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临床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 ,并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冠脉异常及冠脉正常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差异 ,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前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 ,以探讨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量冠造正常组及冠造异常组QTmax ,QTmin ,QTd ,QTcd ;测量冠造异常并行PTCA术的术前及术后 1、3、7dQTmax ,QTmin ,QTd ,QTcd。结果  (1)冠脉异常组QTd ,QTcd >冠脉正常组 (P <0 0 0 1)且QTmax增大 (P <0 0 0 1)。 (2 )PTCA组术后 1、3、7dQTd ,QTcd分别 >PTCA术前 (P <0 0 0 1)。结论 成功的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可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前后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9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单或双支冠脉管径狭窄≥ 70 %而成功进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术前 1周内及术后 2 4h内分别记录体表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量QTd及心率校正QT离散度 (QTcd)。结果 :术后QTd及QTcd明显减小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术前双支病变组QTd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增大 (P <0 .0 5 )。结论 :成功的PTCA及支架植入术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QT离散度 ,QT离散度可能是提示PTCA术后冠脉供血改善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7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和65例对照组在术前24h、术后6、24h和1周分别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及QTcd.结果 治疗组支架置入后早期(6h)QTd、QTcd即有明显改善,对照组冠造前后QTd、QTcd无显著改善.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术后的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直接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QT离散度 (QTd)及QTc离散度 (QTcd)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AMI患者行直接PTCA ,使病变血管血流达到TIMI血流 3级 ,于PTCA术前、术后 2h、4 8h作同步 12导心电图并测量QTd及QTcd ,然后与 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AMI组与正常对照组间QTd及QTcd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有室性心律失常的AMI患者其QTd和QTcd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但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PTCA术后其QTd和QTcd下降 (P <0 .0 1) ,室性心律失常好转。结论 成功的直接PTCA可降低AMI患者的QTd和QTcd ,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stent implantation)后 QT离散度 (QTdispersion,QTd)的变化。方法  6 8例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75 %而成功行支架植入术前 ,术后进行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测量 QTd和 QTcd,还同期测量了 6 2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的 QTd和 QTcd。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组 :冠状动脉造影后与冠状动脉造影前的 QTd和 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0 .0 5 )。 (2 )支架植入术组 :支架植入术后与术前的 QTd和 QTcd比较均明显缩短 (P<0 .0 5 ) ,但术后 4 h、2 4 h、1周之间的 QTd和 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0 .0 5 )。亚组分析表明 :多支病变组 QTd、QTcd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延长 (P<0 .0 5 )。单支病变组术后与术前 QTd、QTcd比较均亦明显改善 (均 P<0 .0 5 ) ,但术后 4 h、2 4 h、1周 QTd、QTcd相互比较无明显变化 (均 P>0 .0 5 )。多支病变组术后与术前比较 QTd、QTcd均无明显变化 (均 P>0 .0 5 )。结论 通过支架植入术不仅改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 ,而且早期 (4h)即可改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者的 QTd、QTcd,并持续至少 1周 ,从而可能预防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7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和65例对照组在术前24h、术后6、24h和1周分别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及QTcd。结果治疗组支架置入后早期(6h)QTd、QTcd即有明显改善,对照组冠造前后QTd、QTcd无显著改善。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术后的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QTd在预测术后再狭窄中的意义。方法:1997年3月-2000年3月在我院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冠造)的患23例,根据冠造结果将患分为再狭组(12例)与无再狭窄组(11例),分别记录第1次PTCA及支架植入术前后,第2次PTCA(或PTCA及支架植入术或冠造)术前后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d及校正的QTd(QTcd)。结果:两组患第1次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QTmax,QTcmax,QTd及QTcd均较术前有显减小(P<005)。再狭窄组,上述指标在第2次PTCA及支架植入 又明显增加(P<0.05),术后再次显缩短(P<0.05)。无再狭窄组,QTd及QTcd在第2次冠造术前后无明显变化,仍保持在第1次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的水平。随访5-44个月 ,无1例死亡及再梗塞发作。2例因不稳定心绞痛发作行冠脉搭桥术。结论:成功的PTCA及支架植入术可以显地缩短QT离散度(QTd)。再狭窄时,QTd再次显升高。因此,QTd可以作为预测PTCA及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一项独立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李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2648-264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的影响,分析患者在支架植入术中获益情况。方法:选择成功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4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取术前和术后24小时进行两份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以及校正QTd(QTcd)。结果:支架植入术后QTd及QTcd明显短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成功的支架植入术可改善心肌供血,缩短QTd及QTcd,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卒死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TCA对不稳定心绞痛患QT和JT离散离的关系,方法:测定4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心绞痛组)PTCA术前/后QT离散度(QTd)和JT离散度(JTd),同时以45例冠脉造影正常为对照(对照组0,结果:心绞痛组TPCA术后QTd和JTd显减少(P<0.01),对照组冠脉影术前,后QTd和JTd无显改变;心绞痛组PTCA术前与对照组比较,QTd,TJd显增加(P<0.01)。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PTCA术后QTd,JTd减少。  相似文献   

10.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PTCA Stent)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 选择成功行PTCA Stent术后的60例患者,取术前一周内和术后一周,进行两份常规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d及QTc离散度(QTcd).结果 冠心病患者QTd及QTcd在PTCA Stent术后随着心肌缺血及心室复极不均一性的改善而降低,从而可能预防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