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X转录反义RNA(HOTAIR)/miR-124参与乳腺癌细胞转移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87例乳腺癌切除术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检测乳腺癌细胞和癌旁组织的HOTAIR及mi R-124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其在乳腺癌转移、侵袭中的调控作用。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OTAIR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HOTAIR组穿膜细胞数明显高于感染组(P<0.05)。HOTAIR组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而Vimentin蛋白和Slug表达升高(均P<0.05)。mi R-124在乳腺癌细胞系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P<0.05)。转染miR-124模拟物在MDA-MB-231和T-47D中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且与转染miR-NC比较,转染miR-124模拟物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均P<0.05);转染miR-124模拟物和p MIRSP1的3’UTR的荧光强度较低,转染miR-124模拟物后SP1 mRNA和SP1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均P<0.05)。结论 HOTAIR在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可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EMT,从而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miR-124在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可通过调控转录因子SP1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 GAS5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子宫内膜癌 HEC-1A 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筛选 2013 年 1 月 -2015 年 12 月间于解放军 451 医院妇产科行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 50 例,分析 lncRNA-GAS5 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通过重组质粒在人子宫内膜癌 HEC-1A 细胞中过表达 lncRNA-GAS5,采用 Transwell 侵袭小室模型检测过表达 lncRNA-GAS5 后HEC-1A 细胞侵袭能力变化,qRT-PCR 检测 microRNA-21 的表达变化,qRT-PCR 及 Western blot 检测PTEN 表达变化。结果 lncRNA-GAS5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对应癌旁组织( =4.013, <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核醣核酸生长组织特异性转录体 5(lncRNA-GAS5)低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 =2.389, =0.017)及高 FIGO 分期(III+IV 期,=2.131, =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ncRNA-GAS5 重组质粒转染 HEC-1A 细胞后可抑制细胞的侵袭能力( =7.654, =0.008);qRT-PCR 检测发现过表达 lncR-NA-GAS5 后 microRNA-21(miR-21)的表达水平升高( =23.533, <0.05),qRT-PCR 及 Western blot 结果证实,过表达 lncRNA-GAS5 后可促进 的表达( <0.05)。结论 lncRNA-GAS5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降低,lncRNA-GAS5 可能通过下调 miR-21 的表达进而恢复 PTEN 的表达来抑制子宫内膜癌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GAS5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qRT-PCR方法检测3株乳腺癌细胞株SKBR-3、 MDA-MB-231及MCF-7中LncRNA GAS5的表达;LncRNA GAS5干扰片段和过表达载体分别转染LncRNA GAS5高表达以及低表达的乳腺癌细胞株,qRT-PCR方法检测转染后LncRNA GAS5的表达;磺酰罗丹明B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结果:LncRNA GAS5在乳腺癌SKBR-3细胞中表达量最低,MCF-7细胞中表达量最高(P<0.01);SKBR-3以及MCF-7细胞分别转染LncRNA GAS5过表达载体和干扰片段后,SKBR-3细胞LncRNA GAS5表达量增高,MCF-7表达量降低(P<0.01);下调LncRNA GAS5的表达,细胞的增殖能力升高,侵袭及迁移能力增强(P<0.01);过表达LncRNA GAS5之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和迁移能力减弱(P<0.01)。结论:LncRNA GAS5是涉及到乳腺癌发展的一个新型的分子,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外泌体来源的miR-5585-5p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凋亡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超速离心法获取外泌体,使用qRT-PCR方法分别检测乳腺癌细胞(SKBR-3)和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SKBR-3/PR)细胞株和外泌体中miR-5585-5p的表达量;通过外泌体共培养技术以及在乳腺癌耐药细胞中转染miR-5585-5p的抑制剂,用Transwell检测其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耐药指标。结果与SKBR-3相比,miR-5585-5p在耐药细胞SKBR-3/PR细胞株和外泌体中表达均上调(P < 0.01和P < 0.05);在耐药细胞株中转染miR-5585-5p的抑制剂,Transwell、流式分析等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抑制剂组的耐药性下降,生物学活性降低(P < 0.01);耐药细胞源性的外泌体与亲本细胞共培养可使SKBR-3细胞产生耐药表型,增强其迁移能力,抑制其凋亡率(P < 0.01),而转染抑制剂的耐药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减弱这一作用。