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链脂肪酸魔芋葡甘聚糖酯的制备及乳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非均相酰化法制备了四个系列的长链脂肪酸魔芋葡甘聚糖酯(KGME).DTA图显示了葡甘聚糖酯的晶态结构变化,X 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了不同长度的酰链对葡甘聚糖酯晶态结构的影响.初步研究了葡甘聚糖酯在芳香烃及环烷烃两种水包油(O/W)乳液体系中其取代度与乳化力的关系.实验证明在水包油乳液体系中,取代度在某一范围的葡甘聚糖酯显示出较好的乳化能力,且在高盐浓度和酸性情况下,仍给出好的乳化作用.丁香油 水(O/W)乳液体系在室温下静置四个星期未发现破乳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醇类(正丁醇、正戊醇、正辛醇和正癸醇)、油类(正十八烷、正十六烷、正十四烷、正十烷、正癸烷和正辛烷)、正十八烷含量以及NaCl浓度对Tween80/醇/油/水体系相图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浓度对Tween80/正辛醇/正十八烷/水体系相图的影响不明显;醇类随着炭原子数目的增加,O/W微乳液区面积增大,W/O微乳液区面积减小,微乳液区总面积增大;不同的油类形成的微乳液区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正十六烷≈正十四烷>正十二烷>正癸烷>正十八烷>正辛烷;随着正十八烷含量的增加,微乳区面积减小。用2277热活性检测系统测定了石油菌B-2分别在非微乳液和助表面活性剂分别是正戊醇、正辛醇,油是正十八烷所形成的微乳液中生长的功率-时间曲线。结果表明微乳液培养基更适用于B-2利用高碳烷烃进行生长;正辛醇作助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微乳液培养基比正戊醇作助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微乳液培养更为有利;O/W型微乳液比W/O型微乳液对B-2的生长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3.
以乙酰磺酸为磺化剂制备磺化度为3~15mol%的磺化聚苯乙烯(SPS)并中和成盐.在一定的温度和搅拌速率下,加水将SPS乳化成水包油的稳定水基微乳液.用乳化过程中体系电导率和粘度的变化表征了乳化相反转过程.研究了溶剂的极性和离子含量对聚苯乙烯离聚体溶液可乳化性和乳化过程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倪鹏a 侯万国 a  b 《中国化学》2008,26(7):1335-1338
通常微乳液一般由四个组分构成: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本文报道了一种不含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体系(简称SFME),由呋喃甲醛(油相),水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三组分构成,不含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对其相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一个单相微乳液区和一个两相平衡区。采用电导率法和冷冻蚀刻电镜(FF-TEM)考察了单相区域中微乳液的微结构,结果表明可分为油包水(O/W)、双连续(BC)和水包油(W/O)三个区域。液滴直径介于40-70nm。  相似文献   

5.
微乳液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测定了十二烷基磺酸钠/正丁醇/20%苯乙烯/水体系的相平衡,用冷冻刻蚀、ESR、FT-IR研究了上述体系微乳液的结构,研究表明,苯乙烯含量恒定时,随着体系中水含量增加,电导确定的双连续结构的微乳液经历着从油包水到以连续再到水包油变化,FT-IR测定表明,W/O微乳兴较O/W微乳液的OH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频率有显著减小,说明W/O微乳兴中氢键缔合要比O/W强得多。ESR测定表明O/W微乳液的旋转相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原位改性SiO2稳定的己二酸二酯-水体系的乳液相反转特性, 探究了不同己二酸二酯分子对SiO2的功能化改性能力. 研究发现, 己二酸二酯的烷基链长对乳化行为有重要影响, 长分子链二酯倾向于形成O/W乳液, 而短分子链二酯则倾向于形成W/O型乳液. 结果表明, 短分子链的己二酸二酯对SiO2粒子的原位功能化改性效果更好, 其原因在于短分子链的己二酸二酯空间位阻较小, 酯基与Si—OH形成氢键能力较强. 改性SiO2的红外光谱证明了SiO2表面不同己二酸二酯的数量变化. 碱性条件下乳液稳定特性再次证实了所提出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将聚苯乙烯改性制成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溶解在甲苯/甲醇混合溶剂中,缓慢加水将聚苯乙烯乳化成稳定的水包油的水基微乳液。本文通过研究在乳化过程中体系粘度和导电性的变化,研究了聚苯乙烯离聚体溶液乳化过程的相反转机理和离子含量对乳化过程和相反转机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魔芋葡甘聚糖磷酸酯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研究(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魔芋葡甘聚糖磷酸酯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研究(Ⅰ)奉平陈旭东(西南师范大学环境化学研究所重庆,630715)(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系广州,510641)杨大成,付英姿(西南师范大学化学系重庆,630715)关键词:魔芋葡甘聚糖磷酸酯(KGMP),高岭土,...  相似文献   

