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应用100MHz 富里叶变换~(?)C 核磁共振谱(FT-~(13)C NMR)直接观测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支化度及其他微量异种结构的新的表征方法。用 Lindeman-Adams(LA)式计算的化学位移值和实测值作了比较和归属。发现 LA 式对 PE 支化链的指认精度高于主链。结合最小二乘法对各类支化链的长度、浓度分布及其他微量结构作了定量计算,得到了高、低密度聚乙烯中浓度高于0.5个/10000C 的所有微量结构单位的比较精确的定量结果。研究了长、短支链含量与试样分子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 一、前言聚合物的长链支化(LCB)是指聚合物大分子链上带有长度可与主链相比的侧链。自由基聚合的链转移,非线型缩聚,化学交联和接枝聚合等都可以产生 LCB。具有 LCB 的分子与线型分子相比其构象和分子尺寸等发生了变化,对聚合物的物理性质,加工使用性能有很大影响。例如支化使 LDPE 熔体强度下降,可延性减小等;对顺丁橡胶,支化增加使  相似文献   

3.
合成橡胶的凝胶与长链支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GPC-自动粘度计联用法和过滤法研究了镍系顺式1,4-聚丁二烯合成橡胶中的长链支化与凝胶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凝胶的产生同长链支化的存在有密切关系,这两种结构含量之间几乎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与高聚物的结构有密切关系。以往测定高聚物链化学结构(支化、交联等),分子量及其分布等均采用经典的沉淀、超速离心等方法,但速度慢、准确度差,远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及科研需要。凝胶渗透色谱(GPC)自1964年Moore发表第一篇文章,到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高分子结构的研究。此法快速、重复性好、易于自动化。本文介绍用GPC测定PVC树脂的分子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长链支化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研究及应用作了比较详尽的叙述,并对其性能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顺丁橡胶长链支化度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以凝胶渗透色谱(GPC)数据与稀溶液特性粘度数据相结合,测定顺丁橡胶长链支化度的方法。用沉淀分级法对顺丁橡胶样品分级后,以各分级样的流体力学体积对GPC淋出体积所确定的lg J—Ve曲线与窄分布聚苯乙烯标样的普适校正线基本重合,证明采用普适校正技术测定顺丁橡胶的各种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长链支化度是可行的。测定了顺丁橡胶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长链支化度,讨论了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并考察了样品中凝胶含量与支化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长链支化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研究及应用作了比较详尽的叙述,并对其性能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1 前言影响顺丁橡胶物理性质和加工行为的因素有:分子量及其分布、分子结构、凝胶含量等,并由此形成了与之对应的表征高聚物性能物理参数。顺丁橡胶分子结构中,除 C—1,4、T—1,4、V—1,2三种微观结构外,还有支化结构存在。支化结构,按 Vollmert 对聚合物结构的分类法,是较微观结构更为复杂的结构。当高聚物分子中产生支化结构时,将引起许多  相似文献   

9.
以己内酰胺为单体,赖氨酸为支化单体,制备了含有少量长支链结构的无规支化聚酰胺6,利用FTIR、DSC、SAXS和流变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支化聚酰胺6的结构与性能。表征结果显示,赖氨酸作为AB2型三官能共聚单体,可与己内酰胺共聚制备含长支链结构的支化聚酰胺胺6。支化聚酰胺6的零剪切黏度增加,剪切变稀现象更显著,有利于加工。支化聚酰胺6的结晶能力和结晶速度略有降低,但与黏度接近的线型聚酰胺6的力学性能相差不大,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受黏度的影响。聚酰胺6中引入长支链以后,使得分子链更易沿加工方向取向。  相似文献   

10.
以低代树状聚酰胺-胺和系列丙烯酸长链酯为原料,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6种具有树状结构的原油流动改性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系列树枝状长链酯对原油流动性能的影响,主要分析了树状长链酯对原油凝点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枝状长链酯对原油流动性的影响不仅与其端基烷基链长度有关,而且与其代数也有关。端基烷基链越长,添加树状长链酯原油体系的凝点和表观粘度降低的越明显;含有8 个支化长链的1.5代树状长链酯对降低原油凝点和表观粘度的效率高于含有4个支化长链的0.5代树枝状长链酯。相同条件下,添加1.5代树状十八酯原油体系的原油凝点和表观粘度高于添加其它1.5代树枝状长链酯的原油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聚物的支链可分为短支链和长支链,侧乙基,侧丙基和侧丁基等短支链可用红外光谱测定。而长支链同其长度可与主链相比,它的存在与否,对试样的溶液性质影响很大。一般采用GPC法联合其它方法(如稀溶液粘度法[η],小角激光光散射法)来测定。  相似文献   

