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体血清25-羟维生素D[25 (OH)D]与过敏性紫癜(HSP)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3例HSP患者和161例随机对照儿童血清25(OH)D水平,并采用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以214例研究对象的25(OH)D水平四分位数为依据将其分为4个区间,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各区间血清25(OH)D水平与HSP发病风险的关联程度.结果 病例组血清25(OH)D水平中位数为11.40 ng/mL,对照组为15.36 n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最低浓度组即第1区间为参考水平,第2、3、4区间OR值及95%cI分别为0.468(0.341~0.771)、0.442(0.302~0.627)、0.339(0.199~0.501).采用前进法对性别、抽血季节进行校正,校正后第2、3、4区间OR值及95%CI分别为0.459(0.333~0.741)、0.408(0.317~0.611)、0.387(0.221~0.517),25(OH)D水平的升高与HSP发病风险的下降存在线性相关(P<0.05).结论 HSP发病风险随血清25(OH)D水平的增高而降低,25(OH)D可能是HSP发病的一项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儿童支气管哮喘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总免疫球蛋白E(TIgE)含量并与正常儿童相对照,以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血清25-(OH)D3及TIgE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儿童支气管哮喘30例及正常对照儿童40例血清中25-(OH)D3、TIgE含量,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对紫癜性肾炎(HSPN)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血清25-(OH)D对HSP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宿州市立医院儿科的102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作为病例组,其中HSPN组患儿31例,非HSPN组(NHSPN组)为71例;另选取同期就诊于该院门诊的94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儿童血清25-(OH)D的情况;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清25-(OH)D影响HSPN发生的风险;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25-(OH)D对HSPN的诊断价值。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HSP组;HSPN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NHSPN组及HSP组(均P<0.01)。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D升高,其发生HSP的风险将降低(OR=0.302,P<0.001);而HSP组儿童血清25-(OH)D降低,其发生HSPN的风险将升高(OR=1.650,P<0.001)。此外,区分HSP与HSPN患儿时,血清25-(OH)D的ROC曲线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慢性丙型肝炎(CHC)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3月1日,检索所有评价人体血清25(OH)D_3水平与慢性丙型肝炎关系的中英文文献。采用RevMan 5.2软件和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1 144例患者,Mate分析结果显示,CHC组患者体内25(OH)D_3水平较对照组低1.59ng/ml(SMD=-1.59,95%CI-2.37~-0.80,P<0.01)。按种族进行分析,黄种人和埃及人CHC组患者25(OH)D均较对照组低(SMD=-2.48,95%CI-3.58~-1.38,P<0.01;SMD=-2.10,95%CI-3.23~-0.96,P<0.01),而白种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20,95%CI-1.42~-1.03,P=0.75)。根据维生素D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在酶联免疫法(ELISA)亚组和色谱法亚组中,CHC组患者的血清25(OH)D_3均较对照组低(SMD=-2.39,95%CI-3.22~~1.56,P<0.01;SMD=-1.751,95%CI-2.06~-1.44,P<0.01)。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5(OH)D_3水平较正常人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雌二醇水平与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镇江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198例宫颈疾病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25(OH)D、雌二醇水平,对比不同程度宫颈疾病患者血清25(OH)D、雌二醇水平,及宫颈癌不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血清25(OH)D、雌二醇水平,分析血清25(OH)D、雌二醇水平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患者25(OH)D水平小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小于低度鳞状细胞内病变(LSIL)小于慢性宫颈炎,宫颈癌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大于HSIL大于LSIL大于慢性宫颈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及不同分化程度患者25(OH)D、雌二醇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癌患者中,25(OH)D水平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459,P<0.01;r=-0.673,P<0.01),即25(OH)D水平随着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增加呈递减趋势;雌二醇水平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812,P<0.01;r=0.810,P<0.01),即雌二醇水平随着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增加呈递增趋势。