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效果较好,但手术风险大,术前准备必须充分,手术期护理也非常重要。我院1999年以来,为27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作了肿瘤摘除手术,无1例发生意外,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7例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28~65岁,平均46岁,病程1个月~6年。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高血压伴头痛、头晕、心悸、多汗等。16例24h尿VMA升高,5例血糖较高。经B超、CT或MRI检查诊断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位于左侧肾上腺10例,右侧17例。体积2.0cm×1.0cm×1.5cm~10.5cm×8.0cm×9.5cm。术前2~4周常规服用α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腔途径手术治疗。结果36例全部成功,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45~130min,平均75min。术中血压波动≥20mmHg 11例。术后住院时间4~7d,平均5.2d。病理报告均为嗜铬细胞瘤。全部病例获得随访6~72个月,患者术后血压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29例.肿瘤位于左侧17例、右侧12例.肿瘤直径3.5~8.0 cm,平均(4.6±2.0)cm.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25例;无症状经体检发现者4例.29例均行内分泌常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术前常规扩容、降压及对症处理.术中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并给予相应处理.结果 29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5~220 min,平均(58±22)min,术中估计出血量20~400 mL也,平均(82±36)mL,术后住院时间4~8 d,平均(5±1)d.术中术后来发生重大并发症.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嗜铬细胞瘤.随访2~36个月,27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血压恢复正常,2例仍需口服降压药物.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中操作是手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嗜铬细胞瘤的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附8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的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8年83例嗜铬细胞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男性47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49±12岁。术前有高血压75例(90.4%),无高血压8例(9.6%)。结果:术前检测VMA正常者15例,高于正常者68例。CT测定肿瘤最大径为3~16.7cm,平均(9.9±6.9)cm。术前均予扩容、扩血管药物等治疗,根据患者术前血压,用药时间为3d-2周。术中血压大部分均有明显波动(〉50mmHg),术后随访血压均维持良好,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病理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其中8例(9.6%)为恶性嗜铬细胞瘤,本组68例术前尿VMA异常者术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嗜铬细胞瘤在术前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行外科手术治疗是安全的,腹腔镜手术也是安全可行的。围手术期处理在嗜铬细胞瘤的处理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04年10月~2008年5月后腹腔镜手术治疗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0~150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量40~120mL(平均60mL),均未输血,瘤体直径2.5~7.5 cm(平均4.5 cm),术后住院时间5~10 d(平均7 d).病理检查报告均为嗜铬细胞瘤.随访3个月~4年,患者血压均恢复正常,无需服用降压药物,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应用前景广泛.直径超过6cm的肿瘤也可以被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顺利切除.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1 7岁。间歇性头痛、头晕 3年 ,活动后加重 ,有时恶心、呕吐 ,血压 1 7/ 1 1 k Pa。B超检查 :右侧肾上腺区探及 4.0 cm× 3.0 cm实性团块 ,边界清 ,内回声均质。于其内侧、下腔静脉前上方探及 2 .5 cm× 2 .0cm实性团块 ,与前者有分界 (图 1 )。 B超诊断 :肾上腺及下腔静脉旁嗜铬细胞瘤。手术所见 :肿瘤位于肾上腺后外侧 ,类圆形 ,直径约 4.0 cm,包膜完整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连同肾上腺一并切除。于下腔静脉前外侧见一类圆形肿物 ,直径约 2 .0 cm,切除。病理诊断 :嗜铬细胞瘤。讨论 :嗜铬细胞瘤主要发生在肾上腺髓质 ,也可发生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器人腹腔镜手术治疗压迫大血管复杂嗜铬细胞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2月至2013年3月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设备治疗3例压迫大血管复杂嗜铬细胞瘤患者。男1例,女2例。2例表现为阵发性头晕、心悸和血压升高,1例表现为心悸伴胸痛。CT、超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例为左侧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肿瘤位于左肾中下极水平腹主动脉旁,大小为4.8cm×3.8cm。2例为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肿瘤紧贴肝叶、压迫下腔静脉,大小分别为6.5cm×4.6cm和4.9cmX4.7cm。3例均采用经腹腔途径,对于左侧副神经节瘤,置入4个Trocar(3个机械臂和1个辅助孔)完成手术,对于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置人5个Trocar(3个机械臂和2个辅助孔)完成手术。