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修饰的安卡拉痘苗(modified vaccinia Ankara,MVA)是MVA病毒在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经过一系列的传代得到[1],在人体内可以表达 MVA 病毒蛋白及其携带的外源基因蛋白,但却不形成完整的病毒颗粒,为人体内复制缺陷性病毒[2],安全性好,即使在免疫功能缺陷病人和免疫抑制的恒河猴体内也未显示出明显的副作用[3]。近年来,重组 MVA 病毒广泛地用于预防性疫苗和感染性疾病、癌症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4],其中以 MVA 病毒作为载体的疫苗是最有希望用于预防人类艾滋病的活载体疫苗之一[5]。由于 MVA 病毒本身的繁殖特点,其滴度的检测不适合采用常规的蚀斑法进行[6];而常规微量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法相对耗时,对细胞培养要求高,往往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不稳定且精确度降低[7],给检测工作带来不便。上世纪 90 年代初 Usuba 等[8]建立了免疫酶技术测定流感病毒感染性滴度的方法,较常规方法省时、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我们就免疫酶技术在 MVA 病毒感染性滴度检测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旨在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的 MVA 病毒感染性滴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秋水仙素诱导黄芩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植物,以根入药。根含黄芩素、黄芩甙、双黄芩素、汉黄芩甙、可加黄芩素、黄芩黄酮 I 和 II 等多种有效成分[1]。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多用于湿温、暑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症[2]。 植物多倍体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据估计被子植物多倍体频率达 70% ~ 80%[3]。植物多倍体具有一些比二倍体物种更适应生存环境的优势,并且多倍化被认为是物种进化的途径之一。受自然界多倍体优势的启发形成了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多倍体育种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5]。在药用植物新品种选育中,多倍体育种也被广泛应用,药用植物多倍体育种的优越性在于营养器官的巨大性、有效成分含量的提高和抗逆性的增强[6]。本研究对黄芩进行多倍体诱导,希望得到多倍体黄芩优良株系,同时对黄芩多倍体的诱导方法、秋水仙素浓度、处理时间以及多倍体的鉴定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是环氧化酶的同工酶之一(哺乳动物的COX至少有COX-1和COX-2 两种同工酶)。[STBX]COX-1[STBZ]为结构型基因,在正常组织和细胞内表达,参与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STBX]COX-2[STBZ]为诱导型基因,静息时不表达,当细胞受到各种诱导因子刺激时表达上调,迅速合成,参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COX-2与恶性肿瘤的关系首先在大肠癌中证实,其促癌作用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增加细胞黏附和肿瘤侵袭、促进血管生长等[1],80%-90%的大肠癌有环氧化酶-2的过度表达[2,3]。本综述回顾了大肠癌环氧化酶-2表达调控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C-Jun 氨基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又称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APK),是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第 3 类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的家族成员之一[1]。JNK 广泛参与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和凋亡、免疫反应以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JNK 蛋白可由 Jnk1、Jnk2、Jnk3 等 3 个基因编码,其中 Jnk1 基因和 Jnk2 基因在全身各组织中广泛表达,Jnk3 基因则选择性地在脑、心脏、睾丸组织中表达。Jnk 基因通过选择性剪接可表达 10 种不同形式的 JNK 蛋白,这些蛋白按其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可分为 46 000 亚型和 54 000 亚型[2]。哺乳动物的单基因敲除实验表明,Jnk1 基因和 Jnk2 基因在多数情况下能够进行功能互补,同时又具有各自特定的生理功能,其中 Jnk1 基因在 IR 及胰腺 β 细胞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3]。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选择性地抑制 JNK 的活化将可能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途径[4]。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本文就 JNK 与 IR 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基因组测序工作已揭示了数以万计的新基因,但是这些基因序列的价值只有当这些数据被翻译成蛋白质功能的时候才能被了解。而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细胞生化反应网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从分子水平揭示蛋白质的功能,而且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过程﹑疾病机制和新药开发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当前随着人类基因组和众多生物物种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成为研究的主流,它是对基因组中包含的全部基因及其所翻译的蛋白质的功能加以解读和描述,尤其是大量未知基因的功能及其对应的蛋白质产物的功能。在研究功能基因组方面已有许多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方法,其中噬菌体展示(phage display technology,PDT)和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 system,Y2H)是比较成熟的生物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诞生于 1985 年,在抗体库展示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被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未知基因克隆等多个分子生物学领域[1]。酵母双杂交方法诞生于 1989 年,它被广泛用于研究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但是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方面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2]。本文综述了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克隆功能基因和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同时将噬菌体展示技术与酵母双杂交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肽基脯氨酰顺反式异构酶 1(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 1,Pin1)是进化上非常保守的肽基脯氨酰异构酶(peptidyl-prolyl isomerase,PPIase)家族的成员,属微小菌素蛋白[1],最初报道于 1996 年,在分离与 NIMA(never in mitosis gene A)相互作用的蛋白时得到[2]。一些研究发现,Pin1 的作用靶点可以是参与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转录的蛋白,如细胞周期蛋白 E(cyclin E)、cyclin D1、β-连环蛋白(β-catenin)等,其中多数蛋白在肿瘤形成过程中会失调[3-5];并且 Pin1 在多种肿瘤中过表达(如宫颈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6-14],因此认为 Pin1 与肿瘤发生有关。有学者已经对 Pin1 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包括靶向 Pin1 的小分子化合物和反义基因。本文主要就靶向 Pin1 的肿瘤反义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  相似文献   

7.
