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建立了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润滑油中抗氧剂种类、剩余含量和评估其剩余寿命的方法。采用0.1 mol/L KOH溶剂萃取润滑油中抗氧剂,通过对比试验确定最佳的萃取液为92%乙醇-水溶液;通过实验得到了定性分析3种常见抗氧剂2,6-二叔丁基对甲基酚、N-苯基-a-萘胺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微分脉冲信号峰位;对壳牌CF-4柴油机油和昆仑10号液压油进行模拟老化,得到了模拟老化时间与润滑剂中抗氧剂剩余含量的关系,实现了对剩余效用的评估测定。本方法可用于定性分析润滑油中抗氧剂的种类,以及评估润滑油使用寿命和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内外喷气燃料中抗氧剂含量检测的几种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微分伏安脉冲法、光谱法等。目前的方法能适用于大多数场合喷气燃料中抗氧剂的含量检测,但针对长期储存燃料和严重氧化燃料中抗氧剂含量的分析方法相关研究较少,提出有必要研究开发适用于此类喷气燃料中抗氧剂含量分析的高效便捷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2,6-二叔丁基对甲酚是一种喷气燃料中常用的抗氧化添加剂。针对现有测定技术的不足,建立了一种基于微分脉冲伏安法的喷气燃料中2,6-二叔丁基对甲酚抗氧剂的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2,6-二叔丁基对甲酚的微分脉冲伏安响应特征峰的强度与其浓度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用于测定喷气燃料中抗氧剂含量时最大相对误差为3.45%,标准偏差小于0.50mg/L。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通过ASTM驻北京办事处向ASTM D02分标委提出了新标准制定的申请。标准名称暂定为《无锌涡轮机油中芳胺型抗氧剂含量的测定差分脉冲伏安法》。此次上海研究院提交的文本包括英文版标准文本草案和技术路线说明,目前正等待D02分标委专家的审查意见反馈。《无锌涡轮机油中芳胺型抗氧剂含量的测定差分脉冲伏安法》为上海研究院原创方法 ,即使用电化学  相似文献   

5.
根据车辆发动机润滑油的要求,开展了富马酸酯型降凝剂T882产品在车用润滑油基础油中适应性及其与原有配方中添加剂感受性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T882降凝剂对车用润滑油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满足车用发动机润滑油对油品低温性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建立了一种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无锌涡轮机油中芳胺型抗氧剂含量的方法。采用自配的Ketox电解液试剂,使用荷兰Metrohm Autolab公司Autolab工作站,对加入芳胺型抗氧剂(T531、T534)的油溶液测定其电化学响应,发现在0.0~0.8 V范围内,2种抗氧剂均出现明显的DPV氧化峰。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DPV参数:电压增幅0.005 V,脉冲高度0.10 V,脉冲宽度0.02 s,脉冲周期0.2 s。在5 m L Ketox试剂中加入0.4 m L油样进行试验,在0.005 692%~1.133 7%(质量分数)范围内(以T534计),氧化峰面  相似文献   

7.
在0.3 V~0.7 V氧化电压范围内,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无锌汽轮机油中芳胺型抗氧剂时可消除酚型抗氧剂的影响,同时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差分脉冲伏安法的扫描参数。优化后的差分脉冲伏安法的检测含量更低,灵敏度更高,回归分析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  相似文献   

8.
一种测定润滑油抗氧剂的手段--伏安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德岩  黄毅  常明华 《润滑油》2005,20(3):49-52
研究了使用伏安法测定技术测定润滑油中抗氧剂,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少量润滑油中的抗氧剂进行萃取,应用伏安测定技术加电对其进行快速氧化来完成对润滑油抗氧剂的测定是完全可行的,并可以满足测定时对于可行性、重复性和准确性的要求,还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测定时间短等特点,适合对润滑油进行现场测定。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航空润滑油高温抗氧剂的合成研究,红外光谱化学表征证实合成制备了新型结构的芳胺低聚物抗氧剂。将合成所得抗氧剂应用到多元醇酯基航空润滑油配方体系中,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斜板模拟结焦试验法、旋转氧弹法(RBOT)、航空润滑油氧化与腐蚀安定性评定法FED-STD-791-5308、航空润滑油热氧化安定性与抗腐蚀性评定法FED-STD-791-3411对该航空润滑油样品进行高温性能评定。评定结果表明,新型抗氧剂显著提高了多元醇酯基航空发动机润滑油的高温抗氧化、抗结焦性能,使其腐蚀与氧化安定性满足了国际民用航空发动机油规范SAE AS5780B和美国海军航空发动机油规范MIL-PRF-23699G要求,是一种抗氧化性能优异的多元醇酯航空润滑油新型高温抗氧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循环伏安法的产生背景、原理。应用该技术可以快速、方便地对润滑油中抗氧剂、总酸(碱)值进行测定,并且可以对不同厂家润滑油的抗氧剂包进行区别。该技术还可以有效地评价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和设备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11.
浅谈我国车用发动机润滑油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广生 《润滑油》2001,16(1):3-5
简述了我国汽车工业及车用发动机润滑油的发展现状,润滑油生产技术对车用发动机润滑油发展的影响,并对车用发动机润滑油品种结构,新一代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车用润滑油的升级换代,车用润滑油评定技术国产化,农用运输车柴油机油需求及车用润滑油满足环保,节能及现代汽车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乔琦  刘燕  王储  张向英 《润滑油》2020,35(1):37-39
文章介绍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润滑油中抗氧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T501)的含量,考察不同光程长的液体池对抗氧剂T501最低检测限的影响,同时确定抗氧剂T501的最低检测限:光程长为3 mm时,抗氧剂T501的最低检测限最低,达到0. 01%(质量分数),相关系数为0. 9984。  相似文献   

