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复合合金SiBaCa、FeSiAl除尘灰综合利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复合脱氧剂硅钡钙(SiBaCa)、硅铝铁(FeSiAl)合金冶炼中对收集除尘灰(工业废弃物)进行的综合分析及研制的生产蒸压砖的项目,结果表明,此项目不仅达到了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复合合金除尘灰对环境二次污染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锰系无硅复合合金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品质的铝镇静钢以无硅铝锰铁合金代替纯铝脱氧应用后存在成本增加和影响钢质量等问题。开发出铝钡(钙)锰铁和铝(钙)钡合金,从研制、冶炼到应用均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矿热炉装配技术、冶炼原理、原材料选择及工艺操作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获得了生产低铝硅钡钙复合合金(SiCaBaAl)时降低铝(Al)的有效途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4.
硅铝钡合金中钡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硅铝钡合金是近几年研制的炼钢复合型还原剂,应用于炼钢终脱氧。其主元素分别为硅30%~35%,铝20%~30%,钡8%~12%少量钙,余量为铁。原有测钡的重量法只适用含铝低(Al<5%)的合金,如硅钡合金的重量法测钡,采用在氯化铵存在下用氨水沉淀铁  相似文献   

5.
硅钡合金是一种新型高效脱氧剂。用部颁标准测定钙、铝的方法在样品处理时十分费时。根据生产需要,我们试验用硫酸钡重量法沉淀分离钡后,滤液经稀释定容,用EDTA络合滴定铝,用三乙醇胺掩蔽铁、铝,用EDTA滴定钙。经过试验对比分析,该方法简洁、准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硅铁、硅铝铁、硅钡钙合金化学加热后钢液中夹杂物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硅铝铁化学加热后去除夹杂物较难;硅钡钙去除夹杂物较为理想;硅铁效果一般。钢液中夹杂物的去除与顶渣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关系用硅系发热剂对钢液加热须对顶渣改性处理,碱度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7.
李秀平  艾志文 《河北冶金》2010,(5):57-58,64
应用ICP-AES法测定复合脱氧剂硅铝钙钡合金中的钙、铝元素,在钙铝元素的谱线中选择合适的谱线做分析线,达到钙铝的同时测定。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8.9%~99.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1%~0.42%。试验证明:该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实现了硅铝钙钡合金中钙、铝元素的同时在线分析,可应用于日常分析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8.
硅钡合金中钙钡的连续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钡合金中钙钡的连续测定王胜荣,唐廷贵(广西桂林铁合金总厂化验室桂林,541000)硅钡合金中钙、钡的商定,通常是用EDTA容量商定钙、硫酸钡重量法测定钡,分析周期颇长,不适用于炉前分析。本文根据钡、钙与重铬酸钾反应生成的沉淀的溶度积相差很大(10 ̄...  相似文献   

9.
单一用硅铝钡铁作转炉炼钢终脱氧剂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耀光  盘昌烈  陈会文 《炼钢》1999,15(1):8-10
简要叙述了用硅铝钡铁代替硅铝铁和硅钙(或硅钡钙)作转炉炼钢终脱氧剂工业性试验条件、情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单一使用硅铝钡铁作终脱氧剂的脱氧效果在改善钢水质量和钢材机械性能、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以及简化原材料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优越性,从而确定用硅铝钡铁作终脱氧剂的脱氧工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利用ICP-OES法同时测定硅铝钙钡系列合金中铝钙钡磷铜的含量(磷的测定需采用MSF技术)。探索了仪器的工作条件,考察了酸度,基体,共存元素的影响,进行了样品的精密度,回收率及对照分析试验,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干扰少,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FeSiAl(FSA)合金的盐雾耐腐蚀性能,将对氨基苯甲酸(para-aminobenzoic acid,PABA)和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依次接枝和包覆到FeSiAl合金粉末表面,制备了FSA/PABA/GO复合材料,探究了氧化石墨烯对FeSiAl合金粉末耐蚀性和电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氧化石墨烯均匀包覆于FeSiAl合金粉末表面,且与合金粉末紧密结合;氧化石墨烯使FeSiAl合金的盐雾腐蚀电位从?0.15正移至0.08 V,腐蚀速率从1.21×10?11 m·s?1降低至4.75×10?13 m·s?1,显著增强了FeSiAl合金盐雾抗腐蚀性能。由于氧化石墨烯相对于FeSiAl合金具有较高的电导率,显著增加了FeSiAl合金的介电常数。FSA/PABA/GO复合材料在0.5~10.0 GHz具有较低的磁导率,较高的电导率和较低的磁导率导致复合材料表现出较差的微波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12.
张卫东 《铁合金》1999,31(6):21-26
介绍了在直流电炉中生产硅铝铁的试验情况。着重阐述了解决炉底上涨的方法和影响硅铝铁中碳含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温压成形工艺将水雾化Fe Si Al粉末制备成磁粉芯;用X射线衍射对原始粉末和经过绝缘包覆及热处理的粉末进行物相分析;采用软磁交流测试仪测量磁粉芯的磁损耗;利用精密磁性元件分析仪测量样品的磁导率。混合不同质量分数的硬脂酸锌和聚乙二醇(PEG)作为温压润滑剂,并研究其对Fe Si Al磁粉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 100 MPa/100℃的温压成形条件下,当硬脂酸锌和PEG质量比为2:3,添加温压润滑剂的质量分数为1.3%时,磁粉芯生坯密度达到最大值5.75 g/cm3,热处理后为5.74 g/cm3。660℃×1 h热处理后,100 k Hz下,相应的有效磁导率?e达到137.9;350 k Hz/50 m T下磁损耗Ps为81.78 W/kg。  相似文献   

