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NRDS随机分为DuoPAP组和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组。对两组吸入氧浓度、有创呼吸发生率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呼吸机吸入氧浓度、有创呼吸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uoPAP能更好改善氧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采用三种不同的正压通气方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有40例患儿.对A组患儿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B组患儿进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共8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新生儿给予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氧合情况以及酸碱度、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新生儿氧合情况以及酸碱度、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比较,P 0.05,而治疗后两组氧合情况以及酸碱度、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均改善,而观察组氧合情况以及酸碱度、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9月在本院出生及收治的84例新生儿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头罩吸氧方式辅助治疗,研究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式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新生儿在临床中的疗效,对这两种方案治疗后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血气指标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能改善新生儿的肺炎的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茂名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4月-2021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针对性的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仰卧位机械通气,观察组给予俯卧位机械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前后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血氧分压及并发症、家属满意度、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通气前后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通气后平均动脉压高于通气前及观察组(P<0.05)。通气后,两组氧合指数、血氧分压均高于通气前(P<0.05),观察组氧合指数、血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血压、氧合状态改善均有积极意义,可保持血压稳定,安全性高,可缩短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患儿家属更满意此种体位效果,具备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7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剂。对比两组疗效和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5%,高于对照组的68.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p H值、Pa O2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Pa CO2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能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抽取信阳市中心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76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行NCPAP治疗, 研究组加行NIPPV辅助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辅助通气治疗后1、6、12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PaO2/吸入氧气浓度(FiO2), 比较两组无创通气失败率、无创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 两组PaO2、PaCO2、pH值及PaO2/FiO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12 h, 两组PaO2、PaCO2、pH值及PaO2/FiO2均得到有效改善, 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无创通气失败率(16.67%, 6/36)低于对照组(42.50%, 17/40), 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患有重症新生儿疾病的患者实施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在本医院诊治的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排序法,将患者分组,奇数纳入到对照组(n=43,头罩或者鼻导管吸氧),偶数纳入到实验组(n=43,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治疗效果,记录后作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患有重症新生儿肺炎疾病的患者实施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优秀,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快消失,治疗更加彻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通过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以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后2 h、24 h,两组患者pH值以及PaCO_2与0 h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2 h,研究组pH值以及PaCO_2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优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氧暴露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诊断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A组HFOV组和B组CMV组,观察治疗前后A组和B组患儿治疗前、治疗48 h后的动态血气分析以及氧合指数(OI)及吸入氧分数(FiO2)变化,并评价患儿合并症以及病情转归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PaO2高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儿PaCO2、FiO2和OI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0。A组患儿治疗后PaO2高于B组,A组患儿PaCO2、FiO2、OI低于B组;A组并发症低于B组,P=0.00。结论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通气效果优于CMV,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深入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序贯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氧合等血气指标,提高气管插管呼吸机撤机成功率。方法收集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RDS早产儿80例,经医治方案的差异性分为A组(BiPAP治疗)、B组[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医治]各40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动脉血气指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 PAP医治早产RDS的效果确切,待气管插管呼吸机撤除后,可优先选取该模式,此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例机械通气治疗RDS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和护理经验。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和护理后,存活21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RDS的有效手段。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30例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儿经治疗和护理,存活23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患儿缺氧状况逐渐好转,血气分析恢复正常。患儿每日获得足够能量和水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SV)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需机械通气治疗的51例NRDS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LPSV;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机械通气方式。对两组呼吸机参数、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和平均气道压(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V能减少VALI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频组(n=40,常频震荡通气)、高频组(n=40,高频震荡通气)。常频组行常频震荡通气治疗,高频组行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对比不同机械通气方式的近远期效果。结果高频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后氧合指数、部分并发症发生率较常频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预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高频机械通气治疗的远期效果与常频机械通气相似,但其近期疗效优于常频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与标准PEE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SAP伴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给予的PEEP水平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高水平PEEP>15cm H2O,35例)与对照组(标准PEEP<10 cm H2O,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ICU死亡率及出院后90天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入住ICU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入住ICU期间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出院后90天,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2.86%),对照组死亡3例(12.00%),且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765,P>0.05)。结论高水平PEEP可明显改善SAP伴ARDS患者病情,缩短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但对死亡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比较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进行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HHFNC)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19年度收治的55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23)与对比组(n=22).对试验组患儿与对比组患儿分别进行HHFNC...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经NCPAP序贯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HHFN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RDS患儿5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NCPAP治疗,观察组采用NCPAP结合HHFNC治疗,将两组疗效和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气分析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鼻损伤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单纯使用NCPAP,使用NCPAP结合HHFNC治疗,能使患儿获得显著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医院收治的80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按照盲选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40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和血气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 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指标均有所提高(P 0.05);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提升更明显(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