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玻璃的传热系数表征玻璃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目前的新型建筑中使用大面积的幕墙玻璃,因此,玻璃传热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效果。根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评定与表示》,建立传热系数计算模型,对中空玻璃的传热系数测量过程的各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各类因素影响作用进行量化计算,得出了玻璃传热系数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相似文献   

2.
比较分析了(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JGJ 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对采暖地区建筑地面热工性能的要求,前者用热阻表示.而后者则用传热系数表示.由于两者都是国家现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于相同围护结构性能要求理应采用相同指标表示.根据计算地面传热的方法,建议在(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时使用传热系数来表征地面的热工性能,以方便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现有自保温砌块传热系数的理论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不同计算方法得到的传热系数理论值与试验检测值之间的差异程度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并给出改进传热系数理论计算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筑门窗传热系数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王灵玺  张肖林 《山西建筑》2009,35(34):258-259
结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计算规程分析了建筑门窗的传热系数特性,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建筑外窗的传热系数,结合国际标准和我国的计算规程,给出了线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且能很好地满足我国规范要求,为建筑门窗的传热系数计算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幕墙整体传热系数的计算是通过一个面积加权的方法求得的。而幕墙中框及各种面材传热系数需要分别进行计算,在框与面材之间存在一个边界,这个边界不仅存在室内外纵向的传热,还存在框与面材之间的横向传热。如何准确的考虑这个边界的传热,是幕墙传热系数计算的关键问题。本文着重讲述一套框的传热系数计算方法,使其充分考虑边界传热在幕墙传热中的影响,仅供大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关于底层地面传热系数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目前建筑热工计算和建筑热负荷计算中底层地面传热系数的处理方法.通过对热流相加法处理地面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计算底层地面传热系数的方法,即由热流量计算地面的当量传热系数.对西安地区几种典型地面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反映地面的传热状况.  相似文献   

7.
双向通风窗具有特殊的三层玻璃系统,在不通风工况下,玻璃间隙空气层的传热方式包括对流传热。提出了三层玻璃系统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测量了玻璃间隙空气层厚度为20mm时三层玻璃系统的传热系数,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很小,计算方法准确性较高。计算了玻璃间隙空气层厚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得到间隙空气层厚度为40mm时,传热系数最小,双向通风窗在不通风工况下绝热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暖通空调》2006,36(B12):36-37
脉冲燃烧锅炉的推出是锅炉行业的一个重大突破,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锅炉概念。超高的传热系数使脉冲燃烧锅炉成为一种冷凝式锅炉,排烟温度降到100℃以下,锅炉吸收烟气中水蒸汽的汽化潜热,按低位热值计算的热效率可以超过100%。  相似文献   

9.
中空玻璃是目前应用最为普及的建筑节能玻璃产品,但作为衡量其保温性能的传热系数计算方法目前仍没有得到充分研究。论文研究了中空玻璃传热系数计算国内外标准和基于热流分配温度的中空玻璃传热系数迭代计算方法,表明了标准方法可操作性不强及基于热流分配温度迭代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热阻分配温度的中空玻璃传热系数迭代计算方法,以冷热侧空气温度为-20℃和20℃的5+12A+5的中空玻璃为实例进行了计算,选取了几类典型的玻璃配置将其计算结果与主流软件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论文提出的基于热阻分配温度的中空玻璃传热系数迭代计算方法对于中空玻璃保温性能评价、相关工具的开发和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直埋保温管道总传热系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使用热流计法测试总传热系数的原理。依据测试方法,从管道介质循环加热系统、试验沙箱环境、环境监测、试验样品制备与测点布置、试验步骤几个方面介绍了实验室直埋管道总传热系数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通过实际样品在系统中进行总传热系数测试,利用温差法进行校核,验证测试方法与系统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建平 《暖通空调》2005,35(2):82-85
介绍了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结合计算实例重点论述了地下换热器的设计过程,包括换热器形式及管材选择,管径、管长的确定,管道阻力计算等。  相似文献   

