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促进社区精神残疾工作规范化 ,科学地评估各种康复措施及社会心理因素对精神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研究社区采用整群抽样 ,建立精神病家庭社会康复机构 ,街道居委会建立监护小组或指定监护人 ,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进行维持治疗和康复评估。结果实施社区康复措施后 ,精神分裂症患者均能坚持药物维持治疗 ,社会功能评价与康复效果较为满意。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
"解锁工程"精神病患者的社区防治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解锁工程"后曾经被关锁的精神病患者社区防治康复护理工作效果.方法 按"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社区防治康复护理工作模式,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大体评定量表(GAS)进行疗效评定,对曾经被关锁的71例精神病患者在"解锁工程"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71例精神病患者在"解锁工程"后,BPRS总均分显著降低,2年后为(22.57±3.13)分,P<0.01;GAS总均分显著升高,2年后为(80.67±15.57)分,P<0.01.结论 "解锁工程"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救助被关锁精神病患者的社区防治康复护理工作形式,应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84例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精神病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对84例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心理、工疗、家庭护理等综合社区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服药落实率、病情显好率、劳动能力等。结果康复治疗后,患者的服药落实率由33.33%升至89.29%(P〈0.01),病情显好率由19.05%升至80.95%(P〈0.01),劳动能力恢复由10.71%升至30.95%(P〈0.01),关锁率由15.48%降为5.95%;肇事率由2.38%降为0。结论社区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降低肇事率。  相似文献   

4.
2125例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社区护理方法,以提高社区康复的效果。方法将精神科护理从医院延至社区,观察并总结2125例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经验,使专科护理技术在社区康复中发挥作用。结果社区康复治疗、护理后,2125例精神疾病患者中,好转1288例,显好率达60.6%,能加参社会活动者1143例,社会参与率达53.8%,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规范而延续的社区护理,是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工作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重要阶段,是从患者罹患精神病到重新步入社会、成为一个正常人不可或缺的治疗阶段[1].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重点是促进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通过多种形式各种渠道帮助患者适应并发展其自身的能力,以达到最大可能的社会功能水平.社区康复干预是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心理环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重新回归社会的重要康复措施[2].目前医院也倾向于在患者核心症状控制后,自知力有所恢复时,让患者从门诊治疗逐渐过渡到社区干预.但是,由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或自知力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很难坚持遵医嘱服药,加之社会和家庭支持力度不足,患者难以达到回归社会的目标.作者对我院有关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干预状况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社区有效康复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疾病的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住院治疗,逐步走向社区的治疗、康复及护理。对精神病患者及家庭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当前精神卫生领域及康复精神医学范畴内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也是国内外精神科专家讨论的热点。其主要研究对象为遍布于社区的精神病患者,尤其是大量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本文旨在探索以社区康复指导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精神病人康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影响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的相关因素,对社区5年中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病患者37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肇事肇祸与患者性别、精神症状、有无看护、婚姻状况、残疾等级、肇事肇祸诱发因素等有关。提示社区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加强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康复管理是控制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浙江省永嘉县桥下镇社区居民精神疾病流行情况。 方法 采用线索调查和挨家挨户相结合的方法,以ICD-10 ,CCMD-3 为诊断标准,采用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统一表卡,先进行挨家挨户摸底线索调查,然后由温州市康宁医院的精神病专科医师对线索精神患者排查,确诊精神病患者及类型。 结果 永嘉县桥下镇社区居民精神疾病的患者共270例,总患病率为7.24‰。 结论 永嘉县桥下镇社区居民精神疾病患病率较高,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居前2位,需加强精神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免费供药治疗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1991年开始,历经“八五”、“九五”、“十五”3个五年规划,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多个政府部门制订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实施方案》在我国在500多个县(市)、4亿多人口的范围内开展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按照“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途径、方式和方法对数以万计的精神病患者实施了社区康复治疗。2002年,由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又联合印发了《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要求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包括精神病社区防治在内的精神卫生工作。全国各地遵照中残联、卫生部等部委的要求,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工作,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服务。其中,很多地区(如浙江、上海、辽宁等)把免费供药治疗社区精神病患者也纳入了社区服务的范围,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工疗是精神病防治康复的重要手段,如何把生活在社区的精神病患者组织起来参加工疗站是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网络重要工作之一.我院社区康复组从1990年起在市民政局福利处领导下,派出4名医生协同街道办事处在广州4个城区分别建立试点医疗站,总结出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对精神疾病康复效果的影响,以探讨适宜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社区护理工作方法.