 时间序列(time series)是一组有序的、随时间变化的数值序列[1,2]。在社会、科学、经济、技术等领域中广泛存在着大量的时间序列。在医学领域,随着现代医学测量手段和技术的发展,记录了大量的时间序列,从而导致医学数据资料爆炸式增长。面对海量的医学数据,人们迫切地需要高能力和自动化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分析,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缺乏先验信息的海量数据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因此,人们将数据挖掘技术大量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时间序列,发现隐藏在这些海量数据背后的有学术价值的医学信息,并为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模式发现是数据挖掘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从生物医学时间序列中挖掘出有用的模式,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目前,国内外在这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有效定位时间序列中已确定的模式"被认为是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3, 4],而从知识发现的观点来看,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发现以前未知的、频繁出现的模式,因为它与计算生物学中"模体"的概念非常类似[5],故亦称之为模体(motif)。本文将首先介绍时间序列和模体的概念;其次介绍模体发现算法;最后介绍模体发现在生物医学时间序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一群存在于骨髓、脂肪、骨实质、胎盘及骨骼肌等多种组织中的干细胞,具有向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功能[1]。也有资料表明,MSC分化能力接近于胚胎干细胞,可分化为肌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和肝细胞[2-5]。体外实验证实,MSC本身并不引起异体淋巴细胞活化,但可抑制由丝裂原或异体淋巴细胞激活的T、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增殖[6-8],抑制树突状细胞的发育与成熟[9]。因此,MS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器官移植、骨和软骨组织修复、心肌梗死和肝脏损伤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某些治疗措施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的有关MSC治疗的临床试验包括:⑴异体MSC静脉输注治疗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⑵自体MSC静脉输注治疗Crohn病;⑶自体MSC局部应用治疗牙周疾病;⑷异体MSC静脉输注治疗心肌梗死;⑸异体MSC修复半月板;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MSC治疗心肌梗死等。在国内,多家单位已经将自体或异体MSC试用于临床,以预防或治疗GVHD、心肌梗死、骨或软骨缺损和股骨头坏死等[10-13]。然而,有关MSC临床应用的一些基本问题尚不清楚,盲目开展临床试验是不妥当的。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天花疫苗天坛株病毒是自 1926 年从天花患者的疱痂中分离出来的病毒经连续传代减毒而获得。自 1980 年 WHO 宣布全球消灭天花后,天花疫苗停止使用[1-2]。2001 年 9 月 11 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后,天花疫苗重新成为世界范围内用于反生物武器研究和使用的重点[3-4]。目前国内外正在开发以天花疫苗天坛株作为载体的重组疫苗[5-7]。天花疫苗的鉴别试验、外源因子检查、支原体检查等均涉及到中和试验,因此亟需建立具有检测专属性和耐用性好的中和试验方法。为此,我们选用天花疫苗天坛株病毒免疫家兔制备的抗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就中和温度、中和时间、病毒量与抗血清效价等条件优化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中和试验方法专属性和耐用性验证。......  相似文献   

10.
 精子特异性乳酸脱氢酶(sperm-specific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C4)特异地存在于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睾丸和精子中,与体细胞乳酸脱氢酶 A4(LDH-A4)和 B4(LDH-B4)同属于乳酸脱氢酶家族,它们都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为辅酶催化丙酮酸和乳酸的转化,在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但 LDH-C4 与体细胞 LDH 相比又具有一些独特性质。近来,在研制新型避孕药的过程中,免疫避孕疫苗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免疫法控制生育具有无药物的毒副作用、管理使用方便、低价、作用相对持久且可逆等优势,但找到理想的精子特异性抗原是制备免疫避孕疫苗的关键[2]。用不育患者血清中提取的抗精子抗体(AsAb)来寻找睾丸 cDNA 文库表达的抗原候选对象,结 果发现特征性强且免疫效果可靠的免疫原为 LDH-C4[3]。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 LDH-C4 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做一综述。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