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初诊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均行IMRT。IMRT前行DCE-MRI检查,计算Ktrans值、Kep值、Ve值、Vp值。IMRT结束后3个月根据临床疗效将患者分为良好组52例,不良组30例,比较良好组与不良组IMRT前的DCE-MRI参数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IMRT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CE-MRI参数对初诊鼻咽癌患者IMRT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良组IMRT前Ktrans、Kep较良好组缩短(P <0.05);不良组贫血,原发灶大小为超腔,T分期为T3、T4,咽后淋巴结转移较良好组升高(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血■,原发灶大小为超腔■,咽后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前后MRI影像变化及在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5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调强放疗并于治疗前后进行MRI检查,统计治疗有效率、对比纤维化与复发患者放疗后MRI曲线斜率。结果治疗前T1WI呈等信号、T2WI高信号、DWI图像呈高信号。治疗后T2WI呈非均匀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DWI序列呈信号减低,边界较治疗前清晰,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放疗治疗有效率92.0%(46/50),纤维化组斜率明显低于复发组(P0.05)。结论 MRI检查可准确显示肿瘤范围而勾画放射治疗靶区,根据肿瘤形态的改变评价调强放疗效果,并对复发与纤维化进行鉴别,对鼻咽癌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具有明显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鼻咽癌调强放疗、放疗后随访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放疗剂量40 Gy时和放疗结束后均行MRI常规扫描、增强扫描及DWI检查,分析病变体积及弥散表观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动态变化情况,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调强放疗时间的延长,肿瘤体积不同程度缩小,且不同放疗时间段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逐渐增高,放疗晚期ADC的增高程度大于放疗早期的增高程度,且不同放疗时间段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体积与ADC值呈负相关(r=-0.667,P=0.000)。结论:MRI及DWI-MRI成像可较准确的显示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形态学、组织学变化,能较好的监测NPC放射治疗后肿瘤的消退情况和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李新 《中外医疗》2009,28(28):40-40
目的观察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毒副反应,以比较两者此方面差异。方法将33例早期鼻咽癌(Ⅰ—Ⅱ期)患者随机分为调强放疗组(17例)和常规放疗组(13例)观察放疗后2组副反应如口干、粘膜反应及皮肤反应。结果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及口干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调强放疗的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调强放疗对腮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ion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对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2005-06~2008-02间,在我科因鼻咽癌行调强放疗及常规放疗的患者25例,分别于放疗前、放疗后及放疗后3个月腮腺功能检测及口干程度的比较。结果调强组口干症状分级:Ⅱ级9例,Ⅲ级2例;常规放疗组Ⅱ级3例,Ⅲ级11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随访3个月中,调强组口干恢复或减轻者9例;而常规放疗组3个月中口干症状无明显好转。放疗后两组腮腺分泌指数(EI)有显著差异(P<0.05),各时间点摄取指数(UI)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强放疗比常规放疗明显保护了腮腺的分泌功能,减轻口干症状,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放疗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首选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radiation therapy,IMRT)已应用于鼻咽癌的临床治疗。文中探讨3.0T MRI对鼻咽癌调强放疗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0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前后的MRI影像,比较放疗前后肿瘤大小、信号以及边界变化情况。结果 18例放疗后肿瘤病灶缩小,1例变化不明显,1例增大,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信号减低,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fficient,ADC)值增大,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动态增强病例,放疗前后时间信号曲线最大斜率(maximum slope,MS)减低、对比剂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延长。8例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缩小,并发鼻旁窦炎症6例和乳突炎1例。结论 3.0T MRI可良好显示鼻咽癌放疗后变化,对IMRT的疗效评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照射野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俐  刘翔宇  唐新生  严伟  舒晓镭  孙世良 《重庆医学》2007,36(14):1414-1415
目的 探索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照射野设计两种方法,从剂量学上探讨设野的合理性.方法 对鼻咽癌常规设野和调强放疗的治疗范围和剂量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照射计划均能基本满足临床要求.IMRT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好,正常组织受照射的范围和剂量减少.结论 IMRT对鼻咽癌患者无论是在靶区的剂量分布,还是保护正常组织都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咽癌病人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早期急性不良反应情况。方法:45例Ⅰ~Ⅲ期鼻咽癌病人分为调强放疗组(25例)和常规放疗组(20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锁骨上野及耳前野+后颈电子线野,靶区剂量2Gy/次;调强放疗设定7~9个适形野,靶区剂量2.2Gy/次。研究调强放疗和常规面颈联合野放疗病人的皮肤反应、口干反应和口腔咽部黏膜反应。结果:所有病人放疗后鼻咽及周围病灶明显消退。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多为Ⅰ级,口干反应多为Ⅰ、Ⅱ级,口腔黏膜和咽部反应为Ⅱ级。而常规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和口干反应多为Ⅲ级,口腔黏膜和咽部反应为Ⅲ级。适形调强放疗的轻度急性反应(Ⅰ级)要明显多于常规放疗,调强放疗组中重度急性副反应(Ⅲ、Ⅳ级)明显少于常规放疗组。结论: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可明显减轻鼻咽癌病人放疗的口干、口腔咽部溃疡、咽痛、吞咽困难和皮肤反应等早期放疗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计划过程中对肿瘤治疗计划制定的影响。方法首先单独基于PET/CT中的CT进行治疗计划的制定,内容包括治疗方案和肿瘤靶区(GTV)的勾画。之后基于PET/CT再次进行治疗计划的制定,并分析其变化情况,采用体积法和共同靶区/总靶区法对GTV改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基于PET/CT制定计划后21例患者中有3例(14%)分期改变,2例改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19例最终进行调强放疗的患者GTV均发生改变。体积法显示9例(47.4%)患者的GTV得到了缩小,10例(52.6%)得到了扩大。其中6例(31.6%)发生显著改变。共同靶区/总靶区法显示有9例(47.4%)患者的GTV发生显著改变。在复发鼻咽癌患者中的GTV改变比初发患者更明显。随访未发现治疗区域肿瘤残余以及复发患者。结论利用PET/CT将使鼻咽癌患者的分期更精确,有利于制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PET/CT影响调强放疗GTV的制定,对复发鼻咽癌患者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及化疗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调强放疗及化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体重、血清学指标及电解质变化,观察调强放疗及化疗对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的...  相似文献   

11.
