线是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中的一类重要曲线,以带有参数的Bezier型三角多项式曲线为例,对带有参数的Bezier型三角多项式曲线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推出带有参数的Bezier型三角多项式曲线比三次Bezier曲线更光滑。然后,构造了带有参数的Bezier型三角多项式插值曲线。该曲线继承了Bezier曲线的一些优良特性,并能充分克服Bezier曲线不能精确表示二次曲线曲面以及某些超越曲线曲面的弱点。最后实例表明了新的插值曲线应用于几何造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鉴别古代染色织物上的靛蓝染料,针对植物靛蓝染色棉织物进行剥色及鉴别研究。首先确定了最佳剥色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萃取液中的靛蓝组分进行检测分析。研究表明:植物靛蓝染色棉织物的最佳萃取条件为≥1∶100固液比下,DMF萃取90min;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只需≥1.5mg的纱线即可测出靛蓝组分,确定为靛蓝染料。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聚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EVA-g-MAH)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ABS-g-MAH)的产物作为增容剂,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乳酸(PLA)、增容剂的共混纤维。利用SEM、DSC、TG和XRD等不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和含量的增容剂对共混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对于质量比为70/30的PBT/PLA共混体系,3种增容剂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PBT和PLA两相间的相容性,除终了分解温度tb略有下降外,PBT/PLA共混纤维的玻璃化温度tg、冷结晶温度tc、初始分解温度ta和拉伸断裂强度等都有提高。不同种类增容剂相比较,EVA-g-MAH的增容效果比PP-g-MAH和ABS-g-MAH的增容效果略微明显。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服装走秀只能通过单一角度欣赏的不足,本文基于Unity和VR头盔开发了可以实现360度展示的虚拟服装走秀系统,设计了自适应性走秀路线选择算法和表演动作切换算法。经测试,该系统能系统地管理走秀信息、展示走秀过程,为观众提供了全方位的观看角度,实现了较好的第一视角浸入式观看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的1件北朝时期绞缬女绢衣为对象进行了研究与复制。选择电力纺作为复制服饰用面料,采用纹样间的上下间距为1. 4 cm、左右间距为1 cm、捆扎圈数为2圈的绞缬工艺实现了鱼子缬纹样效果;以五倍子为染料、Fe3+为媒染剂的手工天然染色方法还原了复制对象的颜色并推断为近深咖色;利用鱼子缬花版,采用顺接式和对称式2种纹样定位方式,使鱼子缬纹样与服装版型相配合,达到了鱼子缬女绢衣完整复原的效果。北朝绞缬女绢衣的复制,为今后此件服饰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与实物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薄型精纺毛织物进行透气性、透湿性、吸湿性、吸湿膨胀率及导热性测试,研究不同织物成分、织物组织、单位面积质量、总紧度、体积分数等对毛织物面料热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规格参数与热湿性能密切相关。总紧度与单位面积质量对透气性影响相对显著,变化趋势近似于指数函数方程;单位面积质量、总紧度及组织对透湿性影响相对显著,影响因素较透气性复杂;体积分数及纤维成分对导热性影响相对显著;吸湿膨胀率和吸湿性主要与纤维成分有关,且吸湿膨胀率与吸湿性相关系数可达0. 90。  相似文献   

20.
使用锥形量热仪对比了分别经过硼系、氮磷系、硅系阻燃系处理的棉织物的热释放性能、烟释放性能、一氧化碳释放性能。结果表明,与纯棉相比,含硼和含氮磷阻燃棉织物热释放速率峰值都有所下降,而烟释放速率峰值和每单位质量织物的CO产量都有所上升,含硅阻燃棉织物综合性能最好,热释放速率峰值从238. 1 k W/m2下降至114. 2 k W/m2,烟释放速率峰值从3. 156×10-2m2/s下降至1. 727×10-2m2/s,每单位质量织物的CO产量从5. 6×10-2g/g上升到9. 8×10-2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