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印染》2015,(16)
研究不同取代度羧甲基瓜尔胶(CMG)糊料的基本物化性能,将其用于活性染料印花,并与海藻酸钠糊料的印花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CMG取代度增加,PVI值变大,保水性提高;CMG糊黏度在p H=8.5~11.0比较稳定,染料及防染盐S与糊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尿素对原糊黏度的影响不明显,储存稳定性较海藻酸钠好。CMG用于活性染料印花,随着取代度增加,脱糊率变大,印花织物轮廓清晰度和表观得色量提高;取代度为1.10的CMG与海藻酸钠以质量比1∶1复配,活性染料印花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淀粉和氯乙酸为主要原料,乙醇为介质,采用有机溶剂的分步加碱法自制羧甲基淀粉(CMS)。考察了原料配比、水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对羧甲基淀粉(CMS)取代度、粘度等理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改性淀粉的工艺参数和试验方案。通过对羧甲基淀粉(CMS)粘度、流变性、印花得色量和脱糊率等理化性能和印花效果的测试,发现其作为活性染料印花糊料具有假塑性好、稳定性高的优势,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取代海藻酸钠(SA)。  相似文献   

3.
高取代度CMC/SA混合糊料活性染料印花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范雪荣  王强  康青成 《印染》2007,33(2):4-6
测试了不同比例混合的高取代度羧甲基纤维素(CMC,Carboxymethyl Cellulose)、海藻酸钠(SA,Sodium Alginate)原糊的各项性能发现,所有原糊均属假塑性流体,混合糊的流变性能随两者混合比例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各混合糊对化学药品的相容性优于各单独使用糊料;从印花效果看,高取代度CMC比例较高的糊料,印花织物表面K/S值高,SA比例高的原糊则印制渗透性好,可视印花具体要求选择糊料混合比例。  相似文献   

4.
印花糊料应用性能测定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桃芝  朱亚伟 《丝绸》2001,(C00):90-91,97
对海藻酸钠、改性淀粉浆、复配浆等印花原糊的性能进行了测定,筛选出适合活性染料印花的新糊料替代海藻酸钠糊。  相似文献   

5.
《印染》2015,(8)
研究了不同取代度羧甲基罗望子胶(CMT)糊料的基本性能,将其用于活性染料印花,并与海藻酸钠糊料的印花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MT属于高浓度低黏度糊料,具有良好的流变性、抱水性和黏度稳定性;随着CMT取代度的增加,其活性染料印花性能逐步改善,取代度达到1.1时的CMT印花效果与海藻酸钠接近,具有较高的得色量、花纹轮廓清晰度及脱糊率,可代替海藻酸钠糊料用于活性染料印花。  相似文献   

6.
《印染》2017,(15)
研究了不同取代度羧甲基决明子胶(CM-CTG)印花的基本性能,并比较其与海藻酸钠的印花效果。结果表明,随着CM-CTG取代度的提高,印花织物的脱糊率逐渐变大,手感变柔软,表观得色量逐渐升高。高取代度(DS1.0)的CM-CTG印花织物的表观得色量明显高于海藻酸钠。CM-CTG价格较低,综合性能优良,可替代海藻酸钠用作活性染料印花糊料。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变性腈纶胶与活性染料的反应性、印花给色量、可洗性、流变性等性质,证明变性腈纶胶可以取代海藻酸钠糊作为活性染料的理想印花原糊。  相似文献   

8.
高取代CMC用作活性染料印花糊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丽  范雪荣  王强 《纺织学报》2006,27(11):75-78
为使CMC用作活性染料的印花糊料,测试了高取代CMC的流变性能、印制性能等,并与传统活性印花糊料海藻酸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取代CMC成糊率高,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其流变性决定了它比海藻酸钠更适合用作亲水性纤维纺织品的精细花纹印花,且其实际印花效果可与海藻酸钠媲美,可以代替海藻酸钠作为活性染料的印花糊料。  相似文献   