14.
在250kg感应炉上对冷镦钢进行了含钡合金脱氧的试验研究。试验中钡系合金主要选取SiAlBaCa和SiAlBaCaSr及用于钙处理的SiCa、SiCaBa包芯线。选用FeSiAl作为对比脱氧剂,考察了钡系合金脱氧的全氧含量,脱氧产物的分布、尺寸和形貌,探讨了钡系合金脱氧和对夹杂物的变质作用的机理。试验中发现,含钡合金用于钢液脱氧,可获得较低的氧含量,其脱氧产物易于上浮且速度很快,钢中的夹杂物形态发生改善呈球形,而且均匀分布于钢中。  相似文献   

15.
钡系复合合金对钢液脱氧行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俊杰  姜周华  李阳  刘杨 《钢铁》2004,39(7):28-30,46
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在LF/VD精炼设备上进行了钡系合金对钢液的脱氧工业试验。试验发现采用SiAlBaCa脱氧时的全氧含量基本上在各个工位均低于采用Al和FeSiAl脱氧,其脱氧产物上浮速度要快于用Al脱氧,能够较快地使夹杂物数量达到较低的水平,且试验中夹杂物的球化作用比较明显,同时还探讨了钡系合金脱氧和对夹杂物的变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李阳  姜周华  梁连科 《铁合金》2003,34(5):6-11
介绍了含钡合金的生产状况。在MoSi2炉上对钢管钢进行了含钡合金脱氧行为的研究,然后在150tLF/VD精炼设备上进行了使用含钡合金的工业试验。研究中主要选取SiAlBa、SiCaBa、SiAlBaCa、SiAlBaCaSr及用于钙处理的SiCa包芯线,并选用Al和FeSiAl作为对比脱氧剂,分别考察了实验室条件下和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用钡系合金对钢液脱氧的全氧含量,脱氧产物的分布、尺寸和形貌,探讨了钡系合金脱氧和对夹杂物的变质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含Ca、Ba合金和Al基合金的复合脱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50kg底吹气非真空感应炉,对FeSiAl、SiAlBaCaSr和SiAlBaCa三种合金及SiCaBa、SiCa包芯线进行了组合对比脱氧实验,实验表明三种合金的脱氧效果相当,SiAlBaCa合金的脱氧产物具有明显的聚集长大上浮现象,处理结束时夹杂物的总面积和数量均为最低,脱氧产物为复合型夹杂,形状多为球状。通过与喂丝处理的比较,SiAlBaCa合金脱氧可以起到喂丝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用150 t LF/VD精炼设备进行了含钡合金对钢液脱氧的工业试验研究.分别采用SiAlBaCa、FeSiAl、铝合金进行大生产试验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含钡合金处理的钢液,夹杂物聚集、长大和上浮的速度快,钢的氧含量低,夹杂物呈球形,且尺寸细小、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9.
通过H13钢热浸铝试验研究了纯铝、YL112合金及YL102合金熔体的压铸焊合特性,结果表明:H13模具钢在纯铝熔体中热浸形成了Fe2Al5、FeAl3金属间化合物相层,热浸YL112、YL102合金熔体形成了FeSiAl3、Fe2Al5金属间化合物相层,YL112、YL102合金熔体中的Si元素能够抑制热浸组织中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快速生长,减弱熔体与模具钢间的相互作用,使YL112、YL102合金与压铸模具间的焊合倾向降低。  相似文献   

20.
在宝钢电炉分厂的150 t LF/VD精炼设备上进行了SiAlBaCa合金脱氧的工业试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SiAlBaCa脱氧时的全氧含量基本上在各个工位均与采用Al和FeSiAl脱氧相当,其脱氧产物上浮速度要快于用Al脱氧,能够较快地使夹杂物数量达到较低的水平,而且试验中夹杂物的球化作用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