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和对照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各36例,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术野清晰、出血少、术后改善鼻阻时间短、痛苦小且鼻腔粘连发生率低,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疾病时,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甲黏膜下切除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结果观察组痊愈率85.29%、好转率11.76%、无效率2.94%,优于对照组的50.0%、47.06%、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97 3,P=0.006 4)。结论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疗效确切,创伤小,是慢性肥厚性鼻炎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1]治疗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导致鼻塞及系列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102例鼻塞患者,根据患者鼻腔情况采取不同的术式,如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或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鼻内镜下下鼻甲外移术酌情联合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内镜下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双侧鼻窦开放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有效率为99.0%,无一例出现鼻腔干燥、头痛及头面部不适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处理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采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鼻内镜)与对照组(单纯鼻内镜),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个月、1年,研究组临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采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鼻炎患者应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和下鼻甲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63例患者,根据医治方案分组,即观察组33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和对照组(下鼻甲成形术)3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15.3±2.1)min、(1.7±2.3)ml与对照组的(66.7±3.8)min、(14.6±3.5)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总有效率分别(2.2±0.3)分、84.8%,与较对照组的(2.1±0.6)分、86.7%相比(P0.05)。结论离子消融医治单纯黏膜肥厚慢性鼻炎疗效颇高,而针对鼻甲骨质肥厚或者形态复杂的慢性鼻炎可采用下鼻甲成形术医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与药物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中期疗效。方法调取2015年10月—2017年9月我科室诊治的52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总评分、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两组症状总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症状总评分较低(P<0.05)。治疗3个月,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治疗效果较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治疗中,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电切对慢性鼻炎的疗效以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慢性鼻炎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以及SCT情况,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C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炎患者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其临床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腺样体肥大治疗中鼻内镜下电动切割术、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2年7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腺样体肥大患儿中抽取44例分作两组,对照组22例行鼻内镜下电动切割术,治疗组22例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评定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6.36%,治疗组95.45%,P0.05。结论两种术式疗效相当,而且各有优缺点,因此在治疗工作中,建议医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患儿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用激素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单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研究组经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鼻用激素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数据对比P0.05。结论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鼻用激素治疗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常年变应性鼻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00例,采用奇偶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行微波治疗法,实验组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法,对比两组水肿、结痂脱落时间指标与鼻腔黏膜瘢痕、鼻腔干燥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临床检查,实验组水肿与结痂脱落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鼻腔黏膜瘢痕与鼻腔干燥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法能缩短患者水肿与结痂脱落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变应性鼻炎患儿176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19年1月,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即对照组(88例)、观察组(88例),对照组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观察组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鼻痒评分为(0.26±0.03)分、喷嚏评分为(0.35±0.04)分、鼻塞评分为(0.40±0.04)分、耳、眼、鼻评分为(0.33±0.03)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鼻痒、喷嚏、鼻塞、耳、眼、鼻等症状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变应性鼻炎患儿接受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6年9月-2018年11月选取到本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64例,并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对比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32例实施全程护理模式,并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12%,低于对比组的31.25%(P<0.05);试验组术后疼痛评分(4.15±0.89)分,短于对比组的(7.31±1.17)分(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比组的78.12%(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模式,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腔镜辅助小切口与全腔镜手术治疗方式治疗甲状腺癌的可行性及其优势与劣势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306例,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共153例,采用腔镜辅助小切口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共153例,采用全腔镜手术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方式具有微创与传统手术优势结合的特征,其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患者行奥硝唑联合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接收的慢性盆腔炎患者52例纳入本次研究中,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26例。对照组行奥硝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行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指标。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指标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各项指标缓解用时长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69.2%(P<0.05)。结论奥硝唑联合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治疗后,临床指标显著改善,总有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体会。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0例慢性咳嗽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氨茶碱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氨茶碱治疗)各40人。结果与对照组(77.5%)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较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EV1(2.61±0.54)L、FVC(3.21±0.58)L、FEV1/FVC(80.54±9.57)%改善情况均较明显(P<0.05)。结论呼吸内科慢性咳嗽患者运用氨茶碱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患者的慢性咳嗽症状有所缓解并逐渐消失,在治疗期间也并未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其临床价值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探究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及其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患者入院最早时间为2015年1月,最晚时间为2019年12月,入组后,采用单双号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到双号者为研究组,分到单号者为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采用鼻内镜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鼻侧切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患部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74.16±2.15)mL、术后患部疼痛评分(3.02±0.27)分均低于对照组(122.53±6.29)mL、(4.36±0.58)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采用鼻内镜术治疗,具有损伤小、疼痛轻等优势,从而能全面提高其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不同时间段脑梗死应用疏血通、奥扎格雷、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疏血通、奥扎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发病后6小时内治疗,对照组在发病后6~24小时内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对比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血压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24小时NIHSS评分(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治疗后7天NIHSS评分比及治疗后14天NIHSS评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血凝试验指标包括FBG(纤维蛋白原)、AP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6小时内实施疏血通、奥扎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乳没通络丸配合中医推拿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6月,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乳没通络丸治疗的对照组(35例)与乳没通络丸配合中医推拿技术治疗的观察组(35例),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疼痛情况、颈椎功能障碍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1.71±0.19)分,P<0.05,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DI评分(4.18±0.49)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乳没通络丸配合中医推拿技术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减轻疼痛感,改善颈椎功能障碍情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分析鼻部超短波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共计200名慢性鼻-鼻窦炎小儿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人数共计100名,在临床上采用常规传统治疗方式进行,观察组人数共计100名,在临床上主要采用鼻部超短波治疗方式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在整体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满意度、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观察组的整体鼻-鼻窦炎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完全治愈的患者共计55名,部分治愈患者共计42名,治愈率达到了97%,而对照组患者完全治愈患者32名,部分治愈患者32名,治愈率为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从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来看,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当前阶段针对小儿鼻-鼻窦炎来说,通过实施有效的鼻部超短波方式相比于常规治疗方式具有更高的治疗价值,同时治疗安全性显著提升,降低了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局部射频消融术与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2例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8例接受超声引导下局部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ALT、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Bil、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以及累积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肝癌切除术比较,超声引导下局部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更好,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更低,患者生存情况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