结果3例手术均成功完成,1例术中血压波动为50mmHg,2例术中血压波动≤30mmHg。达芬奇系统定位平均时间为10min,手术时间分别为120、60、8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0、100、200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7、4d。3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均无继发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术后随访2~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压迫腔静脉、腹主动脉等大血管的嗜铬细胞瘤情况复杂,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较为困难。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具有操作精细、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例1,患者女,56岁。自述身体状况良好,单位健康体检时行超声检查,B超见右肾上腺4.6cm×3.0cm不均质偏高回声区,轮廓线清晰,边缘回声高而平滑(图1)。超声提示:右肾上腺占位。后在301医院手术,病理结果为嗜铬细胞瘤。RK:右肾;RL:右肝;箭头:肿瘤图1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声像图例2,患者男,40岁。近日血压突然升高达26.7/20.0kPa(200/150mm Hg)伴头疼、恶心、呕吐来我院检查。B超检查:左肾上腺处见3.3cm×3.5cm内部呈分布均匀的点状偏低回声区(图2)。超声诊断:左肾上腺占位,经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嗜铬细胞瘤。LK:左肾;箭头:肿瘤图2左肾上腺嗜铬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与其他类型肾上腺肿瘤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探讨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3年6月~2009年1月,该院同一术者所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37例.根据病检结果分为非嗜铬细胞瘤组102例与嗜铬细胞瘤组35例.应用t检验、x2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术后以及随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除1例嗜铬细胞瘤患者中转开放手术,其余病例均于腹腔镜下成功完成,两组之间中转开放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手术时间(P>0.05)及术中血压、心率剧烈波动例数(P>0.05)差异无显著性.嗜铬细胞瘤组术中估计失血量较多(P<0.05).并发症发生率:嗜铬细胞瘤组8.6%,非嗜铬细胞瘤组7.8%,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嗜铬细胞瘤组术后住院时间(P<0.01),重症监护病房时间(P<0.01)及术后禁食时间(P<0.05)较长.随访7~36个月,失访4例,1例肾上腺皮质腺癌死于肝转移,1例嗜铬细胞瘤复发,其余患者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复查B超、CT未见复发.结论 对于腹腔镜手术经验丰富的术者,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与其他类型肾上腺肿瘤后腹腔镜手术一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敖金文  刘成洪  王佳 《华西医学》2004,19(2):255-256
目的 :提高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 7年来收治的 5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疗过程。结果 :5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 ,最大 6cm× 5cm× 4cm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 ,手术顺利 ,术后血压降至正常。结论 :排尿时典型发作、血尿、高血压为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主要临床表现 ,B超、CT、MRI、13 1I-MIBG为主要的定位诊断方法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对21例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后腹腔镜切除手术,男8例,女13例,年龄20~70岁,左侧9例,右侧12例,肿瘤大小6.0 cm×3.5 cm×3.3 cm~9.5 cm×8.5 cm×8.5 cm.结果:19例手术经后腹腔镜完成,2例术中转开放手术.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无并发症.病理报告嗜铬细胞瘤12例,肾上腺囊肿3例,节细胞神经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髓性脂肪瘤3例,无功能腺瘤1例.随访3~7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对于腹腔镜操作熟练者,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沈新映  谭淑芳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1055-1056
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曾一度被视为手术禁忌证,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在有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基础上,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不仅手术时间与开放手术相仿,而且术中血压波动的幅度和频率都小于开放手术,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术后恢复快,是治疗嗜铬细胞瘤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我院于1999年12月~2005年3月开展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47例,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7例,男性30例,女性17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9岁,术前经尿VMA,MRI及[3]I-MIBG确诊为功能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7例,拟…  相似文献   

13.