9.
高内相比乳液模板法合成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海涛  鲁在君 《化学通报》2007,70(11):829-833
综述了以高内相比乳液作模板制备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油包水(W/O)乳液体系法、水包油(O/W)乳液体系法和超临界CO2法等制备方法、各种多孔材料的泡孔及通道直径、比表面积、密度等性能,以及这类多孔材料在生物医学、有机化学品清除、化学催化、水溶液中固体杂质分离、液相色谱、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以乙酰磺酸为磺化剂制备了磺化度为3~17mol%的磺化聚苯醚(SPPO)并中和成盐,在一定的温度和搅拌速度下,加水将SPPO乳化成水包油的稳定水基微乳液.用乳化过程中的体系的电导率、粘度和表面张力的变化表征了乳化相反转过程.另外还研究了溶剂的极性和离子含量对SPPO溶液可乳化性和乳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脱乙酰基对天然魔芋葡甘聚糖分子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直接观察魔芋葡甘聚糖(KGM)分子的三维结构形貌,KGM水溶液铺展在经Ca^2 处理的云母片上,干燥固定后,可获得稳定,重复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稀溶液中KGM分子具有伸展的螺旋链状结构,单股的长度达200-400nm,厚度为1.0nm,宽度为35.0-35.2nm,脱乙酰后分子链卷曲成直径约40-50nm,厚3.5-5.0nm的弹性圆台状。  相似文献   

12.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钾皂化2-乙基已基磷酸单2-乙基巴基酯(简称HEHPEHE或P507)的性质,同时配合激光光散射技术研究皂化应对形成微乳液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皂化度(αs)超过60%时,(K,H)EHPEHE呈现酸盐体系的特殊性质,体系对水的增溶能力迅速增大,该体系开始具有形成微乳液的能力;αs为75%左右时,体系对水的增溶能力最强;大于75%时,随着皂化度的继续增加,体系对水的加溶能力迅速下降.激光光散射的实验结果表明,αs为75%时,微乳体系中的平均液滴半径达到最大值(103.8nm)。红外光谱的结果证明形成微乳液对HEHPEHE分子中的P-O-C、P=O和P-O-H均与水分子有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倪鹏a 侯万国 a  b 《中国化学》2008,26(11):1985-1990
通常, 微乳液一般由四个组分构成: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本文报道了一种不含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体系(简称SFME),由呋喃甲醛(油相),水和乙醇三组分构成,不含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对其相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一个单相微乳液区和一个两相平衡区。采用电导率法和冷冻蚀刻电镜(FF-TEM)考察了单相区域中微乳液的微结构,结果表明可分为油包水(O/W)、双连续(BC)和水包油(W/O)三个区域。液滴直径介于30~80nm。  相似文献   