结论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通过外泌体递送高表达的miR-5585-5p至亲本细胞并诱导亲本细胞产生耐药表型,外泌体miR-5585-5p可为乳腺癌耐药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为乳腺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他莫昔芬耐药乳腺癌细胞BCAR3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现象和乳腺癌的迁移侵袭的关系。探讨他莫昔芬耐药和乳腺癌细胞EMT现象的相关性。方法:以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上皮样和间质样细胞系中BCAR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MCF-7、MCF-BCAR3和BT-549中介导EMT发生的转录因子Twist、上皮性标记基因E-钙黏素(E-cadherin)和间质性标记基因N-钙黏素(N-cadherin)表达的改变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乳腺癌MCF-7、MCF-BCAR3和BT-549侵袭转移能力。结果:BCAR3在乳腺癌上皮样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间质样细胞系;E-cadherin蛋白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为阳性,Twist和N-cadherin表达为阴性;他莫昔芬耐药的细胞MCF-BCAR3 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而Twist和N-cadherin表达阳性。BCAR3过度表达导致乳腺癌细胞MCF-7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结论:过度表达BCAR3增强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对他莫昔芬治疗产生耐药,可能与BCAR3诱导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Gao P  Zhou GY  Zhang QH  Xiang L  Ma C  Yu HP  Yu F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6):381-384
目的 探讨多形上皮黏蛋白 1 (mucin1 )表达异常与乳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97例乳腺肿瘤组织中mucin1的表达。乳腺癌细胞株MCF 7转染反义寡核苷酸(ASODN)后,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mucin1mRNA,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ucin1表达阳性率,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结果 mucin1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均为细胞顶膜阳性表达,而在早期乳腺癌 (30例 )、乳腺浸润性癌 (18例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17例)中为整个细胞膜阳性表达。与乳腺原位癌相比,微小浸润癌的mucin1表达强度升高(P=0. 04),而乳腺浸润性癌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之间mucin1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56)。转染ASODN的乳腺癌细胞株,其mucin1mRNA和mucin1蛋白表达率显著下降 (P<0. 05),细胞侵袭实验中,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 .05),正义组实验细胞无类似改变。结论 乳腺癌细胞mucin1在细胞膜的异常分布及表达升高可促使癌细胞间相互排斥而易于向周围侵袭生长,但该异常表达可能与其淋巴道转移关系不大。针对mucin1mRNA的ASODN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7.
彭灿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24):4271-4273
目的:探讨分析宫颈癌组织中LncRNA CCAT2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取术中留存宫颈癌组织标本及距肿瘤组织边缘5cm以上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qRT-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LncRNA CCAT2表达情况,并分析宫颈癌组织LncRNA CCAT2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LncRNA CCAT2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FIGO分期Ⅲ~Ⅳ期患者宫颈癌组织LncRNA CCAT2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FIGO分期Ⅰ~Ⅱ期(P<0.05),低分化患者宫颈癌组织LncRNA CCAT2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中高分化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宫颈癌组织LncRNA CCAT2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而患者年龄、最大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与LncRNA CCAT2表达无关(P>0.05)。低表达组患者生存预后显著优于高表达组(P<0.05)。结论:LncRNA CCAT2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其表达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LncRNA HOTTIP在胃癌D2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耐药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行胃癌D2根治术的12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胃癌组织中LncRNA HOTTI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胃癌组织LncRNA HOTTIP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侵袭深度及术后复发明显相关。TNM分期、侵袭深度越高并伴有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的患者LncRNA HOTTIP越高。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LncRNA HOTTIP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期均明显低于LncRNA HOTTIP低表达组患者。SGC7901/DDP组细胞LncRNA HOTTI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GC7901组(P<0.01)。