13.
专利检索     
《润滑油与燃料》2005,15(4):57-60
含有两种金属清净剂的润滑油配方;柴油发动机润滑油;舷外发动机润滑油组成;低硫、低灰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作为抗磨添加剂;控制曲轴箱润滑油氧化和沉积物形成的抗氧剂组分;车用润滑油;润滑的组成;船用气缸油;不合钼的低挥发性润滑油组成;润滑油组成;低粘度润滑油组合物;含钼、硫和硼的润滑油组合物;润滑油组合物;润滑油组合物;减少发动机磨损的低磷润滑油组成;一种润滑油组分及其浓缩物。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介绍了润滑油抗氧剂的分类、作用机理、常用品种、对基础油的感受性及复合效应,简述了我国润滑油抗氧剂的发展情况,展望了润滑油抗氧剂的发展趋势。抗氧剂(Antioxidant)是能提高油品的抗氧化性能和延长其使用或贮存寿命的化学品,又称为氧化抑制剂(Oxidation inhibitor)。发动机油在使用过程中受空  相似文献   

15.
采用Ruler CE520抗氧剂含量测试仪,按照ASTM D7527《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测量润滑脂中抗氧化剂含量的试验方法》对锂基润滑脂中的胺型及酚型抗氧剂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仪器能够实时便捷地检测锂基润滑脂中抗氧剂含量的变化,适用于分析润滑脂剩余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宋应金  张桂林  郗杰 《润滑油》2009,24(5):46-52
随着国Ⅲ排放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它对汽车相关各行业的影响已经日益呈现.对车用润滑油来说,降低发动机油的磷含量,提高燃油经济性,延长发动机油的使用寿命,是行业对润滑油生产企业的要求;对润滑油添加剂来说,综合具有减摩抗磨、抗氧防腐且磷含量低的添加剂将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文章在分析国Ⅲ排放标准实施对润滑油组成影响的同时,重点介绍具有以上综合优势的有机钼、有机硼添加剂,并对引入此类添加剂的润滑油进行了多次台架模拟试验和分析,得出有机钼、有机硼添加剂在车用机油中减摩抗磨、抗氧、节能、延长换油期和改善尾气排放方面的优异表现,并预测此类添加剂的使用将成为发动机油升级换代的关键和整个润滑油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用压力差示扫描量热法评定基础油、抗氧剂和润滑油抗氧化性能的方法。PDSC扫描量热法与发动机台架试验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可以评价发动机油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用线性伏安法测定润滑油的酸值,结果表明,线性伏安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能够满足GB/T264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样品制备方法,并用于工业润滑油中酚类抗氧剂的净化提取,结合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技术(GC-FID),实现了变压器油全生命周期中酚类抗氧剂含量的测定。采用该方法测定了不同工业润滑油样品中酚类抗氧剂的含量,并监测了变压器油全生命周期中酚类抗氧剂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工业润滑油中两种抗氧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2,6-二叔丁基酚的含量测定,所建DLLME-GC-FID方法的检测下限(质量浓度)均为0.03μg/mL,方法中两种酚类抗氧剂的加标回收率介于84.7%~94.2%之间,其日内、日间精密度均介于1.2%~4.1%之间,且测定结果拟合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为0.999 9,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再现性;同时,该分析方法简单便捷、通用性强、灵敏度高、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20.
《润滑油》2018,(6)
选取半合成润滑油基础油作为实验材料,利用加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考察抗氧剂对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并将结果与SH/T 0196铜片实验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酚型抗氧剂T501对基础油的抗氧效果优于胺型抗氧剂L57;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随着抗氧剂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DSC实验结果与SH/T 0196具有很好的对应性,而且具有样品用量少、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等优点,可以用于评价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