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刘枫  梁咏梅 《新疆医学》2009,39(4):36-37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其发病与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有关。近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1]。卡维地洛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并可阻滞α1受体,具有扩张血管、减轻后负荷作用^[2],因其双重药理学作用与其他β受体阻滞剂相区别。  相似文献   

2.
心衰时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系统激活,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增高,体外试验证明,人体衰竭,心脏NE的浓度足以产生心肌细胞的损伤,刺激心肌细胞的肥大,介导心室重塑,造成心功能恶化。β-受体阻滞剂除能延缓和逆转心室重塑外,还有抗心律失常、降低猝死、抗心肌缺血的作用。目前已有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以往被列为心衰禁忌的β受体阻滞剂,现在已可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它能使CHF患者扩大的心脏缩小,血流动力学、运动耐量和临床症状等明显改善,甚至降低病死率和再住院率[1,2]。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CHF时肾上腺素能神经及心脏β受体的变化CHF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等儿茶酚胺物质浓度增高,其增高的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一致。CHF早期,平滑肌、肾脏等器官的交感神经尚未被激活时,心脏的交感神经活性即升高了4~5倍[3]。未治疗的…  相似文献   

4.
β阻滞剂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或拟肾上腺素药物竞争β受体,抑制儿茶酚胺及交感神经兴奋作用,故可使心率减慢、心收缩性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时交感神经兴奋,传统认为应增加心输出量,升高血压以代偿性维持循环.据此,β阻滞剂禁用于心衰.1975年,瑞典学者-Waogstein 首创β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成功后,引起心脏医学界人士的关注.经过后来许多事实报道、研究,一般认为对舒张功能不良性心衰(DHF)选用β阻滞剂治疗可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新未 《医学综述》1998,4(10):566-568
<正>慢性交感神经的激活曾被视为心衰时维持心脏排血及器官灌注的重宴代偿机制。但长期的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有可能导致心衰的恶化,使患者活动耐量减低、血流动力学异常及存活率减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拮抗交感神经的激活可能有利于心衰的治疗。但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机制、适应症的选择、用药剂量、品种及用药终点等尚无一致认识。本文综述此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通常是活性的,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交感神经活化在心衰的病程发展中起重要作用。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CHF是近年来药物治疗的一大革命,所有无禁忌的CHF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但有相当一部分CHF患者因心率过慢、房室传导阻滞、哮喘、血压低等因素不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近几年,笔者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心衰,取得良好疗效。现就真武颗粒治疗心衰,且对LVEF的影响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CHF患者为2001-2003年住院后稳定期病人,共60例,其中男40…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衰以内环境电解质紊乱和神经激素失调为其特征。心衰患者血钾降低,与交感神经的兴奋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增强密切相关。在失代偿性心衰患者,血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均增高,而慢性心衰患者仅去甲肾上腺素增高。作者认为,血液中高水平的肾上腺素由于刺激了骨骼肌和肝细胞上的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  相似文献   

8.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萍 《海南医学》2008,19(6):94-95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常是多种心脏病病人的最终临床表现,其发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有关。近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本院在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β受体阻滞剂:心衰时,慢性肾上腺素能系统地激活介导心肌重塑,而β1受体信号转导的致病性明显大于β 2、a1受体,这就是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衰的理论.目前有证据用于心衰的β受体阻滞剂有,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兼有β1、β2、a1受体阻滞剂如卡维地洛、布新洛尔.……  相似文献   

10.
张艳  包明威 《医学研究杂志》2022,51(12):14-17,21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是一项重大且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众多研究结果显示,交感神经系统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存在过度激活,且与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干预交感神经系统治疗心力衰竭的手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疗法以及多种调节交感神经活动的非药物手段,现本文将着重对β受体阻滞剂以及非药物压力感受器刺激疗法、肾去交感神经支配、内脏神经阻滞术、心脏交感神经去神经支配干预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心力衰竭(心衰)时,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心肌细胞表面β受体的数目和功能下降,引起下游机制发生改变。目前在临床治疗中,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广泛应用于心衰病人,有研究者提出,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可能参与修复或逆转,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脱敏或下调,但至今还未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该设想。β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衰过程中存在交感神经的激活,它将加重心衰的进展。大量临床及基础研究表明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但对能否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等则结论不一。目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会阐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进展链的终点,以呼吸困难、易疲劳和周围性水肿为特征,最终导致左室射血功能的下降.其发病机制中一个重要变化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慢性激活,因此应用β-受体阻滞剂抑制这种激活成为近10余来心衰治疗的突破性进展.第3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在国外已应用很多年了,美国卡维地洛试验等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卡维地洛可显著减少CHF患者的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1].国内近年来开始应用卡维地洛治疗CHF,本研究对22例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心力衰竭是多种严重心脏疾病的主要并发症。据统计,约有12%的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有糖尿病[1]。循证医学表明,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阻滞剂)能有效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预后,提高生存率。由于不同β阻滞剂对不同亚型的β受体亲和力不同,对同一受体产生的内在拟交感活性不同,且对α受体的阻断能力不同,不同的β阻滞剂的治疗效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5.
β-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近临床研究如 CIBIS 和 MERIT- HF提供的证据表明 ,在目前标准疗法中加用β-阻滞剂不仅可延缓心衰的恶化 ,而且可改善心功能 ,降低死亡率和猝死率。这些结果将对未来心衰治疗理论及方法转变起到重要的作用。心衰治疗模式由强心、利尿、扩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型逐渐向神经内分泌综合调控型转化。β-阻滞剂有可能成为继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药后的第 类重要药物。1  ﹀-阻滞剂治疗心衰的理论依据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是慢性心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其随时间加重的主要因素。β-阻滞剂是一类神经内分泌拮抗剂 ,主要拮抗神经内分泌激活对充…  相似文献   

16.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β-受体阻滞剂组和常规治疗组,β-受体阻滞剂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β-受体阻滞剂;常规治疗组采用安慰剂加常规抗心衰治疗。结果:β-受体阻滞剂治疗5年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心功能及超声指标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均明显改善。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改善CHF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病的临床应用已达40年,在治疗心绞痛、高血压等方面效果肯定,为临床常用药物,治疗心衰的机理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防止心肌β1-受体暴露于过多的儿茶酚胺下,从而使心肌β1-受体密度恢复正常,改善心肌收缩力,减低心率是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周东红 《医学综述》2004,10(6):355-356
心肌重塑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发展的机制,阻滞神经激素,阻断心肌重塑的恶性循环是心衰治疗的关键。把β-受体阻滞剂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基本治疗药物是CHF治疗进展的一个主要成就。卡维地洛作为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是唯一一种在临床上被证实可以全面阻滞肾上腺素活性的药物,这一概念奠定了全面阻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素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中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意义。α和β阻断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占有重要位置。我们结合新药筛选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于1981年建立了[~3H]心得舒测定火鸡红细胞膜β受体的方法。并用此法观察了去甲乌药碱的作用原理,证明去甲乌药碱是β受体部分激动剂、α_1受体阻滞剂和较弱的α_2受体激动剂.这一结果有别于异两肾上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发展趋势;社区内不同年龄段成人高血压的预后及控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接受β受体阻断剂治疗的患者中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型与生存率的关系;充血性心衰和肺动脉导管术有效性评估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