LncRNA HOTTIP低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及凋亡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ncRNA HOTTI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复发及预后明显相关;经实验发现,下调LncRNA HOTTIP的表达能够明显抑制细胞增殖,抑制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凋亡,降低胃癌细胞的耐药性,提高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MT)参与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过程;双氢青蒿素(DHA)在逆转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NF-κB信号分子可能参与逆转EMT过程。方法:利用DHA处理脂多糖(LPS)诱导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实验及RT-PCR检测DHA干预前后钙黏蛋白(E-cad以及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DHA干预前后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DHA干预前后核转录因子Snail以及P65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DHA可逆转LPS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CF-7EMT发生,使LPS诱导的EMT相关蛋白E-cad表达上调、Vimentin表达下调;并下调Snail蛋白及NF-κB P65的表达。DHA可抑制发生EMT的乳腺癌细胞运动及侵袭。结论:1LPS可诱导乳腺癌细胞系发生EMT,并增强细胞侵袭能力;2DHA逆转乳腺癌细胞EMT,抑制NF-κB信号通路进而下调核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Kruppel样因子5(KLF5)介导乳腺癌获得性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间歇刺激法构建对紫杉醇(PTX)耐受的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DA-MB-231/PTX(MM-231/PTX),并采用细胞计数法(CCK8)检测亲本及耐药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值(IC50)及耐药指数(RI),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亲本细胞及耐药细胞株中KLF5及抗凋亡蛋白Survivin的表达水平,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法检测KLF5与Survivin基因启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KLF5蛋白表达载体质粒pcDNA3. 0-KLF5,含Survivin基因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质粒pGL3-Basic-Survivin-promoter,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KLF5对Survivin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对PTX耐受的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M-231/PTX,细胞的RI为18. 04,并且耐药细胞株对PTX的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并不敏感;耐药细胞株中KLF5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比亲本细胞中明显升高(P<0. 05);ChIP结果显示,KLF5能够结合到Survivin基因的启动子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KLF5能够增强Survivin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结论:KLF5能够增强Survivin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增加Survivin的转录表达,这可能是乳腺癌获得性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紫杉醇长循环纳米载药胶束联合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Ⅱ(vMIP-Ⅱ)N端肽(NT21MP)对乳腺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MCF-7/PR)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染色法检测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PR的存活率;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紫杉醇纳米载药胶束联合NT21MP对乳腺癌耐药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周期;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凋亡、耐药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水平表达。结果相对于紫杉醇组,紫杉醇纳米胶束更有效地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下调,且耐药相关蛋白MRP、P-gp和EMT相关蛋白Vimentin、Slug表达水平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P < 0.01);相对于紫杉醇纳米胶束组,紫杉醇纳米胶束与NT21MP联合组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细胞周期的抑制,以及抗凋亡和逆转耐药作用更明显(P < 0.01)。结论紫杉醇纳米胶束可有效发挥逆转乳腺癌细胞耐药性的作用,且以紫杉醇纳米胶束联合多肽药物NT21MP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紫杉醇诱导的乳腺癌MCF-7耐药细胞(MCF-7/PR)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信使RNA(mRNA)表达谱的变化,研究筛选出调控乳腺癌紫杉醇耐药的关键lncRNAs,为逆转紫杉醇耐药的分子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ArraystarlncRNA芯片技术检测MCF-7/PR细胞中lncRNAs和mRNAs的表达谱;使用Agilent GeneSpring GX v12.1软件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mRNAs,对差异mRNAs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得到mRNA参与的生物学途径;并同时进行lncRNAs与相应mRNAs联合分析推断lncRNAs功能。