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了解集体康复训练对青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男、女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精神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采用集体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作为评定工具评价效果,每四周评定一次,随访8周。结果经集体可康复训练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ANSS、PSP、BPR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体康复训练能改善青少年期患者的症状和不良行为,促进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善认知功能,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培酮加用文拉法辛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表达、阴性症状、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2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利培酮合用文拉法辛)和对照组(利陪酮).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在用药12周后,干预组的SANS总分(40.67±10.77)低于对照组(47.75 ±5.77);在PSP评分中,干预组的PSP评分(77.25±5.46)大于对照组评分(67.17±5.26).结论 利培酮合用文拉法辛可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表达,增加生活动力,减轻病耻感,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接受护理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干预组,20例在非护理干预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和社会综合干预措施。于干预前、出院后随访,6月末及1年末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出院后随访6月末及l年末干预组总分及阴性症状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出院后随访干预组均显著低于刘一照组。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效果。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福州市台江区63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由精神科医师定期进行综合心理式家庭干预;对照组仅为门诊随访。于入组前、第一年半时及第三年末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等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入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SANS、SAPS及SDSS总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入组后第一年半时及第三年末时SANS、SAPS及SDSS总评分两组差异均非常显著。干预组在第一年半、三年末时SANS、SAPS及SDSS总评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对照组却无明显差别。第三年末干预组与对照组复发次数比较差异亦非常显著(t=4.361,P<0.001)。结论 综合干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家庭支持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8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家庭支持模式。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SAN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支持能有效缓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消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社会回归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回归功能康复训练,住院治疗8周,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进行评价。结果 8周后BPRS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是27.12±7.22和33.41±8.90(t=4.9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周后PSP评分两组比较(χ2=13.15,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元化护理干预可促进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回归功能的恢复,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机访谈(MI)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MI认知行为干预。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IPROS、SANS、ADL量表进行康复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IPROS、SANS总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ADL总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IPROS、SANS、ADL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认知行为干预对于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患者自理能力恢复,防止和恢复社会功能障碍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在护理干预科病房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干预组,80例在非护理干预科病房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单用抗精神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心理和社会综合干预措施,于干预前,出院后随访6月和1年末,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PANSS评分出院后随防6月及1年末干预组总分及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SDSS评分出院后随访6月及1年末干预组职业和工作、社会活动、家庭职能、生活自理、责任性和计划性等因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在护理干预科病房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干预组,80例在非护理干预科病房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单用抗精神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心理和社会综合干预措施,于干预前,出院后随访6个月及1年末,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PANSS评分出院后随防6月及1年末干预组总分及阴性症状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DSS评分出院后随访6个月及1年末干预组职业和工作、社会活动、家庭职能、生活自理、责任性和计划性等因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张梅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208-21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精神科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精神科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干预组70例,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RPOS)评分、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RPOS)评分、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RPOS)评分、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以及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心理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精神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1.
周清清 《海峡药学》2010,22(11):173-175
目的了解琴棋书画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功能康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宁披市康宁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成音乐、棋牌、书画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4组均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琴棋书画疗法: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工具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经统计学分析,4组治疗前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SAN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音乐,棋牌、书画组与对照组比较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SAN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F=1.995、131.310、0.168、46.794:P〈0.01)音乐、棋牌、书画组之间比较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8),阴性症状(SAN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治疗前后比较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SAN3)评分均有显著差异(t=47.045、42.165、49.901、23.051、35.860、30.944、29.947,22.414;P〈0.01)。结论琴棋书画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社会功能恢复及康复治疗均有积极意义,应在精神科治疗中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式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抽取2010年曾在我院住院治疗,现坚持在家中服药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同时进行为期6个月的家庭式康复治疗;在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使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各项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SDSS总分﹑MMSE总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随访前后SDSS总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家庭式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系统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住院号随机进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康复组患者在正常治疗的情况下施行系统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仅进行正常的治疗,在治疗前、后以住院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 SSPI)、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进行评估。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在SSPI量表(t=1.322,P=0.256)和PSP量表(t=1.563, P=0.362)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康复组SSPI[(37.44±4.33)分,t=2.719,P=0.001]、PSP[(72.14±6.86)分,t=3.985,P=0.000]的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也显著高于干预前康复组SSPI (t=3.125,P=0.001)、PSP(t=9.152,P=0.002)量表评分。对照组干预前后SSPI(t=0.385,P=0.763)、PSP(t=0.682,P=0.827)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系统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延缓精神衰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抗慢性精神分裂症新药帕潘立酮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患者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4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2例,分别采用阿立哌唑和帕潘立酮治疗。治疗12周后,采用阳性与阴性临床症状评分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社会功能进行比较,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9%(P〈0.05);两组患者BPRS评分均有明显减少,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PSP评分增加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慢性精神分裂症新药帕潘立酮临床疗效确切,对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的效果尤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药物自我处置技能程式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工娱治疗,训练组另接受药物自我处置技能程式训练8周.采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大体评定量表(GAS)、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在入组时、训练8周末和随访期半年末结束时分别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复发情况和再住院情况.结果 入组前,训练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药物自我处置技能程式训练后8周末、随访期半年末结束时训练组SAPS、SAN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A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SSSI评分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半年末结束时训练组复发率(10.6%)和再住院率(20.0%)均低于对照组(30.4%)和再住院率(43.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程式能够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改善其社会功能和社交技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曾在我院住院治疗,精神病阳性症状基本消失,存在阴性症状,社会及家庭功能差,病程5 a以上,年龄16~65岁的患者120名,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在研究前及家庭康复训练6个月后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WHO编制的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DAS)进行总分及因子分评估分析。结果 (SANS)、WHO编制的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DAS)进行评估总分P〈0.01。结论家庭康复训练对慢性症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人住中途宿舍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社会功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刚刚出院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患者入住中途宿舍,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自然回归社会。对比研究1年,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两组病人的康复效果。结果经过为期1年的中途宿舍系统的康复训练,研究组PANSS量表评分、SDSS量表评分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人住中途宿舍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对其社会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个体化康复治疗对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个体化康复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精神科治疗,治疗组在进行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个人特点分别在患者本人自愿参与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性个体康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后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康复治疗后PANSS量表阴性症状分及总分下降(P〈0.05,P〈0.01)、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FIM)显著提高(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PANSS量表阴性症状分及总分下降(P〈0.05),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FIM)显著提高(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治疗更有助于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与社会心理干预组(综合治疗组),每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的第12周采用PAN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采用数字划销测验(CT)、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认知功能,以GAF和PSP评定社会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而综合治疗组在这些方面的改善优于药物治疗组,并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会心理干预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心理社会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6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社会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干预组患者除了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巩固治疗外,同时接受心理社会干预措施;对照组仅以抗精神病药物巩固疗效。在入组时、第1年末、第2年末采用分裂症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等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第1年末、第2年来SANS、SAPS及SDSS总评分与入组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社会性退缩、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等八项社会功能缺陷分比入组时减低,且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以上评分与入组时相比无差异。结论 心理社会干预能持续、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