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介绍了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有关地层学学术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年代表、生物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同位素地层学、综合地层学、沉积相与沉积古地理、生物古地理、构造古地理10个方面。这些研究可以明显反映出目前国际地层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地层学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一些经典地区和关键层段的研究仍然在不断深入,这些经典地区和关键层段在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带动了整个地层学研究的发展;地层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大,地层学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为地层学这门古老的学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地层学各分支学科相互结合,向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综合地层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洞穴碳酸钙沉积的古气候记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洞穴碳酸钙是陆地环境中一种极好的古气候信息库。本文比较论述了中外科学家在该领域的研究历史与最新进展,指出该项研究需要通过高精度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洞穴沉积学密切配合;并结合作者自己的工作,提出洞穴碳酸钙的稳定同位素和年轮记录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古季风强弱、干湿变化、干旱事件及强降水事件的极好的高分辨档案  相似文献   

3.
旋回地层学和天文年代学及其在中生代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菊 《地学前缘》2014,21(2):48-66
地质年代的精确确定是我们认识地球演化历史和过程的关键,而如何提高地质年代的精度却一直是个尚待解决的科学难题。最近30年多年来,基于古气候学研究的天文旋回理论获得了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尤其是成功应用于天文地质年代校准中。这种数字定年方法是通过天文调谐获得连续的高分辨率的地质年代,是对传统地质定年方法如古生物、古地磁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的一次革新。最新的国际地质年表The Geologic Time Scale 2012(简称GTS2012)中经过天文校准的地质年代已近100%覆盖了新生代,而中生代的天文年代校准还存在着很大挑战。目前应用稳定的405 ka的偏心率长周期对中生代地层进行天文地质年代校准,是国际地质年表从GTS2004到GTS2012的一个最大改进。文中将主要介绍天文旋回的基础理论和其在中生代的应用及其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第五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纪要四年一度的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第五届大会于1993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武汉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持,得到中国地质大学...  相似文献   

5.
加速器质谱计在第四纪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加速器质谱计测试长寿命宇宙成因核素^10Be,^36Cl,^32Si,^14C,^41Ca,^129I的基本原理,根据国内外资料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着重讨论了AMS在第四纪地质年代学,古环境示踪,气候变化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已经成为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并且在解决区域地层划分对比问题时能够很好地佐证其它方面的信息 ,如地质年代学、地层学等 ,因而引起国内外地质学者的广泛重视和关注。由于微古植物赋存状态的特殊性 ,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 ,才可获取可靠的微古植物信息。借在全国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之际 ,作者愿将多年工作经验 ,简文奉献给同行。本文从野外采样到室内分析等逐一进行总结 ,以推动前寒武纪研究领域的进展 ,为国土资源大调查做点滴贡献。  相似文献   

7.
第八届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同位素地质学国际讨论会学术报告内容简介1994年6月4日至1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召开了第八届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同位素地质学国际讨论会(ICOG-8)。会议论文总数为745篇,其中427篇进行了分组报告...  相似文献   

8.
广西第四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概略介绍了广西第四系划分与对比情况。确定了主要岩组的地质年代,孢粉组合特征及古气候古地理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最近,赵越等人从现实主义原则和现代地质学理论,分析综合了东亚构造地质、古地磁、古生物地理、地质年代等方面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东亚古亚洲洋构造系和古特提斯构造系向环太平洋主动陆缘的转变最终出现在中侏罗世,而不是印支期。  相似文献   

10.
关于古流分析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古流分析是沉积学分析的一种通用手段。所谓古流,是指通过地史时期沉积岩中保存的沉积标志恢复的古流向。广义地说,古流包括介质(水或大气)流动方向或沉积物(如重力流)运动方向,由于大气运动反映的风向是多变的古风向,所以实用的古流分析多指古水流的方向以及重力流的沉积物运动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古水流方向分析包括单向水流(河流)、双向水流(潮流)和波浪传递方向,它们具有不同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质子诱发γ-射线发射技术(PIGE)测量了甘肃、青海、宁夏和内蒙古四省区的60个古动物骨骼和牙齿化石中的氟含量,得到与地质年代有较明显的相关性的结果,为氟含量测定地质年代提供了一组较系统的数据,显示出该方法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如果考虑围岩对化石氟含量的影响等因素,有可能得到更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矿产沉积学是一个沉积学与矿床学交叉而形成的新的学科方向。矿产沉积学属于应用基础学科,主要任务是应用沉积学(沉积动力学、流体动力学、物理化学、微生物沉积学等)的基本原理,探讨成矿元素的迁移—聚集机理和成矿颗粒的风化—搬运—沉积过程,从而恢复沉积矿产的古环境(沉积环境、古盐度、古碱度、古氧化还原条件)和形成背景(沉积盆地、古地理、古气候等),最终目的是确定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进行成矿预测,为沉积矿产的找矿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将成矿事件与重大地质事件相结合,揭示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事件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类很早就注意到矿物的热发光现象。自五十年代以来,热发光愈来愈多地用于解决地学问题。目前热发光已应用于考古学,年代学、地层学、陨石及月岩的研究。除确定地质年代、古温度、划分和对比地层、追溯矿物和岩石的热历史外,在岩浆岩及矿床学领域中也用来推测岩浆温度、研究围岩蚀变以及找矿等。 在天然矿物中,方解石热发光研究得较多。人们通过合成实验探讨了其杂质离子对热发  相似文献   