结果:通过MCF-7/PR细胞和MCF-7亲本细胞相比,共有1 504个lncRNAs和2 264个mRNAs存在差异性表达(差异倍数>2.0);通过GO聚类分析表明:上调的mRNAs和下调的mRNAs分别参与多种不同的生物过程;差异性lncRNAs可能通过影响相应mRNAs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结论:乳腺癌紫杉醇耐药细胞中lncRNAs和mRNAs的表达存在差异,差异表达的基因可以为寻找新的化疗敏感靶点或生物标志物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M)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型癌 症基因组数据库分析ACADM在乳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表达量。上调及沉默乳腺癌细胞(MCF-7及T47D)中ACADM的表 达,进行体外功能实验(噻唑蓝增殖实验、EdU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Boyden体外侵袭实验),探究ACADM对乳腺癌细胞体 外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量,建立裸鼠尾静脉转移模型验证ACADM功 能,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诊断肿瘤组织。结果Oncomine样本集提示ACADM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组中显著高于正常乳腺 组(P<0.05),过表达ACADM可提高乳腺癌细胞(MCF-7、T47D)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且促进了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而 沉默ACADM后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了ACADM能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结论 ACADM可促进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并提高其迁移、侵袭能力,在乳腺癌中扮演促癌基因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173对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qRT-PCR方法检测LINC00173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和SKBR-3)和正常乳腺癌上皮细胞系(MCF-10A)的表达水平;构建LINC00173过表达载体和干扰片段,各自转染到乳腺癌细胞株中,利用qRT-PCR方法检测转染后LINC00173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yclinD1、β-catenin、P-g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CF-10A细胞相比,LINC00173在乳腺癌细胞株中低表达;MCF-7细胞转染干扰片段及MCF-7/PR耐药细胞株转染过表达LINC00173载体后,与阴性对照(si-NC)组相比,si-LINC00173的表达降低;而与LV-NC组相比,过表达LV-LINC00173后的表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干扰LINC00173的表达后,MCF-7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增强(P < 0.01);过表达LINC00173后,MCF-7/PR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减弱(P < 0.01);干扰LINC00173后,MCF-7细胞CyclinD1、β-catenin、P-gp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 < 0.01);过表达LINC00173后,MCF-7/PR的CyclinD1、β-catenin、P-g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 0.01)。结论LINC00173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降低并可能通过调控β-catenin表达参与紫杉醇耐药过程且与其发生、发展及侵袭有关,是涉及到乳腺癌发展的一种新的分子,可为临床诊断、治疗乳腺癌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miR-16-5p对乳腺癌紫杉醇耐药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以人乳腺癌亲本细胞(SKBR-3)与乳腺癌紫杉醇耐药细胞(SKBR-3/PR)为研究对象。实验设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iR-16-5p类似物组(miR-16-5p mimics)、miR-16-5p抑制剂组(miR-16-5p inhibitor),YWHAQ干扰组(si-YWHAQ),以及联合组(miR-16-5p mimics+si-YWHAQ)。利用q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SKBR-3与SKBR-3/PR间miR-16-5p的表达水平。使用生信数据对miR-16-5p的靶基因做预测,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靶向结合。免疫印迹检测细胞YWHAQ、Bcl-2和Bax表达。CCK-8和Transwell检测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耐药细胞周期凋亡改变。结果 qRT-PCR显示乳腺癌组织中miR-16-5p水平低于癌旁组织(-1.19±1.90 vs 1.59±1.76,P<0.01)。生物信息预测YWHAQ是miR-16-5p的靶基因,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16-5p能够靶向调节YWHAQ(P<0.01)。相对于 SKBR-3 细胞,SKBR-3/PR 细胞中 miR-16-5p 表达水平降低(P<0.01),YWHAQ 表达水平增高(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miR-16-5p 类似物能够抑制 YWHAQ 表达,miR-16-5p 抑制剂能够促进 YWHAQ 表达(P<0.01)。相对于对照组,miR-16-5p类似物能够将耐药细胞阻滞在G0/G1期([ 55.61±1.99)% vs(43.06±1.53)%,P<0.01],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P<0.01),促进细胞凋亡 ([ 10.37±0.23)% vs(3.81±0.88)%,P<0.01],YWHAQ干扰组细胞迁移能力下降,凋亡率升高,miR-16-5p类似物组与YWHAQ干扰组细胞的Bax蛋白表达增加,YWHAQ与Bcl-2蛋白水平降低。相对于miR-16-5p 类似物组,联合组细胞迁移能力被抑制(75.75±29.85 vs 181.11±11.71,P<0.01),凋亡率显著升高([ 24.20±2.43)% vs (14.10±4.47)%,P<0.01]。结论 miR-16-5p能够通过靶向调节YWHAQ调控Bcl-2/Bax的表达,从而改变乳腺癌紫杉醇耐药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沉默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对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R逆转耐药的作用。