结论血清25(OH)D、雌二醇水平与宫颈癌发病、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低水平的25(OH)D及高水平的雌二醇可能增加宫颈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自限性癫痫(self-limited epilepsy in children with spines in the central temporal region,SeLECTS)发作与血浆氨及25羟维生素D [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90例SeLECTS患儿为病例组,同期90例宿州地区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氨及血清25(OH)D水平差异,回顾分析SeLECTS临床特点与血浆氨及25(OH)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患儿的血浆氨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发病年龄、发作时间、发作频率的SeLECTS患儿,血浆氨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病年龄、发作频率、发作季节的SeLECTS患儿,血清25(OH)D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时间与发病年龄、发病频率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浆氨浓度与发病年龄、发作时间、发作频率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5(OH)D含量与发作时间、发作频率、血浆氨浓度之间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LECTS患儿发病年龄、发作频率、发作时间与血浆氨水平呈正相关;发病年龄与25(OH)D水平呈正相关,发作频率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SeLECTS发作与血浆氨及血清25(OH)D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血浆氨水平升高或25(OH)D水平降低皆会增加SeLECTS发作的风险。因此,通过检验患儿血浆氨及血清25(OH)D含量可为预防、病情评估及诊治SeLECTS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总IgE的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以及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两者影响。方法检测65例哮喘病儿用药前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3、6、12个月时血清中25-(OH)D3和总IgE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随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的延长,血清25-(OH)D3水平呈上升趋势,总IgE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95.296、23.037,P均<0.01),且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614,P<0.01)。结论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导致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且血清25-(OH)D3水平增高可能抑制IgE的过度表达。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病儿骨代谢25-(OH)D3途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病人营养、炎症指标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营养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维持性血透病人127例,检测其血清25(OH)D3及炎症指标和营养指标,结合营养评定(采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法)结果,分析不同维生素D3水平与炎症、营养指标以及临床营养状态的关系.结果:127例病人按照检测的血清25(OH)D3水平结果分为3组:正常范围者19例,不足者90例,缺乏者18例.方差分析显示3组血透病人中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和总胆固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5(OH)D3与总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钙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呈负相关关系(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是25(OH)D3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维生素D不足及缺乏在维持性血透病人中发生率较高,炎症状态和营养状况与血透病人维生素D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水平和骨密度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绝经后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306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同时测定其25-(OH)D、CRP、铁蛋白和HbA1C水平。结果相关性分析提示在校正了年龄和体重指数后,血清25-(OH)D与骨密度出现了显著的正相关(r=0.180,P=0.002)。血清CRP、铁蛋白与骨密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状况,随着其水平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骨密度的降低,从而增加骨质疏松症甚至脆性骨折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唐洁  杨渝伟  徐蓓  蒋文强   《四川医学》2021,42(3):231-235
目的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能够准确评价机体维生素D储备情况,并能同时检测其成分25(OH)D2、25(OH)D3,有助于指导临床维生素D补充制剂的选择.探讨该法测定的血清维生素D成分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并发慢性肾病(CKD)风险的关系.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的水平,探讨糖尿病与25(OH)D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110例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25(OH)D水平,同时检测相关临床及生化指标。结果血清25(OH)D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与空腹血糖呈显著负相关(r=-0.687,P<0.05)。结论血清25(OH)D在2型糖尿患者中明显低于正常人,且空腹血糖越高、血清25(OH)D越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T1DM)锌转运8自身抗体(ZnT8A)的关系?方法:选取初发的T1DM患者32例,10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常规生化指标?血清25(OH)D3水平?ZnT8A抗体的检测;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ZnT8A抗体滴度的关系?