18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实施,观察近期疗效,并分析其急慢性不良反应.方法 鼻咽癌IMRT初治患者180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Ⅰ期13例,Ⅱ期52例,Ⅲ期86例,Ⅳ期29例;鼻咽和上颈淋巴引流区作IMRT,原发灶GTV照射中位剂量72.6Gy(70.4~83.6Gy),2.2 Gy/f,下颈淋巴引流区予颈前切线野照射,50~70Gy/2Gy/f.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24个月(12~48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4.4%,1、2年无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6.4%、93.3%,无区域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3%、97.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0.1%、82.4%.N分期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最重要预后因素(P=0.04).最严重的急性不良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Ⅰ~Ⅳ级分别为26.6%、43.8%、23.3%、1.1%.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Ⅰ级37.2%,Ⅱ级7.3%.结论 鼻咽癌IMRT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治疗鼻咽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调强放疗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和慢性损伤。方法鼻咽癌初治患者78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期38例,Ⅲ期35例,Ⅳ期3例. 全程调强放疗,总剂量69.4~73.6Gy,每次2.3 Gy。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8~29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8.7%、94.9%,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3.6%,91.0%,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2.3%,84.6%。最严重的急性毒性不良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1~4级分别为21.8%、42.3%、30.0%、1.2%。晚期毒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1级32.1%,2级7.7%,3级3.8%。 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毒性不良反应轻,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调强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南召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单纯调强适形放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疗方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方案,可优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 价调强放疗在鼻咽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放疗配合同步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配合辅助化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6%,2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毒副反应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调强放疗可有效应用于鼻咽癌的临床治疗,其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控制肿瘤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规范化护理及其疗效。方法:将9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规范化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规范化护理组在放疗前后由高年资护士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社会家庭支持、健康指导等方面实施全程肿瘤规范化的护理。放疗结束3个月后通过临床观察,血清学检测和随访等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疗效。结果:规范化护理组的皮肤、口腔黏膜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进行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梅桂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3):963-964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摆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重要作用。方法对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时实施精准的摆位治疗和护理干预。结果157例鼻咽癌患者均完成调强放疗计划,1年局部区域无进展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7.4%,93.6%和96.4%,2年局部区域无进展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4.9%,89.4%和92.7%。结论严谨、规范的摆位治疗是IMRT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精心细致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放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尹文晶  毛武  刘锦全  齐斌  陈冬平 《广东医学》2021,42(12):1462-1466
目的 探讨≥65岁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因素、提供治疗依据。方法84例初诊无远处转移的≥65岁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采用RECIST评估肿瘤近期治疗效果、CTCAE 3.0和RTOG标准评估急性毒性、生存分析探讨预后因素。结果放疗结束64.3%完全缓解,35.7%部分缓解。最严重的血液学毒性是4级。3年的总生存(OS)、肿瘤相关生存(CSS)、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分别是84.0%、89.8%、90.3%、86.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残留情况、T分期、总分期对OS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残留情况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化疗并不能改善≥70岁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P>0.05),且血液学毒性显著高于非化疗组(P<0.05)。结论年龄和治疗结束时的肿瘤残留情况是影响老年鼻咽癌患者OS的重要因素。对于年龄≥70岁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建议采取单纯放疗;对于年龄≥65岁且<70岁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可采取放、化疗联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远期并发症和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1月我院诊治鼻咽癌患者67例进行观察,根据放疗方案分为常规组(常规放疗,32例)和干预组(调强放疗,35例),比较两组患者5年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结果:常规组患者口腔黏膜炎、中耳炎、听力损伤、张口困难、口干发生率均高于干预组(P<0.05)。常规组患者转移率、死亡率均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实施调强放疗,能显著降低患者放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89例鼻咽癌病人经IMRT治疗,Ⅰ期14例、Ⅱ期46例、Ⅲ期28例、Ⅳa期1例。鼻咽肿瘤靶体积(grosstarget volume,GTV)放疗至60-65Gy时根据肿瘤退缩情况,缩野加量至70-75Gy。中下颈65-70Gy,锁骨上区52Gy,危机器官剂量在安全限制范围内,脑干脊髓平均剂量36.5Gy,左、右视神经47.2Gy、43.4Gy,左右腮腺剂量40.1Gy、39.6Gy,50%腮腺体积平均受照剂量<30Gy。结果中位随访期34个月,7例出现局部或淋巴结复发,1年、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2%、6.7%。1年、2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8.9%、96.6%和93.2%。急性反应主要为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骨髓抑制、口干。口腔黏膜Ⅰ度损伤19.1%,Ⅱ度、Ⅲ度损伤分别为49.4%、31.4%。骨髓抑制Ⅰ级发生率47.2%,Ⅱ级16.9%,Ⅲ级20.2%。未发现放射性脑损伤后遗症。结论 IMRT对于鼻咽癌各区均有较好的剂量分布,局部控制率和2年、3年总生存率有明显提高,为鼻咽癌标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远期并发症。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耳鼻喉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7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缓解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口干、张口受限、听力下降和放射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放射性龋齿及颈部纤维化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在治疗鼻咽癌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放疗,且能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