方法通过高浓度紫杉醇诱 导耐药株MCF-7/R;运用Kaplan-Meier Plotter绘制RRM1基因的生存曲线;通过siRNA沉默MCF-7/R细胞中RRM1基因表达, 并用Western blot 和qRT-PCR方法检测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筛选出高效特异的si-RRM1 序列;将该si-RRM1 序列转染 MCF-7/R细胞,筛选得到能稳定抑制RRM1基因表达的细胞株MCF-7/R/siRNA;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5-乙炔基-2’脱氧 尿嘧啶核苷(EdU)染色法检测RRM1沉默后MCF-7/R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并观察周期、凋 亡相关蛋白的变化;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沉默RRM1后给予紫杉醇治疗对裸鼠体内抑瘤效果的影响。结果生存曲 线分析显示RRM1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0);MCF-7/R细胞中证实RR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 较MCF-7细胞均显著升高(P<0.01);si-RRM1序列筛选中,转染si-RRM1-04组细胞的RRM1蛋白和mRNA表达量降低最为显 著(P<0.001);沉默RRM1后,MCF-7/R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显著增加,细胞晚期凋亡比例明显升高(P<0.001),同时降低Akt 蛋白的磷酸化并抑制凋亡蛋白Bcl-2 的表达,促进p53 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P<0.001);裸鼠实验显示,与si-NC组相比,沉默 RRM1后给予紫杉醇治疗可显著抑制裸鼠体内肿瘤的生长(P<0.001)。结论沉默RRM1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增加提高MCF- 7/R细胞化疗敏感性,逆转乳腺癌紫杉醇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尔基蛋白73(GP73)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利用干扰及过表达GP73质粒转染乳腺癌细胞MCF-7,并利用CCK-8检测处理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处理组细胞的凋亡水平,利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GP73和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qRT-PCR测定20例临床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GP73和p53的mRNA水平,并分析乳腺癌组织中GP73和p53的mR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过表达GP73后MCF-7较对照组增殖能力上升(P<0.05),凋亡水平下降(P<0.05);干扰GP73后MCF-7增殖能力下降(P<0.05),凋亡率升高.同时过表达GP73和p53的乳腺癌细胞较单独过表达GP73的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凋亡水平上升.乳腺癌组织中GP73和p53 mRNA表达也呈负相关(r=-0.528,P<0.01).结论 GP73可能通过p53信号通路调节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和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滑膜素(synoviol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芯片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滑膜素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利用腺病毒过表达滑膜素,并以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CCK-8细胞增殖试剂盒等检测其对于乳腺癌细胞MCF-7迁移和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滑膜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过表达滑膜素能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过表达滑膜素能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结论:滑膜素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与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MCF-7细胞系转移亚克隆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Ye LH  Wu LY  Guo W  Ma HT  Zhang XD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61-65
目的将乳腺癌MCF-7细胞接种SC ID鼠,筛选具有高转移潜能的转移亚克隆,阐明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接种培养的乳腺癌MCF-7细胞,取接种的SC ID鼠肺组织做原代细胞培养,将获得的细胞命名为LM-MCF-7。对该细胞进行生物学鉴定,研究其形态学、生长、细胞周期、染色体和乳腺癌特异性标志物等特征,与其亲本MCF-7细胞进行比较,检测二者肿瘤转移相关蛋白表达的差异。将LM-MCF-7细胞回接SC ID鼠,观察其成瘤和转移的能力。结果在接种MCF-7细胞第68天时处死SC ID鼠,经肺组织原代细胞培养,成功获得了MCF-7细胞的转移亚克隆LM-MCF-7。在形态学上LM-MCF-7细胞为典型的上皮样多角形;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显示,G0/G1期细胞为53.40%,S期细胞为17.10%,G2+M期细胞为23.20%;细胞群体平均倍增时间为20 h±14 h;染色体分析显示为人源性异倍体,其数量为16~123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乳腺癌特异性标志物CA15-3在LM-MCF-7细胞中呈阳性反应;W 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MCF-7细胞相比,LM-MCF-7细胞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而与细胞运动有关的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及抗细胞凋亡蛋白bc l-2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将该细胞株接种SC ID小鼠,与亲本MCF-7细胞相比,成瘤时间由7.4 d±1.3 d缩短至5.0 d±0.0 d,在肺脏、肾脏、脾脏、骨髓、淋巴结和心脏等脏器有广泛转移。结论LM-MCF-7细胞株是乳腺癌MCF-7细胞的转移亚克隆,具有高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