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山西晋城地区首个综采放顶煤沿空留巷为研究背景,对沿空留巷二次回采过程中的巷道变形和顶帮压力变化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无煤柱开采过程中的矿压变形规律:沿空留巷回采时巷道变形以顶底板移近量为主,其中,顶底板变形以顶板臌起为主,两帮变形以煤帮上侧臌出为主;沿空留巷推进前200 m段时,巷道压力区域主要表现在距煤壁超前支护20 ...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余吾煤业N1105工作面胶带顺槽沿空留巷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特提出在此巷道进行沿空留巷加强支护,超前在巷道原有支护的基础上铺设两层菱形金属网和一层钢筋网片、补打锚索补强支护,运用柔模混凝土墙体在巷道回采侧进行永久加强支护,对巷道超前30 m、滞后200 m范围内进行临时加强支护。实践表明,沿空留巷支护能有效解决围岩变形严重问题,尤其是对顶板下沉有很好的支护效果,全巷道顶板基本无明显变化,个别地段顶板稍有下沉。矿压监测显示,留巷顶板最大下沉量为235 mm,底鼓最大值为1 080 mm,帮鼓最大值为432 mm,除底鼓变化量较大以外,顶板下沉和帮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留巷在回采过程中巷道顶板的离层、墙体受力状况,需要对沿空留巷及综采采场进行矿压规律观测。观测结果表明:巷道完整,墙体稳定,顶板平均下沉241 mm,煤帮平均收敛111 mm,巷道变形率不到5%。  相似文献   

4.
《煤矿机械》2017,(6):32-34
根据东峰煤矿3G02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300 m段内矿压数据的观测,分析沿空留巷围岩变形规律。得出如下结果:(1)巷道变形以顶底板移近量为主,其中顶板下降为主要变形量,两帮变形以煤帮鼓出为主;(2)整体上现有煤帮和墙体锚杆锚栓的支护强度可以满足要求,局部范围有破坏,顶板锚索受力普遍偏大,特别是充填区域,需要加强支护;(3)3G02工作面4~5个周期来压步距形成一个充分垮落循环,覆岩充分破断,冒落矸石对上位岩层形成支撑,上位岩层达到平衡状态,留巷达到稳定;(4)通过围岩收敛变形、顶板锚索受力、锚杆锚栓受力和墙体压力等矿压数据可以看出,顶板岩层剧烈运动范围很大,正常地段为滞后工作面40~100 m,特殊地段约为滞后工作面120 m。  相似文献   