12.
热管技术在近室温工况条件下节能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热管换热技术在近室温工况条件下节能应用的技术适用性及其与工业应用的条件差异;对热管换热器结构形式、材料选择、最佳充液率等参数的确定以及通风空调节能、太阳能利用、地热能利用、低品位废热利用、热管供热系统等工程应用途径和形式、设计方法和原则等一般性工程问题作了系统分析,为实际工程应用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CJJ94-2009《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494--2009《城镇燃气技术规范》等标准中关于燃具安装要求的规定进行解读,探讨了燃具的质量及安装场所要求、各种燃具的安装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地源热泵竖直地埋管系统设计的简明算法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对流换热、导热理论和能量平衡方程,在借鉴IGSHPA模型方法的基础上,得出了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的简明算法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较结果表明,误差在工程允许范围之内。根据该算法能够得出相同换热量的不同埋管设计方案,即不同的埋深、管间距、管内流速和埋管数量的组合情况,同时也能得出相应的流体进出口温度。  相似文献   

15.
对燃气热水器的换热器建立单管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工作参数(烟气进口温度、过剩空气系数、烟气温度分布、水质量流量)、结构参数(肋片数量、肋片厚度)和水管顺、逆流排布对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土壤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传热模型,用MATLAB软件编写了单位管长换热量的求解程序,并且分析了地下换热器中循环液设计出口温度、埋管间距、钻孔深度、土壤热物性参数等因素对单位管长换热量的影响。得出单位管长换热量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为土壤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中各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悦 《煤气与热力》2007,27(2):51-53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方法。探讨了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主要包括钻孔的设计计算及平面布置,埋管的管材选择、管径计算,埋管换热器侧循环泵的选型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气—气热管换热器离散型设计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气-气热管式换热器离散型设计计算方法产生误差的原因,在离散间壁式模型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温度影响各种物性参数的新离型设计模型。用平常运行的气-气热管式换热器的几何尺寸和实测数据,比较和分析了现存的各种设计计算方法所得理论值与实测值,结果表明新离散型设计计算方法更精确、更接近实际情况对实际计算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热渗耦合作用下地下埋管换热器的传热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范蕊  马最良 《暖通空调》2006,36(2):6-10,82
为确定地下水渗流对U型地下埋管换热器的影响,基于热渗耦合作用下的数学模型,采用整体求解方法求得管内流体、地下埋管换热器及周围土壤的温度场数值解。分析了地下水渗流对传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流动对原温度场的影响明显,而且地下水流速越高影响越大。进一步分析了有渗流时不同土壤类型对地下埋管换热器的影响情况,在饱和状态下导热系数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白冬军  杨雪飞  冯文亮  高雪  彭晶凯 《煤气与热力》2021,41(4):19-22,26,10042
针对真空复合保温预制直埋管(以下简称真空复合保温管,工作管内直径x壁厚为42.0 mm×4.4 mm,外护管外直径x壁厚为73.0 mm×3.4 mm,纳米气凝胶毡厚度为6 mm,真空层厚度为1.7 mm)展开散热损失实验研究。以导热油为循环介质,分别采用热流计法、表面温度法、热平衡法进行测试。对3种方法的测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存在差异的成因。真空复合保温管的散热损失随导热油进口设定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导热油进口设定温度一定时,真空复合保温管的散热损失随真空层绝对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真空层绝对压力为2.0 kPa时,真空复合保温管的散热损失最小。真空层绝对压力为12.0、22.0、101.3 kPa时,真空复合保温管的散热损失接近。在保温材料种类、厚度、安装方式一定的前提下,真空层绝对压力对获得更低的散热损失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热流计法的测试结果与表面温度法的计算结果接近,热平衡法的计算结果与前二者的差别较大。该实验宜采用热流计法、表面温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