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株高产乳酸细菌的分离鉴定与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食物垃圾中分离到1株乳酸高产菌株TD175,该菌株在含100 g/L葡萄糖的发酵培养基中,经72 h发酵,可产生78.56 g/L的乳酸.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将菌株TD175初步鉴定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sp.)的细菌,其16S rDNA序列与乳杆菌MR2菌株、植物乳杆菌(L.plan tarum)和戊糖乳杆菌(L.pen tosus)的相似性最高,均达到99%.菌株TD175经过耐酸选育得到的新菌株TD175-1的乳酸产量提高了10.7%.菌株TD175-1能促进食物垃圾的乳酸发酵,厌氧发酵48 h,产生29.65 g/L的乳酸,比不接种的自然发酵高34.3%.  相似文献   

2.
发酵法生产辅酶Q10的季也蒙假丝酵母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验室自行筛选的辅酶Q10产生菌株——季也蒙假丝酵母(Candida guilliermind)CG108进行Co60-γ射线辐照、微波诱变、紫外照射、紫外线结合LiCl处理等复合诱变,并结合卡那霉素抗性和耐前体突变株的理性化筛选,获得一株辅酶Q10高产菌株PN251.该菌株摇瓶发酵的生物量为6.21 g/L,辅酶Q10产量为11.2 mg/L,较出发菌株提高256%.该诱变株遗传性能稳定,经转接五代后其辅酶Q10产量为10.9 mg/L,是一株很有开发前景的辅酶Q10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3.
以红曲霉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5-氟尿嘧啶对其原生质体复合诱变处理,得到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ZL307.试验结果表明,经紫外线照射处理150s,以0.3mg/mL的5-氟尿嘧啶处理15min后,γ-氨基丁酸的产量可高达491.1mg/L.与出发菌株相比,产量提高了60%,且高产遗传特性经10次传代仍稳定.  相似文献   

4.
应用基因组重排技术提高普那霉素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普那霉素产生菌——始旋链霉菌ND-23的孢子和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后获得高产突变菌株,其中高产突变株SP-S73的产量达到356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1%.在上述增产突变株中选取4株作为基因组重排的出发亲本,对它们进行了4轮基因组重排育种,筛选得到了高产重排菌株,其中1株重排菌株G-211的普那霉素产量为832 mg/L,比产量最高的亲本菌株提高了134%,比原始出发菌株ND-23(272 mg/L)提高了206%.通过研究高产菌株和出发菌株ND-23在5 L罐上的发酵过程,发现普那霉素产生菌的生物合成属于非生长耦合型;其高产菌株G-211在合成产物的时期对还原糖和氨基氮的消耗量均大于原始菌株ND-23,这些结果将为高产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和发酵放大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紫外诱变原生质体选育高产L-乳酸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干酪乳杆菌ZZ-L为出发菌株,对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用为0.4 mg/mL的溶菌酶溶液和0.7 mol/L NaCl溶液作为渗稳剂对菌龄为22 h的干酪乳杆菌ZZ-L酶解时间110 min,原生质体的形成率为89.5%,再生率为47.7%,达到最佳水平.并对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诱变育种.通过平板和静置发酵实验,筛选得到8株突变株产量比出发菌株高的突变株,其中菌株ZZ-06的L-乳酸产量达78.6 g/L,比出发菌种提高了20.7%,突变株ZZ06经12次传代,其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亚硝基胍诱变筛选高产 L -乳酸米根霉菌株,对其高产机理进行分析,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突变株发酵产乳酸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亚硝基胍诱变米根霉 As3.3462,获得高产 L -乳酸的正向突变株.通过对该高产突变株和原始株在不同时段的产酸量和产乙醇量进行比较,发现突变株的碳代谢系统中丙酮酸分支点流入乙醇途径和乳酸途径的流量改变,46h时乙醇产量从11.476g / L 减少到7.038g / L,乳酸产量从64.8g / L 增加到73.8g /L.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理论,对高产 L -乳酸高产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为(g / L):葡萄糖160,尿素2,KH2PO40.3,MgSO4·7H2O0.25,ZnSO4·7H2O0.08.  相似文献   