方法 通过对福州台江苍霞街道2006年10月~2007年9月摸底建档的51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家庭走访调查,对其实施8周的心理治疗、康复训练、家庭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等社区护理干预,并对干预前BPRS得分及服药依从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8周的治疗并配合护理干预,干预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干预前,BPRS量表评分显示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p<0.01).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提高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全面康复,从而减轻家庭、医院及社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精神疾病患者除急性期住院治疗外,多数时间在社区中度过。因此,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护理对精神病患者甚为重要。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良好的社区康复环境不仅有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同时也减少了慢性病患者滞留医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就当代医学新模式在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探讨构建新医学模式的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全国医学期刊数据库2003-01/2005-06期间包括各年龄阶段精神病患者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社区医疗”、“康复医学”及“精神病学”。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研究论著和符合预防、治疗、康复点的要求,符合医学模式线的要求,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面需求的论文。排除不具典型个人心理发展特征的论文,如急性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等与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检索110篇关于研究“现代医学模式”、“社区医疗模式”、“精神疾病”、“康复医疗”的文献。排除的84篇中68篇是重复的同一研究,16篇是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本文就当代医学新模式进行了初探,尤其是在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从个人、社区、医疗机构到农村阐述了构建新医学模式的问题。特别强调以预防及病愈后跟踪服务的新方式,将医学的对象扩大到临床痊愈的正处于康复阶段的出院患者。结论:新医学模式在社区精神康复中应用尤为重要,其以发扬社区、农村服务的优势,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初愈患者,可以减少病残率,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周慧军  顾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0):84-84,121
精神疾病患者除急性期住院治疗外,多数时间在社区中度过。因此,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护理对精神病患者甚为重要。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良好的社区康复环境不仅有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同时也减少了慢性病患者滞留医院。  相似文献   

15.
按照全国残疾人联合会规定的方法对银川市城区259591人进行调查摸底,建档立卡,掌握精神病发病现状,截止到2000年精神病发病率为6.25‰,精神分裂症占首位,为社区康复提供了基础资料,根据结果为精神病患进行城区康复指导。使精神病患显好率和社会参与率不断提高,效果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入院构成比趋势,为临床治疗、康复指导以及医院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996年~2008年在广东省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1996年~2008年13年间共入院流浪精神病患者1287例次,占入院患者总数的12.94%。入院人次年度构成比由2.88%上升到18.99%,入院构成比与时间序列存在直线关系,其方程为P=-2034.7+1.0221Y。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入院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精神病防治与康复中的技术指导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广泛开展的精神病防治与康复是一项由各级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有益于精神疾病患者 ,乃至整个社会的工作。时至“十五” ,这项工作已覆盖 4亿人口、近 5 0 0个市县 ,管理和照顾各类精神病患者约 5 0 0万。然而 ,精神病防治与康复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精神医学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介入 ,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指导和保证。建立以精神病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精神病防治与康复工作技术指导网络 ,承担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合理的医疗和康复任务 ,无疑是精神病防治与康复工作…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严重的精神疾病,除了精神病性症状外,往往有社会功能的严重损伤.病程多呈进行性发展,大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或不断恶化的倾向,如果治疗不及时、不恰当,或未予以治疗,部分患者可能走向衰退,故预后不良.精神分裂症是导致精神残疾的主要疾病,在应用生物医学手段控制急性精神病性症状后,如何进行精神康复、控制症状、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病残已成为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共同责任[1].随着康复医学的兴起,康复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焦虑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不利于人们心身健康.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如伴有焦虑症状则会影响其预后.不利于康复。为了解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及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笔者对80例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了调查,目的在于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帮助患者减轻焦虑.促进康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关于精神分裂症一体化康复的理论与措施,以期推广国际先进的康复理念和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gov/PubMed网站1999/2005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检索词为“精神分裂症,康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临床试验研究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明确诊断标准。②纵向对照试验与非对照研究。有无随访、是否采用盲法不限制。③治疗组干预措施为一体化康复措施和单一康复方法;对照组干预措施为抗精神病药物或无药物治疗。排除标准:①治疗组或对照组的干预措施不符合纳入标准。②机制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45篇,按上述标准纳入14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资料综合:14篇文章中3篇为随机对照研究,8篇为对照研究,1篇为非对照研究,1篇为荟萃分析,1篇为长期随访研究。试验地点包括中国香港、日本、印度、匈牙利、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各研究所纳入的病例数量为6~980例。随访时间最长达20年。其中6个研究对比了一体化康复措施的疗效,6个研究进行了单一康复措施与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疗效的比较,1个荟萃分析比较了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结论:精神病学治疗和康复治疗是一个无间隙的整合治疗。典型的整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性就业、社会技能培训、家庭心理教育、肯定的社区治疗,以及对双重诊断患者的整体规划。它对于改变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