12.
聚醚类破乳剂的扩链与支化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61聚醚用己二酸扩链引入羧基官能团,然后用三乙撑四胺、D-山梨醇、D-木糖、季戊四醇等对扩链产物进行支化,合成了若干扩链支化型破乳剂。测定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关官能团,分析其性能与结构的关系;测定改性产物的界面张力,分析界面张力与破乳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B61聚醚经扩链后,对某些原油的破乳能力有所提高,破乳能力与界面张力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无明显的对应关系;扩链破乳剂支化后破乳能力进一步增强,多胺类支化剂优于多元醇支化剂。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烃类在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加氢异构化反应进行研究,考察正构烷烃链长变化对其加氢异构化选择性的影响、长链正构烷烃与短链正构烷烃之间的影响、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的碳链越长其降凝越困难;混合原料中长链烷正构烷烃与短链正构烷烃相互影响、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相互影响,长链烷烃存在时会影响短链烷烃的反应活性,而异构烷烃的存在对正构烷烃反应活性无影响,但对正构烷烃的异构产物分布有影响;在转化率相当的条件下,混合原料的异构产物分布比单纯正构烷烃的异构烷烃分布更加有利于降低凝点。  相似文献   

14.
宽分子量分布中乙烯基聚丁二烯的合成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的微观调节体系控制丁二烯阴离子聚合的1,2-结构,用工业二乙烯基苯进行活性链的偶联反应,制得宽分子量分布和少量支化(支化度<1.6)的中乙烯基聚丁二烯。研究了偶联时间、偶联剂用量和母体分子量对分子量分布、支化度和粘度等的影响。物理机械性能的测定表明,我们合成的中乙烯基聚丁二烯有较好的性能,尤其在与天然橡胶共混时,完全能取代通用丁苯胶,低温性能超过丁苯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13)C-NMR)、热分级(SSA)、毛细管流变、动态流变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国内外3种管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3种管材料在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共聚单体含量及单体支化链在主链上的分布、片晶厚度都存在明显差异。其中,PE-1管材料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共聚单体含量增高,熔流比大,结构中有长支链,加工性和柔韧性相较于其他两种管材料更优。  相似文献   

16.
高分子量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工作液中的混合应用增加迅速,两者的相互作用成为油田化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分析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澳化铵CTAB、非离子表面活性荆Triton X-100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接枝共聚物型高聚物PVA-g-AMPS溶液粘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聚物的疏水链相互作用使静电斥力增加,体系粘度增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聚物的电中和作用及复合物的形成使体系粘度下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聚物有较强的氢键作用,体系粘度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以前的研究结果,生物代谢只能生产长链烷烃,一般为13~17个碳原子,适合作柴油。而生产短链烷烃代替汽油的方法则没有报道。韩国科学技术学院(KAIST)著名教授Sang Yup Lee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微生物代谢生产汽油新技术。该研究团队对脂肪酸代谢进行了设计,使细胞内产生的脂肪酸链比正常的要短,并引入一种新生物短链烷烃合成路线,首次使E.coli(大肠杆菌)菌株成为可生产汽油的平台,这一平台可通过改性生产其它的短链脂肪酸酯和短链脂肪醇。目前短链脂肪酸  相似文献   

18.
方玉堂  祝方明  林尚安 《石油化工》2000,29(12):917-920
采用新型单茂钛均相催化体系Cp Ti(OR) 3/mMAO进行乙烯聚合得到具有一定支化度的聚乙烯 ,讨论了Cp Ti(OR) 3/mMAO催化体系中辅助配体—OR基团、mMAO中三甲基铝含量以及聚合反应条件 (如温度、[Ti]、Al/Ti摩尔比等 )对乙烯聚合的影响。对聚合产物用1 3CNMR、FTIR、DSC等方法进行表征 ,发现产物为长链 (碳原子数≥ 6)支化聚乙烯。提出了新型单茂钛催化体系乙烯聚合的支化机理  相似文献   

19.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是一种热塑性塑料,它在许多应用方面代替其前身低密度聚乙烯(LDPE),或用于LDPE的掺混料。尤其是LLDPE的短链支化赋予它较高拉伸强度、刺穿和抗撕裂性能,使得它特别适用于薄膜用途。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低晶点薄膜专用低密度聚乙烯树脂2420 H晶点多的问题,对晶点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晶点是2420 H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凝胶状高分子质量聚合物,分子间链转移生成的长支链是其主要来源;通过采取降低反应温度和挤压机筒体温度,降低高/低压产品分离器液位,增大反应压力和后冷器热水流量等措施, 2420 H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支化度和长链支化度分别降低至7.86×10~4,13.8%,0.097 06%,晶点数量由64个下降至16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