7.
从14株嗜碱菌中筛选到一株LP3-3产乳酸能力较强,经16S rRNA序列测定初步鉴定为Exig-uobacterium aurantiacum(金橙黄微小杆菌)。对筛选出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了不同碳、氮源种类和碳氮比对乳酸产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经发酵实验,确定了摇瓶发酵最佳条件。在优化过程中,采用毛细管电泳检测发酵液中乳酸的含量。经过优化后,乳酸产量由初始的10.02 g/L,提高到最佳发酵条件下的16.27 g/L,比原来提高了62.4%,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种嗜碱菌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乳酸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4株嗜碱菌中筛选到一株LP3-3产乳酸能力较强,经16S rRNA序列测定初步鉴定为Exig-uobacterium aurantiacum(金橙黄微小杆菌)。对筛选出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了不同碳、氮源种类和碳氮比对乳酸产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经发酵实验,确定了摇瓶发酵最佳条件。在优化过程中,采用毛细管电泳检测发酵液中乳酸的含量。经过优化后,乳酸产量由初始的10.02 g/L,提高到最佳发酵条件下的16.27 g/L,比原来提高了62.4%,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一株实验室筛选的Klebsiellasp.LX3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注入技术对菌株进行诱变,并通过测定发酵液中蔗糖异构酶活性、异麦芽酮糖含量以及检测菌体絮凝效果,获得一株异麦芽酮糖高产且黏度较低的菌株,命名为LX3-1。实验结果表明,相比野生菌,突变株蔗糖异构酶酶活提高了20.42%(P0.05),异麦芽酮糖产量提高了41.87%,絮凝后菌体去除率较野生菌提高了6.9%。突变株经6次传代培养后,发酵液中蔗糖异构酶酶活和异麦芽酮糖产量稳定。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的ARTP诱变技术对提高蔗糖异构酶活力、降低菌体黏度的作用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85株霉菌中,筛选得到了六株青霉属D-异抗坏血酸(EA)产生菌,其中点青霉2553产酸能力较高.通过UV、DES或~(60)Coγ-射线对其单孢子进行诱变处理,并进行随机筛选和理性化筛选,获得一最高正变株,其产酸水平达14.47mg/ml,较出发菌株提高50%.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 Banach 代数中的行列式理论.给出了具有单位元的迹 Banach 代数具有行列式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对近年来非织造布滤料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介绍了内部结构的研究及表征、过滤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过滤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指出进一步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单面约束系统的微分变分原理与运动方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单面约束力学系统的微分变分原理和运动方程。方法利用D'Alembert原理建立D'Alembert-Lagrange原理.Jourdain原理和Gauss原理,结果与结论得到系统的微分变分原理和带乘子的Euler-Lagrange形式,Nielsen形式和Appell形式的运动方程。  相似文献   

14.
q 是一个正整数,所谓 q-树的图是递归定义的:最小的 q-树是完全图 Kq,一个 n+1阶的 q-树是通过在 n 阶 q-树上加上一个新点并连接这点与 n 阶 q-树中任意 q 个互相邻接的点而获得,其中 n≥q.1-树我们通常称为树.在本文中,证明了对任意正整数 q,q-树是可重构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以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分离了药物扑尔敏的光学对映体.考察了在不同背景电解质 pH 值尤其是较低 pH 值下环糊精浓度对对映体表观淌度差的影响,并研究了有机改性剂尿素在分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层状球形夹杂在无限大基体中的局部化关系及平均应力场理论,给出了一种方法来分析含 n 种层状球形夹杂所构成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对于文献给出的空心玻璃球和高分子基构成的复合材料,该理论的预测与实验吻合很好.当表层稍失时,该理论退化为传统的 Mori-Tanaka平均应力场理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Java环境下的可视化Web开发。以高校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为例,探索Sun Java Creator的数据源配置、可视化Web组件、行集、Session Bean等在Java Web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指标公式定义的数据结构及存储结构 ,描述了对指标公式进行计算的原理及工作流程 ,给出了在PHP下实现了的程序代码。  相似文献   

19.
以松节油中的α-蒎烯为原料,SeO2为氧化剂,无水乙醇为溶剂,在回流温度下反应5h生成桃金娘烯醛,产率为61%,在430℃60kPa下通过黄铜丝床层0.3-0.5s异构化反应生成紫苏醛,采用亚硫酸氢钠法,提纯紫苏醛后用盐酸羟胺进行肟化反应生成紫苏糖,总得率大约20%。  相似文献   

20.
在弱碱性介质中,Pb^2+,Bi^3+,F3^2+,Mn^2+与PAR显色剂形成水溶性有配合物,其吸收光谱严重重叠。本采用均匀设计与PLS方法结合,对这4种且分的混合体系进行分析,实现了不经分离而直接同时测定Pb^2+,Bi^3+,Fe^3_,Mn^3+的含量,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