14.
矿产沉积学是一个沉积学与矿床学交叉而形成的新的学科方向。矿产沉积学属于应用基础学科,主要任务是应用沉积学(沉积动力学、流体动力学、物理化学、微生物沉积学等)的基本原理,探讨成矿元素的迁移—聚集机理和成矿颗粒的风化—搬运—沉积过程,从而恢复沉积矿产的古环境(沉积环境、古盐度、古碱度、古氧化还原条件)和形成背景(沉积盆地、古地理、古气候等),最终目的是确定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进行成矿预测,为沉积矿产的找矿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将成矿事件与重大地质事件相结合,揭示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事件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古地磁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沉积学的研究,在参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谈谈古地磁学在沉积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供大家参考。 1.古纬度测量古地磁研究可以为古地理环境分析提供定量的古纬度值,这是其它方法难以做到的,也是沉积学应用古地磁较为成熟的一种方法。用古地磁方法可以简便迅速地得到定量的古纬度值及其长期变化。将岩石样品进行退磁分析处理,得原生磁化方向,就能获磁倾角I和磁偏角D,依据公式tgI=2tgP,即可求出古纬度P值。  相似文献   

16.
陈海东  黎娇  景耀祖  鲁宁  张国忠 《中国地质》2014,41(4):1136-1142
对内蒙古中部凉城地区的紫苏(二辉)斜长麻粒岩进行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紫苏斜长麻粒岩岩体的年龄为(1935±9)Ma,属古元古代;研究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在19亿年左右,研究区有地幔上涌并伴随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底侵玄武质岩浆作为岩体在下地壳就位,并发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能源省矿物资源局(EMR)近在北部地区发现了世界最古的含油气层。通过在马里阿萨盆地地下岩层的钻探调查证实了这一发观,含油层地质年代约为15亿年前。过去所知含油  相似文献   

18.
长期工作成果显示我国现阶段常用的找钾指标Br×103/Cl值偏低.创新性地应用"以古验古"的溶滤实验与地质统计法厘清了海相蒸发盐盆地找钾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了不同地质年代海水成分的变化,也可克服"将今论古"应用于现代海水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实验数据的不足.通过对世界上典型钾盐矿床的石盐、含钾石盐及钾盐(含光卤石)进行溶滤实验...  相似文献   

19.
华中东部榴辉岩中绿辉石的反相畴、出溶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琳  胡克  王安平  姚杰 《矿物学报》1995,15(3):254-258,T001
反相畴及出溶片晶是华中东部高压变质带中绿辉石的主要超微结构,出港片晶的大小受扩散速率和时间的控制,而反相畴的大小可作为变质温度和年龄的标志。通过对Alps、Cali-fornia等高压变质带中绿辉石的反相畴的统计计算,修正了Carpenter所得出的统计公式:δ8=8×(6×1027)e-Q/RT·t。根据作者的成果,绿辉石反相略大小与变质温度及地质年代按如下规律变化:δ9=9×(6×1026)e-Q/RT·t。由此得出所研究地区曾发生两次地质热事件,其地质年代分别为700Ma(晚元古)及200Ma(印支期)。以上得出的函数关系适用于高压变质带中不同地区的相对地质年代的推算及绝对地质年代的半定量估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Halls^〖1〗提出的《根据会聚重磁化圆求剩磁方向的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据此编制了求剩磁方向、古磁极及古纬度的程序。这种方法可应用于需要求出诸会聚大圆的最佳交点的任何问题,因此除了古地磁学外,它还可应用于构造地质学、板 以及天文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