5.
《煤》2021,30(7)
目前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已在潞安集团各矿井大力推广,根据多年留巷经验以及留巷人员的钻研,留巷帮鼓量、底鼓量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在留顶煤巷道留巷时,顶板剪切现象常有发生,如何有效控制顶板下沉剪切,是沿空留巷技术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文章以常村矿2107工作面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为背景,通过对S5-16留巷效果对比,发现S5-16留巷顶板剪切严重,分析原因后,提出了巷道顶板支护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实施。矿压监测证明,常村煤矿2107留巷顶板剪切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以常村矿S5-9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为背景,分析了沿空留巷支护原理,得出了充填体必须具备的两种特性;通过在S5-9工作面胶带巷进行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并现场对柔模体及巷道围岩变形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充填的柔模墙体起到了让压和抗压的双重作用,巷道顶板最大移近量为240 mm,两帮移近量为201 mm,巷道整体稳定,能够满足工作面安全回采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理论分析,建立相应的沿空留巷巷旁支护力学模型,提出采用“砼墙-切顶-让压”沿空留巷技术,并以新集一矿360804综采工作面运输巷沿空留巷为背景,并进行工程实践和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坚硬顶板、深部复杂矿井采用“柔模-切顶”沿空留巷仍然极有可能出现应力集中从而破坏柔模墙体的现象;“砼墙-切顶-让压”沿空留巷技术可以缓解顶板压力,防止墙体受压破坏,充分发挥围岩的自稳性能;新集一矿沿空留巷最大顶底板移近量为361 mm,最大两帮移近量为189 mm,巷道变形在允许范围内,留巷效果较好。该研究可以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亿欣煤业XV1307综采工作面为沿空留巷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留巷在接近“十”字交叉巷道时,顶、帮矿压显现明显。为防止因矿压显现造成条件恶化,距“十”字交叉巷道30 m时,以主动支护锚索补强顶板、被动支护架设工字钢梁等方法配合支护顶、帮,在实际回采中有效的控制了围岩进一步变形,提高了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厚煤层大断面沿空留巷矿压显现强烈、维护困难、复用前修巷工程量大等问题,以晋城矿区唐安煤矿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通过井下观测、理论分析和工程试验,分析综放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和整体变形模式,提出针对性的围岩变形控制对策并在现场实施和验证。研究表明:综放沿空留巷变形主要表现为顶煤切顶下沉、巷旁支护劈裂歪斜、煤帮挤出和底鼓,不同位置围岩变形破坏呈现整体关联性;围岩变形整体呈现“错动”模式,对沿空留巷整体结构变形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是回采空间顶板回转和向外侧移,以及底板在水平应力作用下向巷内挠曲,在顶、底、煤帮、巷旁支护综合作用下,形成趋向采空区的“错动”变形形态。基于留巷“错动”变形特征,提出沿空留巷围岩变形控制对策:巷旁混凝土墙支护采用薄墙体、高强度、预设迎山角的形式,巷内顶、帮补强支护,留巷“切顶控制”补强支护,超前工作面顶板区域水力预裂卸压。新技术方案现场试验和监测表明,回采后采空区顶板及时断裂,留巷应力环境明显改善,巷旁支护墙体完整,留巷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河煤矿W1309工作面沿空留巷煤炭开采率低、井下矿灾易发等工程问题,分析柔模支护下沿空留巷的围岩稳定性问题与变形破坏特征,建立力学悬臂梁结构模型,对比软弱顶板和厚硬顶板对沿空留巷覆岩应力分布区的影响,呈现不同类型的应力分布区。并利用FLAC3D软件对采动影响下沿空巷道围岩应力及变形特征进行计算,发现煤帮变形量与变形幅度均大于柔模帮相应值。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提出采用非均称支护设计理念的巷道支护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是煤田地质勘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勘探手段。本文就综合利用测井资料对地层划分、煤层对比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瞬变电磁法在江西煤矿采空区探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江西煤矿的水文地质探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岩石的风化作用是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对风化信息的获取在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预防中非常重要。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面激光雷达数据相对反射率提取斜坡风化作用的方法。首先对研究区域进行激光扫描,对点云数据的回波强度信息进行校正处理,然后获得数据点的相对反射率,并以相对反射率为基准对点云赋色,从斜坡点云数据中探测出有风化作用的特征区域,最后通过与对应的摄影影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肯定了基于相对反射率探测斜坡中风化作用这种特征地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探索和研究中国企业在新世纪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17.
冯秀荣 《煤炭技术》2013,32(3):189-190
Flash动态图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网站设计师和多媒体网站的关注,也成为了电子商务行业的潮流,并不断地在日益更新和突飞猛进地发展。通过Flash对网页和网站进行设计,能够促使网民对其多媒体效果的网页产生极大吸引力,开创了网络世界朝着更高的阶段发展。通过对Flash的发展和动态图像等进行概述,从而对网页设计在哪些地方运用Flash动态图像进行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物联网技术在煤矿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将物联网的技术及理念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与需求相结合,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煤矿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提出了"智慧矿山"的理念与物流信息化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9.
新疆五彩湾露天矿区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五彩湾矿区30个测点连续6个月大气降尘监测和实验分析表明:(1)地形因素、风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因素会影响降尘分布。(2)重金属As和Hg含量是随煤粉尘量的增加而增加,冶铅厂附近Cu、Cr、Pb和Zn含量普遍较高。(3)Cu、Cr和Zn三种元素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且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 81.8%。(4)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除Pb外其余皆大于3,呈现重度污染。Hg、Zn存在较高的潜在生态危害性,研究区整体呈中等潜在生态危险。(5)主要污染区样点的As、Cu、Cr、Hg、Pb、Zn等6个主要的重金属元素均超出中国土壤背景值,其中Zn、Cu和As含量分别高出其80倍、10倍和3倍。长期下去,降尘污染会越发严重。  相似文献   

20.
《煤炭技术》2016,(2):121-122
采用高温热水解离子选择性电极(ISE)测试了重庆南桐煤田南桐煤矿5#煤层和东林煤矿4#和6#煤层煤中氟,并通过统计分析初步推断了其赋存状态。结果表明:重庆南桐煤田煤中氟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重庆及全国的氟的含量水平;无机亲和性弱,可能主要赋存于有机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