9.
纯棉活性染料印花是染料印花的重要工艺之一。长期以来,活性染料印花的原糊都以海藻酸钠为主要糊料,海藻酸钠分子中含有大量的阴离子羧基,对重金属离子(Ca∧2 、Mg∧2 、Fe∧2 等)会产生沉淀凝胶的作用,破坏色浆的稳定性能,影响染色牢度。与阴离子化合物多存在分子间的静电斥力(活性染料多属于阴荷性),防止了活性染料与海藻酸钠的结合,促进了染料的上染。由海藻酸钠原糊制得的色浆渗透性、吸湿性均很好,而给色量却低,尤其是在圆网印制中更低,均匀性也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正>五、织物印花糊料应用的实验比较1.纯棉织物活性染料印花的糊料比较试验纯棉织物活性染料印花选用了海藻酸钠糊、变性淀粉糊、海藻酸钠与合成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和聚氨酯合成增稠剂五种糊料进行应用比较试验。1)印花色浆配制:根据各糊料成糊率的不同,先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基本糊。  相似文献   

11.
李正雄 《印染》2013,39(9):28-31
研究了用作活性印花糊料的高取代度羧甲基纤维素(CMC)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高取代度CMC成糊率高,色牢度良好,但得色量不如海藻酸钠(SA),特别是透网性、可脱除性和印花织物手感,比SA逊色很多。高取代度CMC目前还不能满足活性印花大生产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羧甲基淀粉作印花糊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芬  张友松 《印染》1995,21(6):8-10
本文介绍了以淀粉为原料制备羧甲基淀粉的合成方法及用作印花糊料的性能特点,并将之与海藻酸钠进行比较,证明羧甲基淀粉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性能较好,能代替海藻酸钠,是一种新型的印花糊料。  相似文献   

13.
郭开银  李民中  唐人成 《印染》2014,40(6):11-15
对蚕丝和棉织物活性染料喷墨印花的上浆预处理和喷印后汽蒸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上浆的蚕丝印花织物颜色深度相近,而棉织物则是用羧甲基纤维素上浆时颜色深度更高;用碳酸氢钠作碱剂时,蚕丝和棉织物在颜色深度和颜色稳定性方面的表现更佳;为了获得较深的颜色,棉织物较蚕丝织物需要更多的碱剂和尿素,而所需元明粉的用量是相同的;在汽蒸时,活性染料在棉上的固色率低于在蚕丝上的固色率,但其固色速率高于在蚕丝上的固色速率;蚕丝和棉织物的最佳喷墨印花工艺参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为使双面数码喷墨印花蚕丝织物获得良好的表面得色和花型轮廓清晰度,采用同花同色双面数码喷印技术,探究上浆方式对蚕丝织物双面数码喷印效果的影响,研究7种印花糊料在蚕丝织物上的双面数码喷印效果,并通过复配技术开发能获得优良双面数码喷印效果的上浆糊料。研究表明:获得最佳双面数码喷印效果的上浆方式为双面刮浆;双面数码喷印后的蚕丝织物表面得色量比单面数码喷印高且得色更均匀;当海藻酸钠和羧甲基淀粉复配比例为5∶5时,蚕丝织物可以获得最佳的同花同色双面数码喷印效果。  相似文献   

15.
范秀芝  董德敢 《印染》2002,28(4):19-19
通过比较,分析海藻酸钠糊料,海藻酸钠与活性印花增稠剂KG-401混合糊料的粘度值,PVI值,认为后者更适合平网活性染料印花的糊料制备。  相似文献   

16.
Poly(acrylic acid)-starch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polymerizing acrylic acid with maize starch using KMnO4/citric acid as redox initiator system. These composites were used as pastes for printing cotton fabrics with reactive dy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composites are of great potential value as thickeners for printing according to the flat screen technique using steam as well as thermal means for dye fixation on the cotton fabric. The colour strength as well as overall fastness properties are comparable, if not superior, to those fabric samples printed using sodium alginate as a thickener.  相似文献   

17.
合成增稠剂用于活性染料网印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然  胡廷秀 《印染》1997,23(9):18-23
通过大量实验数据,从分析合成增稠剂的物化性能和流变特性入手,论述了合成增稠剂应用于活性染料圆(平)网印花的适应性,并与常规海藻酸钠糊料进行性能对比。实验证明,合成增稠剂是印制高网目精细花型的优良糊料,合理推广应用合成增稠剂则是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Cyanoethylated starches were prepared by reacting rice starch with acrylonitrile in presence of sodium hydroxide. The suitability of the modified starches in printing cotton fabrics with reactive dyes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application of pastes containing cyanoethylated starches and reactive dyes to cotton fabric, fixation of the prints by steaming or thermal treatment, assessment of colour strength and overall fastness properties of the prints, examination o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carrying out parallel experiments using sodium alginate, unmodified starch and alkali-treated starch. Cyanoethylated starches particularly that containing 1.75% N proved to be a potential thickener for printing cotton with reactive dy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