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观察美罗培南治疗重症细菌性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62例重症细菌性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予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8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ivd,q12h;观察组31例予美罗培南1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ivd,q8h。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细菌清除率、二重感染率和临床疗效,观察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5.2%和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重感染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3.6%和 96.7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罗培南治疗重症细菌性肺部感染临床效果好,可有效清除细菌,降低二重感染,疗效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比较哌拉西林/舒巴坦与美洛西林/舒巴坦治疗急性细菌性中重度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6例急性细菌性中重度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 分别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2.5 g或美洛西林/舒巴坦.5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d,q8h或q12h,1个疗程为7 d。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药品不良反应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57.9%和47.4%,总有效率分别为84.2%和78.9%。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2%和82.5%,治疗后细菌转阴率分别为89.5%和86.9%;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63%。两组各项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对于治疗急性细菌性中重度泌尿系统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研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80例老年AECOPD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情况及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老年AECOPD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细菌清除率高,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金建峰  郑珣 《中国药师》2015,(7):1180-1182
摘 要 目的: 评价盐酸克林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腰椎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60例腰椎手术后感染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清创后分别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盐酸克林霉素抗感染治疗3周。监测两组患者治疗3周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体温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及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第2周开始,观察组患者体温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5,10,14天,观察组CRP、WBC及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均显著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6.67%和80.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腰椎术后感染效果优于克林霉素,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急性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依达拉奉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ivd,bi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l+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d,qd。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两组疗效、NIHSS评分、BI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 vs 43.33%,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与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BI评分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 vs 3.33%,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佳,能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4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d,qd,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两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和77.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D D含量则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能够使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 D-二聚体水平下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噻肟治疗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和头孢噻肟治疗(头孢噻肟组)。两组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患儿呼吸道病原菌检出分布构成;经过治疗后达到进步级别和有效级别疗效的平均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WBC平均复常率;评价两组疗效和细菌清除率;监测两组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检出的致病菌以G+菌为主,特别是肺炎链球菌最为常见。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达到进步、有效的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WBC平均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噻肟均可用于儿童呼吸道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磷霉素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9例下呼吸道感染住(?)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磷霉素钠注射剂4.0 g,ivd qd,给药后1h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剂2.0 g,ivd bid;对照组单独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剂2.0 g,ivd bid。两组疗程均为7~14 d,比较两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50%和85.71%,对照组分别为74.35%和62.9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和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霉素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单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曲松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疗效.方法:176例细菌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0例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 mg·kg-1 ·d-1,ivd,bid;对照组86例使用头孢曲松50 mg·kg-·d-1,ivd,qd.两组均不用其他抗菌药,治疗5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56%和81.4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23%和84.44%,细菌耐药率分别为14.42%和19.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疗效与头孢曲松相近.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观察复方白及乳膏治疗Ⅱ度手部皲裂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146例Ⅱ度手部皲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予复方白及乳膏治疗,对照组予尿素软膏治疗, 10 d为 1疗程。比较两组痛疼消失时间、角质软化时间、皲裂愈合时间,观察并评价两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用药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愈率94.5%,高于对照组的82.2%(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角质软化时间、皲裂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两组痛疼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白及乳膏治疗Ⅱ度手部皲裂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寇晋萍  方颖  余立  王俊秋 《中国药房》2011,(45):4273-4275
目的:考察北京地区市售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的药品质量。方法:采用现行标准方法对来自4个生产企业的21批次市售样品进行质量检验,采用非标文献方法检查其中高分子杂质含量。结果:按现行标准检验,各企业样品质量略有差异但均符合规定;非标文献方法考察结果表明不同企业样品中高分子杂质含量不同,样品质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中高分子杂质值得关注,建议在其检验标准中增加此检查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分别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温条件下,将这两种注射用抗生素分别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在8 h内,观察各配伍溶液的pH和外观变化,并采用HPLC法测定各配伍溶液中主药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分别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后,pH、外观无明显变化,相对含量分别在96%及99%/96%以上.结论: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在室温下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液在8 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3.
张晓庆  胡苹  李霞  张利斌  刘皋林 《中国药房》2010,(32):3014-3017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2例中、重度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g,静脉滴注,bid,3h后给予阿奇霉素0.5g,静脉滴注,qd。B组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g,静脉滴注,bid。C组给予阿奇霉素0.5g,静脉滴注,qd。治疗3d后,B、C组联用其它抗菌药。3组总疗程为7~14d。观察比较3组的疗效和细菌清除率,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d后,A组的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B、C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7~14d后,3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肺部感染的患者,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主要探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方法 治疗方法有:①控制感染;②镇咳祛痰;③解痉平喘.结果 6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15例,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8%.结论 6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较高,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哌拉西林钠及注射用哌拉西林钠的细菌内毒素检验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结果;哌拉西林钠及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在浓度不大于10mg/ml时对TAL试剂检测无干扰因素的影响。结论:该药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可行,可考虑代替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16.
汪正宇 《中国药房》2012,(21):1997-1999
目的:评估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借助数学模型,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包括标准品的称量、纯度、色谱峰面积以及供试品的称量、稀释和色谱峰面积等8种因素,并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各分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中以标准品和供试品的色谱峰面积影响最大;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48%和0·96%(P=95%,K=2),由标准品带来的不确定性较大。结论:测量不确定度可用于对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含量测定结果的评定。  相似文献   

17.
2种抗生素联用方案治疗儿童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琼 《中国药房》2006,17(3):195-196
目的比较2种抗生素联用方案治疗儿童肺炎的经济学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5∶1)与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治疗儿童肺炎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2种方案总有效率分别为94%、96%(P>0.05);成本分别为926.40、1370.30元(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85、14.27元。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儿童肺炎比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经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乳酸钠林格氏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以HPLC法测定哌拉西林钠和他唑巴坦钠的含量,并考察微粒数和pH值的变化。结果:在1.5h时哌拉西林钠含量90.13%。他唑巴坦钠含量99.8%,2.0h叶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钠的含量下降至83.34%,98.83%。结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不宜与乳酸钠林格氏注射液配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制剂的在四种临床上常用的溶媒配伍稳定性。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含量变化,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变化。结果 20℃时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含量下降不超过3%,其他3种溶媒中随着放置时间延长,含量下降3%~9%,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在37℃时配伍较20℃时低约6%,各配伍溶液4h内均澄明,无沉淀及浑浊发生,也无颜色变化,pH为4.65~4.97。结论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配伍溶液应放置在室温(20℃)下,一般不应超过4h,建议临床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粉针剂的首选溶媒。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中哌拉西林聚合物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凝胶色谱法。色谱柱:葡聚糖凝胶G-10为填充剂RASIS柱(SephadexTM,G-10,40~120μm,13mm×400mm);流动相A:pH7.0的0.01mol·L-1磷酸盐缓冲液[0.01mol·L-1磷酸氢二钠溶液-0.01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61∶39)],流动相B:超纯水;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哌拉西林聚合物线性范围为40.10~180.45mg·L-1(r=0.9996)。结论:方法简便易行,可基本保证所有高分子杂质被排阻,满足药品质量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