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25(OH)D3水平[(69.4 ± 9.2)nmol/L]比较,T1DM组的血清25(OH)D3水平[(36.8 ± 6.1)nmol/L]显著降低(P < 0.01);在维生素D缺乏人群中,T1DM的患病风险增加(OR = 3.16,95%CI:3.02~3.31);②根据25(OH)D3水平由高到低分为3组,结果发现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逐渐降低(P < 0.05);与维生素D充足组比较,维生素D缺乏组Zn8TA阳性率升高(P < 0.05);③ZnT8A阳性率与25(OH)D3水平负相关(r = -1.036,P < 0.05)?结论:①T1DM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较低,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T1DM的患病风险增高;②血清25(OH)D3水平可能影响ZnT8A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系,分析孕妇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玉环市人民医院产检的300例孕妇,在孕早期、中期、晚期分别检测25-(OH)D水平,根据血清25-(OH)D水平分为缺乏组和不缺乏组,比较2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的差别;根据孕晚期血清25-(OH)D水平,分析孕妇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   孕早期缺乏组、不缺乏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26.32%、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缺乏组、不缺乏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28.65%、9.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晚期缺乏组、不缺乏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27.47%、1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少、孕晚期在冬春季、未正规补充维生素D、未及时补充维生素D为孕妇血清25-(OH)D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下降可能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风险,孕早期合理补充维生素D可有效预防孕妇维生素D缺乏,有助于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与血清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同时被纳入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样本库和糖尿病管理系统的2型糖尿病患者310例,根据眼底检查分为DR组(n=105例)和正常眼底(non 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n=205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史和检验信息,并检测各组血清中的25 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NDR组比较,DR组的25(OH)D水平降低(t=3.465,P<0.001),25(OH)D缺乏率增高(χ2=5.313,P=0.021),但是25(OH)D不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0,P=0.32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校正一系列变量(基本特征、疾病史、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甘油三酯和尿酸)后,25(OH)D水平与T2DM患者并发DR呈负相关(OR=0.954,95% CI:0.926~0.983,P=0.002),25(OH)D缺乏的T2DM患者DR发病风险是25(OH)D不缺乏者的2.17倍(OR=2.171,95% CI:1.047~4.500,P=0.037)。结论  血清25(OH)D水平与DR的发生呈负相关,25(OH)D缺乏可能与T2DM患者DR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 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性(DAS28)评分、骨侵蚀度及骨密度(BMD)、实验室与临床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18例 RA患者及70例对照(非RA患者),检测两组血清 25(OH)D,并记录RA组患者DAS28评分、骨侵蚀情况、BMD值、ESR、CR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RA组血清 25(OH)D 明显低于对照组[19.09(24.65-17.58)ng/ml比41.174(56.21-23.42)ng/ml,P<0.05];两组25(OH)D 水平和维生素D分级构成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明显高于RA组;维生素D充足方面,对照组(57.14%)高于RA组(11.02%);维生素D的缺乏方面,RA组(61.86%)高于对照组(14.29%),P<0.05。②RA组血清25(OH)D 水平与疼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ESR均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依次为-0.464、-0.528、-0.58,P<0.05),而与CRP不存在统计学相关(P =0.061)。③RA组不同DAS28活动度的血清25(OH)D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7例低活动组25(OH)D最高,36例高活动组最低。血清25(OH)D与DAS28做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回归分析显示: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129.272,P<0.05),25(OH)D的偏回归系数为 -0.055,95%CI为-0.065,-0.046,说明25(OH)D 对 DAS28 有负性影响。④RA组不同骨侵蚀程度的血清 25(OH)D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非骨侵蚀组最高,严重骨侵蚀组最低。⑤不同骨密度组的血清25(OH)D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组最高,骨质疏松组最低。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RA组血清25(OH)D对骨质疏松患病与否的影响,结果显示年龄和血清25(OH)D与患骨质疏松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是最危险的因素,年龄大者患骨质疏松的机率是年龄小的1.348倍;血清25(OH)D是保护因素,含量高者是低的0.569倍。