14.
绘制了35, 45, 55, 65 ℃下,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戊醇-环己烷-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 分析了温度对相图和微乳液区域的影响. 结果表明, 温度对油包水(W/O)反相微乳液区域大小有影响, 但影响较小, 温度对水包油(O/W)微乳液区域的影响较大, 且随温度的增加, 区域增大. 电导率曲线与相图吻合很好, 并用电解质溶液理论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聚乙烯吡咯烷酮存在时反相微乳液中水的状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存在时,十二烷基甜菜碱(C12BE)/正庚烷 /正戊醇 /水(Ⅰ)及二(2 乙基)己基磺化琥珀酸钠(AOT)/正庚烷 /水(Ⅱ) 反相微乳液中水的存在状态.采用计算机分峰技术将微乳液中水分子的O-H伸缩振动进行曲线拟合, (Ⅰ)得到三个子峰,分别位于(3560±20)cm-1,(3430±10)cm-1,(3280±10)cm-1附近; (Ⅱ)得到四个子峰,分别位于3618 cm-1, 3550 cm-1, 3446 cm-1和3292 cm-1处.尽管PVP均增溶于W/O型微乳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极性基团附近,却没有引起长链间自由水的变化.但由于两体系的差异,PVP的存在,导致微乳液(Ⅰ)的本体水减少,结合水增多,却使体系(Ⅱ)的结合水减少,本体水增多.由于W/O型微乳液中水与生物膜中水相似,这些研究有助于理解生物膜界面上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双醛葡甘聚糖水溶液在不同紫外光激发下的荧光光谱特性。结果表明,在220~320 nm紫外光激发下,双醛葡甘聚糖分子环结构中C—O—C醚键单元的氧未共价成键电子吸收激发光子产生n→σ*跃迁,醛基单元中C=O氧未共价成键电子吸收激发光子产生n→π*跃迁,最大发射波长分别在425 nm和465 nm左右;溶剂通过氢键等相互作用对双醛葡甘聚糖溶液荧光光谱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探索葡甘聚糖水凝胶给药载体与小分子药物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释药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微乳液中苯乙烯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十二烷基磺酸钠(As)/正丁醇/20%苯乙烯/水体系相平衡。用油溶性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水溶性过二硫酸钾(K~2S~2O~8)为引发剂,研究了油包水(W/O)、双连续(BC)和水包油(O/W)型微乳液介质中苯乙烯的聚合反应。得到了苯乙烯转化率和聚苯乙烯分子量与体系水含量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微乳液结构对聚合作用的影响。并通过电镜观察了聚苯乙烯的形貌,求得了聚苯乙烯的粒径,同时用^1HNMR研究了苯乙烯在微乳液液滴中的增溶位置,分析了聚合作用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陈志刚  宗敏华 《催化学报》2007,28(4):339-344
研究了在有机介质叔丁醇中魔芋葡甘聚糖(KGM)的分子量及酰基供体对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KGM乙酰化反应的影响.KGM的分子量对酶促其酰化反应的活性及产物取代度有显著影响.随着KGM分子量的增大,酶催化反应的速率逐渐下降,产物的取代度逐渐减小.KGM分子量对该反应的影响与不同分子量KGM的溶解度、体系粘度、空间位阻及颗粒形态等因素有关.以不同链长的脂肪酸乙烯酯为酰基供体时,随着酰基供体中脂肪酸碳链的增长,酶促KGM酰化反应速率逐渐下降,产物的取代度逐渐减小,且该酰化反应具有高度的区域选择性,反应均发生在C6-OH上.  相似文献   

19.
 分别在Triton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己醇/水的W/O型微乳液体系中合成了Au/Fe2O3催化剂,考察了主要制备参数对催化剂水煤气变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焙烧温度、水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rw)、表面活性剂浓度(W)、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催化剂活性组分金的负载量均对催化剂活性有显著的影响.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250℃,催化活性随着rw和W的增加而降低,由TritonX-100制得的催化剂的活性高于由CTAB制得的催化剂.当金负载量为3%,水煤气变换反应温度为200℃时,CO的转化率可达99.5%.  相似文献   

20.
基于脱乙酰基魔芋葡甘聚糖固定酶的H2O2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魔芋葡甘聚糖进行了脱乙酰基改性处理,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其脱乙酰基前后的结构变化.探讨了脱乙酰基魔芋葡甘聚糖溶胶-凝胶的制备条件对其成膜性能及酶固定化的影响.将脱乙酰基魔芋葡甘聚糖用于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固定,制备出了H2O2生物传感器.传感器在优化的工作条件下线性范围为1.0×10-6 ~6.0×10-4 mol/L,检出限为8×10-7 mol/L,稳定性良好.实验表明脱乙酰基魔芋葡甘聚糖是一种适用于生物传感器领域酶固定化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