手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4年7月~2009年3月,采用经腹腔入路手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直径大于6锄的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16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1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1~115 min,平均84min.术中出血量15~450 mL,平均105 mL.术后住院时间5~8 d,平均6.9 d.术中和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嗜铬细胞瘤13例,嗜酸细胞瘤1例,皮质癌1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6个月内血压均恢复正常,无明显不适.结论 对于直径大于6cm的巨大肾上腺肿瘤,可选择手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视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可以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李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4):4717-4717
对隐匿性嗜铬细胞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60岁。腹痛、呕吐、腹泻0.5 a,以低钾血症收治入院。入院后经M R I检查发现:后腹膜6 cm×6 cm肿块,诊断为:后腹膜肿瘤。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分离肿瘤时,血压升高到190/140 mm Hg,心率上升到120次/m in,麻醉医师排除麻醉偏浅的原因,将这一病情变化通报给手术医生,共同商讨病情:考虑到肿瘤位置在腹膜后主动脉旁,高度怀疑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经术中活检快速病理切片报告为:交感性副节瘤即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术中血压波动明显,并出现严重代谢紊乱,血糖显著升高,低血钾、酸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发病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术前诊断为无功能性肿瘤2例、嗜铬细胞瘤2例、恶性肿瘤1例,均实施开放手术肿瘤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肾上腺神经鞘瘤;随访6个月~8 a,未见复发或恶变.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为罕见肾上腺肿瘤,预后良好.其诊断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1例恶性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海静  姜莉  王雅坤 《护理研究》2009,23(32):3000-3001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嗜铬组织的功能性肿瘤,病变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5%为恶性[1].恶性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无高血压和儿茶酚胺升高等,影像学检查只能定位而不能定性,因此易导致误诊.术中探查触摸肿瘤引起大量儿茶酚胺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压骤升,严重时可并发脑出血;当取出肿瘤时,又可致病人毛细血管床扩张,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而死亡[2],而手术是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的唯一有效方法,因此围术期的治疗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我科于2008 年7月成功为1 例恶性巨大(肿瘤直径>10 cm)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实施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2A)家系中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 方法 收集3个MEN2A家系,共有8例MEN2A患者均患有嗜铬细胞瘤,分析这8例患者高血压特点、24 h尿VMA及肾上腺CT结果 、嗜铬细胞瘤患病情况及治疗方法 结果 8例MEN2A患者中7例有甲状腺髓样癌(87.5%),8例有嗜铬细胞瘤(100%),没有发现有HPT的发生,其中6例(75%)患者是以嗜铬细胞瘤起病,而且嗜铬细胞瘤中7例(87.5%)为双侧.8例患者中3例(37.5%)为持续性高血压,5例(62.5%)为阵发性发作高血压,6例(75%)24 h尿VMA升高,2例(25%)高血压发作时尿VMA/Cr比值明显升高.4例患者经腹腔镜切除肿瘤,4例经开腹手术切除肿瘤,随诊7例(87.5%)良性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随诊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本研究结果 提示MEN2A中嗜铬细胞瘤常为双侧,临床可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也常有阵发性高血压者,生化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RET基因的突1变检测能使MEN2A中嗜铬细胞瘤得到早期诊治,腹腔镜下手术是MEN2A中嗜铬细胞瘤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双侧肾上腺肿瘤的围手术期治疗探讨——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双侧肾上腺肿瘤的围手术期治疗的经验.方法:对32例双侧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与结论:32例中嗜铬细胞瘤20例,皮质腺瘤9例,转移性腺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脂肪肉瘤1例.其中22例(69%)有明显症状,高血压8例、心动过速8例、醛固酮增高3例.术前2~4周控制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对醛固酮增高者使用螺内酯控制血压.均予开放手术治疗.术中严重出血1例,经大量输血脱离生命危险;1例在分离肿瘤过程中一度出现血压增高及心律失常,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后恢复正常.术后1日1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死于休克、呼吸循环衰竭,3例醛固酮增高患者血压仍偏高,给予降压处理,其余手术效果良好.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临床症状较严重,术前准备时间应适当延长,以2~4周为宜;术中游离肿瘤时,应尽量减少对肿瘤的刺激,术中触摸肿瘤血压急剧上升或切除肿瘤后血压迅速下降,应立即给予相应处理.术后要积极防止肾上腺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病情突变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燕  苗京亚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87-788
嗜铬细胞瘤为功能性肿瘤 ,引起的症状错综复杂 ,是人体变化最大的一种肿瘤。[1]手术是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方法 ,但危险性大。[2 ]我院手术室自 1 991年 2月至2 0 0 0年 5月共为 1 5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实施肿瘤摘除手术 ,其中 2例术中病情突变 :1例术中发生高血压危象 ,心跳骤停 ;另 1例术中大出血致重度休克 ,均经抢救脱险。现就 2例术中病情突变和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 患者男 ,2 9岁。因头痛、头晕、阵发性高血压 4个月入院。B超及CT检查诊断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入院时血压 2 5.3 / 1 3 .1kPa…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41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1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给予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加强支持治疗和并发症对症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均如期进行手术,手术治疗均获成功。术后血压恢复正常38例,仍需持续用药控制血压3例。结论: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施以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可促进术后血压恢复正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