结论 ①RA患者血清 25(OH)D 含量低,血清 25(OH)D与TJC、SJC、ESR、DAS28呈负相关;②RA患者血清25(OH)D下降与骨侵蚀、骨质疏松发生相关;高年龄是骨质疏松患病的危险因素,而高水平25(OH)D是RA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血清及房水中25-羟基维生素D [25(OH)D]、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糖尿病白内障(DC)之间关系。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2例DC患者、35例血糖正常单纯白内障患者,分别作为DC组、对照组,进行血清与房水中25(OH)D、MMP-9及TNF-α水平测定。比较两组血清25(OH)D、MMP-9及TNF-α指标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DC组患者血清与房水中25(OH)D均低于对照组,MMP-9及TNF-α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与MMP-9、TNF-α无相关性(r=0.116、0.122, P0.05),血清MMP-9与TNF-α水平无相关性(r=0.092, P0.05),房水中25(OH)D与MMP-9、TNF-α呈负相关(r=-0.346、-0.625, P0.05),房水中MMP-9与TNF-α呈正相关(r=0.522, P0.05);血清中25(OH)D、MMP-9、TNF-α以及三指标联合用于预测D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0、0.916、0.848、0.959,而房水中三指标分别以及联合用于预测DC AUC分别为0.810、0.987、0.865、0.995。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血清及房水中25(OH)D、MMP-9及TNF-α水平异常变化关系密切,其发生可能与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特应性皮炎(AD)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对维生素D干预进行系统分析,评价补充维生素D治疗AD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自2010年1月至2022年11月维生素D与AD及维生素D治疗AD的相关文献,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检索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CT)5篇,病例对照研究15篇。RCT中,试验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高于对照组[WMD=-3.79,95%CI(-6.38,-1.20),P=0.004];试验组欧洲特应性皮炎评分高于对照组[WMD=-6.06,95%CI(-10.12,-2.00),P=0.003]。病例对照研究中,AD患儿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SMD=-0.80,95%CI(-1.18,-0.41),P<0.000 1]。结论 AD患儿有很高的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AD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白癜风患儿体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5例白癜风患儿及111例健康儿童血清25-(OH)D水平?结果:白癜风组患儿血清25-(OH)D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65例中37例患儿(占56.9%)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50 nmol/L),25-(OH)D平均水平为(34.92 ± 8.24) nmol/L?健康对照组111例健康儿童中27例(占 24.3%)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25 -(OH)D平均水平为(42.20 ± 6.14) nmol/L?进展期与稳定期白癜风患儿血清中25-(OH)D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白癜风患儿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儿童,应引起重视,可能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病人血清维生素D与甲状腺功能及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内分泌科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的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239例,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值分为:≥30 ng/mL为正常组、20 ng/mL≤25(OH)D<30 ng/mL为不足组、10 ng/mL≤25(OH)D<20 ng/mL为缺乏组、<10 ng/mL为严重缺乏组,比较血清25(OH)D与临床指标及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率为56.9%,随着血清25(OH)D下降,年龄、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 hemoglobin,HbA1c)、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逐渐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钙(calcium,Ca)、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与血清25(OH)D呈独立正相关(P<0.05);性别、年龄、吸烟、HbA1c、TSH与血清25(OH)D呈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女性、年龄、吸烟、HbA1c、TSH是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25(OH)D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维生素A(Vit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儿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242名。统计儿童血清25(OH)D和VitA的不足率、缺乏率。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血清25(OH)D、VitA水平。结果 25(OH)D不足率和缺乏率分别为37.60%(91/242)、17.77%(43/242)。VitA不足率和缺乏率分别为44.63%(108/242)、21.49%(52/242)。不同性别儿童血清25(OH)D、Vit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龄期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幼儿组和学龄前组,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龄期组血清VitA水平高于幼儿组和学龄前组,学龄前组血清VitA水平高于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25(OH)D和VitA水平与儿童的性别无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血清25(OH)D水平呈下降趋势,VitA水平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